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培养天才艺术家的父母必读
内容
编辑推荐

21世纪的我们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做成功的父母,无疑是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把孩子培养成心理健康、智能出众的佼佼者,就需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成长,达成自我的完善。

《培养天才艺术家的父母必读》由孙淼所著,本书聚集了众多的教子难题,汇聚了实用的教子智慧。孩子就像金矿一样,是那么丰富,那么值得探索。让孩子带着父母给他们的祝福、肯定、欣赏与赞美,欢欢喜喜地与人分享他们的生命吧!

内容推荐

《培养天才艺术家的父母必读》由孙淼所著,《培养天才艺术家的父母必读》是新时代父母的家教指南。它借鉴了国内外典范事例和先进理论,深入浅出,对日常生活中父母们经常发生的认识上的误区、方法上的错误以及种种疑难困惑做了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并总结出十三条切实可行的教子圣经,供父母视实际情况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部分 儿童艺术教育的认识

一 我们为什么让孩子学习美术

二 “天才”儿童的10个特征

三 识别具有超长艺术才能的儿童

四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五 相信和保护孩子的天赋

六 艺术教育的真谛:自由、自我、自信

第二部分 儿童艺术的发展阶段

一 原始的混沌与朦胧(1岁半~2岁)

二 思想的萌芽(2岁半~3岁)

附:儿童手指画的操作与指导

三 逐渐清晰的具象世界(3岁半~4岁)

附:儿童使用色彩工具的指导

四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高峰(5~6岁) 

五 逐渐远离的童真(7岁~8岁)

六 步入现实主义阶段(9岁~12岁) 

七 大器晚成并不晚

八 我们该如何欣赏孩子的画

第三部分 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

一 开启孩子天赋的家庭美感教育

二 最合适的教育是爱和美的教育

三 衣食住行中美感教育的契机

附:艺术书签饼干

四 利用环境和工具发展孩子的艺术潜能

五 艺术鉴赏的意义

六 识别“好画”和“坏画” 

七 孩子的绘画发展出现停滞了怎么办

八 让孩子大胆说“画”

九 为孩子选择美术兴趣班的攻略

十 你应警惕的美术教育方式

十一 教与不教,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十二 尊重孩子原创的自发即兴作画

十三 让孩子反复涂色,弊大于利

十四 亲子艺术教育重点是亲子关系

十五 小心,不要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第四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和引导

一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认识色彩

附:快乐的水“彩”游戏(3岁以上) 

二 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去发现美

附1:手指鱼

附2:创意手指树

三 节日里的艺术盛宴

附1:好吃、好玩的万圣节面塑作品

附2:纸浆画做法

附3:美丽的节日贺卡

附4:超简单的纸黏土花的做法

四 开启孩子想象力的角色扮演艺术活动

五 家庭木偶艺术剧院

附1:自制瓦楞纸手偶剧场

附2:制作表演用的纸袋玩偶

附3:手套布袋兔子玩偶的做法

附4:我们合伙来开店

六 快乐玩泥巴,让孩子更聪明

附1:超简单的纸陶昆虫

附2:手塑泥棒棒糖

七 艺术培养的是眼睛,滋养的是心灵

附1:取材自然的树叶印画

附2:综合材料绘画——盆花

八 家里最有趣的艺术课堂——厨房

附1:水墨藕印

附2:创意想象画

附3:跳舞的三角形和圆形

附4:美丽的蔬菜花园

第五部分 基本美术材料介绍

一 不同年龄段孩子适合的基本美术材料

二 怎样挑选安全无毒的绘画材料

三 别让美术材料伤到孩子

附1:家庭自制天然无毒美术材料——蔬果颜料

附2:家庭自制天然无毒美术材料——橡皮泥

附录:家庭常用儿童美术工具和材料介绍

后记 写给生命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学习艺术,可以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建立自信,帮助孩子发展勇于创新的创造力和立体思维能力。作为父母和教师,我们都应尽力摆脱陈旧和短视的功利教育模式,还孩子们一个自由、快乐并充满无限发展可能的广阔空间。

现在有很多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会送孩子进各种兴趣班,美术班是其中很受欢迎的一种。很多教育者也认为,只要不勉强孩子,不给孩子造成过大的负担,对于学龄前儿童,的确可以进行兴趣培养,对他们而言,适当的艺术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形式。不过,据我所知,即使大多数父母会送孩子进各种艺术班,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真正明白自己究竟为何要送孩子进艺术班。

艺术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究竟有多重要呢?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在《通过艺术的教育》一书中指出:“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他认为,艺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艺术来教育人,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的确如此,学习艺术可以培养孩子拥有全面的素养。虽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但每个孩子都有学习艺术的必要!艺术不是专门为所谓有“天赋”的“天才”儿童准备。艺术能带给人对美的欣赏以及内心的满足和愉悦,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

具体地说:

