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突破缅北的鹰(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
内容
编辑推荐

三次让日本人在亚洲蒙羞的“玉碎战”;一段被台湾当局封杀三十年的历史;一部中国人回家的故事。著名军史作家、旅日学者萨苏,首度在《突破缅北的鹰: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一书中揭秘中国抗战“天下第一军”!比大片还震撼的战史巨制,尽在《突破缅北的鹰: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

内容推荐

日本人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有三次被日本人叫做“玉碎战”的,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的战役,即腾冲战役、松山战役和密支那战役,而这三次战役,全部发生在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中。

1943年底,中国驻印军与云南组建的第二期远征军同时发起攻势,开始了打通中印公路的缅北之战,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地面反攻的序幕。

这是一支号称“蓝鹰”的军队,全部由美军训练和装备而成,他们从缅北的兵家绝地打开归国之门,一路反击日军的顽强阻击,历时400多天,跨越1600多公里。

按照日军记载,中国驻印军先后与日军六个师团交手,共计歼灭日军一个师团主力,重创三个师团和一个独立混成旅团。其战斗经历曲折而激烈,是中国抗战史上辉煌的一幕。

近年来,关注远征军的作品,多着重反映从云南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对于在印度重新整训后形成的中国驻印军描述不多。作者萨苏长期在日本工作,收集到大量日军在缅北与中国军队交战的老兵回忆、战史资料和图片,与中美两国的史料相对照,在《突破缅北的鹰: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一书中,首次以“敌人之眼”还原了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的全过程,使许多湮灭曲历史细节得到清晰的重现。

《突破缅北的鹰: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和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章 新平洋

 井上咸:中国兵来得好快!

 活捉日缅间谍

 令日本人震惊的中国兵

 不平等的较量

 菲亚特战车连

 野人山,让老兵变成了狼

第二章 拉加苏之一

 拉加苏夜袭

 美国人不相信

 孙立人:蓝鹰的灵魂

 孙立人的“八国联军”

第三章 拉加苏之二

 史迪威无奈的选择

 中国兵的“老爸爸”

 财大气粗的远征军

 “日本兵,你饿吗?”

第四章 拉加苏之三

 绑在树上的日军狙击手

 柏特诺:不懂日本人也不懂中国人

 三条信念让陈鸣人顶了47 天

 棋盘上的关键一点

第五章 胡康谷口

 孙立人:用火炮“蹂躏”日军

 40英里打了两个月——“慢慢地”

 孙立人的两大法宝:克钦游击队、迂回战

第六章 打洛之一

 “湖南骡子”廖耀湘

 傅宗良擅自“迂回穿插”

 猴子带路

 井上咸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第七章 打洛之二

 井上给冈田支招儿

 傅宗良撤职事件

 打洛踹营之战

 靠大蒜果腹的日军

 廖耀湘:先拔头筹

第八章 孟关之一

 晓高地血腥争夺战

 日军也会“围魏救赵”

 “千人针”与“竹篓血渍”

 “不打下孟关,不剃胡须”

 远征军的钢铁刺猬

第九章 孟关之二

 日军战车:没法儿跟中国人的坦克比

 藤井大佐:死于骄横

 “猪突猛将”牟田口廉也

 田中新一:把自己装进了口袋

 瓦鲁班迂回的主力——梅支队

第十章 瓦鲁班之一

 梅里尔的两个活宝

 南皮尤得而复失

 中国人救了美国人

 打下18师团总部的坦克营

第十一章 瓦鲁班之二

 潘毓昆:脚踩日本“豆战车”

 巴祖卡火箭传奇

 缴获了18师团关防

 战车训练班的风云人物

 田中新一:败走“伐开路”

 史迪威拒绝了英国人

第十二章 英帕尔

 牟田口:指挥颇有亮点

 “不怕狼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盟友”

