《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针对明初若干重要人物、事件在不同史籍记载中的异同,探讨它们如何在后世被渲染、附会、扭曲而呈现出彼此迥异的状貌,从而在政治生活以及民间传说中发挥影响。
书中共分为明朝“国号”的缘起及“火德”问题、刘伯温与“八月十五杀鞑子”故事考溯等九章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图书 | 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博雅史学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针对明初若干重要人物、事件在不同史籍记载中的异同,探讨它们如何在后世被渲染、附会、扭曲而呈现出彼此迥异的状貌,从而在政治生活以及民间传说中发挥影响。 书中共分为明朝“国号”的缘起及“火德”问题、刘伯温与“八月十五杀鞑子”故事考溯等九章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内容推荐 本书针对明初若干重要人物、事件在不同史籍记载中的异同,探讨它们如何在后世被渲染、附会、扭曲而呈现出彼此迥异的状貌,从而在政治生活以及民间传说中发挥影响。通过考证史料,寻根溯源,辨析真伪流变,以揭示不同时代及层次的厉史价值观,探寻中国文化中历史与民俗传统交融的特质。主要论题包括明代的“国号”与“德运”问题,朱元璋酷刑考、刘伯温的传说、蒙古流传的北京城建城传说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篇 明朝“国号”的缘起及“火德”问题 第二篇 朱元璋惩贪“剥皮实草”酷刑重研——兼与王世华教授商榷 第三篇 明太祖对皇子的处置——秦王朱校罪行与明初政治 第四篇 明清北京的祈雨与祀龙——官式祭礼与民间习俗 第五篇 刘伯温与“八月十五杀鞑子”故事考溯 第六篇 台湾流传的刘伯温预言传说探溯——《烧饼歌》、《刘伯温谶》、《救劫碑文》及其他 第七篇 “真武神·永乐像”传说溯源 第八篇 蒙古《永乐帝建造北京城》故事探源 第九篇 北京外城哪吒庙探溯——兼述清代京师绦带行源流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初的人物史事与传说/博雅史学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学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779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0 |
出版时间 | 2010-10-01 |
首版时间 | 2010-10-01 |
印刷时间 | 2010-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48.07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54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