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端砚/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内容
编辑推荐

岭南文化名片所标示的文化形成,是千百年来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广东人民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现象,更承载着广东文化的灵魂。

《端砚/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由王建华所著,侧面展示了岭南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岭南文化的金字招牌,表现出了旺盛的文化张力,不仅将告诉世人广东厚实的文化家底和滋长的文化软实力,而且将烛照广东文化发展的未来。

内容推荐

《端砚/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由王建华所著,《端砚/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是“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

端砚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具有呵气可研墨、夜吐虹霓,发墨不损毫、冬天不结冰的特色,作为文化传播工具的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早在唐代就居端、歙、洮、澄泥四大名砚之首。

目录

从文房四宝说起

独特的端砚石质

群芳争艳各显奇

流光溢彩的端砚石品花纹

端砚的制作与艺术特色

端州石工巧如神

历代文人论端砚

大唐:横空出世露头角

两宋:文人品题竞相夸耀

明清:平民帝王共奏华章

推陈出新的现代端砚

试读章节

在中国上百种石砚中,为何端砚能独领风骚上千年,除了冬不结冰、呵气研墨外,最主要的是端砚的石质对于研墨、书画效果最好。总结前人对端砚的评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端砚石质细腻、滋润,发墨不损毫,研出的墨汁油润发亮,墨色层次丰富,虫蚁不蛀。二是端砚石中丰富的石品花纹很适合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寄物抒情的个性。三是端砚石硬度适中。端砚石硬度为肖氏45至63(相当于摩氏2.8至3.5),比墨条的硬度(2.2至2.4)稍硬,但比刻刀的硬度(约5)低一半左右,而且砚石中含有石英,致使端砚下墨快、易雕刻,给端砚艺人提供了表现的舞台,充分表现了端砚艺人的精雕细刻,技艺超群,鬼斧神工。四是不吸水,端砚石密度大、饱和吸收率低,说明砚石的矿物细、粒问间隙小,使砚台蓄水不涸。正是端砚石拥有这些特点,经过历代文人上千年的尝试、研究,得出了端砚“其石制砚至妙”。

说到石质,就要说说端砚石的形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端砚石已经有四亿年的历史了。著名地质专家凌井生在《中国端砚——石质与鉴赏》中介绍,端砚石属沉积岩,也叫泥质板岩,它的原始母岩形成于泥盆纪中期。当时肇庆一带以西是海洋,大量沉积物聚集在这一地带,广州一带的古陆风化剥蚀下来的大量泥沙被河水冲到滨海岸停下来,按比重和粒级的大小依次堆积成层,从端砚石的原始物质聚集到变成可以制作端砚的端砚石矿,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物质聚集阶段;二是深埋成岩阶段;三是褶皱隆起变质阶段;四是表生成岩(矿)阶段。

端砚石有紫端石、绿端石、白端石三种。

紫端石“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这是唐代大诗人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的诗句。端砚贵为“紫”,又有人称为紫玉、紫云,端砚以紫色为主。在紫的基础上,又有无穷的变化,有的紫红、有的紫蓝、有的紫黄、有的紫青。主要矿物是黏土矿物类的水云母以及由水云母变质的绢云母。水云母是决定砚石质量标准的重要指标,水云母含量越高,石质越细腻、滋润、娇嫩。歙砚不如端砚滋润和细腻的主要差别在于,端砚是以水云母为主构成,歙砚是由绢云母为主构成。

P16-19

序言

文化之根基,在于脚下沃土;文化之硕果,在于阳光雨露。两千多年岭南文化,枝繁叶茂至于今,不外得益于两点:根深与吸收。

珠江流域位于五岭之南,但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文明发祥地。岭南一带依山傍海,河涌交错,古百越先民生于斯长于斯,从早期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到后来商贸文明,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无不烙上深深的本土印记,彰显岭南水文化旺盛之生命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粤菜、广东凉茶、骑楼等,得天独厚,彰显岭南人生活中特有之文化风韵。

百越之地与中原虽关山阻隔,但自秦以降,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之交流,便从未间断,特别是唐梅关古道凿通之后,来自母体之文化养分,更是源源不断输入岭南,消化吸收,成为岭南本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发源于本土之粤剧,其唱腔发展过程中,便吸纳了弋阳腔、昆腔、秦腔、汉剧等外来剧种精华,博采各家所长,自成一格。而韩愈贬潮,东坡谪惠,这些文人之难,却是岭南之福,他们推动了岭南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也让南北文化相得益彰。

岭南文化之开放与包容,不仅表现在对待同族同根之中原文化上,更表现在对舶来文化之高调“拿来”。自秦汉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岭南作为始发地及通商大港,千百年来独居中外文化交流之最佳平台。清政府对海关是开了又闭、闭了又开,反复无常,但广州却一直对外开放,即便是闭关政策最严之道光十一年(1831年),广州街道上洋商依旧熙熙攘攘。经济往来必定挟带文化交流,文化舶来品纷纷从岭南登陆引进,消化吸收之后,再影响全国。广式骑楼、开平碉楼,便是中西建筑艺术之完美结晶。惠能创立了南禅,其《六祖坛经》被誉为中国人的佛经,推进了佛教的中国化、民族化和世俗化。

广东毗邻港澳,历来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近现代百年来成为时代的方向标,引领时代潮流,成为最重要的革命策源地。近代中国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岭南人中之翘楚如康梁、孙中山等,执改良与革命之牛耳,推翻帝制,建立亚洲第一共和国,都得益于岭南人对世界先进文化快人一步之认同。进入20世纪,广东又一次领潮争先,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地,不但创造了一系列经济之奇迹,而且孕育了改革开放时代文化精神,广交会成为海上丝路的新的里程碑,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见证,又是商都文化的一个新标志。

历史进入了21世纪,文化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吹响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号角,提高文化的创新力、辐射力、影响力和形象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评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正是提升广东文化形象之举。在这一重要历史契机下,整理、挖掘、打造岭南文化名片,就显得尤为紧迫。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文化名片,是增强文化凝聚力的需要,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需要,是塑造文化形象力的需要,对于提升广东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名片,是代表一个地方最具特色度、知晓度和美誉度的整体形象、领域形象、特色形象的标志。岭南文化名片所标示的文化形成,是千百年来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广东人民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现象,更承载着广东文化的灵魂。“岭南文化十大名片”正是岭南文化精华的浓缩,彰显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经过广大网民、市民和专家,历经10个月的票选角逐,终于决出了代表岭南文化的十大名片——粤菜、粤剧、广东音乐、骑楼、黄埔军校、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同时评出了十大提名名片——陈家祠、南越国遗址、南海1号、岭南画派、石湾陶艺、潮州工夫茶、客家围龙屋、广东凉茶、粤绣、康梁(康有为、梁启超)。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岭南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岭南文化的金字招牌,表现出了旺盛的文化张力,不仅将告诉世人广东厚实的文化家底和滋长的文化软实力,而且将烛照广东文化发展的未来,《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丛书的出版,也适逢其时地为宣扬广东的文化影响力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春风润南粤,文化展新姿。在文化强省建设的浩荡春风中,在盛世倡文兴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岭南文化十大名片”的诞生,将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对文化建设工作的参与热情,不断掀起关注岭南文化的传承、发展、成长的社会热潮。

是为序。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端砚/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建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80718
开本 32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5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1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51.28
丛书名
印张 4.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3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0: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