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出人生误区
内容
编辑推荐

肖永久编著的《走出人生误区》这本书立意旨在释疑解惑,着力于解释和解决人生中常见的重大问题,力图打开人们的精神枷锁,从而实现减轻痛苦、自我解放、修身养性之功效。

本书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使用。

内容推荐

如今,社会劳动的强度已经大大低化,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喊累?为什么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如此之快,人们却并不感到快乐和幸福?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发病率直线上升?有人说是物欲横流所致,有人说是信仰危机的结果,有人说是缺少终极关怀。其实,这就是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是人们对社会剧烈变化的不适应。这种复杂的精神心理综合症,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自我关怀、自我觉醒,自己从心理误区走出来。本书《走出人生误区》就是为此而编写的。

《走出人生误区》由肖永久编著。

目录

选择:人生第一重要问题

性格会伴随我们一生吗?

你的生活动力充足吗?

心态宁静三定律

看问题为什么总是失准失真?

是情还是爱?

对称也是人世间的规律

是天使还是魔鬼?

你感谢他了吗?

你有自卑感吗?

你能自控吗?

是享受还是预支?

爱是怎么变成甜蜜毒药的?

你重视精神生活吗?

快乐在哪里?

追求完美是人生痛苦的源泉

“你不仁我就不义”,真的那么理直气壮吗?

三大恶习“无病之癌症

你能预知未来吗?

人生与数学

要熊掌还是要鱼?

你自由了吗?

你只差一点点

权力越大越好吗?

病从气来

适应性形成与适应性改变

虚荣心:人最容易被击中的软助

金钱越多越幸福吗?

人最容易迷失的地方

你能把握度吗?

试读章节

性格会伴随我们一生吗?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脾气发作,一阵暴风雨之后,冷静下来的你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与内疚之中。你后悔自己伤人太重,你后悔自己把局面搞得这样糟,因小失大,太不应该了。然而,当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时,你却再度发作,那些自责与内疚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你甚至痛恨自己,骂自己没脑子。你没有勇气道歉,也无法承诺什么,怕自己还有下一次。你不能失信于人,因为你并不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缺点是什么,也清楚地知道这弱点、缺点对自己的危害,自己不但不想继续带着它们,甚至连做梦都想把它们割掉。然而,当你真地拿起刀去“割”的时候,你却发现它们和你的血肉深深地长在了一起。于是你困惑,你苦恼:“究竟是什么东西在怂恿自己呢?那也不是我本意呀!”我要告诉你,那确实不是你,那是性格。

每个人都不会百分之百地满意于现在的状况,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前途作出理想状态的设计,然而不管你怎么努力,这些并不宏大的目标(比如“再稳重一些”“再果断一些”)就是实现不了。这个屡屡使你的努力化为泡影的始作俑者就是性格。难怪有人下了这样的断语:性格决定命运。以往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样一条性格定律:一个人一生努力能够取得的最大成就,等于他自己的性格张力的最大值。

性格是什么?它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顽固性?

现在,让我们揭开性格的面纱,看看它的本来面目。

1.性格的含义性格是个中性词。它是一个人的脾气秉性、个性心理特征、处世风格、精神道德品位的总称。它没有好坏之分,却有优劣之别。人们通常所说的性格有狭义的和广义的区别。狭义的小性格特指人的脾气、性情、秉性,即性子急不急、脾气暴不暴。广义的大性格包括人的道德精神品格,为人处世风格,如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坚强刚毅,等等。有意思的是,小性格偏重贬义,大性格偏重褒义。

2.性格来源一个人的性格有三个来源,同时构成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来源(部分):父母遗传。这是父母带给你的,是先天性的,你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接受。父母遗传给你的是小性格,即脾气、性情。可想而知,人的小性格肯定是最为稳固的。

第二来源(部分):婴幼儿时期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出生到六周岁半这段时间,是一个人道德基础定型定位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自主能力、分辨能力和行为能力最弱的时期,也是一个人最好奇、最易接受侵染、最具可塑性的时期。由于知识类的东西往往具有深奥理性,因此,很难被接受,而道德的潜移默化倒是很容易奏效的。一则是天性使然,二则是模仿与熏染。如有的人很自私、霸道、任性、孤僻、贪婪,这些道德病就是小时候被影响或放纵形成的。道德基础一旦形成,也具有相当强的稳定性。

第三来源(部分):自己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的感悟。进入少年、青年时期,人开始有了理性思维能力,通过知识学习和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就可以自主建立起自己的精神道德体系及处世风格,也就有了自己的大性格。它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精神品质和道德人格的外化,是一个人与其他人相区别的本质特征。一个人在青年时期定型的精神道德风格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性格的稳定性与可塑性从性格的三个来源看,第一来源是最为牢固的,它是与生俱来的。第二来源虽然没有那么根深蒂固,但人的道德基础一旦形成也是难以改变的。但这并不是说性格是个一成不变、顽固不化的东西,性格的可塑性、可变性和相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三个部分所占比重不固定,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却可能具有截然不同的性格。除了个体差异外,还有可能是在婴幼儿时期所接受的影响熏陶不一样,也可能是青少年时期获得了巨大的信仰信念力量或极有效的个人道德品质修养对前两个阶段性格基础的挤压作用。因此,性格主导因素就不相同。

(2)世上没有绝对不变的事物,性格也不例外。稳定是相对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对这种变化的总结。只是变化的程度、内容和形式不同罢了。

