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通周易/阳明宇读典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阳明宇读典系列之一。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发散思维的方式,加上大量的图表,并结合自己的心得加以阐释,力求通俗化解读中华元典《周易》,使一部原本晦涩难懂、天书一般的典籍,较为浅显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内容推荐

本书用历史故事、现实事例阐发《周易》中的微言大义;以准确的图例,通过设卦现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进而阐释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让读者以清醒的理性与负责的态度面对人生,培养德行、增强能力、启发智慧。

目录

卷首语/1

人有“第四只眼”(总序)/1

如何品味《周易》/1

第一章 周易是什么?/1

一 周易就是道理/1

二 周易是中华民族的母文化/6

三 周易是解读宇宙、生命的大科学/8

四 周易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巅峰/16

五 周易是治国安邦的教科书/24

六 周易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型的思维定势/25

七 周易并非卜筮之书/32

第二章 天书解读/36

一 河图、洛书是小衍之数/36

二 大衍之数的结构特征/41

三 洛书是象数结蚋式/43

四 河图、洛书、八卦、六爻与大衍之数(百数)之间的关系/54

五 河图、洛书是五行结构图/59

六 河图、洛书中蕴藏着一个百数宇宙/70

第三章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74

一 从太极到八卦/74

二 伏羲八卦与文王八卦/82

三 八卦象数/87

四 干支象数/92

第四章 六十四卦的生成/98

一 八卦成列、因而重之/98

二 六十四卦生成坐标系中所蕴藏的大理念/108

三 周易一分为四、合四为一的方法论/112

第五章 六十四卦的结构及本质属性归类/118

一 六十四卦三种不同的对称关系/118

二 六十四卦基本之卦列及之卦坐标/124

三 六十四卦整体结构/132

四 六十四卦本质属性归类及对人类思维的启迪/144

第六章 周易的上经与下经/150

一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索隐/150

二 周易上、下经新解读/153

三 六十四卦排序中的哲理/154

第七章 六十四卦的象数与系辞/159

一 象数与系辞的联系及区别/159

二 认识六十四卦的象数/162

三 周易的卦名是实质性的系辞/168

四 造意与独立——卦辞与爻辞的特点/177

五 两种不同的玩辞/181

第八章 周易的蓍占/185

一 周易蓍占的特点/185

二 起卦/190

三 断卦/193

第九章 善易者不占/203

附一:易简蓍占/214

附二:孔门十翼/279

试读章节

周易就是道理,而且是非常简易的道理,这是我对周易的基本定义。“易”字在这可作简易解。长期以来,只要一提到周易,大家都以为是周代的易,是由周文王弄出来的,这是个大错特错的认识。“周”不是周代,而是“周而复始的道”。这个“道”在哪里?就在万事万物生长存亡的过程中。所以,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得到它的存在。怎么去感觉?譬如,春夏秋冬。今天立了春,但并非马上百花齐放;明天立了夏,并非马上酷暑难耐;后天立了秋,并非马上金风送爽;大后天立了冬,并非马上大雪纷飞。不过,只要立了春,就一定能看到万紫千红;只要立了夏,就一定能迎来赤日炎炎;只要立了秋,就一定能见到秋风扫落叶的萧条;只要立了冬,就一定要做好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思想准备。四季的变化是以渐进的形式悄然发生,在一定的时空内,谁都知道生活在哪个季节,但尽管能感觉到什么是春、夏、秋、冬,就是见不到它的影子。为什么?因为道是在过程中运行。春夏秋冬,生长存亡,首尾相接,循环往复,依时而动,依序而行,环节不能省略,阶段不能颠倒,这就是“周之道”。

“易”是什么?就是万事万物在自身的生成与同其他事物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易之理。将易之理显现出来的是结果。任何事情都有个结果,这个结果就再也不是只能感觉得到的存在,而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那么,这个结果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道的作用产生出来。譬如:刚出生的孩子,不过六七斤的肉疙瘩,为什么能一天天长大,因为在这一躯体内有个生命的机理在起作用,这个生命机理就是道。

