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达尔文陷阱/中国科幻基石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何夕创作二十年精品集。

《达尔文陷阱》收录了何夕创作的十三篇科幻小说,其中,《六道众生》《异域》《平行》《光恋》《十亿年后的来客》等为中国科幻创作最高奖--银河奖获奖作品。

内容推荐

何夕作品奇崛清丽,如神龙夭矫天外。他善于把艰深的物理理论糅合到情节中,更善于在科幻的框架内构建回肠荡气的感人故事,拨弹读者心弦。

《达尔文陷阱》收录了何夕创作的十三篇科幻小说,其中,《六道众生》《异域》《平行》《光恋》《十亿年后的来客》等为中国科幻创作最高奖--银河奖获奖作品。

目录

六道众生

异域

平行

漏洞里的枪声

故乡的云

本原

缺陷

盘古

一夜疯狂

光恋

蛇发族

十亿年后的来客

达尔文陷阱

后记:科幻,在路上

试读章节

来人是一名四十出头的男子,衣着考究、做工精良,目光显露出只有地位尊贵者才具有的非凡气度,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他的手里拿着几张纸页。“下午好,何夕先生。”来人彬彬有礼地点了点头,“我是郝南村。”

“是你让人带我来的?”何夕小心地问道。

“虽然显得有点虚伪,但我还是要纠正一个字,不是带你来,是请你来。”郝南村不紧不慢地说,他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做事不紧不慢的人。

“就算是吧。”何夕含糊地答道,他并不想招惹眼前这个人,“可是你们请一我来有什么事?”

“是为你发布的消息。我们在互联网上的公告牌里看到了那则消息。”郝南村眯缝着的双眼给人的感觉像是两把锋利的刀,“你在找一座城市。”

何夕来了精神,他甚至忘了自己当前的处境,“难道你有那个地方的线索?快告诉我!说实话,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很久了。”

郝南村不易察觉地皱了下眉,“你还是先说说你为什么会想到去找那个地方吧。”

何夕犹豫了一下,他在想有无必要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对方。但是,对真相的渴望压倒了一切,何夕最终还是把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彻底交代了。说到兴头上的时候,就连那个离他而去的姑娘也抖搂了出来——他实在太想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了。

这回,郝南村的眉头明显地皱到了一起,他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他紧盯着何夕的脸,目光里有毫不掩饰的怀疑。

“从小时候……”郝南村喃喃地说,“也就是说有二十多年了。”

“唔,”何夕点头,“我看也差不多。那会儿我才七八岁,现在我都快三十了。喏,就因为这事儿,连个女朋友都找不到。人家都以为我不正常。”

“你是说只有你能看到那些影像?”郝南村问道,“你确定别人都看不见——我是说在那些影像出现的时候?”

“那些影像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它们一直在那儿,只不过别人看不到而已。”何夕说着话有些出神,“我觉得它们仿佛就生活在那里,那座叫枫叶刀的城市。”

“是吗?”郝南村笑了笑,“可是并没有那样一座城市。”

何夕一愣,他没想到对方会这样说,“这不是真话,一定有那么一个地方。你带我来也一定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只是你的想法。”郝南村摇摇头,“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那样一座城市,不信的话,你可以去周游世界来求证。你的古怪念头是出于幻觉。忘了告诉你,我是一名医学博士,这里是一家顶级医院,负责治疗有精神障碍的病人。我是医院的名誉院长,我们愿意为你支付治疗费用。”

“你的意思是……”何夕倒吸一口凉气,“我是个病人?”

“而且病情相当严重。”郝南村点头,“你需要立刻治疗。我们已经通知了你的家人,他们听说有人愿意出钱给你治疗都很高兴,并且他们也认为这是有必要的。喏——”郝南村抖动着手上的纸页,“这是你家人的签名。”郝南村摁下了桌上的按钮,几秒钟后,进来了四个体形彪悍、身着白大褂的男人。

“把他带到第三病区单独病房。他属于重症病人。”郝南村指着何夕说。

何夕看着这一切,简直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转眼间自己成了一名精神病人,他感觉像是在做梦。直到那四个男人过来抓住胳膊把他朝外面架出去时,他才如梦初醒般地大叫道:“我没有病!我真的能看到那些影子,它们在上楼梯!它们就住在那里,住在枫叶刀市!我没有病!”

p6-7

序言

“基石”是个平实的词,不够“炫”,却能够准确传达我们对构建中的中国科幻繁华巨厦的情感与信心,因此,我们用它来作为这套原创丛书的名字。

最近十年,是科幻创作飞速发展的十年。王晋康、刘慈欣、何夕、韩松等一大批科幻作家发表了大量深受读者喜爱、极具开拓与探索价值的科幻佳作。科幻文学的龙头期刊更是从一本传统的《科幻世界》,发展壮大成为涵盖各个读者层的系列刊物。与此同时,科幻文学的市场环境也有了改善,省会级城市的大型书店里终于有了属于科幻的领地。

仍然有人经常问及中国科幻与美国科幻的差距,但现在的答案已与十年前不同。在很多作品上(它们不再是那种毫无文学技巧与色彩、想象力拘谨的幼稚故事),这种比较已经变成了人家的牛排之于我们的土豆牛肉。差距是明显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差别”——却已经无法再为它们排个名次。口味问题有了实际意义,这正是我们的科幻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美国科幻的差距,实际上是市场化程度的差距。美国科幻从期刊到图书到影视再到游戏和玩具,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动力十足;而我们的图书出版却仍然处于这样一种局面:读者的阅读需求不能满足的同时,出版者却感叹于科幻书那区区几千册的销量。结果,我们基本上只有为热爱而创作的科幻作家,鲜有为版税而创作的科幻作家。这不是有责任心的出版人所乐于看到的现状。

