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官婉儿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在宫廷恶劣的环境中,她有着怎样的爱与恨 她是怎样的进退有据,又是怎样的卓越智慧,赵玫著的《上官婉儿》一书以诗化的细腻笔触娓娓道来,还原一个至情至爱的上官婉儿。

内容推荐

《上官婉儿》是一部女人的史诗。

被武则天满门抄斩,却又被这位女皇欣赏重用,引为心腹。无比真诚地投入每一次爱恋,却在爱人性命攸关之时将其送入他人的帷账。隐忍地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从微不足道的宫女,到权倾朝野的帝王嫔妃,李隆基终让她香消玉殒,却又在开元初年就忙不迭将她的诗文结集成册……

上官婉儿,几乎与武则天同样非凡的女人。

《上官婉儿》作者赵玫。

试读章节

最终她秉烛迎候着死亡。那么美丽的生命,那么宁静如水的气度,在刀光剑影中,毁绝。便也是瑰丽的死,无悔而无怨。也不枉风云的一生。只是那绵绵的情思断了,爱不再有生命可以附丽,这是怎样的哀婉、凄寂?便让那生之一切随风而去。

上官婉儿,这个和武则天_二道长留于青史的女人。

婉儿不是宫中的宠妃,而是秉国权衡的一代女杰。以她的倾国倾城的美貌,还有她旷世的才华,将天下操纵于股掌之上。那是上天赋予她的使命。婉儿貌美,但不是那种国色天香,她没有可能利用她的美。那美从她一出生,就注定不能给予她帮助,甚至连她的性命都不能保全,于是她沐着杀戮的血。在襁褓中,那么小而柔弱的一个美丽的生命,睁大无知的眼睛,看那血色的辉煌。不知道她还看到了什么?透过壮丽的血光,那惨无人道的劫掠,然后便是长长的暗无天日的宫巷。四季的冷暖,包笼着那个掖庭宫中的女孩儿。从此婉儿不再哭泣,以为命定就是奴隶和囚徒。也不再期待能有浮出沧海的那一天。只在天真烂漫的少女时光,读书并且作文。以为那就是最美的生活,以为如此能终其一生,平静而安宁。深宫永巷中的婉儿不求轰轰烈烈,只愿心里装满了她自己的内容。

但是上天不让婉儿在诗文中成长。她的心有一天突然被那个冷酷的皇后抢走了。从此,什么是成长?就是在无尽的苦难和林林总总的丑恶中挣扎。在恨里,在阴谋诡计和相互的倾轧中挣扎。那永远挥之不去的罪恶感,掩埋了往日的纯真无邪。他们容不得一颗纯净的心。这个新的群体邪恶,朝廷被无数邪恶到极致的人,组合着并且统治着。而婉儿不幸身陷其中,那是怎样的生之悲哀。在污水中挣扎着,出污泥而不染只是一种虚妄。也许婉儿被武则天发现时是一滴透明的水珠,而到了婉儿死期抵达的时刻,她已经是浊水污泥般的最黑也是最长的暗夜。

是谁如此塑造了这个女人?则天皇帝,还有肮脏卑鄙的朝廷。忠诚和背叛。被伤害和陷他人于涂炭之中。真的爱和真的不爱。爱而不曾有的性,淫乱中无法企及的爱,都是些什么?就是婉儿的一生。她真心爱过的男人,和她认真敷衍过的男人,全如浮萍一般,无望地随风飘转,只为着生命,只为着一个目标,急流勇进,或者,忍气吞声。就是这样,让心灵干回百转,让生命跌宕起伏,便也有挥洒智慧才华的乐趣在其中。治人和治于人。生或者死。那死于非命的终局。

便是婉儿,庄严而平静地秉烛迎向那利剑。利剑在暗夜中闪着金属的冷光,但有烛光那温暖的照耀,还有悬浮在剑刃上的那死亡的勇气,死便明亮而悲壮了起来。只留下那万卷长诗,然后再散失,散失那“惟怅久离居”的别意。再然后岁月将婉儿的诗句散失殆尽,只留下这个女人的千古英名。

