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原来你不是我的依靠
内容
编辑推荐

《原来你不是我的依靠》编著者梅洛迪·贝蒂。

梅洛迪·贝蒂是美国一位研究共依存关系的专家,著有全球畅销书《不再共依赖》。此外还发表多部畅销作品,包括《释怀之语》、《再谈释怀之语》、《伤心俱乐部》和《新型共依存,无手册可读》。其讲学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本书以更丰富的经验引导你走出自卑、焦虑、自我否定,以及由此导致的过度的情感依赖,让你重塑自我.享受真正的爱、自由与与快乐。

内容推荐

《原来你不是我的依靠》编著者梅洛迪·贝蒂。

《原来你不是我的依靠》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取材于研究、我自己的生活和职业经历及个人观点。我会尽力列出所有想法、理论和引文的合理出处。在康复研究领域要做到这一点的确比较困难,毕竟同样的话说过的人实在太多。

文中使用的都是真实病例,为保护个人隐私,人物的名字及部分细节有所删改。

某些章节的最后设计了一些活动,读者可以另外找本笔记本记录下自己完成活动的情况。

本书不会告诉大家如何改变或者帮助别人,但是会帮助大家认识到我们可以继续帮助别人,同时也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及人际关系。

目录

引言

第一部 康复

一 正在康复

二 如何康复

三 康复步骤

四 我的故事,你的故事

第二部 复发

六 再循环常见情况

七 走出再循环

第三部 寻根究源

八 接受过去

九 打破老规矩

十 冲破羞愧的牢笼

十一 从可怜兮兮到扬眉吐气

十二 自我肯定

第四部 重建人际关系

十三 改善人际关系

十四 克服致命诱惑

十五 确立边界线

十六 与人亲密

十七 谈判化解矛盾

十八 用于承诺

十九 与孩子分享健康之旅

第五部 前进

二十 积极参与活动

二十一 让好事发生

试读章节

“我的朋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和我一样的共依存症患者,他们成天发牢骚抱怨自己是个牺牲品;男一类则一门心思地想着要利用我、虐待我。现在我正在结交新的朋友,同时我也在重新评价我的职业生涯。共依存症曾经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我做过的绝大多数工作都要求很高回报很少。自然我在工作时只有付出,付出,还是付出,最后我又感觉自己被人利用了,并因此郁闷生气。如今在工作上我也学会了设定界限。我的变化让许多人很生气,可我现在不再感觉被人利用、被人欺负了。利用我、虐待我。现在我正在结交新的朋友,同时我也在重新评价我的职业生涯。共依存症曾经影响了我的职业选择。我做过的绝大多数工作都要求很高回报很少。自然我在工作时只有付出,付出,还是付出,最后我又感觉自己被人利用了,并因此郁闷生气。如今在工作上我也学会了设定界限。我的变化让许多人很生气,可我现在不再感觉被人利用、被人欺负了。

“我现在不再动不动就自问为什么别人要这样对我,而是自闻为什么要让别人这样对自己。”

康复期间,卡拉依旧没有学会如何与男人相处。“我还是会喜欢上屋里最病态的男人。他最需要我。”卡拉实话实说,“但起码这种情况一出现我就会警告自己。这在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原来我总是听任自已往里滑。”

卡拉说自己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来提高自信心,不过她现在已经慢慢接受自己。“我不断给自己鼓劲打气。我家卫生闻的镜子上贴满了打气的话。这样做很有用,真的。”

“偶尔我还是会受别人的控制,有时候心里还是会期待别人的表扬,我也弄不清楚这样做对不对,是不是又是共依存症在作怪。有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付出,什么时候自己又是在过度操心管别人的事。我有时候还是会感觉害怕惶恐。”

“但是我的内心越来越平和,这种感觉太妙了。”卡拉接着说,“这辈子我第一次有了活下去的欲望,第一次有了生活的目的。”

