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字史话/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的《汉字史话(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文字叙述生动、规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注重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希望能够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选题则努力契合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问题;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彩色印刷,帮助读者更为真切地贴近历史。

内容推荐

《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的《汉字史话(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在首先注重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编撰者还力求使文字叙述生动、规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注重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希望能够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彩色印刷,帮助读者更为真切地贴近历史:而汉、英双语对照的形式,将特别有助于非汉语母语的外国人士或是海外中国侨民的后裔用作学习中文的辅助读物。其实,用汉、英双语对照形式出版的这套书籍,并不仅仅会为海外非汉语读者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便利,它精心安排的选题,也会成为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简明读本;阅读这样的书籍,会有助于中国读者学习和掌握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述形式,这将对增进中国民众的对外交往,起到积极的作用。 《汉字史话(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为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汉字的历史。

目录

引言

一、源远流长:汉字的起源与类型

二、百变魔方:汉字形饰的演变

 1.古文文字的形体演变

 2.今文文字的形体演变

三、翰墨情怀:汉字的书写艺带

 1.汉字书写的法则

 2.秦汉时期的名家名作

 3.晋、唐时期的名家名作

 4.宋、明时期的名家名作

四、字里乾坤:汉字与华夏文明

 1.汉字中体现的农耕文明

 2.汉字中体现的商业文化

 3.汉字中体现的人本观念

 4.汉字中体现的社会结构

 5.汉字中体现的原始风俗

五、书同文字:汉字规范与整理

结束语

附录(中国历史年代表)

试读章节

(3)智永禅师与《真草千字文》

智永,南朝陈至隋初书法家,王羲之七世孙,在山阴永欣寺出家,世称永禅师。他继承祖业,精勤书艺,相传他在永欣寺阁楼研习书法30年,很少下楼,写残的笔头有五大竹簏,掩埋起来称为“退笔冢”。他先后书写《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流传甚广,有的甚至传到了日本。智永书法在当时非常著名,求字者络绎不绝,门槛被踏破,乃裹以铁皮,后人称之为“铁门槛”。

《真草千字文》是现存智永书作的代表,可能是智永禅师授徒书法的范本,以真书和草书两种字体所书。真书结字方正严谨,用笔全以“二王”为圭臬,骨法洞达,筋骨刚健,血肉丰满,呈现出自然生动、精力充盈的体势,为唐宋以来用行书笔法作真书的滥觞。草书为小草,恪守羲、献法度,蕴藉含蓄,秀润圆美,既在规矩法度之内,又出其意外。

(4)隋代第一碑《龙藏寺碑》

《龙藏寺碑》碑额楷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立于586年,30行,每行50字,又称《正定府龙兴寺碑》,今存于河北正定龙兴寺。此碑用笔瘦硬沉着,结体灵动疏朗,显露出古拙秀雅、质朴天成的新风格,体现了南北书法的融合,被誉为“隋碑第一”。

与以前碑刻书法相比,此碑“内承周齐峻整之绪,外收梁陈绵利之风,淳朴未除,精能不露”,具有鲜明的特征。清代包世臣认为《龙藏寺碑》在平正通达之中,迷离变化不可思议,足以继右军(王羲之)。此碑上承南北朝,下开唐风。 《龙藏寺碑》与初唐四家楷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清代杨守敬《评碑记》说:“细玩此碑,平正冲和处似永兴(虞世南),婉丽道媚处似河南(褚遂良),亦无信本(欧阳询)险峭之态。”

(5)欧阳询和《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长沙)人,历经陈、隋、唐三代。史料记载,欧阳询容貌甚为丑陋,但聪明异常,读书能一目数行,精于经史,长于才艺。其书法初学“二王”,后广泛融合北碑,并着力于真书字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刚健刻历,法度严谨,在平正中见险绝,世称“欧体”。其书作是唐代初弘文馆教习书法的教材。

《九成宫醴泉铭》刻于唐贞观六年(632)年四月,魏徵撰文,欧阳询书丹,碑文真书24行,行49字,今在陕西麟游。此碑结字方正端庄,平实稳健,法度严谨,用笔外柔内刚,肥瘦适度。此碑被誉为“正书第一”、“楷书正宗"。

(6)孙过庭和《书谱》

孙过庭(646~691),字虔礼,唐代富阳人,精手书法!妙于用笔,草书得二王法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所著《书谱》,妙研书理。 《书谱》纸本墨迹,共35l行,总共3 500多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虽无王羲之草书龙跳虎卧、大开大阖的形态,但用笔结字深得王字法度,提按有度,使转精微,表现了酣畅淋漓的艺术境界。

(8)书中仙手李邕

李邕(678~747),字太和,唐代江都(今扬州)人,后官至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他性情豪奢,不拘细行,以文章、词翰、书法名世,尤其精于碑颂,是行书字体入碑的圣手。李邕精于翰墨,擅长行草。他初学右军行法,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唐代李阳冰认为他是“书中仙手”。

李邕书法发源二王,后融合北碑笔法,逐渐形成了独具风采的书法面貌,即夸张“二王”书法结体中“右高左低”的格局,用笔则以沉着痛快代替二王的潇洒飘逸,即所谓“取势险侧,用笔放纵”。著名作品有《李思训碑》和《麓山寺碑》等。P62-70

序言

我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历史学工作者,基础的中国历史知识,几乎全部得自自学。所谓“自学”,也就是自己摸索着读书。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篇幅简短的历史知识小丛书,给我提供过非常重要的帮助,是引领我步入中华文明殿堂的有益向导。按照我所经历的切身感受,像这样简明扼要的小书,对于青少年和其他普通读者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应当会有更大的帮助。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就是这样一部中国历史知识系列专题读本。

编撰这样的历史知识介绍性书籍,首先是要保证知识的准确性。这一点说起来简单,要想做好却很不容易。从本质上来讲,这是由于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和认识历史的困难性所造成的,根本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用通俗的形式来表述,尤为困难。好在读者都能够清楚理解,它只是引领你入门的路标,中华文明无尽的深邃内涵,还有待你自己去慢慢一一领略。

这套《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在首先注重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编撰者还力求

使文字叙述生动、规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注重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希望能够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选题则努力契合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问题;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彩色印刷,帮助读者更为真切地贴近历史。

生活在物质文化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而来学习久已逝去的历史知识,经常会有人提出为什么要读这些书籍的问题。中国古代士大夫对历史知识价值的阐释,是“以史为鉴”,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处理政务时借鉴历史的经验。历史知识这一功能,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但并不是与每一个人都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大多数社会普通民众,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我想,历史知识虽然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服穿,但却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基本营养要素。读史会使人们的头脑更为健全,智慧更为发达,情操更为高洁,趣味也更为丰富。

2012年4月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字史话/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089643
开本 16开
页数 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8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1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2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9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