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人与海(50周年纪念版)(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他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的创作,以摄象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老渔夫圣地亚哥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内容推荐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欧内斯特·海明威于1952年于古巴所写,并于1952年出版。这是他生命中最后的一部重要著作。小说1952日年9月1日发表于《生活》杂志,创下了两天内销售500万份的惊人纪录,并于当月以图书形式出版,初印50000册。1952年,海明威以此书获普利策奖。1954年,又获诺贝尔文学奖,受到了世界文坛的瞩目。

《老人与海》如今被翻译成众多国家语言,并作为学生读物推荐阅读。书中讲述的故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位老人圣地亚哥,打了八十四天的鱼空手而归以后,孤身一人划船到远海捕捞大鱼。在茫茫的大海上,在没水、没饭、没助手,甚至到最后连武器都没有的情况下,凭借着大爱、大智、大勇,杀了一条大马林鱼、无数鲨鱼,带着一条比小船还大的大马林鱼的光秃秃骨架回航。

这样一个短短的中篇小说,揭示的却是人生哲学的深刻奥秘。“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打败”的精神,至今弥足珍贵。这部短小而不渺小的杰作,以大海般深厚的内涵、电报式的简洁语言,诠释了生存的意义、生命的尊严和精神的崇高。

在海明威去世50周年之际,我们邀请张白桦老师重译并以双语精装版出版此书,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让人类的高贵精神永垂不朽!

目录

译者序

中文版

英文版

试读章节

他试着把钓线拉紧,可是自从他钓上这条鱼以来,钓线已经绷得快要断了,他身体后仰来拉钓线,感到硬邦邦的,便明白不能再拉了。我绝对不能突然猛拉,他想,每猛拉一次,钓钩划出的口子就会被扯得更大一点,它跳起来以后就可能会把钓钩甩掉。反正太阳已经出来了,我已经觉得好多了,起码这次我不用盯着太阳看了。

钓线上缠着黄色的海藻,可是老人知道这只会给鱼增加阻力,所以心花怒放。夜间发出很炫的磷光的,正是这种黄色的果囊马尾藻。

“大鱼啊,”他说,“我爱你,也非常尊敬你。不过不等今天结束,我一定要杀死你。”

让我们期待这样的结果吧,他想。

从北方朝小船飞来一只小鸟儿,这是一只刺嘴莺,贴着水面上低低地飞着。老人看出这只鸟儿已经疲劳不堪了。

小鸟儿飞到船尾上,在那儿歇息了一下。接下来绕着老人的头打转,最后落在那根钓线上,它觉得那里更舒服。

“你多大了?”老人问小鸟儿,“你这是第一遭出家门吧?”

老人说话的时候,小鸟儿望着他。小鸟儿太疲乏了,都没注意钓线稳当不稳当,就用纤巧的爪子紧紧抓住了钓索,在上面摇来荡去。

“钓线挺稳当的,”老人对它说,“再稳当不过啦。昨夜一夜都没刮风,照理说你不该这么疲劳啊,鸟儿都怎么啦?”

因为有老鹰,他想,鹰飞到海上来追鸟儿。可是老人没这么跟小鸟儿说,反正小鸟儿也听不懂他说的话,不过用不了多久就会领教老鹰的厉害。

“好好儿歇歇吧,小鸟儿,”他说,“然后再出征,像所有的人、鸟或者鱼那样,撞撞运气。”

他靠说话来鼓劲,他的背脊在夜里变得僵直,眼睛此时疼痛难忍,说说话能给自己打打气。

“小鸟儿,乐意的话就待在我家吧,”他说,“很抱歉,我不能扯起帆来借着这阵刚刚刮起的微风,把你带回去,因为我这里还有个朋友呢。”

就在这时,那条大鱼的鱼身猛地一歪,把老人拖到船头,倒了下去。假如老人不是早已防备,放出一段钓索,早被它拖进大海了。

钓线被猛地一拉,鸟儿飞走了,老人当时竟没有看到。他用右手小心地摸了摸钓线,这才发现手出血了。

“这么说这条大鱼是受伤了。”他把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然后把钓线往回拉,看能不能把鱼转回来。可是就在钓线快绷断的时候,他把钓线牢牢地握住了,身子后仰,压在拉紧的钓线上。

“你现在觉得痛了吧,大鱼,”他说,“上帝知道,我也痛啊。”

这时,他东张西望,寻找那只小鸟儿,因为很乐意与它为伴。可小鸟儿已经飞走了。

你没有待多久啊,老人想,可你去的地方风大浪高,不上岸不会得平安。让那条大鱼猛地一拉,我就划破了手,我怎么会这样?我一定是越来越笨了。也许是因为我当时看着小鸟,一心都在小鸟身上吧。现在我要专心致志地干自己的营生,回头还得把那金枪鱼吃下去,这样才不会有气无力。

“要是那个孩子在这儿,我手边再有点儿盐就好啦。”他把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P30-31

序言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l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一九五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老人与海》:影响人类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

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三十二本书之一。

一九八六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一九五二年,海明威发表了他最优秀的作品《老人与海》。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海明威全部创作中的瑰宝,他也因为“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而荣获诺奖。在当今中国“伪娘”频现,中性盛行的时代,重读、重译《老人与海》,顿觉得主人公老人的“硬汉”形象、“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打败”的精神都显得弥足珍贵。这部短小而不渺小的杰作,以大海般深厚的内涵,电报式的简洁语言,诠释了生存的意义,生命的尊严和精神的崇高。

