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民族学学者、艺术史专家吴黎熙的《佛像解说》,以简洁的文字、丰富的史料,论述了佛像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佛像艺术的种类、艺术流派的艺术风格,佛像的铸造及绘画的制作工艺和所用材质的分析,古代印度、西方罗马和中国的艺术风格对佛像艺术的影响。
作者从西方博物馆和私人的收藏中甄选了152种佛像艺术作品,并对这些佛像的教义内涵、艺术特点、流派风格作了学术性的解说,逐个注明了时代和产地,这和前面史论性的文字互为补充,构成了一部佛像艺术简史。
图书 | 佛像解说(第2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德国的民族学学者、艺术史专家吴黎熙的《佛像解说》,以简洁的文字、丰富的史料,论述了佛像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佛像艺术的种类、艺术流派的艺术风格,佛像的铸造及绘画的制作工艺和所用材质的分析,古代印度、西方罗马和中国的艺术风格对佛像艺术的影响。 作者从西方博物馆和私人的收藏中甄选了152种佛像艺术作品,并对这些佛像的教义内涵、艺术特点、流派风格作了学术性的解说,逐个注明了时代和产地,这和前面史论性的文字互为补充,构成了一部佛像艺术简史。 内容推荐 全彩印刷,全书装袋,便于保存。作者吴黎熙是德国的民族学、艺术史专家。他在书中论述了佛像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佛像艺术的种类、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佛像的铸造及绘画的制作工艺和所用材料的分析,以及古代印度、西方罗马和中国的艺术风格对佛像艺术的影响。 本书中印有作者从西方博物馆和私人收藏中甄选的152件佛像作品,并在图像解说中提示了这些佛像的教义内涵、艺术特点、流派风格及产生的时代和特点。 本书被德国学者誉为佛像研究的“经典之作的论著”。 ·佛陀,其生平、教义和传说 ·千余年来佛教造像和绘画中的佛陀形象 ·从印度到中亚、尼泊尔、中国西藏、柬埔寨和瓜哇 目录 中文版序 顾彬(Wolfgang Kubin)教授 序 赫尔伯特·海特尔(HerbertH/irtel)教授 佛陀及其造像 吴黎熙(Helmut Uhlig) 题记 地图一览 六烁迦罗 阿提佛陀(本初佛)及如来的各种形式 导论 佛陀——其生平、教义及传说 舍利、率堵波及其象征意义 犍陀罗、马士腊及阿默拉沃蒂——有形体的佛陀造像之形成 笈多王朝及佛教的古典时期 波罗时代及佛教艺术在印度的终结 佛像传遍亚洲 本初佛及五如来 喇嘛塔及曼茶罗——佛陀的象征性造像 唐卡的世界 佛陀造像中的傲慢与僵化 第一批佛陀造像——从西藏的角度所作的阐述 察雅·洛丹喜饶(Loden Sherap Dagyab) 另外一个有关佛像的传说 恩斯特·瓦德施密特(Ernst Waldschmidt)教授 佛教青铜像和绘画制作的技艺 鸟里希·冯·施略德(Ulrich von Schroeder) 小型铸像之金属分析 约瑟夫·黎得乐(JosefRiederer)博士 图像及详尽的解说 图001 佛陀头像 图002 夜叉像 图003 佛陀或菩萨像 图004 佛陀坐像 图005 佛陀头像 …… 索引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第二版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佛像解说(第2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吴黎熙 |
译者 | 李雪涛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0934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8 |
出版时间 | 2010-10-01 |
首版时间 | 2010-10-01 |
印刷时间 | 2010-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19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6 |
宽 | 174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