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狄公案
内容
试读章节

狄公起身,走到窗户边,向花园望去,只见马荣正在操练武役。马荣身材高大,武艺精湛,是狄公手下一名得力的衙司缉捕。前日,狄公将麾下另两名干将乔泰、陶甘派遣至邻县金华,以辅助罗县令勘拿奸宄,以遏制近来劲猛的扒窃之风。这三名干将再加上洪亮,一起组成了辅佐狄公治理一方的核心力量,维护着狄公在濮阳的绝对权威。

狄公之名狄仁杰蕴涵着两个对华夏子孙来说十分重要的品格:一为仁慈,二为杰出。狄公并未辜负先父的期许,得皇上亲授品位,居官清正,仁慈爱民,义断曲直,所到之处正义得到伸张,深受百姓爱戴。

正当洪亮为狄公添茶时,马荣大步跨入来报:“老爷,—位翁姓夫人求见,此刻正候于门外。”虽未曾知晓此人,狄公还是应允与其相见,因这余下的时间打发得着实有些百无聊赖。

狄公振振身板道:“带她进来。”

少顷,一名衣着朴素的妇人被带入书斋。此人虽年届四十,且毫无胭脂红唇的修饰,可那樱桃般的小嘴、杏仁般的媚眼、自然淳朴的气质,丝毫不受累于岁月的蹉跎。这可不,马荣一进门便朝狄公使一眼色,狄公很快便领会到那眼神里藏不住的倾美之心。

妇人跪在狄公面前,颔首低语道:“奴家翁玉梅,参见大人。”

狄公听出了她言语中的羞怯,便道:“夫人不必拘礼,此非公堂之上,快起来坐下吧。”

翁夫人缓缓起身坐在了狄公桌案前的圆杌上,一番整戴,便面带悲伤地陷入回忆里。“二十年前,在我夫君临终的床榻边,他将一封遗书和一根金条交与了我。”翁夫人一边说,一边从衣袖里取出了一张纸,铺在了桌案上。

“我夫君将那根金条留给我和我的儿子,其余财产全部留给了他的女婿。那是一笔巨额的财产,包括一座有百间屋的大宅子和一块三百亩的田地。”

狄公立刻锁上眉头,轻叩着桌案道:“夫人,你的夫君竟将所有遗产留给女婿而不是自己的妻妾与亲骨肉,这可甚为罕见啊。”

翁夫人咕哝道:“我也是此般诧异,特别是在他女儿去世后,他就变得这般难以捉摸。但我夫君事后却与我道,等我儿年满二十之时,将此封遗书呈予县令大人,等候大人定夺。如若大人不能参透此中玄机,就等到下—任县令上任再呈上,直至能解出其中的奥秘为止。”

狄公定了定神,拾起桌案上的遗书,认真阅读起来。此封遗嘱共计四十字,毫无中断地连成—长句。

“吾今年六十有九前不久吾妻幸产一子无人相信这真乃吾子吾所有财产全予女婿外人分文不得。”

“那就是我夫君的遗嘱,”看出狄公面有疑色,翁夫人又补充道,“他还给了他女婿一份同样内容的遗嘱,并当着我们的面念道:‘吾今年六十有九,前不久吾妻幸产—子,无人相信这真乃吾子,吾所有财产全予女婿,外人分文不得’。”P4-5

书评(媒体评论)

该书以公案小说为素材,挖掘出唐代宰相狄仁杰的10个断案新故事,向西方读者介绍这位中国唐代的“福尔摩斯”。

——《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来高罗佩的狄公小说,法文译本就最多,仅次于中文译本。现在朱小棣的狄公小说也已经有法文译本,似乎是要与(法国小说家)勒诺芒的狄公一争高下,在法国摆开了战场。看来,这位中国贤哲的正义惩罪之风,带着他对人性的悲悯之心,随着他的聪慧俳谐语言,吹拂着整个世界。

——《南方人物周刊》

故事情节闲适,蕴含幽默,十分中国,而且举重若轻地引入中国文字游戏。难得啊!难得。

——香港《大公报》

在中国崛起的今天,让西方世界正确认识华人与中华文化很重要。作者希望透过狄仁杰这样一位机智、风趣、幽默的历史人物,让西方读者在享受阅读侦探小说之际,也能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底蕴。新编狄公故事的人物情节尽管远离现代,却十分贴近生活,向英文读者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美国《世界日报》

