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
内容
试读章节

1.书香门第之家

我的家乡昆明,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钟灵毓秀的山水和四季如春的气候,不但滋润着这里的万物,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智慧、刚强的云南人民。

1921年11月,我出生在云南省昆明市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从母亲那里我知道,外公陈肖普是个读书人,《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背得滚瓜烂熟。不仅如此,外公还是云南著名的书法家,有很高的书法造诣,到了89岁高龄还挥毫不辍。父亲张蔺也很有才华,曾参加过清末科举考试,在云南省城一举中了秀才。辛亥后,父亲在云南省法院谋得一小职务,为了全家生计,他每天起早摸黑地忙碌,46岁那年不幸染上了肺结核。当时,社会医疗条件很差,肺结核几乎是绝症,连医生都直摇头。病情日复一日严重的父亲,只得拖着病躯继续操劳,包括对子女的教导。

记得有一次,父亲分别把孩子们叫到他床边谈话。我见到哥哥、姐姐从父亲床边走开时,神情都十分严肃,显然,父亲都对他们作了叮咛。把我叫到他跟前时,父亲拉着我的手说道:“我们张家不管男孩、女孩,重在读书成才。你要向哥哥、姐姐那样用心念书,学有长进。他们放学回家总是先做功课再玩耍;有时家里停电,也能在煤油灯下做功课。你现在还不懂事,长大以后就会知道读书的重要。‘读书改变自我’,这句话有很深刻的道理。我希望你从小读书好,打好基础,为全家争气。”父亲与我的这次谈话,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不久,父亲去世了。一遍又一遍以泪洗面的母亲撑起了这个家的一片天。所幸。我的哥哥、姐姐都学有所成。大哥张士敬学习成绩非常好,他不仅数学很出色,英文也很流利,从云南省师范学校男生部毕业后进入云南省财政厅T作。由于业务能力强,很快就被提升为部门主任,他义无反顾地以自己的经济收入承担起一家日常的经济开销。母亲不仅把家里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坚持让所有孩子都不辍学。在她的教导下,二哥张士厚不但好学上进,而且富有正义感,在学生时代就参加了进步组织。

除了两个哥哥外,我还有五个姐姐:大姐张凤书,二姐张凤鸣,三姐张凤梧,四姐张凤琴,五姐张凤翔。我们姐妹,相处和睦。令人扼腕的是,三个姐姐都命运多舛:大姐张凤书在书法绘画方面很有特长,可惜的是,她从学校毕业不到两年就染上肺结核而去世了;二姐张凤鸣曾做过代课老师,也染上肺结核,很快撒手人世;四姐张凤琴毕业于昆华女中高中部,抗战时期身患重病,因日本飞机轰炸昆明,医院和药房遭到破坏,无法救治而去世。所以,只留下三姐张凤梧、五姐张风翔和我。

2.爱国思想熏陶

兄弟姐妹中,我最小,所以哥哥姐姐们都很关心、照顾我,他们孝敬父母、发奋读书、关心他人、正直为人的一言一行自然也影响着我,在我心灵里留下了很深印象。然而,在我学生时代,对我成长有过重要影响的,是我二姐、二哥、表妹以及二哥的同学聂耳。

