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说里的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短篇小说是作品数量最多、参与作家人数最广、发表频率最快的小说体裁。当代中国短篇小说不乏优秀之作,需要的是人们发现的眼光和欣赏的耐心。

《小说里的中国》(作者文艺报社)收录了《日子》;《饺子馆》;《去不回门》;《人民的鱼》;《天鹅绒》;《侯己的汇款单》;《斗地主》;《干涸》;《白狼镇》;《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额尔齐斯河波浪》等作品。

内容推荐

《小说里的中国》内容介绍:短篇小说是作品数量最多、参与作家人数最广、发表频率最快的小说体裁。当代中国短篇小说不乏优秀之作,需要的是人们发现的眼光和欣赏的耐心。从优秀的短篇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大时代中细微的生活点滴,以及这些点滴闪烁着的时代大潮的光影,可以读出一个作家对艺术的尊重、细节的追求、机巧的琢磨、故事的裁剪、情感的控制,以及语言风络、地域风情和小中见大的寓意内涵。一个作家的美学抱负和文学理想,并不一定非得通过体量庞大的作品才能得到证明,他的执着追求和天赋才华,或许更集中地体现在短篇小说中。

《小说里的中国》的作者是文艺报社。

目录

短篇小说的命运与机遇

月光斩

日子

饺子馆

去不回门

人民的鱼

天鹅绒

侯己的汇款单

斗地主

干涸

白狼镇

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

额尔齐斯河波浪

恭请牢记

巴甘的蝴蝶

敲狗

回答

怒目金刚

解冻

一九七五年的春节

浮生记

爷爷的“债务”

杨村的一则咒语

鲁迅的胡子

爱情到处流传

附录:

“蒲松龄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目录

“蒲松龄短篇小说奖”评委会名单

“短篇小说创作论坛”纪要

——像蒲松龄那样讲精彩的故事

发现小说应当发现的

多姿多彩的短篇小说

试读章节

鲁迅在《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序言中说过:“一时代的纪念碑底的文章,文坛上不常有;即有之,也什九是大部的著作。以一篇短的小说而成为时代精神所居的大宫阙者,是极其少见的。”这段话切中了一般人心目中对“大作品”的认识,即长度决定分量。今天,在人人都谋求拿出“扛鼎之作”的途中,短篇小说自然很难入人们的法眼。加之图书市场本身的规律,一个人的作品集在影响力和传播力上远不及一部专门的厚重长篇,出版机会、改编机会大都集中在长篇小说上面,短篇受人冷落就成情理之中的事情。近十多年来,似乎只有长篇小说可以和一个作家的名字紧密相连,短篇小说只是证明一个作家还在持续创作的“旁证”。在一定程度上,短篇小说成了成名作家长篇创作之余的“小夜曲”,或是初入文坛的青年作家的“练习场”,短篇小说在文学史上曾经占有的重要地位很难再现。短篇小说拥有的独特艺术魅力,短篇小说体现出的作家创作艺术纯熟度,很少再有人津津乐道。

为什么生活节奏快了,阅读时间少了,但短篇小说却没有成为乘势而上并更加受人关注的文体?实际上,我们失去的不是阅读的时间,而是欣赏的耐心,“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是短篇小说特有的艺术特征,然而这种特征似乎并不能引来更多人的追踪,反而成了被疏漏的原因。尽管如此,短篇小说在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作家心目中,仍然具有崇高地位,短篇小说也是支撑文学刊物生存发展的最重要文体。今天,短篇小说可能很难再有五四新文学时期、新时期文学初期那样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但它在平静中继续繁盛,依然是文学领域里作品数量最多、参与作家人数最广、发表频率最快的小说体裁。短篇小说不乏优秀之作,需要的是人们发现的眼光和欣赏的耐心。