在周易里,有八个关键性的字,一是“元、亨、利、贞”。“元、亨、利、贞”是由阶段组合起来的过程,对年度来说它是春夏秋冬,对生命来说它是生长存亡,过程就是道。二是“吉、凶、悔、吝”。“吉、凶、悔、吝”是对结果的分类,任何事物就其结果来说,无外乎这么四种:要么吉,要么凶,要么是人事已尽天不佑的浩叹,要么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懊恼,“是故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可见,“吉、凶、悔、吝”就是得失忧虞,结果就是理。一部《周易》,说白了,就是通过过程与结果来彰显天道物理。

周易只讲天道物理,而不讲道德伦理。天道物理不懂什么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两三千年来,我们研究周易,之所以研究出个什么也说不清,原因在于我们始终没有认识到,不能依据人类的道德伦理去解读周易的天道物理。孔子的十翼,尤其是文言、彖传、象传,同周易系辞搅和在一起,将大量属于人类道德伦理的理念强加给周易,客观上会直接影响人类正确认识和把握周易。周易的天道物理一旦被人类道德伦理所取代,也就没有了周易。

道与理的关系,如同春夏秋冬等季节与阴晴风雨等天气之间的关系。四季的更替年年一样,是必然,所以,道不变;阴晴风雨则是各种气候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充满着变数,是或然,去年的今天下大雪,今年的今天可能是天晴,如果天气也和季节一样不变,就用不上天气预报。所以,变化的是结果,是理。道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天法道,而不是道法天。董仲舒说天不变道亦不变,其实颠倒了概念的种属关系,正确表述应是道不变天亦不变。

明确了这些,我们只需记住:周是不变的道,易是变化的理,道在过程中,理寓结果内。过程由阶段构建,结果由行为酿成。在道不变的大前提下,探讨大干世界千变万化的走势,通过必然去认识或然,这就是周易。

不过,周易的“周”,除周而复始这层意思外,还有弥纶囊括的意思,也就是说,存在于宇宙间万千事物中的是同一个自然之道,宇宙间万千事物也都是适用同一个自然之道,这就是道的同一性与普适性。古人说大宇宙与小宇宙,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都是在说大小同质,大小一理的道理。道不分大小,理不论巨细。“周”还含有圆球的意思。周易六十四卦的整体结构,就是一个首尾闭合的圆球,它所传递出的信息有三层意思:一是宇宙是一个球形虚空;二是宇宙间任何一个天体在形状上都是球体;三是天体系统生的扩张是以球体的形状向四面八方呈放射状拓展。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是前人强加给周易的。在人类历史上真正首次唱响天圆圆、地圆圆的是中国的周易(见六十四卦的整体对接)。

P1-2

序言

进入21世纪后,现代化的弊端已充分显现:在气候问题危及到人类生存的同时,金融风暴又铺天盖地,席卷全球。用周易(周易并不是一部著作,非一部著作了得。所以,除个别地方外,对周易均不使用书名号)立体思维看全球变暖、金融风暴的成因,应当说是“发达”的苦果。过不了太久,在这棵“发达”之树上,必定还有全球性的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生存危机等几枚苦果相继成熟。这样,人类社会将会面临又一个多事之秋。

深重的危机会促使陷入现代化困惑中的人类,对自己的演进历史予以理性的反思与检讨,去寻找造成现代化困惑的根源。一旦弄明白了人类的生存究竟要图什么、追求什么这个生存目的,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欧洲文艺复兴带给人类的究竟是福还是祸的疑惑,觉醒的人类不仅会回过头去重新认识各类宗教禁欲教义之价值,而且,更会从远古文化中去搜求一种能将人类从深重危机中解救出来的古文化,并赋予其拯救人类的使命。最终,搜求的目光定会聚焦在中华民族源头文化上。