首先,艺术创作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确立自我。

当一个孩子开始胡乱涂鸦时,他其实是在尝试自己行为对媒介乃至外界造成的影响。通过这种观察和探索,他会更加明确自我的存在。随着他思维的发展,他的思维和绘画行为之间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绘画就成了他表达自我以及与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一个孩子尝试绘画的过程,如同牙牙学语,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步建立自信而勇敢的表达方式。玛琳·加博·林德曼这样描述艺术教育的意义:“美术经验是儿童整个发展过程中独特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们帮助儿童表达出创造性的独特个人见解,发挥解决问题的多种潜能,能够灵活处理头脑中的构思,强化感性和理性思维,塑造成功上进的人格。”

其次,艺术兴趣和艺术能力的发展是孩子学习和认知的基本组成部分。

正如阿瑟·D.艾兰夫在其著作《艺术与认知》中指出的:大多数人严重缺乏艺术在整个认知发展中实质作用的意识。认为艺术是娱乐方式、无关紧要的职业、选修课程以及“很好的”文化体验,但却不是开发智力或者形成个性的主要因素。尽管艺术被珍视为文化资本,但在教育中,它并没有被赋予与那些在职场中会带来经济效益的课程同样的重要性。

最后,艺术可以发展一个人的创造力。

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德告诉我们:“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目的就已达到。”

创造力就意味着竞争力。曾任苹果电脑公司主席、首席执行官的约翰·斯库里是这样表述他对于人才选拔的标准的:“作为一个通过创新不断成长繁荣的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我乐于与这样的人一起工作:他们充分释放想象力,把所要处理的问题看做是挑战而非障碍。可以这样说,通过对艺术创作的学习来丰富自身教育背景,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十分重要。”

一位当代艺术家曾说过:“直觉和潜意识是人类最高的智慧,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真正的绘画是培养这两种能力的最佳方式之一。”

P4-5

序言

三生有幸,能有这个机会在孙淼老师的书前留一字半句。

我一直以为,一个有造化的人,一个有造化的孩子,是能早点接触艺术,接触美育。艺术本身似乎就是一种巨大无比的能量储备,无论这个人做什么。所以,艺术本身的价值在艺术实践中,画出来的画,奏出的音律……作品本身,只是符号而已。那个过程所开启的,才是真正的价值。

成年前的画者,不过就是叙事者。离技巧越远越好,就算要使用技巧也是因需拿取,不必刻意追求。真正的艺术家,是能拉小提琴的医生,能画油画的建筑师,能在下班后换好衣服走进音乐厅的清洁工人……真正的艺术家,是生活的艺术家,是无论面临何种艰难都能找到脉络,抚摸到生命黄金分割线的人。

艺术不是饰品,是日用工具。我和孙淼常聊起这个话题,我能清晰感受到她彻心的痛。她总说:“你知道吗?我是真做了这件事,才真正清楚在中国有多少孩子没有经历过涂鸦期!有多少孩子是在幼儿园才开始的所谓艺术启蒙教育!”

孙淼了解孩子,知道一个孩子稚嫩的探寻中所蕴含的真正含义,她更知道一个孩子不安的面对画纸、画笔,每一个细微的举动是在期盼一个怎样的支持和鼓励。这样一个有爱心,有能力、负责任的好老师,一个儿童艺术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她对孩子的爱并没有止于说教,而是更多更具体的,她一点一滴的在做。作为她的朋友,也是她工作室中孩子的家长,我除了默默的感动,更钦佩她如此坚定的不懈努力。

所谓的美术培训机构很多,老实说,大多是做着和真正培养艺术素养无关的事儿,这也许和办学人有关,更可能是受家长的价值观主导!艺术,是培养个会画画、能拉小夜曲的人吗?功夫难道真在画笔和琴键上吗?指向月亮的手指,需要用作品装饰才能举起来吗?有几个父母把艺术和心智“完整”联系起来一起考虑的?我们多么急切呀,我们无视孩子的眼睛所见、耳朵所闻、指尖所感、心灵所应,让他们直接练琴、画画、念诗学舌……熏陶,何必带着泪水和无奈!

常常看着家长纠结在孩子的习作里,就觉得很可惜。我们应该给孩子画笔,给孩子时间,鼓励孩子尽情享受绘画的过程,这样他们一生都将受用无穷。

美育,在一切点滴的生活中。衣食住行,样样与美育不离。很多人都把画画、舞蹈、唱歌、弹琴的艺术活动和艺术精神、美感混为一谈了。其实,生活中处处可显艺术,例如,把塑料、不锈钢餐饮具换成陶或瓷;把电视换成一套优质的音响;把孩子身上花花绿绿的化纤衣服换成棉麻布衣;扔掉塑料袋,改用自己缝的小布袋……认真体会自由和教养的融合,只需要一些尊重生活的态度,只需要一点敬畏生命的力量。

家中孩子目视所及的物质环境,心思所感的精神氛围,才是家庭教育、一切教育的根本。脱离生活谈艺术,就只能怀揣梦想与现实抗争,注定是要除了奋斗还是奋斗。即使奋斗得出人头地了,家产亿贯了,还是找不到生活的边际。

彼岸,从来就在眼前。

孙淼这本书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这是一本很平易而实用的书,书中没有太多华丽的大道理,却包含了大量的在日常生活中实施艺育教育的知识,这是非常难得的,真可谓功德无量啊!