新世纪十多年来,中国短篇小说通过刊物发表、评家推荐、评奖评选、结集出版等途径,不断地涌向读者眼前。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小说家在创作上渐趋成熟的印迹,读出他对艺术的尊重、细节的追求、机巧的琢磨、故事的裁剪、情感的控制,以及语言风格、地域风情和小中见大的寓意内涵。在短篇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大时代中细微的生活点滴,以及这些点滴闪烁着的时代大潮的光影。一个作家的美学抱负和文学理想,并不一定非得通过体量庞大的作品才能得到证明,他的执着追求和天赋才华,或许正更集中地体现在短篇小说中。

由文艺报社和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蒲松龄短篇小说奖”评奖,正是基于对短篇小说当代命运的关注,为提升短篇小说创作而设立的专门奖项。在齐鲁大地上曾产生过中国短篇小说的代表人物蒲松龄,《聊斋志异》是其短篇小说的精华结集,它代表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民间故事的丰富资源,人间烟火与灵异志怪的结合,生离死别的故事与温暖感情的交融,惩恶扬善的主题张扬,隽永别致的艺术表达,让蒲松龄的小说成为中国短篇小说艺术的高峰。以蒲松龄的名字命名一个短篇小说奖,就是要从当代中国作家的短篇小说中,寻找和奖掖那些能够体现短篇小说创作高度,把传统艺术风格同当代小说风尚融为一体的优秀作品,更是要通过奖掖优秀作品,提倡并弘扬文学创作中的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经过有关专家评委的努力,共有24位作家的短篇小说分获第一、二、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这其中既有林斤澜、莫言、陈忠实、贾平凹、张抗抗、韩少功等从新时期初就成名的小说家,也有苏童、迟子建、毕飞宇、徐坤等长期活跃在小说创作领域的作家,更有叶弥、艾玛、李浩、阿乙、蒋一谈等颇具艺术个性的青年作家。获奖者的作品既是他们个人创作的重要收获,也体现了一个时期中国短篇小说创作的新风。今天,我们结集出版这些作家作品,是期望让读者能够从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高度,“以一斑而窥全豹”,获得艺术欣赏的满足。同时,我们还收录了有关评论家的专题文章和学术研讨会的纪要,让读者对评奖、对短篇小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非常感谢淄博市有关方面对传承蒲松龄小说精神做出的切实努力,感谢青岛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热情合作,感谢杨志军、张洪兴等作家朋友的关心帮助,让这一独具特色的作品集能够付梓出版。一个奖的结果当然不能完全涵盖中国短篇小说的总体成就,但它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为短篇小说创作的繁荣尽力而为的标识和印迹。

希望读者朋友喜欢其中的作品。我们相信,中国短篇小说一定会在日益多样的文学格局中,在文学创作、传播的途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品格和艺术价值。正如鲁迅所说:“在巍峨灿烂的巨大的纪念碑底的文学之旁,短篇小说也依然有着存在的充足的权利。不但巨细高低,相依为命,也譬如身入大伽蓝中,但见全体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因此那些终于为人所注重了。”我们期望,这样的“注重”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是为序。

2013年3月

人头被一个着白大褂的法医接过去,小心地托着,钻进警车,鸣着笛,转着灯,开走。市里的警车与市委领导的车也赶到了,大院里无处停车,就停在了大楼前的永安大街上。县里的防暴警察和武警中队的官兵已经在大道上排开人墙,封锁了道路,成群结队的行人和自行车被封堵,形成了两个乌压压的人团,万头攒动、人声如潮。警察用电动喇叭喊话,命令人们绕道而行,但人们却一个劲地往前挤,直至公安局的马副政委对天鸣枪示警,人们才恋恋不舍地散去。

