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经济这些年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听到了太多的关于中国经济的评价,说中国经济即将超过美国者有之,说中国经济将重蹈日本覆辙者有之,说中国经济日益健康壮大者有之,说中国经济危机四伏甚至被阴谋者有之。中国经济到底是什么情况,谁有资格来给中国经济下个注脚?本书邀请了十位顶级经济学家,为我们讲述了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其中,厉以宁谈改革、樊纲谈货币政策、巴曙松谈金融改革、茅于轼谈民生、许小年抨击宏观调控、汤敏谈亚洲模式……每位经济学家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权威,让大师来给我们还原中国经济真相,把中国经济说个明白!

内容推荐

这是一群成名已久的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的研究、意见以及在政策方面直接的参与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和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紧密相伴。

这本书里,他们直面中国经济中的热点、难点话题,直言敢谏,拨开笼罩在中国经济问题上的重重迷雾,让读者了解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因为这些问题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目录

第一章 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第二章 迟福林:中国应改革政府主导型经济

第三章 茅于轼:中国经济已陷入两难境地

第四章 陈志武:中国应大力减税

第五章 樊纲:中国离现代化市场经济还很远

第六章 姚洋:中国经济应去国家化

第七章 许小年:凯恩斯主义害了中国

第八章 汤敏:中国不会发生房价崩盘

第九章 卢锋:中国经济面临双风险

第十章 巴曙松:中国应加快金融开放

试读章节

小政府、大社会一直没有实现

我国原来就没有完全做到“小政府、大社会”。20世纪80年代提出这样的口号,是希望能这样做,政府也为此做了努力,但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来临,政府的很多行为都必须要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作为紧急措施、临时措施被采用。

我认为不要提国进民退,也不要提国退民进,应该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平行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该是市场上的合作伙伴,彼此也存在竞争的关系。国进民退对国有企业有好处吗?民营企业被挤垮了,国有企业能发展吗?不可能的!首先,失去竞争对手,国有企业就很容易恢复到从前那种垄断、独断专行的情况。有民营企业存在的话,情况就会不同。在我国的经济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是互补、合作的关系,国有企业应该把民营企业看作自己的合作伙伴。比如在同一条产业链上,有一些环节是国有企业,给它供货的一些环节就是民营企业,两者是共存共荣的关系。有一些企业是不同行业的,这就存在开发、研究、合作的问题。因此,企业生存要靠市场竞争来解决,谁有竞争力谁上。没有竞争力,就要加快自主创新,想靠行政力量干涉、搞所谓国进民退是没有好效果的。

厉以宁的“非均衡”人生

“厉股份”这三个字,最早是《纽约时报》在1986年时用到的。在当时的条件下,我认为中国的改革中最重要的不是放开价格,而是要重新构造社会主义的微观经济主体。没有市场主体,放开价格是没用的。用什么方式来重新构造微观经济主体呢?用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把它变成一个多元投资主体的、适应市场的企业。当初这个理论不能代表我的全部思想,但是毕竟是我在改革初期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

这个观点要追溯的话,还与我的经济理论有关。股份制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国有企业改造是改革的一个方面,最为集中代表我观点的书就是《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一书。所以有人说,给厉以宁起个更恰当的名字应该叫“厉非均衡”。这当然是开玩笑,非均衡是我最主要的观点,因为中国是处在非均衡状态,还是处在第二类非均衡状态。

第一类非均衡是市场不完善条件下的非均衡,西方国家有时候出现非均衡,如垄断或者价格失灵、市场失灵等经济现象。而中国经济的非均衡,不仅市场缺乏活力,而且企业都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所以中国的改革应该从企业改革着手,这样才能够完成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我对宏观调控也是这个看法:对中国的宏观调控,一定要从非均衡出发。即假定是在均衡经济条件下,理论上说,经济运行的警戒线应该是零通货膨胀率线、零失业率线,突破零以后,政府就应该进行干预了。按照均衡条件,政府不用干涉,过两天警戒线就会回归到零。但实际上中国经济是非均衡的。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警戒线就不能定为零通货膨胀率、零失业率,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比如说警戒线该定在哪里?通货膨胀的警戒线应该在3%-4%,百分之三点几,还在警戒线之下,就不要干预,因为经济增长过程当中肯定会存在这些问题的;失业率的警戒线即登记失业率应该在3%左右,过高也不行。政府调节应该在突破非均衡条件下的警戒线之后进行。这是我当时的思想。

现在我认为宏观的政策还不宜改变。从消费品物价指数看,我国经济运行还在3%的通货膨胀率以下,而登记失业率已经突破4%了,所以失业率是需要调节的,政府应该把重点放在就业问题上。

因此,最简单的、能代表我自己经济思想的说法,就是“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现在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经济周期、金融危机,而且是和美国的金融危机同步的,这对中国的经济学界和经济学家就提出了新的要求。

1979年刚刚改革开放,我们虽然参加了改革开放的研究工作,或者是给政府提了具体建议,但大家都在学习阶段。因为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市场经济体制,谁都没有经历过。过去书本上的东西读得再多都没有用,因为书本上没有,都要靠大家实践,大家都在学习、探索的阶段。在各个阶段都会有人跟别人的看法不一样,这都是正常情况,大家都在学习。我自己也在这30年当中不断学习、提高,一直到现在还在学习。回顾过去的30年,是每个经济学家成长必经的阶段。