二姐对我的影响,除平时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外,还在于她的进步思想对我的感染。那是二姐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学校推荐当代课老师后。那时,她每天白天上课,晚上备课,还独自做教具,经常让我帮她搭搭手,所以,那段时间我与二姐很亲近。当时,日本侵华战争已经开始,东北三省被日军占领,黑云笼罩着华北,“祖国大好河山怎么能被日寇铁蹄践踏”、“我们不能做亡国奴”,是二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学校里,二姐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利用上课的机会向学生宣传反对日本侵略战争外,还和学生走上街头,进行反对日本侵略者侵占我大好河山的示威游行。当时,街上天天有时事快报卖,报上有很多关于日本侵略军入侵情况的报道,二姐经常买快报给家里人看。那时,我已是十余岁的学生,从快报上看到日本侵略军血腥屠杀中国老百姓,实行“烧、杀、抢”的报道,对日寇灭绝人性的暴行满腔怒火、无比痛恨。二姐还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她上课时给学生读快报、有的学生当场失声恸哭的情景。二姐的爱国激情在我幼小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那时,对我的进步有影响的,还有表妹张玉兰。她比我小几岁,我们是昆华女中的校友。她在昆华女中读书时就积极参加反对日本侵略者暴行的游行,还是爱国学生组织的重要成员。她从昆华女中高中部毕业后,离开了昆明,毅然奔赴陕西延安,投入抗战热潮。在同校求读期间,表妹总是让我一起参加抗日爱国活动,无论是制作标语旗帜,还是上街游行,我在表妹的鼓励下,也热情高涨。她奔赴延安后,我们失去了联系。我退休后,三姐告诉我,表妹离开昆明去延安投身革命后,辗转各地。新中国成立后一直留在北京工作,现在已经离休。得到这一信息后,我于1986年特地到北京与她见面。一起回忆在昆明的童年和学生时代。她告诉我,她在延安人了党,在革命队伍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北京建立了家庭,组织上先后安排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军内一家医院工作,是一名部级干部。期间,曾经回过昆明几次,游历故乡的山水旧地,探望故里的父老乡亲。P3-5

后记

一直以来,我母亲张凤岐对美国飞虎队怀有特殊感情。她退休后一直留意美国飞虎队的信息。2002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美国华盛顿和休斯敦等地举行《历史的记忆》大型展览活动,并于10月18日邀请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的美国飞虎队老兵及其亲属与中方有关人员举行座谈,收到很好的效果。2004年6月30日,时任军委主席的江泽民为成都纪念美国飞虎队援华抗日英勇事迹的纪念碑欣然题词“飞虎雄风”。随着美国飞虎队的事迹和抗战经历越来越受到肯定和重视,我母亲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也慢慢开始复苏。每当回想起跟随E虎队抗日的峥嵘岁月,她都唏嘘不已。

本书由我母亲口述,经我整理、撰写而成。在整理、撰写本书过程中,发生了两件意外的事情:一是,我母亲突然犯心脏病先后住进上海的曙光医院、闸北区中心医院和瑞金医院,经医生全力抢救无效,于2010年9月5日与世长辞;二是,我父亲因肺功能衰竭经长征医院医生全力抢救,于2011年2月1日春节小年夜与世长辞。这一对当年在炮火纷飞中同仇敌忾的抗战恋人,在“文革”中饱尝痛苦的患难夫妻,六十多年来,用生命诠释r“相敬如宾、恩恩爱爱、白头偕老”的庄严承诺。他们历经了各种磨难和挫折,但始终同心同德、同心协力、同病相怜、同甘共苦、同舟共济,携手走完了人生不平凡的旅程。

我母亲作为上海唯一美国飞虎队中方雇员,生前打算写一部自己投笔从戎、义无反顾投身抗日救国的回忆录,作为献给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的礼物。现在,可以告慰在天之灵的是,她的儿子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实现了母亲的遗愿,将她口述的那段不平凡的经历整理成《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一书,实现了她“历史终究还给我真实”的心愿。诚然,我母亲是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着自己精彩、传奇的人生乐章。

母亲生前一直讲,她一生中做了两件有意义的事,一是参加美国飞虎队抗日救国;二是当人民教师培养下一代。我认为,这是她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

“本书内容还原历史,再现历史,真情动情。”这是许多看过书稿的人不约而同的感受。我母亲生前的同事周芳说得好:“张凤岐一生正派、刚正不阿、淡泊名利,敢于说真话。”对此,我也深有同感。在本书整理过程中,特别是在向我母亲生前亲朋好友了解相关情况的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事迹,每每使人为之动容、感慨。

在此要说明的是,本书的部分内容曾先后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和《人民公安报》上发表,得到了不少读者的好评,借此机会谨向这些报社的编辑和热心读者表示感谢!

