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近太空之子/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刘芳主编的《走近太空之子》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为大家精心搜寻了几十颗最闪耀的星星,正是他们,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就是我们对他们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

内容推荐

在当今世界,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刘芳主编的《走近太空之子》是“征服太空之路丛书”之一。

《走近太空之子》内容涉及太空世界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目录

永争第一:遨游太空的苏联人

 加加林:首位飞出地球的人

 季托夫:永远的航天梦

 列昂诺夫:穿越太空行走的生死之门

群星闪耀:在太空留下足迹的美国人

 阿姆斯特朗:把脚印印在月球上

 奥尔德林:奔跑在月球表面的西点毕业生

 格伦:七旬高龄,重返太空

 斯威格特:特殊的机遇造就特殊的功绩

 施艾拉:变身环保者的太空牛仔

 谢泼德:在月球打高尔夫的人

 斯雷顿:等待16年的航天之旅

 约翰·扬:6次飞上太空的人

太空之花:飞出地球的女性

 捷列什科娃:翱翔在太空的“海鸥”

 赖德:挑战太空的女博士

 柯林斯:爱家的女指令长

 萨维茨卡娅:从“飞行皇后”到太空行走

 香农:在太空寻找上海“故乡”的人

 惠特森:当之无愧的太空行走女王

龙翔九天:飞向太空的中国人

 王赣骏:把科研项目带上太空

 张福林:年龄越大越优秀

 杨利伟:浩瀚太空的首位中国来客

 费俊龙:把筋斗翻到太空

 聂海胜:飞上太空的放羊娃

 翟志刚:曼舞在太空

 刘伯明:单车骑出航天路

 景海鹏:航天梦想的实践者

试读章节

生命之门成了鬼门关

出舱后,列昂诺夫在太空除了漂浮就是翻筋斗,他尽力尝试做点别的,摘下可移动的相机,又移动了几件舱外的物体,然后准备返回舱内。

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麻烦。

一开始,列昂诺夫每次把相机放进气闸舱时,它都会立即被气闸室中的微小气压冲出来,飘出舱外。折腾了半天,他硬把相机推进通道,先把一只脚伸进气闸室,然后将相机的背带放在脚下踩住,这才将它放人,可身子却被卡在了舱门口,怎么也回不来。

这是非常可怕的一幕。地面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听着无线电波传出的叫喊声,万分焦急。此时,留在座舱里的别利亚耶夫眼看列昂诺夫处境危险,也只能是干着急,帮不上忙。

生命之门成了鬼门关。几番挣扎之后,列昂诺夫已经筋疲力尽。他意识到,他可能再也回不到飞船内了。

列昂诺夫气喘吁吁,决定冒险一搏。他开始尝试减少太空服的压力,试了一次,不行,又试了一次,还是不行。一次次徒劳无益的尝试,使得他几乎完全丧失了生还的信心。

他决定采取最后一次自救,将压力减小到允许的极限值以下,这次航天服终于瘪了下来,缩小了体积。快要虚脱的列昂诺夫终于回到了飞船内。

列昂诺夫在太空行走了12分零9秒,但为了挤进舱门他又拼力花了12分钟。为此,他的体重减少了数千克,靴子里积聚了大约6升汗水。

不过,更加惊心动魄的险情还在后面。

归途遇险

就在他们准备结束这次历时26小时2分钟的飞行,掉头向地球返航时,座舱内的氧气压力发生了异常,温度急剧升高。此时,按照正常程序,他们必须迅速降低温度和湿度,以防飞船发生爆炸。但是,两位航天员的所有操作都没有产生作用,他们再度陷人绝望。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别利亚耶夫和列昂诺夫被一种类似爆炸的声音惊醒了过来。两人的第一反应,都以为飞船正在发生爆炸,为国牺牲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不过,令他们诧异的是,飞船里并没有任何爆炸燃烧的迹象。再一细加观察,令他们惊喜万分的是,舱内的氧气压力竟然在慢慢下降,最后竟逐渐恢复正常了。

别利亚耶夫和列昂诺夫稍稍松了口气,开始踏上归途。但他们惊魂未定,又发现新的危险扑面而来——飞船自动导航定位系统也发生了故障。

还好,这种情况在飞船升空前就已经预想到了,他们决定冒一险采用手动方式着陆。不料,在手动操作中也出现了失误,“上升2号”呼啸而下,偏离预定落点3200千米,最后降落到了大雪覆盖的原始森林深处。好在茂密的树梢和厚达两米的积雪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两位航天员安然无恙。

