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闲敲棋子落灯花(唐诗宋词中的美丽与忧伤精装版)(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千年一叹,唐诗宋词在远古的晨钟暮鼓中,余音袅袅,以幽婉的姿态,传载着古韵风情,唐诗的热烈,宋词的芳香,在字里行间渐行渐远……

《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书引导着读者去发现和感悟古典诗词的情感,去体会千年词文的美丽与忧伤。

唐诗宋词,咏唱千年,霓衣清舞,纤丽精致,淡淡忧伤随之弥漫。诉不尽人世间的苍凉,写不尽情感里的寂寥,耐不过月辉下的凄清。秋水长天载酒江湖,塞外边城醉卧沙场,大漠孤烟饮风横笛,马蹄声声剑挑落花,西风瘦马忧郁落寞……本书由赵明华著。

内容推荐

唐诗、宋词是两朵并蒂绽放于世界文学巅峰之上的艺术奇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中国文学史上两座不可超越的丰碑。每一首精美绝伦的诗词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历史、一个美妙的故事。《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书引导着读者去发现和感悟古典诗词的情感,去体会千年词文的美丽与忧伤。

我们踏上诗词之旅,留连于亭台之上,徜徉于山水之间,听金戈铁马,看江山如画,悟美丽忧愁,你会发现唐诗宋词远不止你想象的那样。

《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份精神的佳肴,从中我们可以汲取无限丰富的灵感,唤醒沉睡在我们每一个人心灵深处不一样的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我们人生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本书由赵明华著。

目录

序言 弹指一刻,天上人间

一 江头学种相思子

 金缕衣,少年时

 茶诗与禅意

 红尘一笑

 诗酒风流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诉不尽,离别情

 江头学种相思子

 红颜有梦总难留

 宁静盛夏,栀子花开

 痛饮狂歌空度日

二 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昏后,柳梢头

 杏花、春雨、江南

 麻衣如雪,满于九衢

 烟花、女子与爱情

 夕阳西下几时回

 谁人能怜天上月

 秋千落尽梧桐影

 闲敲棋子落灯花

 清江一曲抱村流

 我本渔樵孟诸野

三 繁红一夜经风雨

 花谢一时,花开一世

 请君试问东流水

 西窗白,纷纷凉月

 照花前后镜

 繁红一夜经风雨

 不是知音不与弹

 司空见惯寻常事

 笑入胡姬酒肆中

 时人见寒山

 泉流石上松下音

四 谁能瘦马关山道

 永夜抛人何处去

 怜卿人比黄花瘦

 留得枯荷听雨声

 一江春水几多愁

 满天风雨助诗忙

 夜船吹笛雨潇潇

 谁能瘦马关山道

 自古英雄多寂寥

 烟笼寒水月笼纱

 未妨惆怅是清狂

后记 因为美丽,所以忧伤

试读章节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一曲《金缕衣》,似乎是唱遍了富贵荣华。任是怎样的青春年少,也难以避免岁月的风雨消磨,蚀尽芳华。世间没有什么能长存不衰,即便叱咤风云,鼎定天下,也只是化作半片青简,一段残碑。凄迷的衰草,呜咽的长风,不过是游魂吟咏的挽歌。无论权力还是爱情,都无法解脱这亘古的寂寞。

杜秋娘,姓杜名秋,闺名兰卿。“娘”是当时对女子的称呼。她本为金陵女子,能歌善舞,虽出身贫寒,却国色天香,风华绝代,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会写诗填词作曲,江南女子的秀丽与文采在她身上尽数体现。

十五岁时,她的名声传到当时的浙西节度使李錡那里,于是被买入王府充任表演曲艺节目的歌姬。因为不满于只表演别人编好的节目,于是她自己谱曲写了这首《金缕衣》,在一次家宴上演唱: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歌曲的意思是说:王爷的金缕衣虽然华贵,终有破旧之时;而青春韶华,则一去不返。大好年华,宝贵肘光,应当珍惜,才不至于后悔。全诗遣词用字回环婉转,奇思妙想,深得讽喻之旨。近千年后,这首《金缕衣》被收入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并作为压卷之作。

歌宴之时,身为王爷的李錡虽已年过半百,却也野心勃勃。当他听到这一曲《金缕衣》时,不由喜上心来,大为赞赏,当即将杜秋娘收为侍妾。春花秋月,热情似火,这一对老夫少妻,白发红颜,颇是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

