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黄帝内经(经典图解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图解黄帝内经(经典图解版)》由紫图所著,本书特点:

一个图片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再用文字来说明;

一个流程图可以明了的复杂过程,不再用冗长的语言来叙述;

一个表格就可以表达清楚的概念,不再用生涩的术语来阐述。

内容推荐

《黄帝内经》由紫图所著,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医书,已传承了两千多年,被历代医学家视为“中医之祖”。全书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62篇,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古人对人体机能的认识,是中医的根本经典。至今已经被翻译成10余种语言,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养生专家们无一例外地对《黄帝内经》推崇备至,因为这本书是中国养生方法的根源。书中首次提出健康靠“养”不靠“治”的思想,通过“保养”和“补养”的方法实现长寿的目的,即根据环境的变化,通过饮食、按摩、针灸、拔罐、刮痧等方法,激活人体能量,自发调整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不吃药、不开刀,轻松治病。

《图解黄帝内经》以通行的《黄帝内经》古本为基础,配以300幅手绘插画、250张示意图表,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这本中医养生的经典巨著,让并非医学专业的你也能够轻松读懂这本传世名著,从中了解到中医平衡调适的养生之道,懂得健康生活之道。

目录

源于《黄帝内经》的道家养生功法:《内经图》 1-4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及十二经脉 5-8

