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国篇)
内容
编辑推荐

俞兆群所著的《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国篇》从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的治国方针以及统治者所缔造的盛世辉煌来向当代领导干部传达一种治国之道,提倡领导干部努力学习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本书深刻剖析了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的兴亡,以及辉煌与盛世,在这其中统治者所实行的优良政策和大力改革的治国方针对于现在的领导干部来说并不过时,反而有更加深刻的意义,领导干部应该以历史为鉴,把历史当成一面镜子,不忘那些导致朝代灭亡的教训,要居安思危,从衰败中总结经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天传加瓦。

内容推荐

《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国篇》将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以及其中出现的王朝更替和治国改革等方面带你走入多个充满智慧和进步的历史王朝,在这里,读者将看到作者从各个方面深度剖析的历史,并从中得到无数帝王将相管理国家、治理地区的经验、教训。《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国篇》由俞兆群所著。

目录

第一章 领导干部要了解的治国思想——知古鉴今可以提高领导能力

 1.儒家的治国思想:仁爱礼信,宽厚仁德

 2.道家的治国方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3.法家的治国思想:以法治国,任法去私

 4.兵家的治国思想:大处着眼,崇尚和平

 5.墨家的治国思想:尚贤使能,开明统治

 6.杂家的治国思想:兼容并举,王治天下

第二章 领导干部必学的理政方略——从历史盛世中总结领导经验

 1.成康之治:爱才举士,建立礼乐

 2.文景之治:从谏如流,与民同乐

 3.开皇之治:知人善任,开创科举

 4.光武中兴:以柔治国,轻徭薄赋

 5.开元之治:任用贤能,因势利导

 6.永乐盛世:恩威并重,提倡文教

第三章 领导干部应知的经验教训——王朝更替中蕴涵的智慧与经验

 1.适者生存:奴隶社会代替原始部落,王朝更替频繁

 2.顺应时势:秦统一天下,结束奴隶制,迎来封建社会

 3.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辱:秦朝灭亡,汉朝建立

 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氏父子推翻隋朝,建立唐朝

 5.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五代十国前后的王朝更替

 6.弱国无外交:南宋灭亡,元朝实现大一统

 7.顺民者昌,逆民者亡: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8.廉政兴邦,腐败亡国:清朝势力壮大,推翻明朝得天下

第四章 领导干部必学的帝王之术——古代帝王的权术与计谋

 1.秦始皇: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一统

 2.刘邦:得人于心,用人在术

 3.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

 4.孙权:兵家后代之帝王,江东少主显贤能

 5.李世民:济世安民,开明盛世

 6.武则天:容人之量,惜才爱才,开放治国

 7.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最伟大的统领者

 8.朱元璋:布衣皇帝的统治之道

 9.康熙:治国有方,君临天下

 10.雍正:励精图治,大刀阔斧进行革新

 11.乾隆:盛世之主,缔造清朝最后的昌盛

第五章 领导干部必学的古代法制——探寻以法治国的起源

 1.上古即有法制:尧舜时期出现刑法

 2.法自君出:君主始终掌握国家最高立法权

 3.以礼制天下:以儒家礼教为中心,崇尚礼制

 4.以刑法为主刑:量刑为主,严肃律纪

 5.口含天宪:尊崇皇术的司法审判

 6.天为法则,相爱相利:法律与道理相辅的体系

 7.以法治国:中华法文化的核心思想

第六章 领导干部必读的历史经典——书中的智慧哲学与治国方略

 1.“四书五经”:儒学“圣经”

 2.《史记》:贯通古今的史学典范

 3.《道德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史

 4.《资治通鉴》:“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警世之作

 5.《晋书》:研究晋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6.《战国策》:完整记录战国风云变幻的历史散文

 7.《贞观政要》:历代推崇的资政著作

试读章节

1 儒家的治国思想:仁爱礼信,宽厚仁德

在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中,儒家文化无疑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今天我们都会将古代著名的知识分子称为大儒。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中,儒家文化一直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虽然期间经历了起起落落,但在汉武帝时期,终于被推举到最为崇高的位置上,这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说。可见,儒家文化对于治理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封建主义的思想是腐朽和落后的,而儒家文化是为封建帝王统治天下而服务的,像儒家这种过了时的文化思想就应该被摒弃,怎么还能拿来做思想指导呢?诚然,儒家文化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为封建统治者约束臣民而服务的,有不可取和荒谬的一面,但是,儒家文化在另一方面,又一直秉承着宽厚仁爱的理念,重视礼仪教养,从古至今一直教化着人们,将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深深融人进民族性格中去,这便是儒家文化作出的不可否定的贡献。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领导干部们只要吸其精华,弃其糟粕,那么便能够很好地造福于民,并治理好我们的国家。