警笛声停止,但车顶上的警灯还在把一束束令人心寒的光芒扫来扫去。县委大楼上所有的窗户都遵命关闭,但许多人的目光还是不由自主地往外斜,即使他们目不斜视地盯着书本、文件或是压在玻璃板下的照片,但他们的脑海里,还是……好了,表哥,我不想对你描绘刘副书记遇难后发生在县委大楼的事了,从表面上看,已经没有什么异常,常委们躲在五楼小会议室里开紧急会议,各办公室里的人们以比平日里严肃得多的态度工作,小头头们抓住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严厉地训斥部下,而部下也带着痛不欲生的表情承认错误。当然,每个人心中的想法,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很快就传来了消息,说在县城唯一的那家三星级饭店的一个豪华套间里,发现了刘副书记的尸体。尸体穿着深蓝色的西服,脖子上扎着紫红色的领带,端坐在沙发上,只要安上一个头就可以做报告。清扫房间的服务员怔了半天,才发现客人是无头的。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一点血迹,米黄色的化纤地毯像是刚刚用强力吸尘器吸过一样,连一点灰尘都没有。断头处,仿佛用烙铁烙过一样平整——也有人说仿佛用速冻技术处理过一样平整。房间里没有任何的搏斗痕迹和罪犯留下的蛛丝马迹。这样的现场,令县里和市里那些刑警挠头不止。下午,省公安厅的破案专家飞车赶来。他们看了现场,研究了被分成两截的遗体,也感到大惑不解。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刘副书记的血流到哪里去了?罪犯使用什么样的凶器才能干出这样干净利索的活儿?

当省、市、县的破案专家绞尽脑汁思索的时候,一个传说,像风一样吹遍了县城的每一个角落,连永安大街上那两处爱民工程、外面用绿色马赛克里面用白色马赛克贴了墙面的公共厕所也没漏过——厕所尿池子上方白色的马赛克墙壁上,有人——也许是鬼——用彩笔写上了三个大字:月光斩。当然这传说也从县城波及到了乡村,甚至传到了外县、外省、外国。那三个字,每个都有足球般大,字迹稚拙,乍一看颇似顽皮儿童的涂鸦,但仔细研究,又像一个很有书法根基的人在扮嫩。

何为月光斩?人们马上就想到了一部香港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的名字,剧中有个人物,手持一把寒光闪闪的宝刀,专拣明月皎皎之夜杀人。但传说中的月光斩与这部香港电视剧毫无关系。传说里说——

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城关公社的一群机关干部,突发奇想,冲到新建的县火葬场,要用那台新安装的化尸炉炼钢。火葬场技术员向这些人解释,说化尸炉跟炼钢炉根本不是一种构造,但那批执拗的干部,任火葬场技术员磨得嘴唇起泡也不动摇。说他们去国营天河洼农场请来两位右派,帮助改造化人炉。这两位右派,一位名叫任你行,一位名叫令狐退。任你行原是钢铁厂的副总工程师,在苏联留过学,获得过副博士学位;令狐退原是省冶金学校副校长,留德归来的材料学专家。这是两个真正的专家,与当时那拨子建土炉子炼钢的人有天壤之别。如果不划成右派,我们这个小县城用八抬大轿也请不来他们,但成了右派后,一请就把他们请来了。这样两个人,别说是把化尸炉改成炼钢炉,给他们个尿罐,也能改造成可以熔化黄金的坩埚。这个由化尸炉改造成的炼钢炉,炼出了一块纯蓝的钢,就像国王的妃子抱了铜柱而受孕产下来的那块铁一样玄妙。他们往炼钢炉里投进去一百多个破旧的日本钢盔、五十多口铁锅、一万多个从棺材E起出来的铁钉,还有一千多枚罗汉钱,但出钢时只流出不满的一勺钢水。这是真正的金属的精华,七道凌厉的蓝光直冲云霄,有七颗流星沿着蓝光落到钢水勺里。它们在降落时,金光与蓝光剧烈摩擦,放射出刺目的强光,并散发出浓烈得让人昏迷的烧冰的香气——把冰凌放在火上烧,这是我们那里的坏小孩常玩的游戏——我知道这样写有悖物理学原理,但这是传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七星落入钢水勺后,正好齐平勺沿,那两个右派中的一个,可能是令狐退,也可能是任你行,亲手端着钢水勺子,浇灌到早就准备好的长条形钢锭模子里,他们准备了一百多个模子,但只灌了半个模子。这块钢——姑称为钢吧——在模子里冷却了,炼钢炉里的火也熄灭了,只有邻近火葬场的人民医院里那个土高炉还冒着火苗子。不久,人民医院的土高炉也灭了。此时,天上一轮明月,放射着浅蓝的光辉,那块钢,在模子里放出幽蓝的光芒,令在场的人心中都滋生出了庄严、神圣的感情。至于这块奇异的蓝钢的下落,有许多种说法,但每一种说法,都无从调查,因为那些炼钢的人大半作古,活着的人,只能提供一些含糊的证词,如果沿着这些证词调查,那就如同太阳的光线一样,射向四面八方,有的变成植物,有的变成气体,有的变成人类无法认识的物质。