在暗夜中,她看到了一片迷蒙的红色。她后来才知道那就是血。是血的颜色在她的家中弥漫着,点点滴滴地飘洒着,落到了她的身上脸上。那么温暖的,带着咸腥的甜丝丝的味道。那时候她还在襁褓中,不知道亲人的血意味着什么,更不懂人的冷酷和凶残。她太小了。那个小小的可爱的婴儿,她的圆润的脸和樱桃一般新鲜的柔软嘴唇所交织着的,是一首新生的赞歌,一个色彩缤纷的如气泡一般的对生命的憧憬。

小小的婉儿。

当朝重臣西台侍郎上官仪家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女公子。

蠕动着美丽嘴唇的婉儿哪里会知道她的贵为公卿的家门的显赫,更不曾了悟那沦为阶下之囚的未来的惨淡。如此的跌宕。从崖顶落到谷底。全是命运的安排。命运的捉弄。她正在被那命运的黑手抓起。这也是依然笑着的,笑出咯咯响声的,并且摇动着两只胖胖的小手的婉儿所不知道的。

这是前奏。序曲后便会拉开这个女人一生的大幕。在公元664年的那个苍茫的寒冬,先是武曌经历了血雨腥风终于爬上了皇后的宝座,集后宫万千宠爱于一身,又先后为李唐皇室生下了李弘、李贤、李显、李旦这四个英姿勃勃的皇子和美貌酷似母亲的太平公主。在皇室的欢乐中,唯一的不足是那个当朝的皇帝高宗李治日夜被他的痛风病折磨着。他的身体正在一天天地衰弱,而他的精神也正在一天天地委顿。于是病重的皇帝力不从心,远离朝政。而朝中不能一天没有天子,于是拥有天子风范的皇后便只能无奈地以女人之身顶上去,垂帘执掌国家的大事。在那个时代,武皇后当然是爱着皇帝的,惟其爱,才不能容忍自己的男人去宠爱别的女人。而在当时的后宫中,在武皇后的淫威下,皇帝几乎就没有嫔妃了。所余不多的能接近圣上的女人,似乎除了武曌,就只有她的外甥女魏国夫人了。魏国夫人年轻貌美,国色天香,一副愁肠百结的样子。她对那个终日滞于寝宫的体弱多病的皇帝姨夫可能本来并无爱意,但偏偏这个可怜的圣上在病榻之上慢慢觉出了无聊和寂寞,希望枕边能有个和他说话的女人。而皇后每日代他上朝与百官周旋,政事的繁忙使他们越来越疏远。于是,在后宫中得以常常相见的姨夫和外甥女自然就走到了一起。那是武皇后为他们留下的缝隙。那时候武皇后将国家掌管得欣欣向荣,她正沉醉于政治的胜利所带给她的成就感中。

P1-4

序言

这是一部女人的历史。

一个怎样的女人?

她有着怎样的爱与恨?而她的爱与恨又是怎样地悬浮于那个巨大的政治背景之上?

上天降她于苦难之中,让她在襁褓里就沐浴了血雨腥风。那是亲人的血,是亲人的生命在逝去。于是她在苦难中长成,长成了一个非凡的女人。那是生命最初的时刻,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坚忍的人生。她便是靠着顽强的毅力,终于以横溢的才华走出了后宫黑暗的永巷。她摆脱了旧日的苦难,却又身陷于仇人的营垒。她是在仇恨和复仇中生存并且成长的,她所面对的是那个曾将她的家族满门抄斩的女人……然而她竟然归顺了她,归顺了那个伟大的女皇。那是女皇的魅力,还是这个女人宽广的胸怀?她竟然可以如此地尽释前嫌,甚至于忘了家族的血海深仇,忘了她所面对的就是她日日夜夜想杀死的仇人。她不仅抛却了心中的仇恨,而且爱上了她的敌人,并且从此梦想着,有一天能为她的主子赴汤蹈火。

这究竟是个有着怎样经历的女人?她的生命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她何以能够在宦海中沉浮,而又久久不被淹没?