说到儒家思想,便不得不提我国古代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他便是儒家学说的创立者,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称为孑L圣人。可以说,孔子之前的千年文化为孔子所传承,孔子之后的数千年文化又依赖其开创,可见孔子的历史地位之重。孔子一生十分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用现今的话来讲就是非常重视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他要求自己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别人要讲求宽厚博爱。在他的眼里,“仁”和“礼”便是儒家思想的根基与核心。所谓“仁”,也就是“爱人”,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富有爱心,全心全意去爱别人,这样就能够将其感化,从而对自己做到推心置腹。他除了对自己这样要求以外,还主张当时的统治者也能够推行仁政,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孔子所处的历史年代为春秋末年,有一句话是形容这个时期的社会状况的,那便是“春秋以降,礼崩乐坏,政权下移,民心不古”。当时正值奴隶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交替过渡期,周王朝的统治力量日益衰弱,诸侯手中的权力却与日俱增,政权随之分化,诸侯割据导致的严重后果便是社会动荡,为了权力和财富,君臣、父子、兄弟间的自相残杀也越发频繁起来。社会现状决定了思想意识,孔子眼看着周王朝山河凋敝、民心渐乱、礼仪尽失,于是便一心想要恢复“周礼”,让人们重拾宽厚仁爱的风尚。他认为,只有道德的力量才能让天下恢复和平,重归大同,使世人得以生息。因此,儒家的思想便必然要以“仁”“礼”为主。

孔子不仅是思想家,同时也是教育家,他一直致力于教化世人,因此门下弟子众多,有三千人之众。孔子的弟子中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各个富有才德品行,这不得不说与孑L子的诲人不倦有很大的关系。孔子的教育理论成熟而先进,例如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作为当代的领导者,领导干部们想要对下属或群众进行成功的指导,可以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师授予人的魅力中得到一些启示。另外,领导也是凡人,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定然也有不懂之处,所示还应该学习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前半生还十分热衷于人仕,因此也可算是一位政治家。他对于治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论体系,孔子不但讲求以德治国,同样也注重法治,对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孔子想法独到,这一点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在孔子治国的思想中。仁学是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的,这里的“仁”已经超越了普通的道德层面。上到君王,下到黎民百姓。都受到“仁学”的约束。已经隐约有了法制的概念。另外,孔子也讲究立法,在刑罚的设立和量刑方面,孔子也采用仁学的思想。孔子十分赞同当时的“重民思想”,他将自己的仁学不断向其靠拢,并肯定劳动人民的价值,认为君王的统治是依赖于天下百姓的。孔子的仁学主张爱人,爱一切人,这便是一种博爱,是不含有功利性质的纯粹的情感。不过,孔子所提倡的仁,其终极目标是为了恢复周礼,因此,在人与国的天平之上,孑L子选择了国家。正是因为这种思想,在之后的几千年里,无论朝代怎样更迭,封建统治者们都大力推行孔子的“仁学”,儒家学说也成了封建君王巩固其统治的奠基石。当代领导干部在理解孔子的仁学之时,不光要将爱己爱人的思想身体力行,同时还要搞清人与国之间的关系,当人与国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矛盾的时候,领导者应该考虑清楚自己的仁最终应为谁而服务。

孔子除了提倡仁学、讲究以仁治国之外。还主张以德治国,用好的德行来解决人们之间的冲突。谁的德行好呢?贤人!如果让贤能的人、品行好的人来掌握权力,处理政务,这样便能够更好地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这样的理论便对统治者有所要求了。为官从政之人,首先要做到的一点便是品德要过关,品行好的官员自然能够以理服人,能够用自己的德行感化民众,受到百姓的敬佩,官民感情和睦,对国家社稷的发展就大有裨益。而不能做到以德治国的统治者,凭借手中的权力,在治理国家、处理政务的时候,势必会对民众采取暴力,这种霸道的行为并不能为人所信服,民众只是暂慑于执行者的威压手段而不做声罢了。这样就会产生民怨,天长日久,积怨愈深,总有到极限的时候,一旦民怨“决口”,一齐爆发之时,其力道之大统治者是根本无法予以阻止的,因此领导干部平时的品行就十分重要了,一定要避免横征暴敛,刑罚要有理有据,不能过于严苛。只有自己有德才能管教下属,德行的传递首先就需要在领导干部这里出一份力。