第二年,唐德宗驾崩,体弱多病的顺宗李诵继位,在位仅八个月就传位给儿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唐宪宗年轻气盛,一登基就决心加强中央集权,扭转藩镇割据的局面,采取强制手段,以削减节度使的权利。身为节度使的李镝早有叛逆之心,于是依仗手中的兵力,借口唐宪宗已为群小把持,打出“请君侧”的旗号举兵反叛。

岂料唐宪宗早就有所准备,暗中在长江上游安排一支重兵。当李錡的军队主力北上之时,这支重兵立即顺流直袭金陵,抄了叛军的后路。李錡全师崩溃,仓皇之中成了俘虏,被就地正法。

作为罪臣家眷,杜秋娘被送人后宫,仍旧充当歌姬。十六岁的杜秋娘明艳而又高洁,在后宫佳丽中特别出众。一次宴会上,她再次唱了这首《金缕衣》,曲中热烈的情绪感染了“正值少年时”的唐宪宗李纯,龙心大悦封她为“秋妃”,又命她“依照原韵”再写一首诗,杜秋娘写道:

秋风瑟瑟拂罗衣,长忆江南水暖时。

花谢花开缘底事?新梅重绽最高枝。

江南水暖,是说自己在南京、杭州,陪伴王爷的岁月,新梅重绽则是指自己在京都长安,攀上了皇帝这个高枝。一个是江南的王爷,年过半百,因为叛乱早被杀死,一个是正值当年的皇帝,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杜秋娘便成了执掌宜春院的团长。宜春院是当时皇宫御用的歌舞团。此时的杜秋娘深受宪宗宠爱,一笑一言,一举一动,都令年轻的宪宗沉醉。春暖花开,徜徉于山媚水涯;秋月皎洁,泛舟高歌于太液池中。

这种夫唱妇随、同心协力的日子,又岂是一般的“折花”之乐。那些权力、名声、钱帛,在她眼中都轻于鸿毛,淡若云烟。在唐宪宗身边,她既是爱妃、玩伴,又是机要秘书,几乎占据了宪宗的整个身心。宰相李吉甫曾劝唐宪宗再选美女充实后宫,此时还不到三十岁的宪宗则说:“我有一秋妃足矣!”

不料,元和十五年新春刚过,四十三岁的唐宪宗就不明不白驾崩于中和殿上,正值年盛体强之时。有人说宪宗是服食长生不死金丹中毒,也有人说是内常侍陈弘志蓄意谋弑,然而当时宦官在朝中势力庞大,没有人敢去追究。

接着,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嗣位为唐穆宗,改元长庆。唐穆宗李恒好色荒淫,即位后,很快沉迷于声色游乐,不久莫名其妙地一命呜呼。年方十五的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改元宝历。这位小皇帝童心未泯,性躁贪玩,不是去玩踢毡的游戏,就是带人去捕猎。两年后,被弑于内室。

紧接着,枢密使王守澄与官内宦官内外相结,保举唐敬宗的弟弟江王李昂人宫,成为唐文宗。因文宗年幼不更人事,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

此时的杜秋娘,眼看着李家的爷们一个个被宦官所杀,又一个个登基,简直成为宦官的玩偶,心中十分不平,就与宰相宋申锡密切配合,打算发动宫廷政变,让漳王李凑当皇帝。不料秘密泄露,王守澄欲诛杀之,不过没有什么把柄,不便严加处置,她才幸免于难。 结果便是李凑被贬为庶民,宋申锡则谪为江州司马,而杜秋娘也削籍为民,放归故乡,过着恬淡的生活。由此结束了她这一段绚彩的“折花”岁月。

自从在金陵被李錡宠幸,再到进入长安,二十年间,走马灯似的换了四位皇帝。后来,诗人杜牧来到金陵,拜访这位辉煌一时,曾经光照长安的艺术家,只见她疾病缠身、面如霜雪、晚景萧条,不禁十分惋惜、感叹。于是杜牧创作了一首五古长诗《杜秋娘诗》,既叙述了杜秋娘的生平,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浪迹江湖的感慨。杜秋娘见了此诗,不由悲从中来,回首往事,一如梦中,于是凄然写下:

红颜薄命实堪悲,况是秋风瑟瑟时。

深夜孤灯怀往事,一腔心事付阿谁?