 但很快又有一个令人振奋的传说出现。

 县城东门外,原有个东关村,村里有户铁匠,姓李,李铁匠六十丧妻,三个儿子,陆续成人,都无妻室,跟着父亲打铁为生。父子都是文盲,春节时,请村里一位曾经当过私塾先生的人写对联,那人好谑,提笔写道:一门四光棍,父子八大锤。横批不合规矩,只有三个字:硬碰硬。此联大为有名,县城的人都知道。新的传说与这户铁匠有关。

说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个傍晚,铁匠炉封了火,苞米糟子粥的香气弥漫全室。铁匠们的饭量极大,一个比芭斗还大的双耳锅吊在铁匠炉上方,锅里的金黄的粥倒出来足有一桶。兄弟三个围着锅站立,每人捧着一个粗大碗,喝得十分香甜。满室粥响,夹杂着老铁匠的哼哼。老铁匠病了,缩在墙角的地铺上,盖着一张烂羊皮。炉里飘游不定的蓝色火苗不时照亮老铁匠铜色的干巴脸,然后便敛了,房子又沉人黑暗。心比较细的老三嘴里有粥,含含糊糊地问:爹,你还是喝一碗吧,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老铁匠咳嗽一阵,喘息着问:粮食市上的苞米,涨到多少钱一斤啦?老大瓮声瓮气地说:管他多少钱一斤,水涨船高,粮食价涨,咱的工钱也跟着涨。老二道:这年头,还不知怎么闹腾呢,吃了今日就别去管明日啦!老铁匠喘息着说:今晚上加班,把“井冈山”红卫兵那批扎枪头子打出来,收一笔钱准备着,世道乱了,好往关外逃。三儿子道:你以为关外就不乱了吗?你没听到大喇叭里吆喝?五湖四海一片红啦!爷们儿正说着,喝着,听着县城里传出来的阵阵呐喊和火车的凄厉笛声、感受着火车进站时引起的地皮震颤,就有一个人影轻悄悄地,犹如一匹金钱豹子闪了进来。正好又有一个罂粟花般大小的蓝色火苗从封住的火炉上飘起来,悬浮着,久久不逝,照亮了来者。

那是一个年约十五六岁的姑娘,身穿一套草绿色的仿制军装,腰里扎着一条奇宽的牛皮腰带,使她的身材显得有几分英武。她头上扎着两根小辫,浓眉大眼,蒜头鼻子,长嘴厚唇,有点儿傻气。当然,她的胳膊上还套着一个红色的袖标。最重要的是,她怀里抱着一个黑色的包裹,看上去十分沉重,不知道里边是什么东西。P2-4

书评(媒体评论)

迟子建

我个人喜欢写短篇、读短篇。有次跟王安忆聊天说起来,在文学刊物中最喜欢看的是短篇,许多当代优秀的作家在最初精彩亮相时,都是从短篇开始的。我特别喜欢这门手艺,因为短篇特别难写。我写一个短篇的时间至少一周,甚至半个月,写一个中篇20天也差不多了。好的短篇特别难写,它带给人的回味也特别大。

雷达

阿乙、蒋一谈、艾玛三人,写的都是底层小人物的悲辛与奋斗,关乎生存的勇气和诗性;可喜的是,同写底层,他们的风格和技法却迥然不同,阿乙是不动声色的冷峻,蒋一谈是笑中有泪的戏仿,艾玛是体贴入微的温情与悲悯,它们显示了当今短篇小说艺术表现力的丰富多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说里的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艺报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93883
开本 16开
页数 36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