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暗恋者
内容
编辑推荐

晓苏编著的《暗恋者》内容介绍:熟悉晓苏创作的读者都知道,晓苏有两个较为集中的写作领域,一是乡村生活,一是大学生活,这大概与他迄今的生活阅历和积累有关,他来自乡村,那里有他的故乡,有他的父老乡亲,有给他先天滋养的乡土文化,而大学则是他改变身份、赖以谋生的地方,乡村是他的记忆,大学是他的现实。

内容推荐

晓苏编著的《暗恋者》内容介绍:有关大学的写作巳经在中国新文学中成为传统。五四时期,大学是新文学的发生地,许多作家也都执业于高等学府,就近取材使大学校园频繁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当然,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文学范围内,大学校园题材文学之所以能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文学类型和写作领域显然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因为它更为便捷于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与自我反思。一起来翻阅《暗恋者》吧!

目录

序:学院里的喜剧

粉丝

堵嘴记

唱歌比赛

两个研究生

师娘

打捞记

保卫老师

天边的情人

我的丈夫陈克己

暗恋者

南下记

电话亭

红丝巾

主席台

卖豆腐的女人

吃回头草的老马

帽儿为什么这样绿

红杏是怎样出墙的

后记:有意思与有意义

试读章节

周人杰第一次到我们家里来的时候,韦敬一不仅看不起他,而且还烦死他了。

老韦很清高,属于眼睛长在额头上的那种人。我和他结婚快二十年了,从来就没发现他看得起谁。老韦认为他是搞学术的,只需要教自己的书,写自己的书,不需要求任何人。我想也许就是搞学术的缘故吧,老韦养成了清高的毛病。他因此在生活中几乎一个朋友也没有,说起来也挺孤独的。加上老韦研究的又是变态心理学,时间一长,他自己的心理也多少有些变态了,变得越来越矜持,越来越古怪,越来越冷漠。因为缺乏交流,老韦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很痛苦的,这一点我很清楚。作为老韦的妻子,我好几年前就开始为他担心了,担心他长期这样下去会陷入到一种痛苦的深渊中去。我一直都想帮助老韦改变自己,并且还想了不少办法。半年前,老韦所在的心理学院要改选工会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我背着老韦找到了心理学院的院长,希望院长能考虑老韦。我说,让老韦兼着做点儿工会工作,也许他的性格会开朗一些。院长也是关心老韦的,马上就答应了我的请求。老韦出任工会主席之后,情况渐渐有了一些好转。我的心这才稍微轻松了一点。

周人杰是在韦敬一担任工会主席的第二个月来我们家里的。他开始并不知道我们家,是我把他从学校医院带回家里来的。我在学校医院口腔科工作,专门负责给人拔牙,算是一个牙医吧。

那天上午,十一点钟的样子,我刚拔完一颗牙齿,正伏在水池边洗手的时候,一个土里土气的青年男子来到了口腔科门口。他身穿一件劣质西服,脖子里还打着一条皱皱巴巴的红领带。他站在门外。把头长长地伸进门内问我,请问一下,谁是林医生?我听了一愣,两眼马上胀大了一圈。我说,我就是,你有事吗?他一听说我是,立刻就显得很激动,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啊呀,我总算找到你了!青年男子说。他说着就快步进了门,一直走到我身边才停住。我认真地打最了他一下,发现他手上拎了一个鼓鼓囊囊的旅行包,看样子是刚从外地来到武汉的。

我叫周人杰,是从咸宁来的。青年男子站稳后对我说。我用陌生的目光看着他,对他一点儿也不热情,连凳子也没让他坐。他接下来问我,林医生应该还记得林杉吧?一听到林杉,我的心立刻颤了一下。林杉是我的一个远房姑姑,她少女时代经常到我父母家里去玩,每次去都捎上一些好吃的东西。我那时七八岁的样子,对林杉姑姑的印象特别深,她梳着两条长辫子,又黑又密的刘海把眉毛都挡住了。听说林杉姑姑后来嫁到了咸宁的一个乡村小镇,算起来我已经几十年没见到她了。不过我始终没有忘记林杉姑姑,还一直想着找个机会去看望她呢!P1-2

