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在疼痛时(被改造者的情事1957-1976)
内容
编辑推荐

吴越编著的《爱在疼痛时》记录这些人的生活,就是记录历史;研究这些人的生活,就是探索历史。在这里,我如实地写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二劳改”的经历,并深入观察了他们的感情生活及婚姻,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中可怜复可叹的一群人的扭曲生活。这都是以前不太为一般读者所了解的,而这,不仅仅是文学。也是历史和人性。

内容推荐

吴越编著的《爱在疼痛时》讲述是不为大多数读者所知的另一个世界里可怜可叹的一群人。

在20世纪60年代,因受极左思潮影响,许多刑满释放的犯人无法正常回到社会,而是在原地“强制就业”。这些被判变相“无期徒刑”的刑满释放人员,由于社会地位低下,被称为“二劳改”。但他们同样有情感的需求,于是就发生了形形色色的婚恋故事。

曾在80年代以《括苍山恩仇记》著称的吴越,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先后在若干所劳改农场生活了23年之久。如今,他年过八旬,以其亲身经历加上所见所闻,纯用白描手法,将其中的婚恋故事娓娓道来,近距离地描述了那个特殊年代。所有故事,全部根据真实人物和事件写出,堪称一部情感版的《夹边沟记事》。一起来翻阅《爱在疼痛时》吧!

目录

一、林校书

二、小月亮

三、牧马人

四、成天混·白捡媳

五、安来福

六、气迷心

七、老班长

八、马义扬

九、高干女

十、金格格

十一、老鸳鸯·大学问

十二、金喇叭

十三、庄瘸子

十四、名记者

十五、缪大夫·林少爷

十六、殉情者

试读章节

在团河农场二大队的就业人员中,有一个高鼻子蓝眼珠的大个子洋人,年龄大约30多岁。虽然我和他不是一个中队的人,也不住在同一个宿舍院儿里,但每次召开全大队的会,我都能够看见他。起初还以为他是个外国人,在中国犯了法,刑满释放以后,也被强制就业了。后来听说他的姓名叫“林校书”,不由得更加奇怪起来,因为这不仅完全是中国人的姓氏,而且“校书”一词,还是我国古代对妓女的尊称。是谁跟这个不了解中国历史的洋人开这样大的玩笑,给他起r这样一个可笑的名字?

“文革”开始以后不久,团河农场奉命把场地让出来交给公检法系统办“五七干校”,团河农场从此分崩离析:一大队的犯人和三大队的少年职工去了哪里不得而知,二大队包括右派中队则转场到了天津市北面宁河县境内的“北京市地方国营清河农场”,其实是北京市公安局劳改工作处所属的一个劳改大队,所有人员包括干部职工在内一律重新编队。于是我有幸与这个男性的“校书”编在同一个中队管理稻田,后来又编在同一个组里管葡萄同和苹果园,天天一起采摘整枝,闲来无事,不免聊聊彼此的际遇,对他的历史才逐渐有所了解。

原来他是一个混血儿:中国政府坚持说他是中国人,而美国政府则认定他是美国人。他的真实姓名也不叫林校书,而是叫DanielKelly,汉译应该是“丹尼尔·凯菜”。

解放前,他父亲是北京协和医院的美籍大夫,娶的却是个中国女护士,生了三个孩子。丹尼尔·凯莱最小。他生不逢时,刚剐出生不久,就全家被日本鬼子关进了设在山东某处的集中营,罪名仅仅因为他父亲是个不肯与日本侵略者合作的美国人。好不容易等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到了北京。这期间,他哥哥和姐姐都回美国上学去了。他因为年纪还小,留在父母身边,没回美国。解放后,他父亲还在协和医院任职,但不久就去世了,于是留下了孤儿寡母,更是留下了一大堆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国籍问题。他母亲虽然很早以前就嫁给了美国人,但当时并没有办理改变国籍的手续,所以解放后登记户口的时候,依旧填的是中国人。如今他父亲一死,尽管他从名字到外表整个儿都是“外国货”,但是根据新中国“儿女的户口从母而不从父”的硬性规定,他母亲不得不给他报了中国户口。不然连口粮都没着落。P1-2

序言

这本书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写的是“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劳改队中“就业人员”形形色色的婚恋故事。

我在劳改队生活了23年,经历了天天背死人的三年“自然灾害”和顷刻之间房倒屋塌,全场砸死五百多人的大地震,真是九死一生。侥幸能够活了下来,最后身体健康地走出劳改农场,简直就是一大奇迹。

自古以来,监狱里关押的人各种各样,有坏人也有受冤的人,还有特别坏的人和特别好的人。我当然算不上是特别好的人,但自信也还不是特别坏的人。于是我这个“中间分子”周旋于特别好的和特别坏的人之间,在夹缝中求生,一晃就是23年!

