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国际社会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发展式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经济水平的较量,更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较量。教育在国家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师则是承担教育使命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教师的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们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用知识去培育智慧的文明的传承者,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作者高建新)围绕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新时代当一位好老师的必备条件和方法,是广大教师快速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好教材。
《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围绕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新时代当一位好老师的必备条件和方法,是广大教师快速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好教材。
《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的作者是高建新。
开放式学校教育是指打破学校教育自身的壁垒,打破学校与大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壁垒,使教学走出传统的围墙。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以育人、课程和管理的开放为前提,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管理模式。
与传统教学相比,开放式学校教育是改变教育环境,转变教育教学管理观念,实质上就是由学校“教”的观念向“学”的观念转变。
封闭式学校教育的基本思想,主要强调教师如何去教,更多的是提供一些教具、教材类的设施、设备。开放式教育管理思想则是从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提出的。它是从怎样才能以人为本,怎样才能给教师、学生提供一种更为人性化的环境出发的。开放式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人的个性化发展。
21世纪是多元化的社会,是一个提倡终身教育的社会。为适应这种新形势,开放式学校教育思想提出:学校应该成为教育的社区,要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紧密结合。
开放式学校教育理念是从学校内部层面提出的,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更广义的范围之中,提出了开放式教育可实现的更高目标。每一所学校的教育管理者都应该为学生打破壁垒,让学生的思想在知识的旷野中自由地奔跑,享受那里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带来的清新与芳香。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感受从实践中求真知的乐趣。
开放式学校教育把灌输式的学习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课堂上,讲课也由教师一个人的思维变成了所有学生的思维,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思想,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
笼中的鸟儿只会用空洞的想象描绘天空,它的语言也只是从主人那里听来的华丽辞藻。只有那些飞翔在空中的鸟儿,才能感受天空的广阔,才能知道规避空中危险的诀窍,才能把世界描绘得栩栩如生。学校的教育管理者应该让教师们打开“鸟笼”,带领课堂上的“雏鹰”飞翔在知识的天空中。
开放式学校教育把学生引人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好奇心。而学生的好奇心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动力一旦形成,探索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创造新东西就会成为学生的生活所需。由此,教师就不用再为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而头痛不已了。
在这种教育管理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社会的发展状况联系起来,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感受自然界给他们带来的恩赐,感受人类给自然界带来的伤害,他们会从事实中了解到,爱护自然、保护环境不再只是大人的责任,节约用水应该从自己做起。
在教学中,很多小学的教育管理者总是担心“5+2=0”,就是学生一周五天的学校教育抵不住周末两天的社会生活的冲击。而开放式学校教育打开了围墙,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自己所生存的环境,知道它所蕴含的美丑善恶,增强学生自身抵御外部侵害的能力。
只有学生的抵御能力增强了,才能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学习,教师才能放心教学,家长才能安心上班。
开放式学校教育还为学生和家长之问起到了沟通作用。如东北师大附小的“引导家长为孩子讲老游戏”,使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了共同的话题,促进了他们的相互了解。同时,促使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关心孩子的学习,也让孩子了解家长成长的那个年代的一些生活,了解家乡的一些传统文化,感受社会的进步和生活的变化,从而使知识面得到拓展。
开放式学校教育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来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适应学生个性化的要求,为教师之间走向合作学习、协同指导创造了条件,为教师和家长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桥梁,从而促使教师和家长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生自身条件,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开放式学校教育理念具有前瞻性,对于相对发达地区和基础较好的学校,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我国正倡导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了面对当今社会的种种挑战,学校必须培养学生以创造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突出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考虑未来社会与人生。
1.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环境
教育教学环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它对教育管理起着制约作用。传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了。
学校的教育管理者要打破教育教学的各种壁垒,打破学校内部的传统教学机制。当然,像东北师大附小那样具备雄厚资金实力,进行校园整体开放式的建设的学校,在我国毕竟是少数。但是,每一所学校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尽量为学生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如背靠大山的学校可以把大山当做一本活教材。
2.消除传统教学中的壁垒
在传统教学中,学校的教育管理者非常看重学生们的共同点,实施一视同仁的灌输式教育,导致一些学生的个性特长被忽视。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这些优秀的个性特长就会被打磨掉。开放式的学校教育要求学校的管理者重视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提供机会。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把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机会。P2-5
在当代国际社会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平发展式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经济水平的较量,更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较量。教育在国家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师则是承担教育使命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教师的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们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用知识去培育智慧的文明的传承者,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一种自信叫纯真无邪,有一种感动叫不可抵挡,有一种经历叫无比珍贵,有一种执著叫用心良苦,有一种大爱叫无处不在,这些话都是对教师人格的描述。“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雅思贝尔斯语)每一位教师面对的都是青春律动、渴求智能的学生,都是代表走向未来、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青少年。教师应该为自己的学生奉献所有的爱,以烛光当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和成长之路。
我们中国已经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繁荣,教育体制正处在由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教师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者,自身的德、识、才、学、能必须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实现旧自我、旧模式的超越,塑造全新的形象,担当历史赋予的重大责任。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塑造全新的自我形象呢?
高建新先生的新著《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给出了深入浅出的回答。
高建新先生是一位群众文化工作者、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曾有过十数年从事中学教育的经验,现在还担任一所高校的兼职教授,十分关注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认识到教育是中国大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平时留心对教育问题和教育现状的学习、观察和思考,接触过许多在校学生,深感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关键问题首先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和健全。他的这本专著,就是出于教育情结和文化人的责任而业余性地学习和研究的特别奉献。
本书提出并探讨了当前教育改革实践中应该解决而实际上并没用真正解决的若干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比如转变教育及其管理理念的问题,开放式学校教育问题,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问题,21世纪成功的人才教育的评判标准问题,“以人为本”思想在学校教学中的贯彻问题,教学方法创新问题,教师的自我塑造及其指向问题,等等,都作了既通俗易懂又新颖前卫的解答,还提出了教学中“言”“行”“情”结合的“心教”“民主精神”和“阳光教师”等新命题,兼具理论的前瞻性和实践的指导性,可视之为一部最新版的“教师论”。
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主张教师的天职就是学道爱人,诲人不倦,“传道”“授业”“解惑”;近代教育家陶行知要求教师“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嘴巴”“解放双手”“解放空间”;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名家倪萍在中央广播学院讲课,学生问她怎样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倪萍说:“要在文化上补充自己,素质上提高自己,人格上修炼自己,风格里面有你的人格”;香港著名影星周润发走进了香港中学生的教材,不仅因他有着精湛的技艺,更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艺术家和教育家同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非常强调主观素质,强调教书育人,都是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一书,虽然只是“门外文谈”式的一家之言,但是,却是一项创新性的成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想,此书一定会得到为人师者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认同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