序言

熟悉晓苏创作的读者都知道,晓苏有两个较为集中的写作领域,一是乡村生活,一是大学生活,这大概与他迄今的生活阅历和积累有关,他来自乡村,那里有他的故乡,有他的父老乡亲,有给他先天滋养的乡土文化,而大学则是他改变身份、赖以谋生的地方,乡村是他的记忆,大学是他的现实。

有关大学的写作巳经在中国新文学中成为传统。五四时期,大学是新文学的发生地,许多作家也都执业于高等学府,就近取材使大学校园频繁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当然,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文学范围内,大学校园题材文学之所以能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文学类型和写作领域显然还有更为深刻的原因,因为它更为便捷于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与自我反思。在文学史话语中一直有知识分子写作的说法,这种分类有道理也没道理。说没道理,因为所有的写作都可以称为知识分子写作,写作本来就是知识者才能从事的职业或行为,没有必要另出一说。说有道理。是从狭义的角度说的,指的是以知识分子作为表现对象的写作类别。文学的现代性发生特征之一就是对知识分子的批判与知识者的自我反思。现代社会的运作基本上是以各种各样的知识作为路径与标准的,知识与知识分子为现代社会提供技术与价值。在发展至上与工具理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知识分子曾经是新的上帝,所以,在后发展国家,比如中国,知识分子一直担负着启蒙与社会制度设计的重任。但是,与这种情形几乎一同产生的就是对发展的怀疑,对工具理性的诘问,自然,对知识与知识分子的批判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就是现代性的两副面孔,也一直是知识分子写作的两大主题。如果硬要归类的话,晓苏的大学校园生活写作更多地体现出反思与批判的精神。

知识分子写作从题材上讲是比较广泛的,因为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几乎分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空间上的全覆盖性,所以,我们可以将大学校园书写作为知识分子写作的一个分支,它与知识分子写作既有共通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与独特功能。大学,是知识的生产与集散地,是知识精英集中群居的地方,在现代社会,从知识这一特殊的场域来说,它具有母体的意味。对大学,自它诞生起就有不同的表述。有一点必须注意到,即大学是生产知识和知识生产者再生产的地方,是现代社会制度的孵化器,但它本身也不可能超越干制度之外。按理说,这些制度应该有利于知识与知识者的生产,但是,事情发展到现在,大学里的许多制度却可能成为这种生产的障碍。进而威胁到知识的生产与知识生产者的质量,与其说是在生产知识,不如说在生产垃圾,与其说是知识生产者的再生产。不如说在生产知识的敢人。《我的丈夫陈克已》中在大学出版社工作的董学礼在给要评职称的陈克已出主意时就这样说:“为了评教授,你可以东拼西凑整理一本专著嘛,好多教授的专著不都是用剪刀加糨糊这样弄出来的吗?

……

以一本小说集来讨论晓苏的大学校园小说显然会有许多局限,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其创作的意义就更是以后的事了。多少年前就开始读晓苏的作品,整理有关他的阅读心得,向读者们推荐他的作品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可惜至今未做。现借《暗恋者》的出版说几句话,也算稍稍缓解了我多年的遗憾。

后记

我这里所说的有意思的小说。是相对有意义的小说而言的。有意义指的是有思想价值,有意思指的是有情调有趣味。

最好的小说,无疑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那种。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完美的小说。在这种小说中,意义和意思这两个元素不仅都有,而且两者是水乳交融的,是严丝合缝的,是浑然一体的。打个比喻,它们有点像一对情人正一丝不挂地缠绕着,如胶似漆,难舍难分,割都割不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完美的小说却少之又少,不但在中国罕见,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不是太多。

我想,任何一位小说家,毫无疑问都希望自己能够写出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小说。但是,这种小说不是想写就能写得出来的!它的诞生需要足够而苛刻的条件。除了生活的积淀,思想的指引和艺术的支撑,还要依靠情感的渗透与智慧的照耀,更为重要的是,恐怕还要等待天赐良机,或者说灵感来袭。总之,这种完美的小说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许多貌似完美的小说,包括一些所谓的优秀小说。粗看上去似乎意义和意思都有,但不能细看,一细看就会发现,其中的意义和意思并没有达到完美的融合。它们经常是两张皮,要么牵强附会,要么生拉硬扯,要么风马牛不相及。老实说,我不喜欢这种小说。它们很像蹩脚的裁缝师傅缝制的衣服。虽然两块布连在了一起,但针脚线头都能看出来,让人觉得刺眼。这种小说很不自然,读起来别扭、难受,有时候还感到肉麻,甚至起鸡皮疙瘩。

