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施的财富(Ⅰ芝麻开门)
内容
编辑推荐

习风编著的《西施的财富》是历史上讲述财富和人生的大百科全书式的最好小说之一!是一本实际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价格却仅仅只有几十元的投资理财宝典!是一部价值远远被低估的投资全书!是最通俗最好看的投资故事,也可能是你的最后一本投资书!富人不能说的财富秘密,让财神范蠡来告诉你!这套书让穷人获取财富,让富人传承财富!是历史上最系统、最好玩、最符合国情的论述财富的著作!

内容推荐

范蠡,中国文财神的原型,辅助越王勾践灭掉强大的吴国后,功成名就,携美女西施,隐退江湖,泛舟五湖。

英雄抱得美人归,就一定过的是香车别墅游艇的逍遥日子吗?事实并非如此。范蠡自甘为布衣平民,西施也遭遇到普通人的财务困境:生活花费、房子等金钱问题成为她的现实问题;正如当前所有的白领一样,西施也要承担教育、医疗和未来养老费用的经济压力。如何化解这些财务问题?范蠡以老师的身份,开始为西施讲解财富的规律:财富增长的秘密、财富流逝的途径、如何对人进行估值、如何进行财富管理……

西施掌握了财富的密钥,如同阿里巴巴来到财富宝藏的门口:芝麻开门……

本系列书以历史上范蠡和西施的典故和有关传说为经,以现实生活中的理财和投资等专业知识为纬,分别讲述理财和投资的技巧和方法,在理财和投资的专业方面力求系统、深刻和通俗;习风编著的《西施的财富》在历史小说方面力求好看、风趣、可读性强,既是一本好看的投资理财专著,又是一本极有含金量的小说。让读者在阅尽西施的爱恨情仇之余,《西施的财富》也能学习陶朱公的投资技能!

目录

第一章 故事主人公的历史肖像

 一、勾践——吃过屎的春秋霸主

 二、西施

 三、范蠡之才

 四、浪漫的江湖传说: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财神

第二章 范蠡的理想:什么是幸福人生

 一、关于爱情:美好是传说,激素是科学

 二、煮酒论道:道可道

 三、范蠡论权力

 四、论欲望:中国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五、论成功

 六、论幸福:一船明月,一竿悠闲

第三章 西施学理财

 一、鸱夷子皮

 二、生活的困境: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

 三、财智丽人的理财策略

 四、西施学理财

 五、猎狗的故事

 六、海盗分金币和囚犯抓豆子

 七、考题启示:赢家通吃和囚徒困境

 八、司马迁论财富:千年不变的掠夺方式

 九、悬崖边开车

 十、年轻人就业指南——田忌赛马:如何让成功更容易

 理财:中产阶级的困境

第四章 理财知识ABC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

 二、机会成本

 三、贴现率

 四、终值和现值

 五、年金

 六、算术收益率和几何收益率

第五章 财富锦囊的秘密

 一、打高尔夫与理财

 二、打赌

 三、复利的力量

 四、财富锦囊的秘密

 五、谁能将纸对折27次

第六章 财富锦囊的三大窟窿之一:通货膨胀

 一、偷走财富的隐形贼: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是把双刃剑

 三、如果通货膨胀,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七章 财富锦囊的三大窟窿之二:浪费

第八章 财富锦囊的三大窟窿之三:税收

第九章 白毛女的悲剧:高利贷背后的计息问题

第十章 房子!房子!

 一、房子作为投资品种长期升值的特殊性

 二、房地产投资的杠杆效应

 三、对房子估值

 四、高通胀环境下的住房策略

第十一章 我的未来是不是梦?关于养老问题

 一、1000万元,不足以养老吗

 二、几种养老安排

第十二章 人生财富的生命周期

第十三章 人人都是财富的蓄水池:人生的收入与支出

第十四章 明星的身家:人的估值与定价

第十五章 保险:是降落伞,不是法拉利

第十六章 把球打上果岭去:如何管理你的财富

第十七章 财富球包中的几只球杆:理财工具及特征

第十八章 会当光明顶,一览众山小

试读章节

下午上课前,同学们漫无边际地在聊天。

郑旦有些幽怨地说:“本宫方才看到一对老翁老妪牵手而来,携手而去,恩爱之情,溢于牵手间,甚是让人羡慕。私心想着若是年老时若能如这老夫妇般漫步于世界各地,却不必为盘缠忧愁,未来养老想必是极好地,倘若退休生活能过成如此这般,虽会开销不小,但荷包肥腴的话,倒也不负恩泽。”

西施笑道:“拉倒吧你,不知道的还真当你是林黛玉转世的深宫嫔妃了!你这个卖木材的柴火妹,别净整这些文绉绉的话,欺负我这个洗衣工听不懂。快说人话!”

