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电视文化/传媒与文化研究丛书
内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一 大众化与民族主义

二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

三 中国媒体与民族主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动态

一 国外学术界关于民族主义的研究状况

二 国内学术界关于民族主义的研究状况

三 关于传媒与民族主义的研究

第一章 思潮与理论:作为研究对象的民族主义话语

 第一节 从“话语”视角看电视传媒

一 巴赫金的“对话”话语

二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三 爱德华·赛义德的“后殖民”话语

四 福柯的“权力”话语

五 让·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

 第二节 民族主义的含义及理论研究

 第三节 民族主义话语研究的理论视角

一 传媒叙事是一种历史叙事

二 文化全球化视角

第二章 兴起与发展:中国电视文化中的民族主义话语演进

 第一节 民族主义话语的初步兴起(1980—1987)

一 电视纪录片

二 电视歌曲

三 电视剧

 第二节 文化虚无主义偶露峥嵘(1988—1989)

 第三节 民族主义话语的发展(1990—2000)

一 “出国潮”题材电视剧

二 帝王叙事电视剧

三 “国学热”与“讲坛”类节目

四 军旅剧

 第四节 新世纪民族主义话语的深化(2000—)

一 民族主义的个体想象

二 民族团结的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

三 军旅剧的繁荣与发展

四 全球化语境中的“盛世”想象

五 红色经典剧的改编

第三章 主张与实践:民族主义话语的基本诉求

 第一节 媒介民族主义话语的核心:构建“想象的共同体”

一 春节晚会

二 奥运报道

三 直播庆典

四 红歌会

 第二节 民族主义话语在当代电视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取向

一 培育和提升民族精神

二 强化爱国意识,抑制民族分裂

三 弘扬传统文化

四 提升文化竞争力,增强国家文化安全

 第三节 中国电视政策中的文化民族主义理念演进

一 政治宣传需要决定了早期的电视制度安排(1958—1978)

二 电视政策的调整阶段(1978—2000)

三 电视政策的深化阶段(21世纪以来)

 第四节 电视文化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基本特征

一 “家国同构”理念

二 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种爱国主义

三 “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第四章 传播与接受:民族主义话语在电视文化中的艺术表达

 第一节 电视机构与国家认同

一 意识形态的电视机构

二 民族一国家认同

 第二节 民族主义电视表达的构成类型分析

一 官方民族主义

二 知识分子民族主义

三 大众民族主义

 第三节 民族主义意义的生产与消费

一 民族主义意义的生产

二 民族主义意义的消费

 第四节 文化他者:境外民族主义语境下的中国形象

第五章 意义与悖论:民族主义意识与全球视野的矛盾

 第一节 文化民族主义与对电视文化全球化的认同与拒绝

一 电视文化全球化

二 文化民族主义与电视文化全球化的互动

三 立足中华文化本位迎接全球文化的融合

 第二节 电视文化大众化对民族主义话语的解构

一 话语语境——娱乐消费盛行

二 发话主体——话语权的改变

三 接受主体——大众社会形成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叙事与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矛盾

一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生成

二 后现代语境下电视面临的文化悖论

三 电视文化、民族国家想象与软实力的悖论

第六章 参照与借鉴:国外影视文化民族主义话语实践

 第一节 好莱坞星球:全球化战略与美国的影视文化

一 好莱坞电影电视与美国民族主义

二 当民族主义成为国际主义:好莱坞的全球影响

 第二节 韩国:影视剧建构民族国家神话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

二 政府对电影电视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第三节 澳大利亚:影视政策中的文化民族主义理念

 第四节 加拿大:保护本土文化的“加拿大内涵”

 第五节 欧洲:“无国界电视”的文化保护意识和策略

第七章 问题与策略:民族主义话语与电视文化的现实与未来思考

 第一节 21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的三个基本观点

一 主张中国发扬民族主义

二 反对中国的民族主义

三 折中民族主义观

 第二节 民族主义话语在电视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 民族虚无主义

二 狭隘的民族主义

三 有关汉民族主义的论争

 第三节 提升民族主义话语在电视文化传播中的对策

一 倡导和发展理性民族主义,积极引导观众

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电视文化生产

三 塑造团结统一的和谐中国文化局面

四 进行适度的爱国主义影视文化教育

五 提倡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

 第四节 民族主义话语在电视文化传播中的发展趋势

一 坚持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双向诉求

二 灌注时代精神以及融汇世界文化,推动电视文化与时俱进

三 建构以民族主义为基点的文化全球化视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叙事中,民族主义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政治学概念,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影响着中国电视文化的生产。王玉玮编著的《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电视文化》一方面系统地阐释民族主义的定义、类型、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与功能以及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民族主义的研究,同时从纵向历史层面对民族主义话语进行梳理。的确,在当今媒介化社会里,电视媒介扮演着塑造与传达“想象共同体”的重任,但受后现代主义以及大众文化的影响,电视文化全球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乃至冲突日益明显。《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电视文化》以比较研究的方法试图探讨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欧洲等国外影视文化传播中的民族主义话语实践,并且认为,中国电视不仅需要承担着民族国家的历史重任,传播时代的民族文化精神,而且应以理性民族主义为基础和动力,抵制民族虚无主义以及民族狭隘主义思想,要树立国际传播视野中的现代中国形象,进而在世界文化的总体语境中加入中华民族的声音。

编辑推荐

国内学者对电视传媒与民族认同以及民族主义话语建构之间的关系已经给予一定的关注,并进行过一定的理论分析。王玉玮编著的《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电视文化》就民族主义的具体内涵和电视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探讨,进而阐释电视传媒在想象民族国家过程中的作用,启发人们思考电视传媒应当如何建构民族主义话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电视文化/传媒与文化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玉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02633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29.2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5: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