同为大唐演艺圈的当红艺人,薛涛和鱼玄机就没有杜秋娘这样的好运。“退役”之后的薛涛虽然成为发明家,晚年还是遁人空门。鱼玄机虽然红极一时,最终却成为杀人犯,被处以极刑。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金缕衣》,深寓哲理,千载流传。因为经历不同,个人的感悟不同,解读也不会相同。

然而,时光如流水,不断飞逝,从来不会为谁停留。对于时间压力的感悟,一直是人们的共同话题。从孔子临江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到亚里士多德“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的哲学话题,都是在说时间稍纵即逝、不容轻掷。青春是生命之中最要紧的,唯有在生机勃勃的春天,抓住时机,“花开堪折直须折”,才算没有辜负大好的时光。

整首诗所讲的似乎是一种“实用主义”。幸福不在别人手里,而是在自己手里。一生错失多少良机,一生又为多少错失而空叹?很多人总是要等到了终点才记起要去看风景。

柏杨在一篇杂文中讲了这么个故事,是这首诗最好的诠释:一个年轻人在一条花径上,要选择摘下一朵最大最美的花,但条件是不许回头。年轻人走啊走,见一朵不错的,想伸手摘下,回心一想,前面也许有更大更美的吧。往前走果然又见一朵属意的,想伸手摘下时,又希望前面有更大更美的,于是再往前走。如此周而复始,结果走尽花径,空手而归。

什么才是尘世中的幸福,幸福为何总是如此遥远?一心想拥有幸福的人往往忽略了的幸福,过程才是第一,任何事情只有经历了才知道酸甜苦辣,才识得个中滋味。

再看这一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是什么呢?花是生命中所有珍贵的事物:生命中的感情、时光、理想、自由、精力、健康、金钱……这一切都是需要满手盈握的生命宝藏。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那一种被时间遗弃的感觉,感伤、悲凉、怆然……从出生到死亡,不能由人完全自主,惟独那种无力折取的慨叹与失落会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沉重!

于是,教人油然而生“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时间,到底是轻还是重呢?恐怕是轻也无法承受,重也无法承受!P8-13

序言

1

在中国历史上,如果说哪一个朝代最值得骄傲,那么就当首推唐代了。那是一个达到中国历史最高峰的鼎盛时代,尤其是盛唐时期,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充满着青春向上的力量和生机勃勃的朝气。

唐代的文人,似乎也特别要强。他们不是千里迢迢,奔往当时的京城——长安赶考,寻求功名;就是四处漂泊,至少也要在各地的幕府寻获一官半职。

从一张张泛黄的书页上,唐代的文人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风姿万千。既有古朴雄浑的陈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娴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又有沉郁顿挫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恍惚之间,使人看到一位读书人,微风拂动淡蓝色的头巾。坐在一辆古旧的马车上,“吱吱呀呀”而去,驿道两边的枫叶红得耀眼。

小令樽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夜色已深,打更人在大街小巷渐行渐远,而红楼之上酒兴正浓。箫是精致的玉箫,灯是华贵的银灯,琴音古韵流淌不息,美丽的女子跳出欢快的舞蹈,谁不想在这丰盛的宴席之上做一回多情的公子,赏尽眼底春光,心底波澜?

池边的丝柳,萦系着飞扬的青丝生生不息。暮云凝碧的清溪,片片落红随流水逝去脉脉有情。

这短短的一瞬,便在岁月的光和影中暗换了流年。

2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相比起来,宋代的文人似乎更加幸福。尽管总是政局动荡,风雨飘摇,但在那个重文轻武的时代,宋朝始终是文人的天下。那些读书的士子,始终都是在浅吟低唱。由此,宋朝的女人也格外幸福,她们如果想得到文人们的喜爱,只需在花前月下,体现出一种朦胧绰约的身姿,就算是佳人了。

江南的烟雨霏霏,秦淮河畔的雨中芭蕉。宋朝,如此让人浮想联翩。在这里,既可以与美丽的女子相邀于西子湖畔,晓风残月,在绿柳烟中墨笔添香,唱尽千古的儿女痴情,哪怕穷困潦倒。也可以在无眠之夜泣诉“十年生死两茫茫”,缠绵悱恻,不尽伤感,任凭别处丝弦弄音,霓裳轻舞,曼妙的歌声徘徊在轻烟小楼。

更有边关的马蹄声碎,塞外的羌管悠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挥刀直击胡虏,踏破贺兰山缺”。充满硝烟的战场,是热血男儿的心之向往,他们必然不愿自己的家园被异族的铁蹄践踏。即便一生功名化作尘与土,也要望尽八千里路的云和月,壮怀激烈。宋朝,不仅有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也有千古江山,英雄难觅……