这是一本“令人产生愉悦的原创小说,除了对主人公的成功塑造以外,还营造出一种迷人的氛围”。

——法国国家广播电台

目录

智叟遗言

祸从口出

潘公困境

魔法神壶

龙虎争斗

西瓜秘事

将计就计

犯案江舟

物归其主

不虚此生

序言

一百年前诞生的荷兰人高罗佩,在做驻外使节时用英语创作了长篇系列小说《狄公案》,半个多世纪以前曾风靡英美。此后,其法文版又迷倒了众多法国读者。他以中国古代断案故事为素材写出的历史人物狄仁杰,形象丰满,睿智幽默,匡扶正义,执法如山,在西方世界深得人心,“粉丝”无数。当代不少汉学家和研究中国的学者,就是因为年轻时喜爱高罗佩笔下的狄公,后来才走上研究中国之路。

自20世纪80年代起,高罗佩的狄公小说被陆续翻译介绍到中国大陆,我当年也是其中一部分中文译本的读者之一。没有想到的是,在21世纪初,由于—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位美国朋友手里得到一本高罗佩狄公小说的英文原著,展读之后欲罢不能,一口气将其16本英文小说连续看完,并在一个宁静周末的夜晚,突发奇想,有了要用英文续写狄公的冲动。当时已经移民美国的我,忽然从高罗佩的著作中看出,那些人影晃动、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其实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更是对中国文化的精彩剪影,哪怕是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人,也脱不了其悠久文化的长衫。思维逻辑,社会构成,饮食谈吐,哲学信奉……桩桩件件,皆隐约透过文化的罩衫而一—体现。一言以蔽之,高罗佩的狄公小说,浓缩了中国社会与中国人,极其生动地向西方读者做了传播介绍,非常值得我们华夏子孙继续拿起他的笔,书写我们自己的故事。

当我开始像高罗佩那样着手整理中国古代断案材料,不禁由衷地赞叹他那老到的艺术家眼光——因为几乎所有最适合于改编的故事,都已经被他取材编入小说。我当然不能吃别人咀嚼过的馒头,于是只好耐心挑选未经用过的原始素材,陆续点缀自己的新篇。唯有一篇文字,是高罗佩曾经拿起又放下的,因为事涉一段中文字谜。谜语向来是最难翻译加工的语言材料。聪明的高罗佩巧妙地绕过谜语,成功地改编了这个故事。而有些无奈、无聊的我,却开始不断地琢磨着谜底谜面,终于寻出一个还算恰当勉强的表达,不妨一试。于是便有了这部章回小说的开篇第一章。

连续伏案写作五六个寒暑之后终于完稿,于2006年在美国出版成书。此后,曾经翻译出版过高罗佩全套《狄公案》的法国出版社找到我,将我的《新狄公案》译成法语,于2010年4月在巴黎出版。同年稍后,欣闻该书在法国历史侦探小说大奖赛中获得提名的荣誉。这次承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好意,组织翻译成中文。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出版社的王斌、王磊两位先生,慧眼相中此书并安排出版。感谢译者姚颖、校者孟繁铭和副编审武云为本书所做的工作。还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储国飞编辑,是她这个女伯乐,鼎力向出版社推荐,才使得我能够于近年内,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我的散文集《闲书闲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第二本散文集《地老天荒读书闲》之后,又有第三本新书在国内出版。趁此走笔写出当下的心情,是为序。

最后有必要指出,近十年来,国内已有许多新编狄仁杰故事出版,影视产品也接二连三。我的这部书怕已是姗姗来迟。不过我留心注意到一个事实:高罗佩的《狄公案》中的狄公,除去最后到京都大理寺任职并一度临时兼管整个京都事务以外,一直是在地方为官,做过好几处县令,均是平级调动。可是在国内的新编故事里,他甚或被冠以“刺史”之职,仿佛是嫌七品县令的官还来得太小。于是本书译者面临一道难题:究竟该以何等“官职”授予狄公?最后的结果当然只好是“入乡随俗”,混而用之。虽属无奈,然亦折射出中国文化土壤中的特色“官本位”思想,可谓是狄公故事发展中的一个“花絮”。

2011年5月16日

内容推荐

美籍华裔作家朱小棣先生接过高罗佩的火炬续写狄公断案,再次给我们皇现了古代中国的辉煌,《新狄公案》这部不同于西方侦探小说的古代中国公案小说,使我们有机会体验这位古代中国传奇人物的风采和疑案奇遇。

《新狄公案》由朱小棣编著,由姚颖编译。

编辑推荐

在中国崛起的今天,让西方世界正确认识华人与中华文化很重要。《新狄公案》作者朱小棣希望透过狄仁杰这样一位机智、风趣、幽默的历史人物,让西方读者在享受阅读侦探小说之际,也能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底蕴。新编狄公故事的人物情节尽管远离现代,却十分贴近生活,向英文读者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狄公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朱小棣
译者 姚颖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98155
开本 32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8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