这就是我想要知道的。上官婉儿,那个几乎和武则天同样伟大的女人,她也同样热爱权力,热爱着女皇所给予她的政治生命。对婉儿来说,政治生命就等于是她的生命,因为她刚好是一个视政治为生命的女人,而又在政治领域中拥有非凡的才华。或者说婉儿就是个政治天才,她就像她那个时代帝国上空的一道长风。她只是被她的奴婢身份限制了,是生存的恶劣环境使她不得不止于人臣的位置。那是天意。如果婉儿做了女皇,那天下不知又会是怎样一番壮观的景象。

婉儿之所以吸引我,首先当然是她的名字。很男性化的复姓“上官”,和很女性化的甚至是柔媚的“婉儿”这样组合起来——上官婉儿。名字的魅力和意义很重要,那是我从来很在乎的。

婉儿生活在没有男人的环境中,然而她的骨子里却天然有一种男子气概。婉儿又天生是一个女人,因此她只能以女人阴柔的方式来生存。上天赐予她聪明智慧,她便以此来雕琢自己。在艰难的尘世中,她慢慢成了一个中庸狡黠、八面玲珑的女官。她学会了左右逢源,学会了不卑不亢,以至于在偌大的男性朝廷中,唯有婉儿才堪称智慧的主宰,也唯有婉儿才能够真正地权倾朝野,叱咤风云。

婉儿几乎终其一生都生活在武则天的身边,在某种意义上,婉儿是比武则天更加了不起的女人。武则天靠着她的美貌和对权力的无比热衷,先是爬上了皇后这个作为女人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进而登基称帝,又拥有了皇帝这个只有男人才能取得的最高位置。于是她扬眉吐气,颐指气使,她可以任性,可以威风,因为她总是高高在上,总能将世人踩在脚下,然而婉儿不行。因为她是侍女,她是奴婢,所以纵然她有千种风流万般能耐,也只能把它们深深地隐藏起来,隐藏在女皇的光辉下,并在隐藏中使自己闪光璀璨,顽强地发出躲躲闪闪的光芒。

永远被遮掩在武则天的阴影下,婉儿是压抑的。她的被武则天满门诛杀的身世,使她一出生就被烙上了仇恨的印记。这仇恨,是婉儿的,也是武则天的,就夹在她们这两个同样伟大的女人中间,像一道屏障阻隔着,又像是一团燃烧的火,随时可以将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毁灭。而她们却要隔着那屏障那火焰朝夕相处,终日纠缠在一起,没有选择。上天就是这样安排的,让她们之间的关系始终充满了戏剧性。这就是历史的魅力,也是真实的魅力,它在吸引我。将两个有着夙仇的女人安置在一起,看她们怎样以智慧来驾驭这重复杂的关系。这其中充满了一种探寻的乐趣,让你对那个充满了悬念的终局满怀期待。武则天到底没有杀婉儿;而婉儿,也没有去杀她的仇人武则天。那么她们是怎样共荣辱泯恩仇的呢?这便是我在我的这部小说中所要探求的。我把两个女人的内心铺排开来,沿着她们人生的轨迹,去寻找她们能将仇恨化解的真正原因。如此解释着并且描述着,但那或许终究不是真实的,真正的谜底不在今天。往事被尘封,今天的我们只能猜测。随着武则天在上阳宫悲凉而悲壮地死去,随着婉儿被唐玄宗李隆基英勇地斩于刀下,历史便被这两个卓越的女人带走了。

所以,写婉儿便离不开武则天,武则天是这部作品中永远也绕不开的一座大山。无法回避女皇,甚至不可能仅仅把她当做一个伟大的背景,因为她是婉儿终生依附的一个权力最大位置最高,也是最智慧最强大最杰出的女人。婉儿因她而生而死,又与她有着紧紧相连的政治命运。二十七年的风风雨雨,婉儿始终和女皇生活在一起。她恨她爱她,甚至被她黥刑之后,在脸颊上毕生佩戴的羞辱中,她还依然死心塌地地效忠于她。她们是这部小说中互相依存互为依托的两个人。她们终生纠葛在一起,戏剧性的爱与恨、生与死……武则天死了,五年之后,婉儿便也死了。比起年迈的武皇帝,婉儿也许不该过早地离开人世。但婉儿还是死了。这是命数。因为自从她为武则天送别,就知道了她的生命将尽。那是因为她们心有灵犀,那是她们生命的默契。尽管婉儿又苟延残喘了五年,但那五年已形同虚设。