在那个年代,劳改队里生旦净末丑各色入等一应俱全,演出的文戏武戏林林总总、五花八门。一个酷爱写作的人,有幸能够在这种场合生活几年,所得到的人生感悟,肯定比上几次大学、拿到博士或博士后的收获还要多得多,创作素材简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可惜“劳改大学”的“收费”太高,“学制”也太长,许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是付出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代价,历时20多个春秋方才“毕业”的。更可怜的是:有人甚至付出了更高的代价,没能等到“毕业”就“夭折退学”了。

既然如此,我就不能辜负老天爷的安排,应该把我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写出来,留给世人去阅读并反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嘛!

今天的读者,大部分对50年前的劳改生活是相当陌生的。为便于大家多少了解一点儿当年的劳改生活,在进入阅读正文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叫“劳改”和“二劳改”。——“劳改”一词,见于词典和当年的报章杂志文件,现在已经不再使用;而《牛津大词典》,却作为英语单词收入了lao gai一词。至于“二劳改”则只有在劳改单位及附近村庄通行,一般读者,并不了解。

对于判处徒刑的各种犯罪分子,采取。劳动改造”的手段,目的是通过劳动把各种犯罪分子改造为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的新人,这是新中国的劳改政策。

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当然是极大的好事。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前,经过劳改释放出来的人,不论他留在劳改单位工作或在社会上就业,凡是不剥夺政治权利的,完全享受与一般公民相同的政治权利:不但一视同仁,一样可以参加工会,只要劳动积极,有贡献和创造的,一样可以被评为劳动模范,并到疗养院去疗养。

劳改并不是万能的。劳动可以创造世界,可以改造好吃懒做的“二流子”;但是仅凭单纯的体力劳动,并不能完全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只能通过理论和实践来检验和改变。因此,任何时候,劳改犯中必然有“反改造分子”存在。在劳改释放的人中,继续或重新犯罪的比例,绝对比普通百姓多。大概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在“净化城市”的口号下,有关部门首先在北京市推出一项新政策:凡是北京市户口的犯人,劳改释放以后,一般不许离开劳改单位,而必须强制留场(厂)就业,继续劳动改造,并有一个称号,叫作“就业人员”。所不同的是每月发工资:一级工32元,二级工36,5元,三级工41,6元,四级工47,3元……五级工、六级工,名义上是有的,但实际上不存在,或是基本上不存在;此外,还有“等外级”:等外一级27元,等外二级25元。

人们通常把“强制留场(厂)就业”的劳改释放分子、劳教解除分子,统称为“二劳改”,因为那是“劳改以后的第二阶段”。

“二劳改”这个名称虽然未见于国家法典和当代汉语词典,但在劳改单位及其所在地周围的人们口语中,则是绝对通行的,只不过具体涵义可能会园地区不同而小有差异罢了。

……

我劳改23年,认识的“舅奶奶”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如果写一部“舅奶奶列传”,即便是用提纲挈领式的粗线条笔法,浮光掠影地介绍,也能写出一部洋洋上百万字的巨著来。为了故事的典型性,我只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几个“老就”及与他们有关系的女人们进行“最筒略的概述”。其中有几个并不是“老就”的妻子,而是对象或未婚妻,只能算是“准舅奶奶”或“候补舅奶奶”。

为求故事的完整,每个故事的时间自成起讫,就不照顾到“横向关系”了。至于人物姓名,绝大多数是真的,考虑到有些人的故事讲出来不太光彩,只好用假名字,算是我“为尊者讳”吧。凡是用了假名字的,我在文章中都有说明。

后记

这是我的第101本书,也是对我有着特别意义的一本书。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在1957年被划为“右派分子”,在好几个劳改农场生活了二十三年之久,亲身经历加上所见所闻,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因此,每逢笔会或者随团采风,和文友们一聊起当年的那些事儿来,我总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聚会的文友中,不乏编辑、主编、社长。他们听了我的描述,有拍案称奇的,有摇头长叹的。于是,就有人建议:“你把刚才说的那些事儿写出来,我来发表。”

盛情难却,只得欣然命笔。前前后后,也发表了好几十篇。其中超过三万字的,大都发表在《上海小说》、《章回小说》、《百花州》和《今古传奇》上。其余短文章,则大都发表在《北京晚报》、《中国人事报》、《深圳晚报》、《沈阳日报》、《黑龙江日报》、《山海经》、《同舟共进》、《东方文学》这些报刊上。有的还被读者评为当年的优秀作品。这次我又重加整理,编成了这本书。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都是关于那个特殊年代里劳改释放人员在劳改农场强制就业继续改造后的婚姻恋爱生活。

记录这些人的生活,就是记录历史;研究这些人的生活,就是探索历史。在这里,我如实地写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二劳改”的经历,并深入观察了他们的感情生活及婚姻,反映了那个特殊年代中可怜复可叹的一群人的扭曲生活。这都是以前不太为一般读者所了解的,而这,不仅仅是文学。也是历史和人性。

多余的话,就不用再说了。

2012年4月5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在疼痛时(被改造者的情事1957-1976)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122802
开本 32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