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聂豹/大家精要
内容
编辑推荐

聂豹(1487~1563),字文蔚,号双江,江西吉安永丰双溪里(今江西吉安县)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曾拜访过著名思想家王守仁,后数度致书问学。聂豹继承了王守仁之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指出,以聂豹为代表的江右(江西)王学获得了王守仁思想之真传。聂豹不固守师说,提出了以“归寂主静”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王守仁之学。

《聂豹》对聂豹生平事迹、思想、建树的介绍全面、扼要、准确,旨在能让读者走进这位大家,更详尽地了解他的生活、著作和思想!本书由刘聪、王黎芳著。

内容推荐

《聂豹》是《大家精要》中一册,由专门从事某一方面研究且有丰硕成果的专家学者撰写,即所谓“专家写大家”。

聂豹,曾拜访过著名思想家王守仁,后数度致书问学。聂豹继承了王守仁之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指出,以聂豹为代表的江右(江西)王学获得了王守仁思想之真传。聂豹不固守师说,提出了以“归寂主静”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创造性地发展了王守仁之学。

《聂豹》对聂豹生平事迹、思想、建树的介绍全面、扼要、准确,旨在能让读者走进这位大家,更详尽地了解他的生活、著作和思想!本书由刘聪、王黎芳著。

目录

第1章 家世与科举

 地域文化与家庭背景

 求学名师与以《易》中举

 华亭知县与出巡福建

第2章 丁忧与悟学

 青原讲会与王学流弊

 病居翠微与因静入悟

 庐陵讲学与思想初成

第3章 再仕与虚寂

 平阳御敌与九邑大会

 兵备潼关与被逮下狱

 冲玄大会与兵部尚书

第4章 归家与经世

 致仕归家与安定乡里

 复古书院与推广王学

 赋税改革与王学经世

第5章 聂豹的思想

 思想来源

 思想结构

 思想地位

 年谱

 主要著作

试读章节

嘉靖五年后,聂豹虽然亲自问学于王守仁,接受了他的良知之学,但此时的聂豹并未与王守仁保持一致,他主要是倾向于王守仁后学之一泰州学派的思想。王守仁去世后,来自江苏泰州的弟子王艮创立了泰州学派。在王艮看来,良知学说的优点在于孩提知爱知敬的当下之心具有天然之妙,即良知是现成的,每一个人自孩提时代就具有现成的良知,只要遵循这一良知自然而行,就是成圣成贤的道德修养。因此,王艮提出了“百姓日用即道”的说法。聂豹此时的想法与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即道”较为相似。他在《重刻大学古本序》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思想状况:初闻王守仁的教诲,一时无法理解其学说的精神,事后在自己身心日用之间反复琢磨,方体悟到王守仁之学的精神实质,以前的种种疑惑顿时消失。值得注意的是,聂豹所说的由疑转信的原因是在自己身心日用之间反复琢磨,由此可见,良知并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蕴含在人们日常好恶、忧惧、亲爱、畏敬、哀矜等等现实情感行为之中,因此我们应该在身心日用之间体认良知之所在,而所谓格物,就是像圣人那样,去除人的不善的情感行为,使之合乎天理。

嘉靖六年,聂豹再次致书王守仁及其弟子欧阳德,与之论学。聂豹写给王守仁和欧阳德的书信现已不存,二人是否有回信,亦不可考,但据《双江聂公行状》记载,聂豹在书信中与二人极力论证孩提知爱知敬为良知本来面目,此后教导学者要实行孝悌之道。由此可见,此时的聂豹延续了嘉靖五年时对良知的理解,很少改变。

嘉靖六年年底,聂豹由巡按应天马政转任福建巡抚,嘉靖七年(1528)春入闽。明朝初年,朱元璋设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督指挥使司三司并立的省级行政制度。明中期宣德、正统以后,在三司的基础上又陆续向各地派驻巡抚。明朝巡抚设立之初尚属因事而设的临时官员,主要由进士出任。嘉靖时期,全部十三个布政使司均设定员巡抚,三司属其管辖,巡抚制度逐渐固定,主要担负抚巡地方、考察属吏、提督军务,即治民、治吏、治军等职责。聂豹任福建巡抚期间,正是明朝巡抚制度形成,职责逐渐固定之时。《聂豹集》中保存的奏疏大多是此时所上,涉及福建地方各种事务。大体说来,聂豹任福建巡抚期间,主要有以下政绩:

第一,清查寺庙道观田产,以备赈灾抚恤之用。聂豹认为,寺庙道观是影响福建百姓民生和政府经济力量的大患。寺观所占地方土地的比例极大,严重危害了地方百姓的生活。以福建为例,占总人口不及百分之一的僧道竟然占有福建总土地数的一成,钱粮总数的两成。寺观占有大量财产不仅不利于佛道的发展,而且会带来增长僧道淫侈之心、结交官府、私买田宅等弊端,而这些弊端又会浪费寺观所积财产,最终使僧道衣食无着。地方富户会为争夺寺观财产而争讼不息,既浪费官员精力,又败坏民风。为解决上述问题,聂豹命每寺观除留存120亩田地外,多余者拨予小民佃种纳粮,数年以后可使福建灾荒、百姓争讼、小民犯法等等问题都迎刃而解。

第二,严格核查官员免赋役之数,杜绝“诡寄”现象,以减轻百姓负担。按照明朝法律,士大夫一登举人或进士,选授官位,则免除赋税徭役。各级官吏的亲朋好友,甚至乡邻百姓也往往将自己的田地伪报在该官员名下,借以逃避赋役,少者不下十石,多者三四十石,甚至有高达百石者,这一现象称为“诡寄”。福建境内诡寄盛行,使得普通百姓的负担大大增加。为杜绝诡寄之害,聂豹建议举人进士登第之初,便要求上报本户丁粮数目、作何营生及户内有无什役事项,选官之后,户部吏部及地方官府严格按照上报数目核减赋役,以此杜绝诡寄。

第三,严格考察居家官员行迹,以正官场风气。明朝的官员考察分为外官考满制度和京察制度两种。外官考满制度是指府州县属官由本级正官初考,正官由本管上级正官初考,并报上级层层核查,最后再经按察司官核查,报吏部考核;布政司、按察司首领官、属官由本衙门正官初考,报吏部考核;布政司四品以上官、按察司五品以上官,俱系正官和佐贰官,由都察院初考,吏部审核。京察制度是指在京官员六年考察一次,凡遇京察,四品以上京官上疏自陈功过,由皇帝裁决,五品以下京官,包括见任、住俸、公差、丁忧、养病、侍亲、给假未报并六年内升任未经考察等项官员,都由本衙门正官撰写考核意见送交吏部,最后由吏部会同都察院和各衙门正官“从公考察”。尽管明朝有完善的官员考察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纰漏,造成官场中为求声誉而修饬忍耐、逃避考核而求闲职、爱护官爵而托故回家等不正之风盛行。官员一旦归乡,则结纳上司,凌辱乡里,以至于当时有谚语说:“宁可邻居人卖菜,不可邻居人做官。”为纠正官场风气,聂豹建议,士大夫罢职居家者,不论其职之崇卑,官之能否,俱令监司府州县等官察其居家所为,秘密报告巡抚衙门,巡抚衙门复加察识,定位考语,直接报于吏部,吏部兼举而总察之;居家未罢职者,则以其居家之事迹,参诸居官之政事,善果相符者,可越级提升,恶果相符者,则即日罢去,二者之间,则酌量轻重以为进退。P22-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聂豹/大家精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聪//王黎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555510
开本 16开
页数 1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48.9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29
15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3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