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之在,是荷尔德林贫困时代诗人何为的追问,是里尔克墓碑上吟咏的作为纯粹矛盾的玫瑰,是瓦格纳乐剧中原初性的诱惑与危险,是哥特式教堂的嶙峋傲世,是对祖国深沉而虔敬的爱。
本书为作者在德国十二座城市的游历过程中所思所想的记录。内容涉及德意志民族的历史、政治、军事、哲学、宗教、艺术等诸多领域,在对历史事件、人物、作品的评述中总结出作者对德意志民族文化性格的看法。
图书 | 德意志之在(游思德意志民族文化性格上下)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德意志之在,是荷尔德林贫困时代诗人何为的追问,是里尔克墓碑上吟咏的作为纯粹矛盾的玫瑰,是瓦格纳乐剧中原初性的诱惑与危险,是哥特式教堂的嶙峋傲世,是对祖国深沉而虔敬的爱。 本书为作者在德国十二座城市的游历过程中所思所想的记录。内容涉及德意志民族的历史、政治、军事、哲学、宗教、艺术等诸多领域,在对历史事件、人物、作品的评述中总结出作者对德意志民族文化性格的看法。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第二次德国之旅所思所想的记录。 全书以作者游历的德国城市为结构框架,以讲故事的方式怀想每一个与这些城市有关的德意志民族优秀人物,内容涉及德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从空间和时间全面描述德意志之“在”,同时评述了德意志之所以为德意志的民族文化性格。 目录 乐曲《德意志之在》 地图我的德国之旅(2009.7.18—8.16) 序曲 1 第一章 蒂宾根:半神之诗5 “蒂宾根三星”——与蒂宾根相关的其他历史名人——荷尔德林塔楼——荷尔德林与音乐——荷 尔德林肖像——诺瓦利斯和克莱斯特的悲剧性生涯——荷尔德林与席勒和歌德——狄奥提玛与苏瑟 特——“妈妈—姐姐一情人”的综合体——谢林的婚恋——“精神天才”与“生命天才”分开之后——荷 尔德林接受史及格奥尔格派——半神的性质 第二章 慕尼黑(沃尔夫拉茨豪森):天使之歌61 慕尼黑之谜——母爱问题——惊世骇俗的才女莎乐美、阿尔玛和伊达·科布伦茨——莎乐美与 尼采、豪普特曼和弗洛伊德——玫瑰赞——里尔克与莎乐美恍如天造地设的爱——勃拉姆斯需要母 爱的恶补——表现主义女画家贝克尔——里尔克的婚姻——里尔克的女友们——“在孤独中最终获 得自我的连续性”——天使的被创造——里尔克与荷尔德林——维特根斯坦赞助里尔克和特拉克 尔——《杜伊诺哀歌》和《致俄耳甫斯十四行》——“音诗”与“物诗”——里尔克以诗“直达一个最纯粹 的内在可能性” 第三章 慕尼黑菲森:民族之乐133 “一个遥远的地方”——瓦格纳乐剧《罗恩格林》——路德维希二世对瓦格纳的恩宠——瓦格纳对 歌剧的改革——原初性的诱惑与危险——瓦格纳音乐最好地表现了德意志本质情绪的力量——赫茨 尔和希特勒对瓦格纳的崇拜——作为“民族舞台”的拜罗伊特节日剧院——瓦格纳的四联剧《尼伯龙根 的指环》——瓦格纳的爱情观和女性观——瓦格纳家族——阿尔卑斯山作为“上界的神圣的城堡”—— 路德维希二世与茜茜公主——高天鹅堡与新天鹅堡——爱尔加谱写的《巴伐利亚高原景色》——路德 维希二世神秘的死亡 第四章 乌尔姆科隆:天国之兆185 爱因斯坦的国籍变动——哈伯的悲剧——教堂钟声——爱因斯坦、普朗克论科学与宗教——神之 可见与不可见——视觉与听觉的比较——赞美教堂——我愿意集中赞美哥特式——光作为上帝的照 明——德意志性与哥特式及沃林格尔的评论——教堂之声和宗教音乐——剖析性爱与音乐的二元化 构成 第五章 黑兴根:王者之相233 霍亨索伦家族的谱系——条顿骑士团与普鲁士——霍亨索伦堡——检阅普鲁士国王——普鲁 士与德意志——纳粹运动领导人对文化并不陌生——《威塞尔之歌》——希特勒与文化艺术——纳 粹时代的造神与韦伯研究的权威类型——普鲁士王国的文化——魏玛的文化风采——三十年战 争——德意志文化就是非政治性的吗——韦伯的政治职业和学术职业——德意志性的复合构成不 可分割 第六章 弗莱堡:思者之慧289 海德格尔与弗莱堡——“现代大学之父”洪堡及其语言学研究——论修养和寂寞——托特瑙山上 的小木屋——“封闭诗大师”策兰——致冬天——海德格尔与阿伦特的爱情——思者的命运主题—— 海德格尔与纳粹一“眼下瞬间”与“决断”——音乐是能够与“瞬间”和“决断”对应和对价的艺术—— 音乐与意志——诗与哲学——诗之产生——“归乡”之感——阐释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胡塞尔与弗 莱堡——理性与信仰——到达宗教的两种途径 第七章 