人体的穴位和反射区 10

《黄帝内经》全图 18

《黄帝内经》的历史沿革 20

编者序 《黄帝内经》:中医第一书 22

如何阅读本书 30

第一章

中医学最早的典籍

1 本书的主角①:黄帝 34

2 本书的主角②:岐伯 36

3 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38

4 揭示生命的根本:维持和死亡 44

5 《内经》的基本思想①:阴阳之说 48

6 《内经》的基本思想②:五行之术 52

7 《内经》的基本思想③:脏腑之象 56

8 最后的探究:《内经》成书之秘 58

第二章

生命的周期

1 生的宿命:人体的生命周期 64

2 两种物质,身体不可缺少:生命的动力 66

3 生命的考验:人体老化的过程 68

4 究竟我们能活多久:合理的寿限 70

5 命中注定了吗:影响寿命的因素 72

6 因人而异的结果:早衰 74

7四种长寿之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76

8 帮助延寿的密技:长寿的要决 78

第三章

养生的原则

1 阴阳协调是健康的保证:阴阳和合 82

2 理解阴与阳的互根:阳为本,阴从之 84

3 阳气:推动、兴奋、升发、温煦 86

4 阴气:宁静、抑制、肃降、凉润 88

5 警告:切避虚邪风 90

6 修身:补精、养气、守神 92

7 安命:补气、养血、辅阴 94

第四章

五脏六腑

1 脏居于内,形见于外:五脏系统总览 98

2 主宰一切的“君王”:心者,君主之官 100

3 辅佐着君主的“良臣”:肺者,相傅之官 102

4 勇武忠心的“将军”:肝者,将军之官 104

5 为“君主”表达意志的“内臣”:膻中(心包)护卫之官 106

6 受纳和布化的“仓官”:脾胃者,仓廪之官 108

7 专司内务的“内侍”:大肠者,传导之官 110

8 接收纳贡的“礼官”:小肠者,受盛之官 112

9 使“王廷”井然的“工部待官”:肾者,作强之官 114

10  明辨是非的“清官”:胆,中正之官 116

11  负责水道循环的“漕官”:三焦者,决渎之官 118

12  司水之职的“一郡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 120

第五章

奇经八脉

1 经络是什么:众说纷纭话经络 124

2 臂内拇侧上下循,中府乳上数三肋:手太阴肺经 128

3 臂前外侧须审量,商阳食指内侧取:手阳明大肠经 129

4 起于头面向下行,承泣眼眶边缘下:足阳明胃经 130

5 下肢内侧向上循,隐白大趾内甲角:足太阴脾经 132

6 极泉腋窝动脉牵,青灵肘上三寸览:手少阴心经 133

7 臂外后缘尺内详,少泽小指外甲角:手太阳小肠经 134

8 内侧后缘足走腹,足心凹陷是涌泉:足少阴肾经 135

9 目内眦是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足太阳膀胱经 136

10 臂内中线诸穴匀,天池乳后旁一寸:手厥阴心包经 138

11 臂外中线头侧绕,关冲无名指甲外:手少阳三焦经 139

12 从头走足行身旁,外眦五分瞳子:足少阳胆经 140

13 前内侧线穴细分,大敦拇趾三分处:足厥阴肝经 142

14“别道奇行”的特殊通道:奇经八脉 143

15 千年珍藏,秘不授人:《内经图》详解 146

第六章

四季顺养

1 人体与自然的相通相应:生命之本,通乎天气 154

2 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 156

3 万物生发蓬勃、向荣,需布陈于自然:春季“发陈” 158

4 茂盛华丽,需使精神适应繁茂秀美的时令:夏季“蕃秀” 160

5 肃杀之气凄风冷雨,花木凋零,需调摄精神:秋季“容平” 162

6 生机潜伏,万物蛰藏,需少动阳气深藏于内: 冬季“闭藏” 164

7 气血的运行受四时中风雨晦明变化的影响:四时的脉象 166

第七章

食养

1 饮食为生人之本:食养的意义 170

2 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五谷是怎样营养全身的 172

3 谨和五味,骨正筋柔:五味的功能与作用 174

4 五味调和适合人体脏腑的营养需要:五味与脏腑 176

5 脏腑失调,五色当显:五色当五脏 178

6 一定要忌口吗:饮食的禁忌 180

7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 :病后调养 182

第八章

形神合一的情志养生

1 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认识五志 186

2 生命现象的总称:什么是“神” 188

3 神宜静,而不宜躁:养“神”之道 190

4 喜怒无常,过之为害:五志太过对人体的影响 192

5 千般难,不外情志:五脏虚实引起的情志变化 194

6 身心并治之基础:形神合一 196

第九章

阴阳虚实与梦境

1 梦是由外邪刺激而产生:梦的发生 200

2 梦象的阴阳属性是体内阴阳关系的反应:阴阳与梦 202

3 阴盛涉水生恐,阳盛大火烧灼,显现五脏虚实之象:气盛之梦 204

4 肺虚金白战,肾虚黑沉淹,心虚火烤,脾虚厌餐:气虚之梦 206

5 病邪侵脏腑,梦境现异象:邪寓之梦 208

6 梦中受制难脱,气血阻滞所致:体滞之梦 210

第十章

阴阳五行与体质

1 形成体质的结构与要素:脏腑、经络、形体 214

2 影响体质的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 216

3 气质是体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质与气质 218

4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五态之人 220

5 阴阳二十五人:五行之人 222

6 脏固有小大,气血需充盈:脏腑之人 224

7 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体态之人 226

8 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为病:性情之人 228

第十一章

病邪与六气

1 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六气之说 232

2 六气的异常:六淫 236

3 外来的病邪①:“风”乃百病之始 238

4 外来的病邪②:“寒”乃损阳阴邪 240

5 外来的病邪③:“暑”乃盛热阳邪 242

6 外来的病邪④:“湿”乃秽浊阴邪 244

7 外来的病邪⑤:“燥”乃干涩之病邪 246

8 外来的病邪⑥:“热”乃火热阳邪 248

第十二章

神奇的针灸

1 老祖宗的智慧:何为针灸 252

2 一脉相承且相对独立:腧穴与阴阳五行 254

3 有形抑或无形的管道:经络与穴道 256

4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穴说 258

5 由外而内的特殊疗法:刺与灸 262

第十三章

常见病这样治

1 牙疼不再是病:16个穴位轻松搞定你的牙 266

2 睡到自然醒:失眠调养的妙招 270

3 天再热也不怕:这些穴位可以防治中暑 274

4 不晕车的秘密:爱上坐车 278

5 轻松排毒:解决便秘的隐忧 282

6 你也可以有最好的头脑:帮你解决头疼头晕的穴位 286

7 跟岔气说不:治疗岔气的简易方法 290

8 感冒不再难缠:教你用妙招治感冒 294

9 健康的腹部是按出来的:腹胀痛可以通过穴位解决 298

10 哮喘的克星:定喘等九穴 302

11 与肠胃和谐共存:消化不良有妙招 306

12 肠胃炎不用怕:学会用穴位防治肠胃炎 310

13 不论急性、慢性还是过敏性:鼻炎都可以这样治 314

14 解决女性的隐忧:看穴位这样调理月经 320

15 经行腹痛不用愁:没有副作用的痛经止痛药 324

附录:《黄帝内经》名词解释速查 328

人体标准经络穴位图(一) 359-362

人体标准经络穴位图(二) 363-366

试读章节

岐伯,黄帝的太医,同时又是向黄帝传习医药的师长。他出生于今甘肃的庆阳县,南宋郑樵《通志》记:“古有岐伯,为黄帝师,望出安化。”相传岐伯成为黄帝的“医学顾问”后,黄帝让他尝草药,编著医药经方,《经史百家杂钞》注云:“岐伯,黄帝臣。帝使岐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与论医,更相问难……”因此他一生著有医书众多,见于医籍者有《岐伯经》十卷,《岐伯灸经》一卷,《黄帝岐伯针论》二卷及《岐黄要旨》、《岐伯精藏论》、《岐伯五藏论》、《岐伯奥旨))等。但以上诸书大多已失传,惟留《黄帝内经》一书,成为古今研究中医的经典著作。他也被后人称为中华医学鼻祖,由此后来才会有传世的《本草》《素问》等书,后世将中医学称为“岐黄之学”。