例如鲁国当时有一位叫臧文仲的大夫,此人在物欲享受上非常贪婪并且浪费,同时,他还忌讳贤能之人,千方百计予以打压排挤,这样的统治者就不能算是有德行的人,那么他在治理国家时一定会引起严重的社会矛盾,而且很容易将身边的人带坏。孔子对这位在朝的大夫予以严厉的抨击,称其为窃国之人。而对于有良好道德修养的贤能之人,例如泰伯,孔子则会大加赞赏,说他实在是至德至贤。还有子产,孔子评价他说,子产有四点君子的美德,即行为谦恭,做事认真,给人民以实惠,并且讲义气。孔子的德治,就是希望像泰伯、子产等贤能之辈来治理国家,他认为这些人对内讲究个人修养的提升和塑造,对外能够进行合理的统治,是最为理想的治国之人。

P3-6

序言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处处散发着无尽的光辉和智慧,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发展历史更加辉煌。千百年来的历史进程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伟大的,也是最具有智慧的民族之一。因此,作为现代的领导干部应该多读点中国古代历史,了解过去,从中发现古代社会的治国之道和其中的精神。

本书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以及其中出现的王朝更替和治国改革等方面深度剖析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总结出作为领导干部应该从中领悟到的心得和体会,这对领导干部来讲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成长。

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再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发展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地进行发明和创造,时刻进行着政治改革,在政治制度上的变化和现实生活中的进步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更重要的是,本书想引导读者注重学习那些缔造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人物的精神和追求,激励领导干部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增强领导干部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华文明的智慧从古老的历史中传承下来,现代的领导干部要汲取其中的精华,积极弘扬这种文明和智慧,从中得到更深的启发,以领导人民走上更加文明的道路。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治国思想比比皆是,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说不断涌现,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儒家的中庸仁和,法家的以法治国,墨家的尚贤使能等,这些思想学说被当时各个诸侯国各取所需,它们也因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这些治国思想的指导下,各个诸侯国纷纷进行了不同的改革,比如著名的商鞅变法,推崇的就是法家思想。而秦国依照这种思想统一了六国,中国也由此步入封建社会,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进步。这也说明,法家思想是非常值得推崇和学习的,现代的领导干部可以吸收其中的精华,树立起以法治国的理念。

然而到了汉代,尤其是汉武帝时期,又实行了独尊儒术的政策,极力地推崇和实行儒家的治国思想,这种思想为汉朝赢得了辉煌的大汉之风,从此,中国古代的帝王开始奉行以儒家的文化和思想来治国,并且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领导干部既要尊重儒家的文化,弘扬儒家仁和的思想,也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实行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发展,这是本书所要表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思想。

另外,本书还从各个王朝的治国方针以及统治者所缔造的盛世辉煌来向领导干部传达一种精神,提倡领导干部努力学习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本书深刻剖析了各个王朝的兴亡,其中统治者所实行的优良政策和大力改革的治国方针对于现在的领导干部来说并不过时,反而有更加深刻的意义,领导干部应该以历史为鉴,把历史当成一面镜子,不忘那些导致朝代灭亡的教训,要居安思危,从衰败中总结经验。

古代历史的经典著作也表现出了古人的博大智慧和极高的精神境界,领导干部应该多读历史名著和经典著作,从中领悟治国之道,不断完善自己。可以说,学习和总结历史的经验,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做到的。

不管是哪一个阶层的领导干部,甚至是普通人,都应该多读历史,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和领导能力。本书通过对历史上朝代兴衰的真实记载,总结出各种经验、教训和智慧,意在让领导干部读后重视历史中的经验,并从历史中发现正确的领导方针,注重历史的智慧和现实状况的结合,以此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

总之,这本书是献给现代领导干部的一本关于治国的重要读物。希望本书可以帮助领导干部不断地成长,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利用历史的智慧领导人民走上更加辉煌的道路。同时这也是献给所有人的一本成长书,让生活中的人们通过历史不断提升自己,影响别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国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俞兆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27268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