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治礼经之第一人”(顾颉刚语)、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沈文倬先生所赐。中国是礼仪之邦国,岂能没有这套礼制、礼仪的典范文本。
陈戍国编著的《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卷)》系列图书分多卷,按照我国历史朝代来划分,详尽讲述了礼制、礼仪的特色和予以人的启迪。
图书 | 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卷) |
内容 | 编辑推荐 “当今治礼经之第一人”(顾颉刚语)、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沈文倬先生所赐。中国是礼仪之邦国,岂能没有这套礼制、礼仪的典范文本。 陈戍国编著的《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卷)》系列图书分多卷,按照我国历史朝代来划分,详尽讲述了礼制、礼仪的特色和予以人的启迪。 内容推荐 《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卷)》为《中国礼制史》第四部。凡四章:第一章“隋朝礼仪”,第二章“唐礼”,第三章“五代十国礼仪”,第四章“馀论”(隋唐五代时期所谓蛮夷礼与二氏礼)。 陈戍国编著的《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卷)》对与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有关的传统文献(包括文人别集)以及文物考古资料(譬如石刻墓志、敦煌遗书)作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礼制礼俗角度认识当时的思想政治与经济文化,为勾勒中国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礼制的大体轮廓,解决礼制史及相关学科中某些具体问题,提供了一些带探索性的意见。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隋朝礼仪 第一节 隋朝的祭祀 第二节 隋朝的丧葬 第三节 隋朝军礼、射礼与外交礼仪 第四节 隋朝巡狩与朝会锡命礼仪 第五节 隋朝冠婚舆服乐制及其他 第二章 唐礼 第一节 唐代宗法观念与传承制度 第二节 李唐皇帝登基、诸王诸臣受册礼仪及其他 第三节 李唐祭祀之礼(一) 第四节 李唐祭祀之礼(二) 第五节 李唐祭祀之礼(三) 第六节 李唐丧葬礼仪(一) 第七节 李唐丧葬礼仪(二) 第八节 李唐丧葬礼仪(三) 第九节 李唐丧葬礼仪(四) 第十节 李唐军礼 第十一节 李唐射礼田狩礼 第十二节 李唐巡狩巡察与朝会以及相关礼仪 第十三节 李唐外交礼仪 第十四节 李唐藉田、躬桑与养老尊师之礼 第十五节 李唐冠婚之礼 第十六节 李唐舆服宫室与音乐制度 第十七节 从王梵志诗看唐代民间礼俗 第十八节 从《唐律疏议》看唐礼 第三章 五代十国礼仪 第一节 五代十国的宗法观念与传承制度 第二节 五代十国祭祀礼仪 第三节 五代十国丧葬礼仪 第四节 军礼田狩礼与外交礼仪在五代十国的遗存 第五节 五代十国的朝会、宴飨、婚姻、宫室、服饰、乐舞及其他 第四章 馀论 第一节 隋唐五代所谓蛮夷之礼 第二节 隋唐五代二氏礼 附录 徵引与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礼制史(隋唐五代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戍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52834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18 |
版次 | 3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72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首版时间 | 1998-12-01 |
印刷时间 | 201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92.9 |
丛书名 | |
印张 | 3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250 |
宽 | 171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