郑旦哈哈大笑:“老娘退休以后要是能有爱人陪着周游列国、环游世界,那该多好!”

道生说:“养老,对我是个遥远的问题。对于你这样的富婆来说,钱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只要有足够的钱,你想怎么养老就怎么养老。”

猗顿道:“这个世界太残酷。对于某些人的养老来说,是钱还在,人没了的问题;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却是人还在,钱没了!今天我看到一则报道,一名60多岁的老人贩毒被抓,其贩毒的理由则很让人震惊——为了养老!按照这个贩毒老人的说法,如果被抓,就进监狱养老;如果不被抓,就靠贩毒养老。”

道生感慨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进监狱的目的竟然是为了养老?”

鸱夷子皮听到了这段对话,他长叹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生活之多艰。如果不提早进行养老准备的话,那么,人生最大的风险,就不是死得太早,而是活得太长。”

一、1000万元,不足以养老吗

白圭问老师:“人们到底需要为晚年的退休生活准备多少养老金才算够?”

道生说:“我认为1000万元就足够了。我要是有1000万元的话,做梦都能笑出来,我就什么都不用干,准备养老退休了。”

猗顿摇头:“1000万元?这个数字看似惊人,但或许未必足够未来养老。有一著名经济学家专门对此有过研究,他认为如果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发钞节奏不做根本性改变的话,20年之后的退休者或许需要一笔约为300万~500万元的积蓄,才能安度余生,而这还只是普通小城市民众的较低水准,如果在大城市,预备1000万元,未必够养老。”

郑旦叫起来:“1000万元竟然不够养老?!这也太夸张了吧?1000万元虽然对我等女富婆不算什么,但对普通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未来养老花费再高,也不可能需要1000万元的吧?这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这是什么专家教授,完全是哗众取宠、危言耸听!”

鸱夷子皮:“未来养老1000万元也未必够,大众之所以普遍排斥这个推断,最直接的理由恐怕就是,大部分人穷其一生,不吃不喝,不花一文,所有的工作收入汇总起来,恐怕也无法达到1000万,又怎么可能会为养老、花费超过一生收入的金钱?所以,会感觉这个判断很荒谬、很不可思议。”

猗顿说:“我的感觉告诉我,这位教授是位有良心的学者,他用心良苦,希望开启大众在经济领域的民智,但大众却难以领悟他的苦衷。他之所以会对大众未来的养老前景忧心忡忡,认为无1000万元不足以养老,其先决条件是,钱是纸,币值不稳定,恶性的通货膨胀会使得民众终生劳碌,晚年也未必安然。大众丝毫不理解教授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却宁愿以当前现状、站在各自立场、凭借自己想当然的判断、以刻舟求剑的思维做以判断。”

鸱夷子皮点头:“在很多情况下,真理总是被误解的,智者也总是得不到庸人认同的。所以,真理是要被放逐的,智者也注定是寂寞孤独的。”

西施说:“一个人,无论是成就丰功伟业,还是平平凡凡;无论是荣耀一生,还是卑微一世;无论是如意,还是坎坷;无论是辛劳一生,还是浑噩一世。在历经几十年风雨之后,人生生命的曲线都会接近生命的尽头,都面临年老退休问题。养老,也成为必须要考虑的一大问题。”P218-221

序言

一个卧薪尝胆的典故,历史学家看到的是一个帝王为达目标不屈不挠终成春秋霸主的奋斗史,心理学家看到的是一个有压迫症和焦虑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保险业、传销业等行业的销售人员看到的是一个顽强奋斗的成功人士,中学老师看到的是一个绝佳的励志榜样,文艺女青年看到的是让人神往的浪漫爱情,中青年精英看到的是“庄周万物外,范蠡五湖间”的逍遥和自由,商人们看到的是祖师爷的致富秘籍,家庭主妇们看到的是一出情节跌宕起伏的好看的肥皂剧:有血腥有情色、有权力争斗有卧底反问,而我看到的则是一个可以传播投资理财理念的绝佳故事。

两千多年前中国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霸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们如群星闪耀,熠熠放光,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其灿烂光辉:勾践之隐忍、夫差之痴情、伍子胥之忠烈,他们人生之精彩,让现代人唯有扼腕赞叹。英雄们或为理想、或为权力,演绎出一场场情节曲折、高潮迭起的对抗和较量,其精彩纷呈程度,堪比当今任何曲折离奇的电视肥皂剧。其中,勾践处弱而不放弃,最终以弱胜强,打败强大的夫差,终成春秋五霸之一。勾践的成功传奇,也成为后世人身处逆境时自勉励志的最佳典范。

谈到勾践,就不能不谈到一个伟大的智者——范蠡。范蠡之伟大,不仅因其具有精准把握未来的神奇洞察力,也不仅因其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更不仅因其富甲天下的财富,而是因其于权力和财富问进退自如、收放由我的心境,世上几无人能达的心境!