作为孙淼的好友,我很感动于她执著的坚持,坚持一个和爱、和美有关的事业。也很高兴看到她这本书即将出版,相信它能带给更多父母以启迪。

女性教育杂志出版人  李俊斐(爱儿妈妈)

2012年3月于北京

后记

很爱这种花,紫色的小睡莲。它无枝无蔓,有种简洁的美丽。

我第一次开始画静物就是画了这样一瓶睡莲,所以,在给小兔子摆这瓶花的时候,心里是有些微微激动和期待的,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那几天他因为一个小手术未曾痊愈,行动略有不便,安心地坐在桌前等着我给他放纸,拿颜料。然后,他起稿、上色,一挥而就,没有一笔多余,构图严谨均衡,但又有难得的放松笔触。不一会儿,他推开画纸说,妈妈,我画完了。

最近他喜欢上我那盒进口色粉笔,很昂贵,但却很耐用,用小刀轻轻刮下一些碎末在纸面,然后用手指或者画笔细细晕染。颜色,如胭脂般晕化开来,形成一种清淡的色调。

我没有做工作室之前,我从来没有专门“教”过小兔子画画,小兔子不怎么喜欢和我“学”画,因为我是他妈妈。但家里永远会有美丽的绘本,我会给他准备好颜料和画纸,当然,我也会在家里画画。我会带他去美术馆,即使他更喜欢在闭馆后空无一人的展厅里跑来跑去。他可以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因为有很多年,我都是在美术馆工作,而他也常常一放学就去美术馆玩耍。

最近,我在工作室里带了几位小朋友画画,气氛果然就不一样了,有时候,无论是孩子和大人,内心的热情都需要环境的激发。

但我早就知道,他一定会画画,或早或晚,因为我已经把种子埋在了他生命之初。其实,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知道,他未来的生命终究会因为有了这种子、这花而有些不同的。

很喜欢席慕容那篇《写给生命》的散文,正如她所言:“创作的欲望来自人类内心的需求,是一种最最原始也最最自然的呼唤,在他们一生的创作过程里,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的发现与自我的追寻。一个艺术家也许可以欺骗所有的人,但是,他无法欺瞒他自己。因为,不管群众给他的评价是什么,他最后所要面对的最严苛的评判者,其实是他自己。”

“如果在我们心里有一座茂密的森林,如果我自己知道我正站在丛林中的那一个角落,那么,这人世即使是崎岖难行,又能影响了我多少呢?”

对于小孩子,我从来不愿意用“教”画和“学”画这样的词。更何况美术本身也不止于绘画本身。我自认为并非所谓的专家,我只是热爱美术,热爱孩子,而我自己也是一位在育儿过程中不停摸索学习的妈妈。我非常钟爱儿童美术教育事业,我希望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艺术。因为我深知它的美好,它的无私和宽容。它能帮助我们在这一生中不断认知自我,获得思想上的自由。它没有边界,没有对错,没有好和坏。它让我们的目光锐利,让我们的灵魂飞升,让我们得以从一滴水的印痕窥视棋布星罗的宇宙世界,让我们超脱于平凡庸碌的物质世界,置身纯净空灵的精神天堂。就如席慕容在文末感喟的那样:“人的自由,在认识了生命的本质之后,原该是无可限量的啊!”

最后,我特别要感谢帮助和鼓励我完成这本书的每一位朋友!谢谢你们,我可爱的小朋友们!如果不是你们精彩的创作,对兔子老师由衷的信任和爱,我如何得以记录下你们精彩的成长过程!谢谢你们,我亲爱的大朋友们!如果不是责编谢影耐心地等待和沟通以及温柔的催促,俺可能至今还在那里以蜗牛的速度继续爬格子呢!如果没有小逸的热情支持,一定没有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精美图片。她以一个摄影师的敏锐,帮助我们捕捉到了那么多美好的瞬间,在她的镜头下,孩子们和艺术是如此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还有好友爱儿妈妈,和她数次的倾谈、碰撞,让我的思路越来越通畅。另外,还有那么多热情支持、无私分享孩子作品和照片的朋友:宏芳、豆豆妈、刘君、小四、静静、和和妈妈、丢丢妈妈、依依妈妈、馨儿妈妈、柔柔妈妈、小妞妈……亲爱的朋友们,不一一列举了,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感受到我由衷的谢意!

孙森(蓝兔子)

2012年3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培养天才艺术家的父母必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139491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4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