 史迪威的神来之笔

 古怪而狭义的英军猛将温盖特

 以煮芭蕉为生的日军

 “丛林霸王”谢尔曼坦克

第十三章 中印公路

 凶悍善战的仙台师团

 史迪威公路——中国战场的输血管

 中印公路上的“黄镜头”

 难忘的白衣天使

 一个美军飞行员和地主女儿的爱情

第十四章 密支那之一

 七天穿越原始丛林

 第一次空降,30师闹了很多笑话

 杜聿明、魏德迈:舞会上敲定第一支伞兵

第十五章 密支那之二

 比敌人更可怕的雨季

 奇袭演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

 远征军新兵:吹吹打打上战场

 7 名日军打乱了一个团的阵脚

第十六章 密支那之三

 柏特诺:不中用的“美国式进攻”

 本多政材也有不得已

 西通截路之战——远征军的封喉一剑

 吉 田:“一千多人的大队,就只剩了这三十多人”

第十七章 密支那之四

 唐守治:让高见大佐倒了霉

 吉普车变成小火车

 柏特诺旧病复发,密支那总攻失败

 郑洞国临危受命

第十八章 密支那之五

 攻克火车头要塞

 11 条马路之谜

 丸山大佐对水上少将很无礼

 人称“豺狼”的第33军参谋辻政信

第十九章 密支那——松山

 密支那守军的最后一幕

 滇西大反攻开始

 打下松山,粉碎“ 断作战”

第二十章 龙陵

 辻政信阴险毒辣的“断作战”

 砍掉“双头龙”的脑袋

 龙陵光复前,史迪威黯然离开

第二十一章 八莫之一

 蒋介石:“滇西没有下雨”

 1944:中国驻印军休整

 八莫:日军幻想中的马德里

 让装甲部队守城:日本人的败笔

第二十二章 八莫之二

 英 军:与其说是打日本人的,不如说是防中国人的

 西堡之战:一个番号对一长串番号

 七辆日本战车成了战利品

 大佐原好三:大摆“乌龟阵”

第二十三章 八莫之三

 打过八莫就到了家门口

 天不怕地不怕的李鸿将军

 八莫成了“瓮中之鳖”

第二十四章 八莫之四

 日军对八莫的成功救援

 孙立人、李鸿组织反攻

 孙立人与廖耀湘不和?

 史迪威:“中国军队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军队比肩”

第二十五章 芒友

 日军南坎“招魂会”

 反攻,从“Y”字两个枝丫开始

 黍野少佐的《昆司令部战记》

 芒友:打通胜利之路

外一篇 御虎:中国远征军装甲部队作战纪实

外二篇 永远的“林旺爷爷”——一头大象的故事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整个山谷寂静无声。三名日军像跳着小步舞一样,警觉地弓着腰曲折前进,越走越近,带头的那名日军军官手持南部式手枪,肩上扛着一杠两花,分明是个中尉。几个中国士兵抬起头来,看向新38师搜索连连长潘德辉,那种含义不言自明:要不要抓个活的?

潘德辉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平静地将手向下一按。没有人知道,这个一度被孙立人将军责备“滥杀”的青年情报军官当时心中在想些什么。被称作“芝加哥打字机”的汤姆式冲锋枪打响了,一串火链之下,那名日军中尉军官一头栽倒在地。

山谷,顿时被烈焰和弹雨所吞没……

新平洋之战的主力——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新一军新38师搜索连。不过,他们在投入新平洋之战的时候,是下马作战的(详见第30~32页)。

1943年10月30日,缅甸,茅邦,雨季正逐渐进入尾声。

日本陆军第18师团步兵第55联队担任值日官的井上咸大尉,接到一条让他大吃一惊的紧急命令,称在胡康河谷西端新平洋一带活动的第18师团混成搜索大队,与从印度方向出击的中国军队发生激战,命令他所属的第55联队立即做出发准备,向胡康河谷方向增援。