舱外这时正下着暴风雪,狼群在四周不时地嚎叫。两位航天员艰难地爬出舱门,按照以往野外生存训练中的程序,架好天线,发出呼救信号。

他们偏离得太远了,以致指挥中心和他们失去了联系,迟迟没有回应。双方都非常焦急。本来苏联3月份的天气就很冷,天黑之后,森林里的气温越来越低,本可以御寒的降落伞在落地时挂在了树梢上,本能提供一个遮风避雪之处的飞船,人却不能进去,因为舱内的制冷空调一直在工作,他们费了半天劲也无法关上。

列昂诺夫尤其惨,由于他在太空行走时出了太多的汗,多达6升的汗水全留在航天服内,着陆后,他只好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脱下航天服,再脱掉内衣,光着身子把衣服拧干。

第二天,搜救人员终于从空中发现了他们。由于是在原始森林之中,搜救直升机无法降落,只好先给他们空投了一些食品和防寒服。  漫天呼啸的暴风把这些东西几乎全给吹散了,所幸他们还拣到了几根香肠,外加一只皮鞋,在严寒中又艰难地度过了一个夜晚。第三天,别利亚耶夫和列昂诺夫脚蹬滑雪板,走出森林,赶到了9千米外的临时停机坪。

晚年生活

列昂诺夫1991年退休至今,在俄罗斯一直是一个受人爱戴的人物。他乘坐轿车穿过莫斯科的街道时,两旁的警察会根据特殊车牌号认出他,并向他行礼致敬。列昂诺夫的车牌号是0011,代表他是苏联历史上第11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列昂诺夫晚年还十分关注全球变暖问题,他说:“我看到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沙漠面积在不断扩大,森林却逐渐减少。”

鲜为人知的是,列昂诺夫还是一名很有造诣的画家,曾发表了一系列作品。他曾把画笔和画纸带到太空,在太空画地球,给“阿波罗一联盟号”任务中的航天员们画像,称得上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画家。

P18-20

序言

在当今世界,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无论是航天技术,还是进入太空宇航员的数量,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太空中绝对的领跑者。据统计,全世界迄今共有400多名宇航员完成了太空飞行,其中一大半来自美国和俄罗斯(包括前苏联)。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加加林的名字,连同他那迷人的微笑,从此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美国也不甘示弱,就在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3周后,美国宇航员阿兰·谢泼德乘坐水星3号飞船在地球亚轨道飞行了15分钟。受此鼓舞,美国总统肯尼迪20天后下令美国要在1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

首次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约翰·格伦,透过水星6号飞船的舷窗,拍下了第一批从太空看地球的照片。于是在1962年2月,人类看到了一个表面大部分是蓝色的小圆球的照片。

20世纪60年代,人类在太空留下的第一次还有很多。比如,1963年6月,苏联宇航员瓦连金娜·捷列什科娃驾驶东方6号飞船升空,成为进人太空的第一位女性;1965年3月,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乘坐上升号飞船进行了12分钟的人类首次太空行走,由于宇航服的膨胀,他险些没能爬回舱内。更为重要的是人类登月成功。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地降落在地球的卫星——月球上。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并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民众的自豪感,提升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当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升上太空之后,中国人也开始了载人航天工程的准备工作。

1998年,我国开始选拔航天员。2003年10月,杨利伟作为首飞航天员,成功执行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2005年10月,费俊龙、聂海胜成功执行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2008年,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成功执行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翟志刚身穿“飞天”舱外服成功出舱,在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中国也随之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太空之路充满艰险。在美国休斯敦的太空飞行中央控制大厅,人们总能看见由7朵玫瑰组成的花束,这是为了缅怀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时牺牲的7名宇航员。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从太空返回地面途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则带着未酬的壮志殒命于太空。至此,美国和俄罗斯在载人航天活动中遇难宇航员人数已达到了22人。

面对如此严酷的航天飞行环境、极大的飞行风险、复杂的航天员保障系统以及昂贵的航天员培养成本,我们真的需要将人送上太空吗?当今机器人制造技术日趋完善,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是否应该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充当航天员呢?然而,根据美国、俄罗斯等国近40年载人航天的实践证明,任何自动化系统都无法替代人的作用。人类只有进入太空,才能对太空进行真正的了解。每一次升空,都是一次冒险,航天员都面临巨大的风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不畏惧,不退缩,义无反顾,甚至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升空的航天员,都是英雄,都值得我们钦佩。

人类航天史群星闪耀,在这里,编者为大家精心搜寻了几十颗最闪耀的星星,正是他们,实现了人类遨游太空的梦想,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就是我们对他们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近太空之子/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39611
开本 16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航空航天
图书小类
重量 0.2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V527-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5
16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