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曲终人不散
内容
编辑推荐

艰难中不失优雅风度,平淡中尽显大家气质。

阅读张允和文集,让时光在优雅和美丽中回旋。

张允和的笔墨,别具风格。浅显而活泼,家常而睿智,读来悠扬而愉快。你不停地阅读下去,有如对面闲聊,不知不觉忘掉自己是读者,好像作者是在代替读者诉说心曲,读者和作者融合一体、不分你我了。读到情深意切处,你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或笑颜逐开……

  《曲终人不散》将张允和散见于几本旧作的文章,汇成一本回忆文录,向读者娓娓道出“合肥四姐妹”及其丈夫、亲友们的旧闻轶事,从中再现她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和魅力人格。

内容推荐

  《曲终人不散》将张允和散见于几本旧作的文章,汇成一本回忆文录,向读者娓娓道出“合肥四姐妹”及其丈夫、亲友们的旧闻轶事,从中再现她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和魅力人格。

《曲终人不散》收录了《大弟新娘俏》、《扑满》、《小蜻蜓》、《庆庆的一天》、《安安的一天》等文章。

目录

序言

第一辑

 我的母亲

 亲爱的父亲

 本来没有我

 寿宁弄——我们的乐园

 王觉悟闹学

 乐益女中

 女大学生三部曲

 结婚前后

 附(一):温柔的防浪石堤

 附(二):“流水式”的恋爱

 看不见的背影

 一封电报和最后的眼泪——爸爸和大大

 难途有寄

 绕地球一周

 我是老虎

 小白兔

 小丑

 我与曲会

 70年看戏记

 二次亮相

 86岁学电脑

 喜的是《水》,忧的也是水

第二辑

 洒到人间都是爱

 红双喜——我的好奶妈

 六兄弟

 姊妹情长

 沈二哥

 大弟新娘俏

 扑满

 小蜻蜓

 庆庆的一天

 附:给庆庆的两封信

 安安的一天

 附:给安安的两封信

 万老师

 张闻天教我国文课

 落花时节

 人得多情人不老——纪念俞平伯先生和夫人许莹环

 悼笛师李荣圻

 范用吃醋

 昆曲——江南的枫叶

 不须曲

 风月暗消磨,春去春又来

 附录(一):妻子张允和

 附录(二):张允和女士事略

 张家世系图

 周家世系图

试读章节

我们四姊妹同父同母,却生得个奇怪,两黑两白,大姐二姐白,三妹四妹黑。1979年小四妹第一次从美国回来探亲,我们三十几年不见了,见面的第一句话我说的是:“小四黑子,你怎么还这么黑呀?”一黑一白的两姊妹抱在一起,都老了。

大学里的男生挨个给女生起外号,我有两个绰号:一个叫“绿鹦哥”,因为我又瘦又小,好管闲事好讲话,尤其好打抱不平,又爱穿绿衣服;另一个绰号就不妙了,叫“小活猴”。这个绰号还见过报,1928年上海《新闻报》上有这么一篇报道:《中国公学篮球队之五张》,其中有“……张允和玲珑活泼、无缝不钻,有‘小活猴’之称……惜投篮欠准……”

年纪大了,翠绿同青春的时光一起远去,我开始喜欢紫色。戏剧演员有一句行话“宁穿破不穿错”,舞台上,年纪大的女人讲究穿紫裙子,取“子孙万代”的吉样音。“文革”后,昆曲研习社刚恢复活动,大家推举我为社长。在第一次大会上,我特意穿了一件紫色带滚边的中式上衣,当时大家都还穿得非常朴素,我作了三分钟的发言,最后一句是“我今天为什么穿这件紫衣服,就是希望我们的昆曲艺术能子孙万代,永远流传下去”。

三妹又黑又胖,样子粗粗的,没有一点闺秀气。她的绰号总归离不开一个“黑”字。世传三妹的绰号“黑凤”,并不是男生起的,这个名字我怀疑是沈从文起的。男生原来替三妹起的绰号叫“黑牡丹”,三妹最讨厌这个美绰号。我家三妹功课好,运动也不差,在中国公学是女子全能运动第一名。可在上海女大学生运动会上,她是50米短跑的最后一名。三妹喜欢男装,那时女人的旗袍下摆是窄的,而她偏穿男式的大摆袍子,颜色也总是阴丹士林的蓝色。有一次去参加亲戚的婚礼,家里的人嘱咐她一定要做一件新衣服,她又要做蓝色的,我气得把她骂了一顿:“人家是结婚,你做蓝布袍子干什么?”

大姐生得端庄秀美,穿衣的颜色、式样都很雅致得体。她最喜欢的颜色是咖啡色,被称为“大夏皇后”。

四妹喜欢戴小红帽,在北京大学念书时同学们叫她“小红帽”。“小红帽”很淘气,有一次到照相馆特意拍了一张歪着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古怪照片,又拿着这张照片到东吴大学的游泳馆办理游泳证。办证人员说,这张照片怎么行。不合格。她装出很奇怪的样子说:“为什么不合格?你们要两寸半身,这难道不是吗?”

