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越地民俗文化论/越文化研究丛书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越地民俗文化综论

 一、乡土的形成:越地与越人

 二、历史的形象:起源与演变

第二章 越地物质生产民俗

 一、农业和渔业民俗

 二、工匠和交通民俗

 三、商业民俗

第三章 越地社会生活民俗

 一、越地会馆民俗

 二、岁时节日民俗

 三、越地生活民俗

第四章 越地民俗信仰

 一、越地民俗信仰的形成与主要特征

 二、越地民俗信仰与稻作农业

 三、越地民间俗神

第五章 越地口传文学

 一、徐文长的传说

 二、绍兴师爷的传说

 三、越地歌谣

 四、越地谚语

第六章 越地民间曲艺

 一、越地民间曲艺和民间文化

 二、越地早期民间曲艺绍兴乱弹的民俗功能

 三、新昌调腔

第七章 越地方言文化

 一、越地方言的史层结构

 二、越地方言的语言特色

 三、越地俗语及其文化蕴涵

第八章 堕民与越地民俗文化

 一、堕民在越地礼仪民俗中的执业活动

 二、堕民“走节”

 三、民俗生活中的堕民演出活动

 四、堕民的信仰与习俗

 五、堕民的礼俗和语言习俗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越地民俗是越文化显示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越地历史传承的载体之一。秦汉以降,越地独立的文化系统无论从内涵还是表象都丧失几近,仅作为特定地域的文化而显示出自己的特色。其个性即存在于民间,存在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以“节庆、饮食、婚丧嫁娶、方言、宗教和民间信仰”等形式为每一个地域之“民”所习得、继承和拥有。

越地民俗的产生与越人社会的形成密切相关,是越人在宁绍平原这片土地上为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生活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断变化的文化内涵。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和新石器交替的时代,从考古发现看,小黄山遗址已经形成了一定形式的聚居习俗和丧葬习俗,河姆渡时期以原始宗教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习俗已经颇为发达,卷转虫海进毁灭了河姆渡的文明和习俗,但海退以后,宁绍平原重新回到了原来的自然环境之中,背山面海、水网密布的平原环境,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自然条件,使河姆渡时期已经形成的诸多民俗事象被后世所继承和发展。越国时期是越地民俗的形成时期,并确定了独特的个性,此后数千年来的不断变异,主要受中原主流文化的影响和规制,并与主流文化不断融合,因此,越地民俗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本书主要研究了作为民俗主体的越地和越人之来源与发展、越地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越地的物质生产民俗、社会生活民俗、民间信仰、口传文学与民间曲艺、方言文化以及作为民俗现象的堕民。试图构勒出越地民俗的发展过程、形成机制和存在形态,并由此挖掘越地文化的内在个性。

编辑推荐

本通论将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原则,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建立文化地理学和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框架,综合利用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种方法,从纵横两个角度全面揭示越文化的历史演变真相和丰富内涵,并从形而下走向形而上,分析越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述越文化和整个中国文化的关系,指明越文化精华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特殊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越地民俗文化论/越文化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寿永明//宋浩成//俞婉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90788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45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7: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