译罢《老人与海》,心情还像大海的波涛一样,几个关键词依然还在心海上起伏不已,它们分别是:

一、简单

《老人与海》的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说的是一个老人圣地亚哥,打了八十四天的鱼空手而归以后,孤身一人划船到远海捕捞大鱼。在茫茫的大海上,在没水、没饭、没助手,甚至到最后连武器都没有的情况下,凭借着大爱、大智、大勇,杀了一条大马林鱼、无数鲨鱼,带着一条比小船还大的大马林鱼的光秃秃骨架回航。

这样一个短短的中篇,揭示的却是人生哲学的深刻奥秘,这在以情节取胜的小说中实属罕见。小说的时间非常紧凑,前后只有四天:出海的前一天,以老人从海上归来为引子,让周围的人物一个个出场,交代了他们与老人之间的关系:一个热爱他,跟他在一起学习钓鱼的孩子曼诺林;一对非常自私的父母;一群尊敬他,但永远不能理解他的打鱼人;一个关心他的酒店老板。老人就生活在这样的人物群体中,相比之下,自称“古怪”的他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他阳光豁达,热爱生活,是个经验丰富、信心满满、勤劳勇敢、博爱温情的渔民。同时,这种轮辐式结构还能产生线索清晰明了、中心集中突出、故事简洁明快的效果。

关于创作海明威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冰山通常十分之九都浸没在水下,作家要再现的是那露在水面上的十分之一,其余的应该留给读者与思考和想象。小说所采取的纵式结构的方式,即在众多渔夫中选择老人桑提亚哥作为他小说中的主人公,选择了超可爱的孩子曼诺林做老人的伙伴,选择了辽阔深远的大海作为老人捕鱼的典型环境,选择了一生中难得遇见的大马林鱼作为老人的对手,把这一系列情节的发展按自然的时空顺序安排在两天时间内进行,这样剪裁实际上有许多东西并没有被真正剪裁掉,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完成,寓意深远。而作为中国微型小说的第一代译者,可能也是因此而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唯一译者,我出身于“微”和“小”,使得我对见微知著、简约不简单有着更多的体会。而此书的出版策划编辑刘桦在他的一篇文章《小心的成长》中所倡导的以“小”为美,“小”而乐之的理念与我不谋而合,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们从《老人与海》开始默契合作的原因了。我在翻译的过程中,在拜读了前人各种译本的基础上,本着“翻译无定本”的原则,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一贯的简洁风格来凸显译本的时代性特征,期待视野也更多地定位在今天的青少年读者身上。所以,我在用词遣字、句子结构,乃至语式、语气上都会自觉地体现这种取向,以青少年喜闻乐见为旨归,譬如:“死了都要干”、“超级倒霉”等等。我想这也是这个译本的一个比较“跳脱”的特色吧,希望可以“讨喜”于“亲们”。

二、真实众所周知,真正的好作品都是用生命的历练做题材,《老人与海》就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一九三零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遇难,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海明威也凭借这本书登上了世界文学现实主义的高峰,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样式的表现力。

三、给力

圣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忍、担当、精神、仁爱。第一是坚忍,即“硬汉”形象所反映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老人的渔船上那破旧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败的旗帜,仿佛在宣告着老人永远都捕不到鱼的倒霉运气。但是,他“不抛弃不放弃”,仍然出海捕鱼,而且要去远海捕捞大鱼。正是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一九五四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而获奖后的海明威患有多种疾病,给他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没能再创作出很有影响的作品,这使他精神抑郁,终于以自杀这种方式解脱了自己。这也是海明威“硬汉精神”的一种另类追求。

第二是责任感。老人有着强烈的职业自觉,常常提醒自己是“为打鱼而生的打鱼人”,在年老体弱的时候,依然不忘担当,要“捕大鱼”。第三是精神。老人“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意欲揭示的哲理。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光秃秃骨架回来的,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然而,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这让我们想起了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的“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这就是精神的悲壮,而只有精神上的胜利会让我们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第四是仁爱的心。老人与其他生命类型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充满人文情怀的心灵,不论是他与大马林鱼之间惺惺相惜,还是他对小鸟的细语温存,甚至他对对手鲨鱼的欣赏,更不用说他对另一个小“硬汉”——孩子的关爱,凡此种种,都勾画出一个西方版的侠骨柔情,令人唏嘘不已。

四、深刻在美国的文学史上,“可能没有比海明威更懂得生存的尊严来自何处”。老人要永远面临着无休止的挑战和痛苦,以及在这之后的失败,更加令人惊心动魄的是,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的只是他的尊严,也就是人类共有的尊严,也就是我们生存的意义。悲剧超越了他的失败,升华了存在的意义,精神上的胜利给了这些失败者和其创造者做人的尊严和勇气,同时又以一副面具去掩盖内心深处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懦弱和自然主义宿命论。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用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用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用大海象征变化无常的人类社会,而狮子则为勇武健壮,仇视邪恶,能创造奇迹的象征,桑提亚哥则是人类中的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硬汉”代表,他那捕鱼的不幸遭遇象征人类总是与厄运不断抗争。

最后,我还要感谢家父张克桓和舍妹张帆对本书的润色和加工,他们作为本书的第一读者,提出过建设性的意见。没有他们,这本书的完成是不可想象的。

谨以此书献给海明威去世50周年,献给人类高贵的精神。  是为序。

二零一零年岁末于塞外古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人与海(50周年纪念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译者 张白桦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86793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8
15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