(3)所谓性子急、脾气暴,是对特定的人和事而言的,并非对谁都一样,也不是什么时候都一样。一个性子急的人对自己崇拜敬仰的人或崇拜敬仰自己的人就不会发怒,对自己深爱的人就不会发怒,对与自己毫无利害冲突的人也不会发怒。而对自己反感的人、有利害冲突的人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容易发火。对前两种人发火好理解,为什么容易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发火呢?这是因为他对亲近的人最关切,最不愿意看到亲近的人有缺点,所以对他们的缺点容忍度也就最低,如父母对子女,子女对老人,夫妻之间。

4.正确看待性格

(1)性格无好坏之分。各种性格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性子急的人办事干脆利落、效率高,及时表明自己对错误的态度,对相关的人是有好处的。其最大的缺陷是阻碍了自己智力的充分发挥,其次是降低了人文环境的和谐度。而性子慢的人考虑事情细而周全,办事稳妥,后患少。缺陷是效率低,容易丧失机会。

(2)任何性格的人都可以成才。性子急的人往往处事果断、干练、可信。一般可以独当一面,胜任指挥、领导重任。性子慢的人善于研究,勤于操作,照样可以担当重任。所以,不管什么性格,都不必以性格自卑、自贱、自弃。最重要的是扬长避短。

(3)对有问题性格的人不要采取性格歧视态度,不要烦人家甚至恨人家。因为他自己对此也毫无办法,就像身上长了牛皮癣的人,最烦最恨的莫过于他自己了。但有问题性格的人也不能放弃主观努力,把所有的问题一股脑儿往性格上一推了之。要知道,精神道德和修养的力量是可以反压性格的,甚至可以压缩为零。当然,具有一般性格特征的人也大可不必以性格问题苛求自己,性格也是风格,如果你真的改变了自己的风格,你也就不是你了。

性格肯定会伴随我们一生,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为了自己能够生活得更好而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个性修养,尽力做到不以性格面貌示人,而以道德理性面貌示人。

P5-7

序言

前乒乓球世界冠军杨影在一次现场解说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一个乒乓球运动员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输赢看淡,放下名利得失,心中只有兴趣和球艺。”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体育运动员的最高境界,也道出了人生的奥秘所在。

你终日忙碌究竟为了什么(7如果说只是为了活着延续生命,你肯定不甘心——那不是和动物一样了吗(7如果说是为了活得体面一些、舒适一些,你可能也不甘心——那只是比前者好一些罢了。如果说是为了满足欲望,为了生儿育女、赡养老人,你甘心吗(7

人生最大的幸事是活得明白,人生最大的不幸是一辈子都没明白。诚然,事业成功不成功,财富多少,社会地位高低,是否健康长寿都堪称人生大事,可是和活得明白不明白相比,这些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诚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生最珍贵的东西是人格独立和自主自由。谁都不会在没有生存危机的情况下以接受屈辱来换取生存条件。人权价值越低、生存与尊严矛盾越尖锐的地方越落后。每个人终生都在做这样一件事:提升自己的人权价值,维护和扩大自己的人格独立和自主自由。这是社会文明、民主进步的基础和条件。

是的,理性不可能解决人生的所有问题,可是感觉、感观刺激、物质享受就能湮灭人生痛苦吗?当我们痛定思痛,舔舐人生伤口的时候,当我们追问自己的行为理由和未来走向的时候,当我们需要弄明白活着的价值、意义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求助于理性。事实上,谁都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做,就要问个为什么,问了就要问个明白,所以,我们终归是离不开理性的,否则,我们只能叫高级动物。

精神情感的丰度和品质是个人价值高低的主要参照物,精神情感的追求和满足是人最根本的生存动力和主要内容。精神情感的损益当然应当成为我们行为价值判断和生活方式取向选择的首要考量指数。因为,当今的人类社会已经走过了迫使人们为了生存而生存的时代,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我精神心理的调整完善和境界提升使自己活得更简单、更真实、更自由一些。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减少忧郁、紧张、压力和焦虑等精神痛苦的折磨来实现身心康宁,从而离保健品、药品和手术刀远一些。

平衡是宇宙间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我们每个人都时时生活在平衡之中,只是有的人不明白而已。如果你真正领悟了平衡之道,你至少悟得了人生真谛的一半,你将彻底摆脱绝望。当你用平衡观置换矛盾观来观察评价那些常常使你陷于两难痛苦的对立性事物时,你会感觉轻松许多。

如今,社会劳动的强度已经大大低化,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喊累?为什么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如此之快,人们却并不感到快乐和幸福(7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的发病率直线上升?有人说是物欲横流所致;有人说是信仰危机的结果;有人说是缺少终极关怀。其实,这就是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是人们对社会剧烈变化的不适应。这种复杂的精神心理综合症,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自我关怀、自我觉醒,自己从心理误区走出来。

本书立意旨在释疑解惑,着力于解释和解决人生中常见的重大问题,力图打开人们的精神枷锁,从而实现减轻痛苦、自我解放、修身养性之功效。如果被钱、被情、被事所困的你能够从中有所补益,我愿足矣。

由于作者学历、经历和阅历所限,完成这么大的课题实感力不从心,论中难免有粗浅、跑偏、遗漏、重复或语不达意之处,敬请读者见谅。  作者

2007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出人生误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永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024364
开本 16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9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29
185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