既然完美的小说一时半会难以写出来,那小说家们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因此。我们经常读到这样几种小说,一种是有意义没意思的,一种是有意思没意义的,还有一种是既没意义也没意思的。既没意义也没意思的,显然是最差的小说了。如果我们还把它称为小说的话。这种小说不写也罢,也不值一读。至于另外两种小说,我们见到最多的是有意义没意思的这种。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小说差不多占据了小说的大半个世界。但是。就我的审美趣味而言。我很不喜欢这种小说。原因是,这种小说过于追求所谓的思想价值,有的故作高深,总是削尖脑袋往哲学的象牙塔里钻:有的则假装激进,笔锋一转就溜上了政治的跑马场。说实话,这种小说没什么读头。如果仅仅为了获取某种思想,我们还不如直接去读那些哲学原著和政治文件。

相对来说,我比较喜欢那种有意思的小说。有意思的小说是从情调和趣味出发的,它不求宏大,也不求深刻,或者说,它不怎么重视意义的建构,只求渲染一种情调,传达一种趣味。这种小说不端架子。不板面孔,也不怎么作秀,更不装神弄鬼,往往显得很低调,很平实,有时候还有点世俗,因此让读者感到亲切、轻松、好玩,换句话说就是有意思!

我之所以喜欢有意思的小说,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太没意思了。坦率地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毫无意思的时代里:物质病态地繁荣,科技疯狂地进步。阶层剧烈地分化,社会严重地不公,人心空前地冷漠……生活在这样一个既无情又无趣的时代,大部分人都感到沉重、压抑、紧张、不安,真是没意思透了!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没意思,所以我们就特别需要有意思的小说,希望这种小说给读者带来一点情调和趣味,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一丝放松与抚慰,从而使没意思的生活变得稍微有意思一些。

上面可能扯远了点,现在还是集中到文学上来。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来看,我认为有意思的小说比有意义的小说更接近文学的本质。有意义的小说虽然也写生活,但它往往只把生活当作材料,目的在于从生活中提取意义,这有点像那些磨豆腐的人,他们并不看重黄豆,眼睛只盯着豆腐,一旦豆腐磨出来,那黄豆就没用了,成了一包不值钱的豆渣;而有意思的小说则不同。它更看重生活本身,至于能不能从中发现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这生活本身显出情调和趣味来,这又好比那些热爱黄豆的人,他们虽然没把握从黄豆中磨出豆腐,却能够把黄豆处理好,或者炒,或者煮,或者泡,将它变得光彩夺目,有滋有味,香气扑鼻。文学说到底还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有责任让生活变得更有意思。所以我说。有意思的小说离文学的本质更近。

再从美学上来讲,我觉得有意思的小说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追求。如果说有意义的小说属于理性审美主义范畴的话,那么。有意思的小说就应该归为感性审美主义了。与传统的理性美学相比,当下流行的感性美学更加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出于对感性美学的崇尚。有意思的小说开始重新梳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特别看重生活本身的审美价值,从而将文学的兴奋点和着力点转移到了日常生活的感性层面上,尽力去发现、捕捉和传达潜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微妙情调和独特趣味,进而彰显出了感性生命的无限丰富性与多种可能性。

本来,我不想因为自己喜欢有意思的小说就去故意贬低那些只有意义的小说。但实话实说,有意思的小说的确比有意义的小说更有审美价值。我这么说是有道理的。首先,意义是理性的,意思是感性的,感性的东西肯定比理性的东西显得直观,因此更具审美性;其次,意义是大同小异的,意思则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带来的美感显然比大同小异更加丰富多样;第三,意义一般是从内容中生发出来的,而意思却来自内容和形武两个方面,所以与意义相比,意思就多了一种形式感,而形式感正是美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基于上述一些认识,作为一个热爱小说写作的人,在我没有足够把握写出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这种完美的小说之前,我希望自己能够写出一些有意思的小说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暗恋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晓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44808
开本 32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5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