科幻世界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专业科幻出版机构,一直致力于对中国科幻的全方位推动。科幻图书出版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中国科幻需要长远眼光,需要一种务实精神,需要引入更市场化的手段,因而我们着眼于远景,而着手之处则在于一块块“基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基石,我们并没有什么限定。因为,要建一座大厦需要各种各样的石料。

对于那样一座大厦,我们满怀期待。

后记

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被人问到为什么会选择科幻写作,我的回答几乎每次都是相同的两个字:爱好。这个回答有些空泛,基本上无法满足提问者的好奇心,但这就是真实的情况,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正是内心的热爱,支持着作者、读者与科幻相守至今。

进入这个圈子是在1991年,即使除去中间因为各种原因同科幻疏远的几年,也是一段不短的时间,不知不觉间,自己已从“新军”变成“老人”。早年作品的青涩与年龄堪成正比,当初作品能够问世,纯粹是科幻世界杂志社几位可敬的师长提携后进。这次整理作品时本想作大改动,但后来觉得这是当年自己真实思想的体现,还是尽量保持原貌吧,算是一段时光的纪念。

如果从鲁迅、梁启超翻译凡尔纳的作品算起,中国科幻之路已经超过了一百年,即便从顾均正先生创作《和平的梦》算起也有七十多年了,在这期间,真正称得上辉煌的时段非常有限,更多的时候处于萧条或是低谷,这实在值得我们深思。有人认为,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科幻创作及科幻理念都有了巨大的创新和发展,但情况真的如此吗?一篇名为《美英科幻小说的题材》的论文列举了十六种科幻小说:太空、生物和环境、战争和兵器、过去和未来的历史、噩梦和警示、大灾难和世界末日、超越时空、技术和技术制品、城市和文明、机器人和超机器人、机制思维、超能力、进化畸形、性和性异常、污染问题、反科幻题材。这篇论文出自中国学者之手,虽然比英国科幻学者布里安·阿什的分类少了三种,但已足以让我在第一次看到时感慨良多。中国科幻历经坎坷,有着自己的“黄金时代”、“蹉跎岁月”以及所谓的“新时期”,但细数这个过程中的所有作品,却都没有超出上面那个清单的樊篱——这还是一篇发表于三十年前的论文(布里安的清单在时间上要更早)。

也许现在可以解释我的感慨从何而来了,一个以想象力、创新以及所谓“科学内核”为最根本生命力的文学类型竟然早就被划定了疆域,这正是科幻“难”之所在。科幻创作真的很难,个中滋味局外人殊难理解。许多人在触碰到这个困难之后退却了,这跟才情关系不大,更像是一种本能反应。比如,《那多手记》的作者那多和《昆仑》的作者凤歌都可谓才华横溢,但他们在科幻面前却都浅尝辄止,转投到自己更能驾驭的领域(灵异和武侠),同时他们也在不同场合感叹过科幻创作之“难”。正是这种困难,导致优秀科幻作家和作品的产生成为了小概率事件。不过,我对这一点的看法倒是比较简单:虽然超越这个所谓的“幻想的疆域”极其困难,但没有什么绝对的必要。在文学中,有些主题本来就具有永恒性(比如爱情),所以会被冠以“母题”的称谓。科幻小说也不必为创新而创新,有了相当数量的作品为基石后,突破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身处信息时代,资讯的传播和普及越来越快,读者的眼界已经变得非常开阔,这就必然让许多擅长“掉书袋”的作者感到压力巨大。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独立见解的作品,已经越来越不可能获得读者的青睐。人物、情节、场面当然极为重要,没有这些不可能成就佳作,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些东西的的确确不是科幻的根和魂。而另一方面,科幻虽然披着想象力的五彩霓裳,但在现实中却已经变得无比世俗(标准说法是市场化),实际上,现在评价一部科幻小说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能否登上畅销书排行榜。我在多年前的一次访谈中说过,如果对中国科幻的未来作一个乐观的估计,那就是畅销书和影视的结合;科幻若不能大举进入公众视野,就根本谈不上发挥影响。现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科幻的态度非常奇怪,一方面在影院里由衷地感叹科幻营造出的超越现实百倍的壮丽(不仅仅指感官画面),一方面却在思想上将科幻小说划归儿童文学的范畴。这就是现实——虽然矛盾,但在现实面前,包括科幻作家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法对抗而只能遵从,否则就会成为曲高和寡的“伤心者”。但我们可以在这个现实的铁壁前寻找丝丝潜在的狭缝,塞进一些我们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塞的东西多了,狭缝就会松动开裂,直到变成一扇可以依稀看见远方壮丽风景的窗户。窗户进一步扩展,便可以变成铁壁上的一道门,让我们得以跳出井圈,拥抱另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

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脚下黑暗泥泞的道路会一直陪伴我们。而在平凡世界的尽头,遥远的星光会对我们展露出永恒的诱惑。

科幻,在路上。

书评(媒体评论)

何夕作品奇崛清丽,如神龙夭矫天外。他善于把艰深的物理理论糅合到情节中,更善于在科幻的框架内构建回肠荡气的感人故事,拨弹读者心弦。

——著名科幻作家 王晋康

我们可以被一部科幻小说中的想象力和创意震撼,然后在另一部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又被第三部中曲折精妙的故事吸引,但要想从一篇小说中同时得到这些惊喜,只有读何夕了。这些似乎很难共存的特质在何夕的作品中完美地结合,使科幻小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著名科幻作家 刘慈欣

何夕的小说是一流的,是科学、道德和柔情的结合,讲述生命、社会和物理世界的真相及冲突,每每有出人意料的震撼。

——著名科幻作家 韩 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达尔文陷阱/中国科幻基石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471788
开本 32开
页数 3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8
14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9: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