尽管那五年她也曾辉煌灿烂,但那浮华的背后早已是命若游丝。女皇的终结就是婉儿的终结。婉儿唯有去殉了她那伟大的宗教,她的生命才会是完整的。

也许婉儿并不是一个好女人。著史的人总是把她说得作恶多端,好像所有阴谋诡计的始作俑者,都是这个诡诈奸猾的女人。婉儿生于唐朝的混乱时代,她经历了大唐的衰败,武周的兴盛,李唐宗室的光复以及丑恶的武、韦之乱。在如此纷繁的更朝换代中,婉儿能一次次逃脱灭顶之灾,大概就是靠了她的诡计多端、足智多谋。狡诈也好,聪明也罢,那是婉儿与生俱来的一种才能。其实她人生的目标并不高,无非是活着。而她又不幸生为卑贱者,那么她怎样生?于是她便只能去逢迎那些能够给予她生存权利的权势者,譬如武则天,譬如唐中宗李显,甚至那个被世人所不齿的奸佞小人武三思。而婉儿接近他们的方式,就是运用她的天赋。婉儿是那种能够全方位使用她的灵魂和肉体来保护自己的女人。她用她的智慧为权势者出谋划策,厉兵秣马,同时,她也会利用她的身体取悦男人,安身立命。在婉儿毕生的自我保护的战争中,她的身体也是一种智慧、一件武器——她要出色地利用它们,让她能够通过身体的桥,抵达那个她无比渴望的生命的彼岸。

然而婉儿是高贵的,甚至连她的卑鄙也是高贵的,婉儿到底是一个高贵于天下女人甚至高贵于武则天的女人。惟其高贵,婉儿才没有将那万千宠爱作为自己猎取权力的阶梯。没有。婉儿天生的高贵和优雅,使她更衷情于那往来唱和的千古诗篇和文人雅士的风月清谈。婉儿的高贵还在于这个女人永远是有尺度的,她永远不会让自己去超越她自己的那个生存的限度。那是一种难得的清醒和难得的自知之明,那是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人生的把握。旁观者清并不难,难的是当局者清。这就是婉儿,她随时随地都能够清醒地知道,她是谁。她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她还知道她的每一个动作的目的是什么,每一次交易的目标又是谁?在她的头顶总是明镜高悬,在她的身后总是夹紧的尾巴。她不停地用智慧和身体同有权势的男人做着各种各样的交换。她做得那么娴熟地道、流畅自然,以至看上去总是那么顺理成章天衣无缝。但婉儿同时又知道她的这一份份交易有多肮脏多卑鄙,又是多么地不得已而为之。她是在清醒地出卖着自己的身体和智慧,她别无选择。那也是她生为婉儿的悲哀。她知道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她是清醒地去作恶,去伤及他人的。惟其清醒,婉儿才会更痛苦,更自责,更难以解脱,无法救赎。她的高贵使她比世人更加懂得什么是道德良知,什么是天良丧尽。她当然知道自己没有道德良知,她更知道她的道德良知就是生存。无论真善美还是假丑恶,婉儿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活着。活着是这个女人的唯一。  婉儿所谙熟的另一条人生的道理,就是忍辱才能负重。于是在婉儿的性格中,忍性便成了她挣扎于朝廷后官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品格。唯有忍,忍辱忍羞。那是她的宫婢地位所致,但后来竟成为她做人处世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她便在忍中周旋,死而后生,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婉儿的一生就是忍的一生。她忍受着做西台侍郎的祖父上宫仪和父亲上官庭芝的被诛杀,忍受着和年轻的母亲一道被赶进掖庭为奴,忍受着武则天在她的面颊剌上忤旨的墨迹;忍受着爱而不能、空房独守的女人的寂寞。婉儿便是在这不尽的忍中,才真正堪以大任的。只有忍辱,才能负重,这是一种人生品格与理想抱负的交易。婉儿认同了这种人生的游戏规则,于是那所有的痛苦、艰难和不幸,那所有的逼迫、伤残和羞辱,便都是可以承受了。如此婉儿在忍中学会了承受,她也由此而拥有了一个女人的胸怀,那才是真正的虚怀若谷,后来便成为了婉儿一种生命的状态:在隐忍中的那种真正的英雄气概。于是婉儿才得以真正地参与朝政,在那个位同宰相、爵同诸王的昭容封号下,得心应手地在幕后操纵着整个王朝。

