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所有的经验,都是由“事情”积累而来的,实践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事情”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实践。一名企业员工,你的工作其实就是“做事”,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学习的机会,如果你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在每一件事情被你解决的过程中,你所学得的知识与技能必然有所增加。
万物皆有可学,事事皆有学问,工作中亦如此,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有意识地从这些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增长你的经验和智慧。而正是在这种学习中,才使得自身不断得到成长、不断进步。阅读这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升华。本书由孟建华编著。
学习与工作对每个人来讲,就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若想事业有成,两者不可偏废其一。万物皆有可学,事事皆有学问,在工作中,生命才能不断完善,在学习中,自身才能不断得到成长。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从中找到了自信、自尊,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工作的汗水放射着事业的光芒,学习的年华里洋溢着人生的欢乐。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升华。阅读这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升华。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由孟建华编著。
大海之所以能够容纳百川,成为世界上资源最丰富、容纳力最强的地方,就是因为其地势最低。
跟大海一样,职场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积聚能量,;才能够成就自我。职场能量并不能简单地用职业能力和经验来概括,它还包括了职场人在职场中所积淀的精神、气质、眼光、胸怀、直觉等无法用能力和经验来代替的东西。那么,身在职场,我们该如何来积蓄能量呢?就应该像大海一样,放低自己,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更要学会以退为进,成就别人的辉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事业上有所发展和收获。
职场中学会退让,是一种睿智。不争之德,本身也是一种“争”,争千秋不必争一时。少说空话,多看书,多干实事,固本自强,不亦乐乎。要知道,明为退,实为进,才是理智的做法。
小华是一家小化妆品公司的推销员,几次想与一家大公司合作都未如愿,经过不懈努力,该公司才答应合作,但有一个要求:要在其化妆品广告词中加上该公司的名字。小华的老板却不同意。他认为这是在花钱替别人打广告,协商又陷入僵局。小华却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把产品和大品牌公司绑在一起应该对公司本身更有利。经过对老板劝说,终于让老板做出妥协。而小华的公司也因为此次合作,销售不断攀升,小华也被提升为业务经理。
由此可见,懂得退让的人往往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以小步的退让换取大步的前进,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真正讲明白以退为进的是老子,以退为进之所以难是因为人很难摆脱眼前利益,一个人欲望很强,是因为他把眼前利益看得太重,而且,欲望一旦起来,便会蒙蔽双眼不会退让,以退为进基本上也就成了一种奢望,争了也就得到了眼前而忽略了长远。老子说:自胜者强,胜不了自己就强不到哪里去。退让的人以后胜了,眼前争得胜利的以后也便输了。
三国时曹丕作为储君被立为太子,但其父曹操历来疑心很重,在接班人的选择上亦是如此。当然,他的疑心是疑在以后的江山能否稳固,是在他儿子当中的选择上。特别是在看到曹植的才华横溢闻名天下时,就越发显得对曹植的器重了,进而就产生了废长立幼的想法。曹丕得知消息后十分恐慌,他是极不甘心自己的太子之位被弟弟夺走的,却又明知自己的才华远在曹植之下,怎么办?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忙向他的贴身大臣贾诩讨教。贾诩说:“愿您有德性和度量,像个寒士一样做事,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儿子的礼数,这样就可以了。”曹丕领悟。经贾诩的指点,头脑得以开窍: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与其争不赢,不如不争,我只需恪守太子的本分,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一次曹操亲征凯旋,曹植自撰文章为父亲歌功颂德,讨来了父亲的欢心。而曹丕因接受了贾诩的点拨,而改变了讨父亲喜欢的方式,见父亲征敌凯旋,伏地跪拜,连哭不止。曹操见状忙问原因,曹丕泪流满面哽咽着说:“父王年事已高,还要挂帅亲征,作为儿子心里好不担忧、好不难过啊,本应由我出征,我为父亲的辛苦而心疼,我为我的无能而惭愧呀。”一言既出,曹操面露同情,更令满朝肃然,都为太子如此孝道而感动。相反,满朝倒觉得曹植撰文有余孝道却显不足而难继帝位。结果,这场兄弟夺嫡之争,没有流血,没夺人命,以不争者胜而告终——曹丕以不争而保住了太子之位。曹操死后,曹丕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而后更进一步——废汉称帝。