“我和上帝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我还未能完全掌控自己的生活,但是按照康复治疗计划一步步做下来,我已经可以管好自己的生活。我知道上帝在关心我,在帮助我照顾自己。”

“还有,”卡拉补充说,“每康复一点点,我都倍感自豪。”

前两天卡拉翻相册时翻出了几张儿时的照片。她从小就不喜欢自己的长相,所以很少让人给自己拍照。

“看到那几张照片我惊呆了,”卡拉说,“我一点儿都不丑。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个丑八怪,可我现在发现自己并不是什么歪瓜裂枣。这么多年我都觉得自己长得奇丑无比,想到这个都伤心。”

有一天卡拉走进了她任教的小学的学生卫生间,看见一名四年级女生正蜷缩在垃圾桶后低声抽泣。小姑娘一头长发乌黑油亮,十分漂亮,可却想着要敲碎卫生间的镜子。

卡拉问小姑娘为什么哭。小姑娘说她憎恶自己,尤其憎恶自己的长相,还说自己不想活了。卡拉温柔地把小姑娘抱进办公室,把她交给了学校的心理医生。

“我哭了,为她,也为自己。但我流下的并不是哀伤的泪水,”卡拉说,“我之所以哭是因为我觉得放松了。我们终于找到了希望。”我们的故事

多是让人振奋的消息——这正是本书的内容:卡拉的希望、那个憎恶自己的小姑娘的希望、你的希望、我的希望。这本书就是要带给大家希望,帮助大家继续康复之旅,彻底摆脱我们称之为共依存症的东西。

 我们很多人都找到了希望。我们成群结队地涌向十二步康复计划的聚会、工作室和治疗师,只为给自己寻求帮助。我们都在主张(嗯,开始的时候都是在咨询)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活着的权利、生活的权利,还有康复的权利。

一些社会名流都在公开场合承认自己是沉迷于酒精的成年孩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仅仅是成年孩子)都在寻找希望。我收到过一些刚刚开始接受康复治疗的老人寄来的信。“我今年75岁了,可我觉得自己才刚刚学会如何生活,”一位老太太在信中这样写道,“至少我正在学习。”

现在也能看到一些关于共依存症患者的笑话了。有没有听说过那个患了共依存症的老婆的故事?每天早晨,她都要叫醒丈夫问问自己这一天都可能会经历哪些情感。

共依存症甚至还出现在了《新闻周刊》里。

这里我最想说明的是,我们现在已经不再是隐形的了。我们在认识自己,别人也在认识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在帮助我们,希望也越来越大。有人给我们送来了泰迪熊,告诉我们放心去体验自己的情感。共依存症患者如今也可以接受住院治疗,这些治疗能帮助我们应对自己内心的那个孩子。我们正在充分享用这些。

一场惊涛骇浪般的运动正在进行中,而我们都是其中的还是“一分子”。我们要告诉全世界,用最简单的语言传递一个清晰的信息:够了,我们受够了。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从头来过。

多年以来药物依赖及其他紊乱症一直被称作“家族疾病”。P7-P9

序言

这是一本关于共依存症康复的书。

确切地说,这是一本关于共依存症继续康复之旅的书。

共依存症的定义现在已经很多,有时它也被称为“共依赖症”。

1987年,明尼阿波利斯约翰逊学院组织了一次关于药物共依存症候群的培训兼研讨会,为期一周。会上发过一本手册,里面将共依存症定义为“家庭成员在遭遇巨大情感痛苦与压力时,为了生存而习得的一系列不适应、强迫行为。这些行为,无论是否与酗酒有关,都可能代代相传”。

明尼苏达州的康复专家厄尔尼·拉森(Earnie Larsen)将共依存症患者描写成“后天习得的导致自我失败的行为或者性格缺陷,最终会使人越来越不愿意开始或参与恋爱关系”。