如此婉儿走在政治的路上。必得政治,她才终于成为皇帝的嫔妃。然而婉儿毕竟身为女人,她便也有着女人的爱和渴望,虚伪的或者真诚的,或者利用爱以达到别的什么人生的目标。

这便是我在我的书中所描写的另外的部分:婉儿的灵魂之爱和婉儿的身体之爱。那将为我们揭示这个女人更多的也是更深刻的层面。因为婉儿一直生活在武则天的身边,便使她从少女时代就有了和皇室儿女们接近的可能。她几乎和他们一道长大。她的那一份天生的贵族资质和优雅气息,立刻赢得了皇子们对她生生不已的热情。那时候她刚刚走进男孩子们的视野,那时候她还是那么质朴,那么纯真,不懂得宫廷里的残酷和丑恶。于是在那个纯真的年代,婉儿以她清澈的心灵,周旋在李贤、李显和李旦这三个英姿勃勃的兄弟之间,任青春如流水。那是一段怎样短暂的欢乐时光。后来,所有由衷的爱情就全被政治剿杀了。真正的东风无力百花残,一个又一个的皇太子弃她而去。那是一段燃情的岁月,包含了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之间的思恩怨怨。生命中充满了青春的爱和恨,还有反叛之后的变态与扭曲。无论爱有多深,都会被政治的铁腕捣碎。当爱被毁灭,婉儿才开始成熟。青春的挽歌是婉儿参透人生的代价。她才知道身体究竟意味着什么,而爱情这种东西又是怎样的脆弱,怎样不堪一击。

她不再眷恋那真正堪称爱的往事,接下来她便非常世俗地接受了武三思的身体的爱。史书中将婉儿与武三思的关系说成是淫乱,她与他之间应当是那种纯粹的身体关系,或者说是一种由身体所铸造的同盟的关系。他们彼此需要,彼此利用,同时又彼此帮助,狼狈为奸。同样是为了生存,婉儿同这个在宦海中的男人有着很深的也是很实际的关系。她不能离开他,她甚至依恋他,只是在他们的关系中,唯独没有爱。

而她爱的男人是有的,就是那个风流倜傥的贵族公子崔浞。那是在婉儿中年的时代,崔浞的出现就像是婉儿心中划过的一道迷人的闪电。他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诗所编织的,诗便是理想便是浪漫,也便是美好和忧伤。一种心心相印的绝望,仿佛被置身于地狱的煎熬中。他们在诗中彼此追求,他们用往来唱和,探求着精神和爱情的真谛。他们唯有通过这吟唱,才能彼此触摸相知相与灵肉相依。便是那诗的情愫,将他们的灵魂提升,也便是那诗的慰藉,才能让他们罪恶的心灵获得片刻的安宁和解脱。或者诗才是婉儿的真爱,她尽管置身于尔虞我诈的丑陋关系中,但是在她心的深处还是孤傲地执著地迷恋着诗,迷恋着诗行所承载的那一份深情和洁净。诗是无以替代的。她便是因了这无以替代的诗,才爱上了那个诗情横溢的风流才子崔浞。她觉得唯有同这个男人在一起,才能有一种超越肉体的沟通和提升。那便是精神,是婉儿的另一重至诚至圣的境界。

然而史书将婉儿与崔湜的这一重关系也大加挞伐,那是因为历史不能够理解一个身居高位、天资颖悟的女人为什么总是需要男人,而且是那些口碑不好的势利小人。所以历史不容忍,所以历史将婉儿与所有男人的关系,统统称为淫乱。历史不允许婉儿这样的女人有真情有欲望,当然历史更不能容忍那些卑鄙龌龊的男人,对婉儿这种女人的吸引和诱惑。