今后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城乡一体化问题。计划经济有两个支柱:国有企业体制和城乡二元体制。我们改革这么久,改的是国有企业体制,城乡二元体制基本上没有触动。尽管最早的改革是从农村承包制开始的,可是农村承包制是在不触动城乡二元体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农村户口、城市户口照样存在。农民承包土地,有自己的宅基地,这些情况都没有进行变更,只是松动了一点,就是农民可以出来打工了。可即使打工,身份还是农民,所以叫“农民工”。为什么叫“农民工”?因为打工者的身份还是农民,职业是工人,只是松动。以后,国有企业的行业垄断问题还要继续改革,同时要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安排,最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二元体制破除了,城乡结构自然就调整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

最近几年我在各个省主要从事的就是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方面的工作。P10-13

序言

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当一批生僻而专业的经济词汇在开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时候,中国关注经济的人群再一次迅猛扩大。他们不仅希望了解全球经济正在发生什么,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什么,也迫切地希望了解为什么会发生,将来又将如何变化。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当看到网易财经频道(money.163.com)的访问人数在这个时间里三四倍于网民增长速度,我们意识到,互联网在满足民众对经济知识的需求方面责任重大。

2010年初,我们有幸邀请了三位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以及国内在经济学界声望极高的几十位经济学家,举办了2010网易经济学家年会(http://money.163.com/2010NAEC)。集中对中国民众所关注的经济问题进行了会诊并努力寻求答案。

这次年会超乎寻常地得到了网民的极大支持,他们中也有很多人是企业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有很多人是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还有很多人是政府机构的管理者,这让我们觉得在这个时期构筑一个经济学家与大众交流的平台的重要性。然而,全球的经济瞬息万变,大众对经济的了解程度也在加深,仅仅是年度的经济学家盛会显然满足不了大家,于是,我们的团队策划了《意见中国——经济学家访谈录》访谈节目。

这也正好与网易一直以来做“有态度的门户”的内容定位不谋而合。在这个资讯爆炸的年代,我们认为,态度会让人们对一个事件有更深的理解。

“意见中国”这几个字,显示了我们的态度:我们希望嘉宾对中国的经济问题直言敢谏。我们认为,嘉宾发言越直率,越有利于决策者、投资者了解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越有利于他们做经营、投资判断。另一方面,我们的节目宗旨也很明确,那就是支持市场经济。我们认为,市场经济是繁荣的源泉,各种背离市场规律的做法,都将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挑选访谈主题上,我们都是围绕经济中的热点、难点话题,围绕那些经济活动中反市场的不正常现象进行精心挑选。

我们的想法得到了国内外一批著名经济学家的支持,他们都是已经成名的经济学家,在中国经济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的研究、意见以及在政策方面直接的参与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更难得的是,他们不仅成为节目的嘉宾,与网民面对-面讨论经济问题,还为节目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虽然后面书中会非常详细地介绍他们,但这里仍要特别提及表示感谢,感谢厉以宁、茅于轼、陈志武、樊纲、许小年等教授,感谢他们给予了节目莫大的支持。

这些经济学家都直接参与中国的改革,和中国30多年的改革历程相伴始终,有着对中国经济的深厚研究功力,对经济运行的状况非常了解。他们从各自的研究领域、角度,对中国经济的现状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

这也让《意见中国——经济学家访谈录》成为中国覆盖经济学家最广,最有想法和深度的视频节目。

同时我们还希望,在展示经济学家们的精彩观点的同时,也展示他们的个人风格。的确,来网易《意见中国——经济学家访谈录》的嘉宾们,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这些特色通过他们的言论和话语风格体现出来。《意见中国——经济学家访谈录》得以成为展现经济学家群像的一个平台。我想,这在很多年以后来看,也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本书是网易《意见中国——经济学家访谈录》系列的第一本,挑选了10位经济学家的访谈实录。在这本书之后,我们还将出版更多的网易《意见中国——经济学家访谈录》图书。当然大家也可以登录网易收看该节目http://mon-ey.163.com/economist/。我们期待读者的批评和指正,以使网易《意见中国——经济学家访谈录》不断进步,高质量地为广大网民服务。  最后,要感谢网易财经频道的冯笠峰和邓新华等编辑策划团队,这并非交给他们的工作,但因为他们的主动和创新意识萌发这个想法,并且非常辛苦地把想法变成现实。

网易财经中心总监 李鑫

2010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好的意见不是多了,而是不够。本书的价值不仅是因为它汇集了经济学者们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这些看法有着很多不同,提供了多元的视角。

——《财经》杂志主编 何力

多数人看见,少数人看透。但少数人的意见要变成多数人的共识,并不简单。网聚人的力量,找到大善,找到方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主编 刘洲伟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间,经济学家群体承担了引领、教导、呼吁的作用,他们在被社会赋予太多光环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我想未来他们也许还要面临更多关于学识、学风、道德等层面的拷问。这就是社会和时代对他们的依赖和期望吧!

——《中国经营报》总编辑 李佩钰

本书内容独到且深入,对于了解中国经济趋势以及企业的成长颇有启发。

——联想控股董事局主席 柳传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经济这些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网易财经中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208486
开本 32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4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