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大部分不孕不育都可通过现代医学手段查明诊治,而生男生女的奥秘,也已经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而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但无可否认,传统民俗文化依然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尤其生育观念更是根深蒂固。比如,从古至今,一个家族普遍最关心的还是传宗接代的问题,若是一个妇女嫁过去很久还没有怀孕,轻则背上思想包袱,身心都经受压力,重则影响夫妻关系和家庭和睦。在旧时代,还少不了各种歧视、虐待,甚至是休退、遗弃。
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各种各样的祈子方式。例如,从婚嫁之初,就有很多寓意早生贵子的习俗,以赠送红枣、花生、莲子等方式,寓意“早生贵子”。婚后更是有多种祈子方式,如敬拜送子观音、临水夫人等生育之神,有些地区的百姓则求拜于妈祖。
“送灯”也是民间常见的一种求子习俗。因为“灯”与“丁”谐音,每添设一灯,也就意寓着“添丁”。一般是在元宵灯节的前几天,娘家给已嫁未育的女儿送去“观音送子”或“天赐麟儿”灯,或送绣花灯、莲花灯各一对,预祝早日“添丁”。没有生育的妇女在婆家参加元宵灯节活动,以求生子。这种谐音赠物的方式,还有送南瓜,因为“南”“男”同音,所以将南瓜送给没有生男孩的妇女,祝愿她们早生男孩。
此外,民间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祈子方式。例如,在福建一些地方,有一种称为“抢佛子”的习俗。寺院的僧人书写好有佛号的小牌子,将其悬挂在竹竿的顶梢,然后择良时钩落,叩拜求子的人们就前去争抢,抢到的人一般要聘请鼓乐队伍,将小牌子迎回家里供奉起来,这被视为一种即将得子的兆头。在一些地区,不孕或未生男孩的妇女还常求助于巫师,按巫师的说法,生男育女取决于“生命树”所开之花,“白花”属男。“红花”为女。
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它们也像遗传基因一样,植入在社会生活之中,至今仍然在不同层面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作为现代人,了解了生殖科学的知识,对风俗习惯及观念的影响力自然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但有一点不可否认,无论是民间风俗还是现代生殖科学,它们至少在一个问题上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精神上的愉悦、放松和平静,有助于受孕,有助于培育健康宝宝。
P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