抖落书架上的尘埃,空气里飘出不知名的清香,穿梭于千年的历史沧桑,笑看那些风花雪月的往事。或绮丽,或淡雅,或芬芳,或哀婉的宋词,字里行间,洋洋洒洒,像是一朵朵花,风姿各异,绰约美丽,向人的心头涌动。

宋朝的女子,一袭罗衫,身姿绰约,笑靥如花,眉黛如月,素手纤纤,如同一片浮云,空灵飘逸。轻轻踏入这琴与剑交织着的宋朝山河,惹却无数恩怨。

宋朝已逝,无论它豪放的筋骨,还是婉约的魂魄,我们与那个遥远的时代,只能梦中相会。时光匆匆而过,现代的车马喧嚣依旧,欲望充斥灵魂,语言也变得苍白肤浅。

这就是宋朝,繁花落尽,一个隐含着凝重与低沉、慷慨与激昂的朝代。

3

从唐自宋,万千繁华落尽,沉淀了千年的孤独。唐诗宋词,给人的感觉亦真亦幻,雾霭沉沉,茫无行迹。那些不断发生又不断湮灭的往事,有着太多的魅力,那种挥洒性灵,气韵风流,是时空酝酿出的陈酒,甘甜微涩,芳香恒久。

唐诗宋词的世界,风光绮丽。在那个淡烟细雨的季节,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之花全面盛开,想象月照唐朝雨落宋朝,该是怎样的意境!其间蕴含的不仅是宛若天成的绝妙辞章,更有自由不羁的精神,千百年来长久流传。

这令人沉醉的唐诗宋词,绽放出古雅的意境。无论是梨花如雪的胡天八月,还是柳色青青的渭城客栈,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还是暗香盈袖的黄昏,或长笑、或哀泣,或欢歌、或叹息,都那么令人难忘。

经历了一些世事之后,再来读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便会渐渐悟出一些意蕴。想他当年,徜徉在小园的香径上,借着一壶老酒,两行热泪,写下这首词的时候,心境是怎样的沧桑与悲凉。

这样的一份沧桑之感,并非是“生命无为_”的悲观,相反,是对生命的自我反省与体验。教人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现代的生活,是如此忙碌,若能觅个闲时,吟读唐诗,吟读宋词,便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月色之中,树影斑驳,那个纯美的世界是灵魂栖息的寓所。既有“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品一杯古时的清茶,但觉人淡如花,身心惬意。享受那一段清凉的山风,不管是否还带着积雪的寒意。于是,任凭歌舞停歇,低沉昂扬的箫声依旧。

4

这天涯,其实只在咫尺时。

唐诗也能委婉,委婉起来是深巷的杏花。宋词也能壮阔,壮阔起来如一江春水淹没六朝往事。唐诗叹清风渐起,宋词惜黄花雨下。唐诗中的月亮叫“峨眉山月半轮秋”,宋词的月亮则叫“只有相随无别离”。

唐诗中的酒,一壶琼浆,烟波之上,泛起千重愁。宋词里的酒,一碗琥珀光,酝酿万世伤。唐诗中的青衫湿,洒泪祭命。宋词里的红裙冷,呵手弄妆。唐诗中的塞外狼烟四起,梦断楼兰;宋诃中的鸿雁飞到边关,弓射天狼。

弹指一刻,天上人间。只要一次遇见,感知过彼此,就能够忽略千百次的别离。渗透着古代人文精神的唐诗和宋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用眼睛去读,用心灵去读,用人生去读。永远的唐诗宋词,永远也读不尽……

后记

中国的古典文学,历来唐诗宋词并称。唐代的诗歌艺术达到一个顶峰,名篇佳作层出不穷。

对于诗词的区分,历来就有“诗庄词媚”的说法。且看,同样是写送别,唐诗是“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宋词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写游子乡思,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周邦彦却说“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写天际之月,张若虚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苏轼却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而词,这一文学体裁,尽管也产生于唐代,却在很长的时间之内被视为小技、末道、诗余,登不了大雅之堂,宋初的钱惟演曾说:“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源于宴会酒席上的燕乐,词是当时的“通俗文学”,它以言情为主,多以风花雪月,如花美眷,作为吟咏的对象。婉约柔媚,取悦大众,表现丰富细腻的情感,依靠那些歌喉婉转、舞姿曼妙、姿容艳丽的女子传唱。所以,如果没有这个“媚”字,词也就不是词了。宋词中的女子妩媚多姿,成就了宋词的缤纷灿烂。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谈到词的缘起时说“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可见词就是公子佳人酒边樽前“助妖娆之态”的,酒席宴饮中,珠翠绮罗,才子佳人,轻歌曼舞,儿女情长、风花雪月自然成为了主要吟咏的对象,那么词的“媚”也就是天经地义的了。