事实上,日军将第55联队主力部署在茅邦,目的就是为了阻止中国远征军驻印部队从印度经胡康河谷反攻缅北。

茅邦是个不大的缅北小镇,但是地理位置颇为重要。在新平洋之战的前一年,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中,最英勇的将领戴安澜师长就战死在这里。茅邦地处缅北大动脉曼密铁路中段,北上可通缅北的中心城市——日军18师团司令部所在地密支那,南下可达缅甸古都曼德勒。从茅邦向西,则是胡康—加迈河谷的入口——孟拱。向西通过日军修建的简易公路穿过这条河谷,可以到达谷口西端的咽喉新平洋,从这里翻越因险峻而恶名昭彰的野人山,对面就是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的基地——雷多。胡康河谷是中国远征军从印度反攻缅北的唯一通道,必经之路。

不等井上做出反应,第二份电文又已经到达——混成搜索大队遭到重创,搜索队队长荒木与一中尉(当日晋升大尉)战死,命令第55联队主力立即出发增援。

井上咸的第一个反应是:中国人来得好快!

从各种情报分析,日军早已预料到中国军队会对缅北发动进攻。然而,日军一直认为中国人要到11月中旬雨季结束后才会开始行动,令他疑惑不解的是,情况怎么会变化这样快,荒木怎么会说战死就战死呢?

几个小时以后,新的消息传来,新平洋已经失守,胡康河谷谷口的北入口临滨同时遭到突袭,外围据点沙劳被中国军队攻占,在当地驻防的守备队全军覆没,指挥官原矶满中尉战死。

至此,一切已经没有疑问,日军一直担心的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团的大反攻,比预期更早地开始了。

此时,第55联队主力,除了部分伤病员和运输兵以外,已经全部整装上车,准备出发。听到这个消息,井上心中忽然一寒:原和荒木并不属于同一个部队,在军校和自己却是同期同学,两人在同一天战死,这,算是怎样的一种缘分呢?难道自己……

新平洋战斗打响的时候,井上咸是55联队第三大队的大队副官。在随后和中国远征军的战斗中,这个大队几乎被全部打光。此时的井上当然不会知道自己的担心倒是没有必要的,此人和那两位同窗的缘分不够深,运气好得很,将是此时这个大队中唯一有幸活到战争结束的大尉级军官,而且能够在几十年后写下一本《死谷胡康的持久防御战》。幸而有这本不厚的小书,才能够让我们知道,本篇开头那一段中方记载的新平洋之战相当写实,那个被打死的日军军官,正是井上的好友荒木中尉。

正是井上和其他日军第18师团、第2师团、第56师团、第49师团、第53师团、第24独立混成旅团、第33军总部残存官兵的回忆,让我们在60年后能够从敌人的记录中,观察一支中国军队怎样从印度穿过缅北人迹罕至的林莽打回自己的祖国。

井上与原、荒木都是日本陆军设在中国奉天的甲种干部候补生第四期同学。荒木专攻侦察,井上和原专攻步兵战术。三人一起被分配到第18师团,关系甚好。就在一个月前,井上刚刚与荒木在茅邦见过一面。茅邦的日军兵营在一片芒果林中,两人在那里曾一起举杯,并谈论起国内一个月前派来的慰问团。当时,荒木正率部增援新平洋方面的日军。

新平洋,地处胡康河谷以西的新平洋盆地,再向西,则是被称作野人山的喜马拉雅山余脉。此时,在印缅边界前线的日军,是直属于缅甸方面军总部的那嘎特工队,指挥官长桥中佐。这是一支日缅混合部队,包括日军一百余人,伪缅军八百余人,目的是对印缅边境的那嘎人进行“宣抚”,策动他们与日军合作,为日军进一步向印度渗透和防范中国驻印远征军的反攻创造条件。他们以新平洋为据点,频频翻越野人山开展活动,甚至派人深入到雷多的中国驻印军营地展开谍报活动,一度十分猖獗。