当勾践成为夫差的闪徒时,范蠡对其忠心耿耿,陪伴他激励他,共同忍受囚犯的屈辱和劳苦的煎熬。是忠臣更是精神导师,如同持有一只低迷的成长股一般,坚定地支持他;在勾践处于弱势时,范蠡帮助他脱离困境、回到越国,辅助他、指导他实施具体的光复计划,如同投资中的高抛低吸一般,时机不成熟时坚决隐忍,在否极泰来形势转强后,坚决出兵,一举复仇;而当勾践转为强势股后,范蠡却毫不贪恋权力地位,如同抛售高位的优质股一般,坚决退出,急流勇退,偕同美女西施,退隐江湖。

范蠡去了哪里?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无人知晓,只有传说:哥早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却都是哥的传说。人们纷纷传说:范蠡就是富甲天下的文财神,其于财富三取而三弃。太史公司马迁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后世人尊之为“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财神的代名词,以至于当今人人知陶朱公,却不知陶朱公何许人也。

“仙侣已乘小舟去,此地空余范蠡湖。富贵名禄不复恋,白云千载空悠悠。”范蠡放弃权力和财富的想法很让人费解,他泛舟五湖以后的生活很神秘,他经商致富的“陶朱之术”同样很神秘。为了解开这些疑点,本书从范蠡携爱侣西施离开越周开始,展开情节,对英雄美女的平凡生活进行构想,试图追溯范蠡淡静从容生活的思想根源,同时,通过对范蠡和西施日常生活的刻画,试图剖析理财和投资的本质。

范蠡的“陶朱之术”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技能?他到底有何别人无从知晓的致富秘籍?虽然江湖上都是陶朱公的财富传说,但却没有陶朱公亲自撰写的关于致富的文字记录流传下来。《范子计然》相传是范蠡所著,以对话的形式记录越国当时的政策,但流传下来的基本不是原版精华;民间流传的《陶朱公商训》一书,明显内容浅显,思想浅薄,应是古代商人假冒范蠡之名而成的民间商业谚语大成。

为了探索“陶朱之术”的秘密,我斗胆在此天马行空、发挥想象,演绎了范蠡隐退江湖后从事投资理财的故事,通过西施跟随范蠡学习投资、最终成为首富的过程,来讲述理财投资的规律和本质:  ★ 财富增长的奥秘是什么?

★ 财富是如何流逝的?

★ 人生财富的生命周期是什么?

★ 千万元不够养老是找骂的说法还是对未来的担忧?

★ 保险、房子等生活现象背后的财富机会?

★ 投资的本质?

★ 如何通过投资获取稳定的收益?

★ 如何管理财富?

本书以小说形式,通俗风趣地讲述投资理财的理念和技能。通过探究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帮助大众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掌握一定的投资技巧,以投资获取连续稳定的收益,从而少为钱财所累,处事更顺应自己的内心感受,人生也更真实、更自由。

当今社会,大众在对子女进行教育时普遍热衷于学英语、音乐、美术等技能,对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基本上无甚兴趣,将投资理财当做投机,或嗤之以鼻,或以为骗,视之为不值一学。这种思想观念之所以会盛行,固然是因为在传统教育中,从来未曾有过投资理财方面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因为普通大众的理财观大都来自父母师长的耳濡目染,大都不懂财富的秘密,普遍匮乏理财技能,基本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的意识根深蒂固,下一代受上一代思想的长期熏陶,从而使得“重技术轻理财”的观念成为传统价值观而代代传承。殊不知,人生最重要的能力是生存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并很好生活的能力。在当代社会,具备管理财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生活才会更有品质。

某些如洛克菲勒之流的商业奇才,天生具有理财的基因:“即使把我的衣服脱光,再放到杳无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义会成为百万富翁。”天生具有理财基因的人,天然地按照财富增长的规律行动,很容易就成为财富的集大成者。普通大众不具备这种理财天赋,但是,如果能通过投资理财的培训教育,使其通晓财富增长的秘密,掌握一定的投资技巧,也能把握环境变化的机遇,抓住投资机会,取得满足人生自由的财富。

当前社会,大众心态普遍浮躁,信仰普遍缺失,功利主义盛行,成功的定义也简单而功利化:凡是拥有巨额财富者,就是成功者;凡是拥有权力地位者,就是成功者。按照这种标准来评判成功者的话,成功者就像中彩票大奖的人一样,只是因为幸运。套用巴菲特的话来说,成功者就是精子彩票的中奖者,因为出生于巨富世家或权贵世家的人,天然地会拥有巨富或权力,普通人奋斗一生而获得的财富或权力地位,或许远远比不上这些一出生就注定是富豪和权贵的幸运儿的零头,如果将成功仅仅定义为金钱和权力的话,也就意味着:普通大众奋斗一生所追逐的成功,甚至不如这些幸运精子投胎的成功;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一生只是追求财富的话,你的成就永远赶不上李嘉诚刚出生的孙子!对于追逐名利的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个滑稽又可悲的讽刺!