便是因了这淫乱,婉儿才变得丰满了起来。那几乎无所不在的至情至爱的献身。于是婉儿在与她爱的男人的交往中,便表现出了一种女人的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她总是以一种两肋插刀的义气,竭尽全力地去帮助那些和她有着关系的男人,特别是当他们遭逢了灭顶之灾的时候。譬如当武三思处境艰难,婉儿宁愿将自己用身体爱着的这个男人献给当权的韦皇后,救三思于危难之中。再譬如她对那个崔浞,更是百般呵护。鼎力提拔。她不愿意自己用灵魂去爱的这个男人只是个抑郁不得志的小小的朝官,所以她才会不遗余力地举荐他,让他一步一步地升迁,直到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宰相。而当这个得意忘形的男人遭遇弹劾、贬官、流放的灾难时,婉儿又一次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为这个危在旦夕的男人四处奔走,甚至再一次牺牲掉自己的爱和欲望,把崔浞送进那些能帮助他的女人的帷帐之中。所以历史疑问,这样的男人值得婉儿去帮助吗?婉儿这样做是显示了她忠贞不渝的美好品性,还是在助纣为虐呢?

婉儿不仅爱那些男人,帮助他们,并且还能够控制他们。婉儿拥有着卓越的控制能力,这一点是从她的教母武则天那里学来的。不同的是,武则天控制的是社稷天下,整个国家。而婉儿控制的则是那些身居要位并且爱她倾慕她的男人。从大唐皇帝中宗李显,到朝廷臣相武三思、崔浞。而婉儿控制他们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这些男人对她的爱。男人痴迷于爱就自然英雄气短,而一旦英雄气短,他们自然就被婉儿玩弄于股掌之上了。从此他们徒有励精图治之志,而他们全力以赴的,却是怎样获取昭容娘娘的欢心。所以年少的唐玄宗李隆基强迫自己仇恨婉儿。他知道只有恨这个女人才能不被她控制。而只有彻底摆脱了这个女人的阴影,当时机到来的时候,他才能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杀了她。

婉儿便是这样在皇室,朝廷和男人中周旋着。在各种各样的势力中,她总是能够审时度势,高瞻远嘱,不断地调整自己,寻找到自己在其中进退有据的理想位置。她纠缠于政治的旋涡中,又游离于那个可怕的相互倾轧的政治机器外。这需要怎样的智慧?而婉儿是智者。她总是能站在一个制高点上,不仅看到眼前权力斗争中的各派势力的强弱,还能看到未来的天下将会是属于谁的。于是她才能未雨绸缪,今天就选好明天的位置,现在就开始依附未来的势力。这便是婉儿的眼光,也让她能够在险恶的宫廷争斗中将生命坚持到了将近五十岁,并且从一个小小的宫女,一直做到了那个掌握着朝中实际权力、操纵着王室各派势力的帝王的嫔妃。

这样的婉儿,任人评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恨她畏惧她想杀掉她,而这所有仇恨她畏惧她又企图杀掉她的人又离不开她?婉儿就是有这样的能力,她总是让自己无比重要。于是她逃过了一劫又一劫,于是她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婉儿终于难逃厄运,皇室中到底有个人站了出来,将刀刃悬在了婉儿的头顶。这个英雄就是未来的那个伟大的君王李隆基。他挺身而出,英勇地杀了婉儿,让这个权倾朝野的女人万劫不复。但是杀了上官婉儿的李隆基从此便不得安宁。也许剐刚下令杀了那个女人,他就已经开始后悔了。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来补救这个死于他的意气之下的生命,他终日提心吊胆,惶恐不安,总觉得被什么困扰着侵袭着,坐卧不宁。以至于在他剐刚登基的开元初年,就忙不迭地让爱卿张说将这位才女娘娘的诗文二十卷结集成册,并令其为婉儿作序。或许如此补偿,就安了这位大唐天子的心,他毕竟是敬佩这个了不起的女人的。他想由此而赶走那血腥的梦魇。

幸好婉儿有名垂千古的诗文。这就是为什么李隆基能找到救赎之路,毕竟是婉儿有诗文二十卷可供他完成这艰辛的良心与道德的自我救赎。这也是婉儿之于盛唐文化的意义,是古往今来的史学家们为什么总是将婉儿与男人的关系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却不遗余力地突出着她的贵族出身,和她在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那非凡的才华。所以婉儿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很有文化底蕴的形象了——与诗和文相联系的一个旷世才女、大力提倡诗词歌赋的一位杰出女官。她总是奉劝当朝皇帝广置书馆,招揽学士;在她自己府邸开办的沙龙中,也总是文人汇集,诗意盎然。以至于在她的倾力倡导下,朝廷中竞相吟诗作赋,唱和往来,一时间竟靡然成风。那是一番怎样的文化景观?婉儿代表了什么?她不单单是女人,是女官,是嫔妃,她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以婉儿为代表的宫廷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盛唐的文化。