人生大舞台,职场小社会。职场相争其实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些人争来争去,结果两败俱伤,损失可能更大。
职场中,在名利权位面前,人们常常忘乎所以,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甚至是你死我活。其结果大都落得个遍体鳞伤、两手空空,身败名裂、甚至命赴黄泉。 为了不被卷进漩涡,明智的做法就是,淡泊名利,远离漩涡,低调做人。这不仅是一种超然境界,一种大家风范,更是一种避开树大招风和被卷进漩涡而顺利到达彼岸的更好方法。
一个人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钱有多多,物有多丰,也应该保持淡泊名利、低调做人的心态。然而,在一般人心目中,成功的概念指的是那些出了名、升了职、赚了钱、得了物的人。他们风头出尽,风光占绝。其实,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谁在人前趾高气扬谁就会撞南墙;谁在人前威风八面谁就在人前身败名裂。须知,低调做人才能赢得尊重,淡泊名利也才能换来威严。古今中外低调做人的典范举不胜举,他们成功后的低调,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支持和美誉。当然,也有不少高调张扬之人,他们成功后的高调却因树大招风而招致诋毁和劫难,以致前功尽弃,甚至生命不保。因而在职场中,我们要懂得淡泊名利,晓得低调做人,才能在社会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每个角色,走好人生的每一段旅程。P6-9
社会是一所蕴满深奥哲理的学校,而丰富多样的工作更是我们学习的最佳场所。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业者,都是自觉学习的楷模,始终对学习保持持之以恒的动力。无数有识之士,也都把学习作为获取智慧、为社会做贡献的前提条件。清代思想家王豫曾说:“才不称不可居其位,职不称不可食其禄。”强调做什么工作都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完全以说,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会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也会使得我们自身不断得到成长。
学习与工作对每个人来讲,都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若想事业有成,两者不可偏废其一。离开了学习,工作就失去了创造的营养,发展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离开了工作,知识就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失去了应有的实际意义,学习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因而在工作中学习,才更会在学习中逐渐得到成长。
当今时代更是学习的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令人目不暇接,不学习就会落后,学慢了也会落后。因此,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什么工作岗位,都必须把学习作为人生的“第一要务”,以学增智,以学修德,以学立身。保证工作所需知识用之不竭,只有这样才能行得平安、走得长远,也只有这样才会使得自身不断得到成长。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许多成功人士都主张“活到老,学到老。”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四川有一位杜处士,爱好收藏书画,其中有一轴戴嵩的《牛》,他特别喜爱。有一天晾晒这幅画时,被一个牧童看见了,对画大笑:“这画的是斗牛吗?牛在角斗时,尾巴是紧紧夹于两股之间的。这画上的牛尾画错了啊!”杜处士笑着表示接受牧童的指正。
这个故事很有趣。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擅画牛及田家川原之景,但他这幅画,竞被牧童指出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这让我们深深体悟到一个老道理: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人人都可能有谬误,人人也都有可学之处。
在工作中,你可以向你的老板学习,向你的同事学习,向你的客户学习,向你工作中的所有事情学习,可以从老板、同事、客户身上学到各方面的知识,打开自己的思路,获得一些可以享用终身的教益。把老板、同事、客户当成财富,不仅要把他们当成你生意和工作上的财富,还要把他们当成能助你自我提升的财富。
世上所有的经验,都是由“事情”积累而来的,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每经历一件事情,都是给你提供了一次极好的直接学习的机会。实践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事情”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实践。一名企业员工,你的工作其实就是“做事”,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学习的机会,如果你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在每一件事情被你解决的过程中,你所学得的知识与技能必然有所增加。
万物皆有可学,事事皆有学问,工作中亦如此,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有意识地从这些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增长你的经验和智慧。而正是在这种学习中,才使得自身不断得到成长、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