中国的《周易》立足宇宙这一整体,着眼于宇宙的整体和谐,用图书囊括宇宙万物于时空内之结构对称,以象数显现整体局部在运动中的比例平衡,确立起了“宇宙全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并通过对宇宙的临摹,显现出人类一切灾难的根源在于人类思维先天的偏执。从而,让人类觉醒到,人类其实并不需要用如何行为的理论来设定行为,而是需要以如何思维的理论来指导行为。并且,《周易》为人类制造出了匡正偏执思维的矫正器——全方位、立体型的科学思维定势。

中国的《道德经》立足地球这个整体,着眼于地球的整体和谐,以正言若反、大为无为的宏旨,给予人类以哲理启迪:地球是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体的共同家园,并非人类独有,人类的一切灾难源于人类的贪婪所导致的思维偏执。《道德经》警告人类当尊重其他生命体对地球的共享权,打消其独霸地球的妄念,结束自以为是的妄行,以顺应自然的无为之德,趋吉避凶,转祸为福,与地球上一切动植物生命体和平共处,构建起地球上生命世界同大自然的整体和谐。

中国的《论语》立足人类这个整体,着眼于人类的整体和谐,以各安其位、修己利他的文化内涵告诫人类:人类的一切灾难源于人类的不安分与将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类社会整体利益之上的偏执。并且,《论语》呼吁人类强化角色意识,安分守己;强化整体意识,懂收敛,知约束。提出用“克己复礼”上述的行为,去实现“天下归仁”的和谐。

当人类从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发现中华民族源头文化的内蕴时,他们一定能觉悟到,真正为人类社会所需要的科学思维文化,只有,也只能是中国的周易,以及在周易这一母体中孕育出的道家原创文化与儒家原创文化,并达成人类需要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文化能够拯救人类的共识。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原创思想文化,传承中却被层层脂粉涂抹得失去了本色,严重地影响了包括炎黄子孙在内整个人类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正确认识。我著述这套丛书,一方面想通过对《周易》、《道德经》、《论语》所作出的立足元典、忠实元典的全新解读,去洗尽涂抹在元典外表致使其面目全非的厚重铅华,使元典著作复归本真;另一方面更想通过这套丛书的著述,去回答“怎样解读民族经典文化元典著作”这一弘扬民族文化必须予以明确回答的、最为基本的启蒙课题。

近代社会,基于东西方在物质文明方面实际存在的落差,学术界对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东西方文化,曾有过阶段性的反思与比较研究,认为精神的东方与物质的西方是东西方文化的分水岭。我觉得这一界定只是基于表象的误导所步入的认识误区。就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东西方文化质的规定性而言,西方文化的着眼点在追求局部物欲的满足,东方文化则仍然一如既往地将立足点定格在整体和谐的实现上。当追求局部物欲满足的西方文化理念耗尽了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与能源,并导致人类社会生存危机产生之时,当人类必须为享用欧洲文艺复兴的美味佳肴而支付巨大代价时,人类才能从灾难性的后果中,认识到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所创立的西方文化理念对人类的危害。尽管我们极不情愿以人类生存危机的灾难性后果,去促成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条件的成熟,但是,人类历史的演进轨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不期待读者能认同丛书中的观点,但却企盼着能将学习、认识民族经典文化的目光定格在元典上。假如能有这样的收效,这套丛书即便被用于“覆瓿”,我也会因著述初衷的实现而备感欣慰。

佛教讲没有因缘和合就没有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对此,我是心领神会的。以这套丛书为例,如果没有辽宁省原省委常委、省军区原政委刘慎思将军惠赐题字予以鼓励,没有人民日报社资深高级记者高新庆先生作序予以鞭策,并逐字审订书稿,以高品质、高质量相期许,没有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唐伽社长、朱寒冬总编的抬爱、肯定,没有安徽文艺出版社第一编辑部岑杰、欧子布、汪爱武诸责编的策划与运作,没有美编、照排以及发行部的创造性工作,则不可能有这套丛书的出版发行。为此,我在致谢的同时,更要由衷地为与这套丛书有缘的一切人祈祷福报,并期待这套丛书能附翼广大有缘人而实现广度与高度的飞跃。

阳明宇

甲子/癸亥/庚寅年 于九江破茧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通周易/阳明宇读典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阳明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35569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1.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5
18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