与此同时,婉儿还为提升女人的地位而竭尽全力。在古老的、封建的、男权的社会中,女人犹如草芥。是则天称帝这事实本身,开了女性问政的先河,从此妇女们便拥有了施展她们政治才华的无限可能和广阔空间。婉儿承前启后,继续鼎力为女性呼吁。她先是提出为母亲服丧三年;接着又建议提高公主待遇,视公主如皇子亲王,造成男女同权。再接下来婉儿鼓动所有被深锁后官、不见天日的皇帝近嬖们搬出后宫,在长安市内置设私宅,开始她们作为人的新生活。如此,女人的地位在不经意中被迅速地提高着。婉儿的时代。女人们不仅多问政事,而且拥有了她们自己的感情生活。那是一个女性不断获得解放和自由的时代,那是一个止于此的、可望而不可即曲并且很难超越的女性权力的巅峰。想想古往今来,有哪个女人能在一个疆域如此广阔的国家享有如此的权力和威望——武则天的女皇之位;上官婉儿的权倾天下。

便是这样的婉儿,让我对她的故事心驰神往。我想走近她,想知道她在政治的涡流中怎样搏击,在精神的长河里又是怎样徜徉。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我绝不想让婉儿只是那个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而且在我看来,婉儿的诗并不是那么好,甚至根本不好——没有性情贯穿其中,且多为应制之作。尽管词甚绮丽,但毕竟浮艳雕琢,不曾有一首甚或一行能够千古传诵。与她女诗人的作为相比较,倒是她在政治中的作为更令人钦佩。那才是她的真正价值。那样的生存方式,充满了戏剧性的人物关系,生命的哲学,与各种男人的纠葛,还有她对政治的病态的迷恋以及她对身体的智慧运用……所有的这些,反倒令我激动。一种创作的欲望,想探询这个女人那惊心动魄的生命过程,想对她的一生扩展和深化,想在思想、在政治、在欲望、在感情、在心灵、在肉体,总之在这个女人的所有的层面上去揭示她,了解她,阐释她。我还想尝试着解释这个女人所有行为的动机和背景,单单是这种尝试就使我对描述婉儿充满了激情和兴致。所以这将是充满了挑战和探索乐趣的一次写作的过程。想想看,你是从蛛丝马迹中、丝丝缕缕地走进一个女人的心。你是在一层一层地剥开她,一个层面一个层面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这是个怎样的令人兴奋的过程。在历史的框架中,用你所拥有的那一份解释历史的能力,重新解释这些人,重新解释这些人物的关系,重新解释历史,这便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这还是一部需要用智慧来创造故事、解释人物的小说,因为在官场中权术中搏击的婉儿就是智慧的。所以你必得调动起你的全部智慧来丰满和丰富这个女人,使她恢复成那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一个令人敬佩、使人同情,有时候又让人蔑视甚至厌恶仇恨的女人。一个真正的智者。

但是当然,也许我最终还是不能够穷尽这个非凡女人的一生。我只是把她同我曾经写过的武则天和高阳公主组合起来,使她们成为盛唐女性的一道奇异而壮丽的景观。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那些美丽非凡同时又成就非凡的女性们。在遥远的皇宫里,她们各自演绎着自己如泣如诉的动人故事。

然后风流云散。

写作《上官婉儿》已拖了很久。我曾经很多次提到我要写这部小说,但是直到今天才把它完成。能完成《上官婉儿》我非常高兴。这种高兴是过去不曾有过的。因为完成了这本书就意味着我用一百万字完成了我所了解的盛唐皇室女性的历史。无论如何这是个浩繁的工程。这工程让我很久以来一直处在艰辛的劳作和疲惫的思考中。于是当终结时,我如释重负。我的心从此轻松,窗外是夏目的斜阳。

用婉儿来结束这一切,真好。在这个明媚的时刻,我只想告诉读者,婉儿是一个杰出的女人。她生活在古代,和我们今天毫无关系,但是你应该知道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官婉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26931
开本 16开
页数 6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42.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5
150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0: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