二媒婆

“媒——婆——”沈从文先生带着浓重的乡音叫出这两个字特别好听,他这么叫了我有50多年。我不但给三妹当媒婆。还为大姐的婚姻做了一半的主。

三妹紧跟着我,只晚我半年(1933年10月)也结了婚。大姐人品出众、条件优越,但选择太苛,直到近三十岁了还是骄傲的孤单的公主。“卢沟桥事变”后,我们手足离散,大姐逃难到汉口。1938年,我一家和弟弟妹妹在大后方碰了头,我写信给大姐,告诉她“四弟五弟四妹都在四川,你也来吧”。她回信给我说:“我现在是去四川还是到上海一时决定不了。上海有一个人对我很好,我也对他好,但这件事(结婚)是不大可能的事。”我看出了她的矛盾心理,也对她和顾传玠之间的感情有所察觉。

顾传玠原名时雨,1921年春,苏沪曲家俞粟庐、贝晋眉、徐凌云等忧虑昆剧后继无人,集资在苏州五亩园开办昆剧研习所。顾时雨入研习所时仅11岁,分科时,因相貌清隽灵秀,选入小生行。学子均由曲家王慕洁订名,取传承之意,此期学生名中一字皆为“传”,世人称“传字辈”。末字按行当分,小生是斜玉旁,取其“玉树临风”,玠者圭也,乃玉之贵者,顾时雨从此名顾传玠。他秉赋聪颖,心境沉潜,加上扮相脱俗,台风极雅,唱作具佳,很快声誉鹊起。吴昌硕有一嵌字格的对联,上联写传:传之不朽期天听;下联写玠:玠本无瑕佩我宣。1930年,他和梅兰芳合演《贩马记》,梅大加激赏,盛邀他合作。虽说顾是难得优秀的昆曲小生,人品也不错,但要想托付终身,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一个名门闺秀女大学生和一个昆曲演员之间的悬殊地位,来自各方面的舆论,确实给了大姐不小的精神压力。我理解她,支持她,马上回信代行家长职责:“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大姐得到信,很快回上海,1939年和顾传玠结了婚,这时大姐已过了30岁。上海小报以“张元和下嫁顾传玠”为题,登得一塌糊涂。顾传玠后来写信给我,开玩笑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屎上”。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的婚姻是美满幸福的。

只可惜四妹没请我这个媒婆,自做主张嫁给了洋人。

三打了几十年的嘴仗

可能因为我和三妹的年龄接近又从小到大学一直生活在一起,好得像一个人,无话不说,但毕竟一黑一白,一胖一瘦,差异还是有的,有些事打了几十年的嘴仗,到现在也难分胜负。别看我的身体不好,可脑子好得不得了,她干的“坏事”我全记在心里,她就是不承认,像小孩子一样口口声声辩解“就是没有这个事情!”说我专说她的坏话,戳她的蹩脚。

我们小的时候,女人梳头用的头油放在一个磁盒子里,梳头时用油贴子沾上油再抹到头发上。女孩子初学女红都欢喜做油贴子,圆圆的上面绣着花,很有意思。三妹做不来女孩子的活儿,穿针引线线头上打的疙瘩缝在油贴子的正面,给我留下了几十年的笑柄。她居然不承认了,一提起这件事我们就要斗嘴。P168-175

序言

由著名出版家张昌华先生介绍,湖北人民出版社吴超先生把张允和遗著中的散乱资料,整编成一本便于阅读的传记,题日《曲终人不散——张允和自述文录》。对张先生和吴先生,我们全家敬表衷心的感谢!

关于张允和的生平和写作,亲戚们、朋友们经常有许多谈论。

一位亲戚说:张允和的笔墨,别具风格。浅显而活泼,家常而睿智,读来顺溜而愉快。你不停地阅读下去,有如对面闲聊,不知不觉忘掉自己是读者,好像作者是在代替读者诉说心曲,读者和作者融合一体、不分你我了。

一位亲戚说:张允和不是人们所说的“最后的闺秀”。她是典型的现代新女性。她的思想朝气蓬勃,充满现代意识。她学生时代的作文,把凄凉的“落花时节”,写成欢悦的“丰收佳节”;秋高气爽应当精神焕发,为何“秋风秋雨愁煞人”?她参加大学生国语比赛,自定题目“现在”;劝说青年们“抓住现在”,不要迷恋过去。她编辑报纸副刊,提出“女人不是花”,反对当时把女职员说成“花瓶”。

一位朋友说:张允和既是“五四”前的闺秀,又是“五四”后的新女性。她服膺“五四”,致力启蒙,继承传统,追求现代。不幸生不逢辰,遭遇乖张暴戾。一代知识精英惨被摧残。无可奈何,以退为进,岂止是她一人?

政治运动像海啸一样滚滚卷来。张允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不得不避乱家居,自称家庭妇女。她研究昆曲,帮助俞平伯先生创办北京昆曲研习社。她八十六岁学电脑,利用电脑编辑一份家庭小刊物,名叫《水》,后来出版集刊《浪花集》。她九十三岁去世那天的前夜,还同来客谈笑风生。来客给她拍了最后一张照片。她的骨灰埋在北京门头沟观涧台一棵花树根下,化作春泥更护花。

张允和受到人们爱护,不是因为她的特异,而是因为她的平凡,她是一代新女性中的一个平凡典型。

曲终人不散,秋去春又来。

张允和呈献俞平伯先生伉俪的贺寿诗:“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这就是张允和的乐观人生。

周有光

2008年8月22日

时年103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曲终人不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允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11885
开本 32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5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