特别使我感动的是,今年已86岁高龄的陈香梅女士近期在杭州亲切会见了我。除对我母亲的谢世表示惋惜与慰问外,还在百忙之中拨冗为我母亲口述、由我整理的《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一书撰写了序言。

我在整理母亲口述资料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全国政协外事委主任赵启正同志在百忙中于近日回信,充分肯定了我母亲口述的当年亲身经历弥足珍贵,同时祝贺《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一书即将成书出版。还有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以及张凤翔、陈勇、陆康、周芳、虞信棠、朱坤嫒、张靖、杨烨、陈琪、孙萍、朱棠华、孙卫、黄惠、杨小燕、蒋艳敏、曹利群、陈涵蓉、沈晔、史诗、范慧敏、王昱月、陆倩、陆或玮、归彦斌、李佳元等同志给予的大力支持。在此谨深表谢意!

对我而言:愿将本书献给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战士!献给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献给天下母亲!

目录

引子

第一编 国仇家恨

一、学生时代

二、战乱岁月

三、航校生活

第二编 “飞虎”情缘

四、应募入伍

五、耳闻目睹

六、同仇敌忾

七、真挚友谊

第三编 魂牵梦萦

八、时世变迁

九、一时阴霾

十、往事重温

不是结语的结语

后记

序言

20世纪20年代初,出生在云南昆明的张凤岐,她真的不简单。她是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中的女孩,从昆华女中高中毕业后旋即考入国立云南大学。此时正值日寇侵华战火燃烧至昆明,她目睹亲人、邻居被侵华日机炸死而满腔怒火。她以抗日救国为己任,毅然投笔从戎,义无反顾地投入抗战的热潮。

瞬间,昆明从抗日大后方变成了炮火纷飞的前线,中国军队奋起反抗。从滇缅公路到驼峰航线,在战事处在最危险的时刻,一支由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飞虎队开赴中国战场。他们英勇杀敌,成了日本零式飞机的克星,并很快扭转了战事的被动局面。1945年以后,美国飞虎队一鼓作气、英勇顽强、乘胜追击,打得侵华日军连连败退,直至日本政府宣布投降。我本人也有幸成为这段抗日历史的见证人。

当时,正值青春年华的张凤岐,为了抗日救国,毅然割舍了家庭和个人的利益,积极加入美国飞虎队。她作为中方雇员,从事A·S·C(器材供应处)英文打字工作,每天记录着美国飞虎队军火弹药进进出出的数据,美国飞虎队所取得的战绩也离不开有着抗战激情的张凤岐特有的勇敢、勤奋、智慧和不屈不挠。

本书真实记录了这段有血有肉的抗战历史,既有史料价值,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见证了中美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之诚挚、之情义、之珍贵。

记得2007年11月3日,我在上海与张凤岐会面,还拍照留念,这种动人情景至今难以忘怀,真是难能可贵。

作为《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一书的主人公,张凤岐以翔实的口述资料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清晰地刻画了当年陈纳德将军给航校师生讲课、美国飞虎队以及与少校、阿布里等人交往的许多生动战地小故事,也激起我对陈纳德将军等抗战英雄更加崇敬,更加怀念。

反法西斯战争虽已胜利六十余年,但“飞虎精神”永恒!它将警示世人不要忘记战争,更要珍爱和平。

美国飞虎队少校送给张凤岐的飞机模型、阿布里送给张凤岐的绸缎和罗西送给张凤岐的飞虎队帽子,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礼物,而是中美人民友谊的最好见证。我愿中美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最后,我愿向大家推荐《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一书。

内容推荐

张凤岐口述、陆伟俊整理的《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内容提要:20世纪40年代,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张凤岐,正在国立云南大学就读。此时抗日战火燃烧至昆明,一支由陈纳德将军组建的美国飞虎队开赴中国战场。正值青春年华的她,以抗日救国为己任,毅然投笔从戎,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美国飞虎队……

《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是一本回忆录小说。

编辑推荐

张凤岐口述、陆伟俊整理的《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以翔实的口述资料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清晰地刻画了当年陈纳德将军给航校师生讲课、美国飞虎队以及与少校、阿布里等人交往的许多生动战地小故事,也激起作者对陈纳德将军等抗战英雄更加崇敬,更加怀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加入美国飞虎队的前前后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凤岐口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08956
开本 18开
页数 1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1.2
丛书名
印张 7.5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0
9
整理 陆伟俊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21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