岐伯不仅是黄帝的“太医”,同时也是“黄帝之旷”,即“天师”。宋嘉年间高保衡等人所著《黄帝内经序》说:“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身,更相问难,垂德以福万世。”清朝著名医学家张志聪云:“天师,尊称岐伯也……故称谓日天师。”同时《史记·孝武本纪》记载了“公玉带日: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这些都说明,岐伯并非仅仅只是黄帝的“太医”,同时他还是黄帝的启蒙老师、军师,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智囊”与“顾问”。《隋书·音乐》云:“东汉明帝时,乐有四品,其四日短箫铙歌乐,军中之所用焉。黄帝时岐伯所造,以建武扬德,讽敌励兵。”以上记载进一步证明了岐伯是不仅精通医理,而且还是一个上知天文、下极地理、多才多艺、才智过人的博学家,是名副其实的“黄帝之师”。

P36

序言

《黄帝内经》与《道德经》《易经》合称中国的“三玄”。千百年来,它们始终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天书”,受到无数人的仰视。

比如《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最早的典籍、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另外三本是《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自诞生至今,就没有一个人动摇过它的理论框架。历史上无数名医临死时发现:自己一生心血,只是对此书中的某些内容多了一些心得,而并没有为这座大厦添一砖一瓦。但到了现代,由于西医的发展,中医研究者越来越少。甚至有很多人批判中医,认为它是“最大的伪科学”,原因很简单——看不懂,也无法用实验证明,诊断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八个中医大夫会有九种结论,所以否定之。

中医确实有不可证的特点,因为它与现代科学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源于提问的方法,方法不同,答案就不同。西医用解剖、测量的方法,将生命变成数字,比如血压,低压60到90、高压90到140为正常。西医认为,解剖刀下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的,至少是不可理解的。比如经络,国家两个五年计划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只得到一个结论:经络是存在的。这让科学家很头痛:“怪事,这么先进的仪器为什么就看不到经络呢?”不仅是经络,整个中医学都是不能用西医方法来研究的,因为中医用的是“玄而又玄”的方法。对此,我们做出如下探讨:人类发现的“定理”“规律”越多,便越限制自己的认知能力。知识越多,头脑中的“框框”就越多。因此有人说,博士的眼里只有偏见。而中国古人的学习方式与此相反,他们不是在垒墙,而是在砸墙,也就是老子说的“为道日损”。他们每得到一个知识,就相当于拆了墙上一块砖。在这里,书不是越读越厚,而是越读越薄。所以,大智者是佛或老子那样的人,学到最后,高墙被拆平了,因而超凡入圣。这种“入圣”在常人眼里是无法理解的。不过,东方的佛学、易学、中医都是这种类型的文化,它们是先贤在“减欲”“入定”“无为”中发现的与眼前世界并行不悖的另一个世界。比如人体的经络、穴位、解剖学上不存在的器官——三焦等。这些东西与“暗物质”相似(现代物理学认为,宇宙中90%的东西是看不到摸不到的暗物质),它们看似不存在,但却始终在发挥作用,这很玄,因此被称为“玄学”。

中医的“玄”的另一个体现方面是:它从产生之始(诞生《黄帝内经》)就有完美的体系。历史表明,后人只是在研究它而没有发展它。《黄帝内经》的理论庞大而深邃,藏象学、经络学、运气学、阴阳五行学……环环相扣,纵横穿插,错综复杂。两千年来,人们的研究只是在给这本古籍添加注脚,将原本浑然一体的经典肢解出众多门派。其实,这种肢解几乎是所有东方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如中医、易学、佛学、儒学)。而现代科学的发展道路正好与此相反——先提出一个理论,然后完善之、再完善之(这就是老子说的“为学曰益”)……这导致了相反的现象:研究传统文化注重首创典籍,研究现代科学注重新发现。或者说,西医要向前看,中医要向后看。

《黄帝内经》是对我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中医学的集大成之作,鉴于它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出版了这本《图解黄帝内经》,让你摆脱干扰,直视中医的根本。《黄帝内经》中讲了治病之法,但更重要的是怎样不得病。看完本书,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一个宝,如果合理运用人体的奥秘,近可强身祛病,远可延年益寿。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医学专家李健先生的指导,才得以抽丝拨茧、理清脉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此外,本书得以顺利出版还要感谢插画师王新利和版式设计师韦志民,没有他们的协助,本书不会如此生动地呈现在您面前。

编者谨识

2012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黄帝内经(经典图解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紫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58122
开本 16开
页数 3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图书小类
重量 0.9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21-64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4
出版地 陕西
238
175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