海德堡:浪漫之帜357 海德堡的浪漫之所在——伽达默尔和雅斯贝尔斯——海德堡的“韦伯圈”——作曲家韦伯、舒曼与 海德堡——德国启蒙运动——既伟大又怪异的哈曼——“狂飙突进”文学运动——哥延根林苑社和克 洛卜斯托克——席勒的《欢乐颂》与贝多芬的谱曲——德意志人崇敬和追随古希腊文明——“躲”起来 的歌德与英雄的、浪漫的贝多芬——德国浪漫主义的开山鼻祖瓦肯罗德与蒂克——诺瓦利斯是德国浪 漫主义哲学的真正创始人——浪漫文学运动的“双星子”施莱格尔兄弟——浪漫文学的重要概念“浪漫 诗”和“反讽”及对“混乱”的理解——海德堡浪漫派的精神领袖布伦塔诺一对德意志民歌的收集—— 格林兄弟的民间文学作品编著及德语研究——艾兴多夫的浪漫主义诗歌——“浪漫”概念的由来和演 变——浪漫主义宛如德意志人的“民族神话” 第八章 科布伦茨:战者之略427 莱茵河颂——阿恩特的爱国之心——音乐中的莱茵河——歌德对德国的复杂态度——《凡尔赛和 约》——兴登堡、鲁登道夫及其《总体战》——德意志人对军人和战争的崇拜——格奈森瑙和克劳塞维 茨在科布伦茨——费希特为祖国而战——施泰因一哈登贝格改革——克劳塞维茨的文采与爱情—— 《战争论卜毛奇、施利芬、泽克特、贝克——克劳塞维茨的《我的信念和信仰》——“铁与血”的道 路一俾斯麦的伟大之处——德国统一终于来到——对进攻的推崇 第九章 特里尔:地缘之理483 德国的葡萄酒——施米特的法学理论一条顿、日耳曼、德意志的概念——赫尔曼战役——德意 志人对古罗马和法兰西的反感——克劳塞维茨和斯塔尔夫人关于德法民族性的研究——戈平瑙和张 伯伦——“杰出的怪物”威廉二世——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催生了 德意志人的政治认同——雅恩的爱国和强国之法——地缘政治理论及其实践 第十章 吕根岛:艺术之胜529 爱海者——泛神论的两种观看与天乐——普菲茨纳的康塔塔《德意志之魂卜音乐与理想 化——黑塞与音乐——抽象主义绘画与马尔克和康定斯基——表现主义绘画与桥社——绘画中体现 的德意志性——画家格吕内瓦尔德的神秘与伟大——浪漫主义绘画与弗里德里希和龙格——漫游之 神放与胜气——“青年运动”——崇高与音乐——崇高与诗歌 第十一章 爱森纳赫:人性之玄579 瓦格纳乐剧《汤豪塞卜德国浪漫主义的象征“蓝花”——人的肉灵二元性构成——神圣的瓦特 堡——路德的《圣经》译事——新教的理论与派别——加尔文的“预定论”——德国的教育、阅读和职业 观念——古腾堡和欧洲活字印刷——音乐与新教——作为第五位“福音传授者”的巴赫——作为“元语 言”的德语一恺撒和上帝的二分法——德国的犹太人问题——“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海德格 尔之死 第十二章 纽伦堡:命运之诡629 里芬施塔尔与《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瓦格纳乐剧《纽伦堡的工匠歌手》——德意志最伟大 的美术家丢勒——面对纳粹德国的几种态度——布鲁克纳的《英雄交响曲》和里尔克的诗歌《散步》 ——“冷静的”兰克史学——“热情的”普鲁士学派——海德格尔的“鼓勇”与“慰藉”——黑塞和托马斯· 曼纵论音乐与德意志性——释然于尼采——德意志性的主要特点 终曲681 诗歌索引684 参考书目686 后记68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德意志之在(游思德意志民族文化性格上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鲁成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02894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9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96 |
出版时间 | 2010-12-01 |
首版时间 | 2010-12-01 |
印刷时间 | 2010-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3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51.6 |
丛书名 | |
印张 | 4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90 |
高 | 4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