我的一位朋友正在接受共依存症的康复治疗,她将共依存患者定义为“不知道如何好好照顾自己的人,有的可能酗过酒,有的则滴酒不沾”。

在《不再共依存》一书中,我把共依存症患者定义为“让他人的行为影响自己,或者过度热衷于控制他人行为的人”。

在共依存症患者中,有人可能会成为工作狂,每天差不多忙个半死;有人可能会饮食紊乱或者乱服情绪调整类药物;有人可能会沉湎于某种性行为不可自拔;有人会迷上购物、沉迷宗教、一味追求成功;还有人会成天对镜梳妆。

并发症还远不止以上这些。有人可能会长期情绪低落,有人可能会患上精神病或其他与压力相关的疾病。

“我们经常听说酗酒的人最终都会酒精中毒,”一位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的男子说,“但很少听说共依存症患者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于是很多人就想到了自杀,有人甚至尝试过自杀。”

我的上一本书《不再共依存》讨论的是如何抚慰内心的创痛,如何让生活回到自己的手中。可内心的创痛一旦停止,我们就很难相信自己依旧还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了,而这本书会告诉我们此时该何去何从。也就是说,这本书讨论的是止痛后的后续问题。

我们要谈论如何接受康复治疗,什么是复发,怎么回家寻根究源,找到根源之后又该怎么办等诸多问题;要分析如何待人接物;还要探索屈服、灵性等概念。

我们会触及很多问题:如何应对羞愧?如何培养自信?如何应对损失?如何与孩子分享康复之旅以及如何彻底摆脱那些致命诱惑进而找到理想的爱情。

动笔之初,我开出了一张长长的清单,将准备详述的要点一一罗列,可惜这些要点一个个七零八落,无从串起,完全不受控制。于是我放弃了要全盘驾驭的想法,结果书作却慢慢呈现出了一份独有的生命,发生这种事有时候还真让人吃惊。

《不再共依存》写的是康复之旅起步时的情况,而本书要谈的都是康复的核心问题:如何攻坚,如何微调。

本书主要取材于研究、我自己的生活和职业经历及个人观点。我会尽力列出所有想法、理论和引文的合理出处。在康复研究领域要做到这一点的确比较困难,毕竟同样的话说过的人实在太多。

文中使用的都是真实病例,为保护个人隐私,人物的名字及部分细节有所删改。

某些章节的最后设计了一些活动,读者可以另外找本笔记本记录下自己完成活动的情况。

本书不会告诉大家如何改变或者帮助别人,但是会帮助大家认识到我们可以继续帮助别人,同时也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及人际关系。

记得有一句民谚是这样说的:“只要学生准备好了,老师自然就会出现。”还有一句民谚是这样的:“自己最需要学什么,就教人家什么。”

有人说作家也是老师。

劳伦斯·布洛克(hwrence Block)曾经说过,“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看成是一封写给自己的信,将自己某一部分学到的信息传递给另一部分。”

撰写本书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希望读者也能有所收获。

后记

之所以写这本书,理由很多。这似乎是我写作生涯中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我自己对这个领域兴趣浓厚,大家也正在为共依存症和成年孩子的康复治疗提供越来越多的帮助和希望,我也希望能够出一份力。我觉得自己有话要说,不吐不快。对于这本书,我有一个梦想,一个所谓的愿景。对我而言,这本书就是“我今天要完成的工作”。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1986年情人节那天,我把《不再共依存》的书稿交给了出版商,那个日子实在选得太好了。我1979年开始动笔写作本书,考虑到读者很多,大家情况各不相同,所以我写了许多不同风格的东西。我写作时总是力图做到热情、贴心,但是在写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感觉自己和你们——我的读者,联系这般紧密、这般温馨。

我相信我们之间已经有了感情,我还相信这种感情就是爱。而写这本书就是为了维系这段感情。我希望能再和大家一起多待一会。

谢谢大家,谢谢让我重新回归你们的生活。谢谢大家赐予我这么多成功。

愿上帝保佑你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原来你不是我的依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梅洛迪·贝蒂
译者 吴伟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48996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7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49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01-2012-0831
版权提供者 凯琳国际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6: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