曾在驻印军总部担任宪兵的周文星老人在60年后,还能回忆起当时和这支日军的交手。1943年秋天,他在雷多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放哨的时候,曾亲手抓获一名奉命潜入的缅籍日军间谍。当时,连下了几天大雨,周和成都籍士兵杨思聪以及两名美军宪兵一起沿江岸巡逻,正要在一棵大树下避雨时,借着美军宪兵的手电光一扫,周忽然发现附近一棵倒伏的大树形状有些可疑,似有人隐藏其下。周当即喝问,杨思聪开枪警告。

周文星在他的回忆文章中描述了此后双方的角逐:“美国兵再次将光束交叉着射出去,那人装作被射中的样子,稍做停顿后,匍匐前进,向河奔去,企图逃走。我又射出一枪,击中其大腿和臀部之间。两个美国宪兵已经走了下去,我紧跟在后面。相距其实不过50多米远,但坡陡路滑耽误时间,那人就死命地向着河边翻滚,我赶紧又补了一枪,此时美国宪兵已追了上去,一把卡着那人的后脖子提了起来。用电筒一照,他咬紧牙一句话也不说,只在身上搜出缅刀一把、卢比若干等,看其穿着却是印度的黄军服。”此人被活捉送交总部,经查系缅籍,被日军抓走了亲人,经过间谍训练后,要他潜入雷多盗取盟军指挥中心的文件,立功受奖后方放其亲人。

这支日军部队很快就陷入了困境。1943年8月开始,中国军队行动渐趋活跃,频频与缅北日军前哨发生交火,渐渐开始出现翻越野人山出击新平洋的迹象。坐镇新平洋的长桥中佐招架不住,向第18师团请求增援。

P1-4

序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有一支中国军队从印度经历苦战打回祖国,为遭到封锁的中国打开了国际补给线。这就是孙立人、廖耀湘等率领的中国远征军驻印军,这支部队由于其主力新编第一军的军徽为“鹰”,故此也被称为“蓝鹰部队”。

本书主要描述中国驻印军扩编并打通中印公路返回祖国的过程,同时描述云南的远征军部队粉碎日军“断作战”的过程,时间为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

笔者因为长期在日本工作,从日方资料中收集到大量日军在缅北滇西与中国军队交战的材料,因此萌生利用日本史料,重新介绍这段历史的思路。对于远征军的研究,国内已经有邓贤的《大国之魂》等优秀作品问世,但主要着重于我国军队从云南入缅作战的部分,对于在印度重新整训后形成的驻印军部队的作战描述不多。

实际上,这支部队在训练装备上十分独特,几乎完全按照当时美军的标准建立,并在与日军的作战中取得了辉煌战果,证明了中国将士的优秀。按照日军记载,归国的远征军共计歼灭日军一个师团主力,重创三个师团和一个独立混成旅团,仅第18师团先后被击毙者就有20394人(含部分美英军战果)。其战斗经历曲折而激烈。远征军的缅北之战是中国军民在抗战中辉煌的一幕。而且,无论是从日军的描述还是从当年中国老兵的回忆,都可以感受到远征军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中国驻印军焕发的坚强斗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国人对于返回故乡的渴望。

这段历史,也反映了中、英、美在二战期间合作而又相互疑虑的客观情况。通过对远征军部队风貌的切实描写,我们还能理解其在对外战争中与内战中截然不同的表现和命运,以及远征军系将领在国民党政府内部遭到清洗的历史原因。

大量利用日方史料,以“敌人的眼睛”描述这支优秀的中国军队,或可为本书一大特色。

与此同时,笔者在日本发现了属于中国远征军的历史照片300余幅,大多数在国内公开媒体上没有出现过,将其用作本书的插图,希望能籍此更客观地反映中国 “蓝鹰部队”突破缅北,重返祖国这段历史的面貌。

全书的写作以时间为主轴,其间点缀对经典人物或经典事件的重点描写。

萨苏

2011年9月20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突破缅北的鹰(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萨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03923
开本 16开
页数 3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5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210.6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8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