什么是成功?如何看待名利财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悟。本书阐述理财理念和投资知识的目的,并非教导大众为追逐成功去获取财富,而是期望大众能通过投资实现财务自由,从而注重真实的内心感受,过真实的生活。毕竟,世俗的成功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追逐这种成功,更注重逍遥自在的生活:或游历五湖,一船明月,一竿悠闲;或躺于老树之下,可读书,可叹茶,看夕阳西下,看黄叶飘零。无论如何,自由自在而幸福的人生,是每个人的梦想,只有具备在不同环境中把握投资机会、管理财富的能力,才能少受俗物的束缚,才能相对享有白我的尊严和自由。  笔者在工作之余,尤好读书,在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震撼之余,也深感困惑:中国文化巨著浩瀚万千,却没有一部著作能像《国富论》一样系统地研究金钱和财富;同样,教育传承几千年,直到当前,在基础教育中,也从没有教导学生如何正确获得财富和正确应用金钱;相反,传统文化和教育在理财观上却扭曲和误导大众的价值观:一方面,传统文化不传授财富增长和传承的秘密,却教育大众羞谈钱财,普遍轻视商人和商业;另一方面,让大众在骨子里看重利益,只相信利益的永恒,视利益为一切。传统文化教育的结果,就是很少有人通过合理的投资方式获得财富,大都误入歧途:市井小民将工作当成赚钱方式和谋生手段;精英们一旦有了机会有了权力,就会以权力谋取利益,去获取财富;商人们为赚钱更是不择手段。实际上,财富的秘密只为少数人掌握,如果掌握财富的规律,用财富的思想武装头脑,就能通过正确的途径和合适的方式获得财富,从而少一点为金钱奔波的忙碌、无奈、痛苦、卑鄙甚至悲剧。

本书既像投资理财的专著,又像历史小说;既有人生哲理的探讨,又有男女情感分析。实际上,这是一本套用历史故事,通过通俗风趣的故事情节来阐述理财真相和投资本质的专业投资书。或许文笔稍嫌稚嫩,故事情节不够跌宕起伏,但读者一定要相信,本书是作者多年投资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作者投资思想的精练,是值得借鉴的精华。

当今社会,大部分中产阶级背负子女教育、住房、医疗问题等三座大山,让人压力山大;年轻一代背负新三座大山:养车子而成为车奴,养孩子而成为孩奴,追求高档奢侈物质的消费而成为物奴。这些新旧大山,让当代人疲惫不堪,烦不胜烦。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保障制度不足以外,欲望的无穷尽也是一大原因,当代人投资理财技能的严重匮乏,让人对财富的追求永无止境。本书针对中产阶级的种种现实经济问题,从理财和投资的角度,以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给予深入剖析,揭示本质,给出解决之道,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本书适合所有中产阶级人士阅读。

大凡历史上的英雄,有勇者无谋,有谋者无德,智勇双全者无度,有度者无仁,有仁者不能决断,爱决断者不能成事,性情完美的人未必有机遇,有机遇的人又未必有通透达观的人性,只有范蠡好像是被上天格外垂青,人世间一切凡人渴望追求的荣耀他都能轻易得到。但笔者相信上苍是公平的,人生并不总是圆满的,所以在本书中,根据历史史实,加上作者的推测,给范蠡安排的结局很悲惨:妻子西施离他而去;一个儿子被处以极刑,一个儿子自杀,一个儿子纨绔无用。按照传统的看法,范蠡的晚年凄凉而不幸,因此,本书不适合老年人阅读。

是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住房、孩子、教育、医疗、养老等N多问题,是压在中国白领和中产阶层身上的诸多大山;对未来的担忧,使得我们的幸福指数极低。本书以对话和小说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们所关注的每项理财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英特尔(中国)公司 陈东旺  本书以数据说话,深刻揭示生活背后的本质,对当前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理念进行庖丁解牛式的分析,令人震撼!绝对是所有中产阶级必须一读的好书!

——大学教授 王宏宇  关于投资心理学的描绘,既专业又通俗,我从没见过把心理学写得如此精彩的文字!

——心理学博士 杨斌让  书价很高,干货很多,性价比很高,一本书洞察投资真谛!道破投资天机!

——企业主 牛富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施的财富(Ⅰ芝麻开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习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414578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6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0.59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