从欧阳修、柳永开始,将个人的体验抒写在了词作之中,“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词为“艳科”,它从勾栏瓦肆中来,虽经文人之手,由俗变雅,登堂入室,但是它婉转、细腻、轻柔的妩媚之质却是贯穿始终。

相对于生命来说,每一个人的生活,注定都不是完美的。所以,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忧伤的时候。忧伤,是心灵的一种莫名的酸楚,也是动人心弦的美丽。

或婉转,或细腻,或豪壮或柔媚,这都是一种美。而忧伤,也是一种美,一种内心情感最真的流露、一种情绪最自然、最真实的别样的美。

喜欢这样一种忧伤,退守在静夜的一角,摒弃一切的繁琐,在这样一种忧伤的情绪里,思绪沉静。将生话里或浓或淡的情怀,用笔下的文字,姿意的释放,让那种心跳或心痛的感觉,在忧伤里,静静地蔓延,绽放成一种极致的美丽。

在安静的午后,或者寂静的夜晚。反复听着一曲曲伤感的音乐,以及那一篇篇伤感的文字,静静地,把心交给这一场的忧伤。在忧伤里沉醉,在忧伤里思索,在忧伤里体会另一种捌样的真实的美丽。

如果说乐观是一种美,那么忧伤,也该是一种美,最真也最纯。忧伤,是世人生命中至为根本的东西。一点点痛楚,一点点寂寞,以其独有的美丽,在生活里,在生命里,诠释着人生中精彩的片断。它与美丽相连,是对生命的大体验、大智慧。在这冷眼相对之中,谁能怀疑那热切的爱呢?

翻开书页,便宛若打开一扇古朴厚重的门。秦淮两岸,香拥翠绕,轻舞罗扇扑流萤。泊舟瓜州,月上柳梢,人约黄昏,抹不尽一片轻寒上小楼。烟笼十里堤的江南,丝弦弄音在轻声深情地吟诵。相思成灾,任一世的繁华绚烂如花,任一地的落寞孤寂成秋。

唐诗宋词,咏唱千年,霓衣清舞,纤丽精致,淡淡忧伤随之弥漫。诉不尽人世间的苍凉,写不尽情感里的寂寥,耐不过月辉下的凄清。秋水长天载酒江湖,塞外边城醉卧沙场,大漠孤烟饮风横笛,马蹄声声剑挑落花,西风瘦马忧郁落寞……

凌波于古代女子中间,词境总兼带浓艳与淡雅色彩,俯仰顾盼,营造出了美的氛围和词的意蕴。端庄清丽的气质带着淡淡的妩媚,于千载之下,拨弄着光阴的琴弦。

那一岸的晓风,那一弯的残月,那一离岸的青舟,每一个词汇都凝着一生的剪影,泛着一世的涟漪。那一曲箫音吹散了唐风,吹落了宋雨;一把古筝弹落了风尘,拨动了水韵;一袭水袖,在风来尘往里飞舞;一弯黛眉,在碧波潋滟中流转;一世的红颜,在清风月夜里花开花落。风花雪月的故事,总在喧嚣的背后轻歌演绎。永远的唐诗宋词,那种气韵,那种凝重与低沉,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承载。

兰舟催发的浆声,在千里烟波的楚江里,一蒿独去。在市井巷陌的熙嚷中,携一袭宋词的眷恋,枕一世的幽帘入梦。几番回首,红尘中的相望,共看庭前花开花谢,淡薄相守,在烟雨楼中却已是西风吹尽,吹不散的却是那一抹清愁。月照轩窗,舞一段婉约的情怀,摘一片落花的岁月,在翩翩蝶舞中停顿。

唐诗宋词的世界,可以长袖善舞,走马江南,更可以仗剑天涯,杀尽胡虏。

千年一叹,唐诗宋词在远古的晨钟暮鼓中,余音袅袅,以幽婉的姿态,传载着古韵风情,唐诗的热烈,宋词的芳香,在字里行间渐行渐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闲敲棋子落灯花(唐诗宋词中的美丽与忧伤精装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明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601183
开本 32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5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