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十六计心理博弈术
内容
编辑推荐

博弈就是为谋取利益而竞争,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有博弈存在。当博弈学遇到心理学,你不难发现它是如此地妙趣横生用《三十六计》解读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博弈,你更会发现简直妙不可言。《三十六计》不仅是一部兵书,更是一部美妙绝伦的心理博弈教材。

内容推荐

博弈就是为谋取利益而竞争,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有博弈存在。

一部《三十六计》,就是一部绝好的博弈论教材。关于《三十六计》的书多不胜数,讲博弈论的书也可谓汗牛充栋,但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出版物还很少见。《三十六计心理博弈术》以《三十六计》解读博弈论,把中国古代兵书的智慧进行博弈论的解读,可说是一个创举。

编写手法上,先介绍一个博弈论的原理.并告诉读者《三十六计》中哪些计谋符合这一弈策略;然后向读者介绍这些计谋,再结合博弈论的原理加以解说,让读者在读故事中领悟三十六计及博弈论的妙处并从中获得用以指导人生的智慧。

目录

第一章 囚徒困境——“近使”他人与你合作的博弈策略

 预备知识:认识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的《三十六计》解读

 上屋抽梯(第二十八计):合作还是背叛的选择

 趁火打劫(第五计):把握“敲竹杠”的火候与时机

 远交近攻(第二十三计):分化对手之间的联盟

 借刀杀人(第三计):让对手陷入囚徒困境

第二章 智猪博弈——借用他人力量的博弈策略

 预备知识:认识智猪博弈

 智猪博弈的《三十六计》解读

 借尸还魂(第十四计):用别人的资源办自己的事

 树上开花(第二十九计):搭便车的智慧

 假道伐虢(第二十四计):做个跟随者,在博弈中也能占先机

 顺手牵羊(第十二计):把握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

第三章 混合策略——迷惑对手的心理博弈术

 预备知识:混合策略

 混合策略的《三十六计》解读

 瞒天过海(第一计):不按套路出牌更容易获胜

 声东击西(第六计):警察与小偷博弈

 无中生有(第七计):以假乱真,让对手摸不着头脑

 抛砖引玉(第十七计):吃的是小亏,占的是大便宜

 李代桃僵(第十一计):牺牲局部,保全大局

第四章 斗鸡博弈——进退有度的博弈策略

 预备知识:认识斗鸡博弈

 斗鸡博弈的《三十六计》解读

 围魏救赵(第二计):绕远路有时比抄近路更容易达到目的

 调虎离山(第十五计):避免骑虎难下的博弈策略

 以逸待劳(第四计):后发制人也能一举制胜

 笑里藏刀(第十计):斗鸡博弈中的麻痹策略

第五章 协和谬误——走出错误的博弈策略

 预备知识:认识协和谬误

 协和谬误的《三十六计》解读

 金蝉脱壳(第二十一计):巧妙设局,从容脱身

 走为上(第三十六计):不要将错误进行到底

第六章 信息博弈——知己知彼的博弈策略

 预备知识:认识信息博弈

 信息博弈的《三十六计》解读

 暗渡陈仓(第八计):转移对手注意力的博弈策略

 打草惊蛇(第十三计):让对手自己暴露弱点

 假痴不颠(第二十七计):刘备是如何“忽悠”曹操的

 空城计(第三十二计):玩儿的就是信息不对称

 反间计(第三十三计):巧妙传递信息,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

 苦肉计(第三十四计):假戏真做,就要演得像真的一样

 美人计(第三十一计):禁不住诱惑,就让他自食其果

第七章 心理威慑——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博弈策略

 预备知识:认识威胁策略

 心理威慑的《三十六计》解读

 擒贼擒王(第十八计):斩首行动为什么有效 

 釜底抽薪(第十九计):攻心夺气是胜利的关键 

 指桑骂槐(第二十六计):敲山镇虎,让对手感到恐惧

第八章 蜈蚣博弈——根据预期结果制订行动方略的博弈策略

 预备知识:认识蜈蚣博弈

 蜈蚣博弈的《三十六计》解读 

 欲擒故纵(第十六计):巧妙地纵,才能牢固地擒

 关门捉贼(第二十二计):切断退路,让对手无处可逃

 连环计(第三十五计):一步一步地将对手诱人圈套

第九章 猎鹿博弈——合作双赢的博弈策略

 预备知识:认识猎鹿博弈

 猪鹿博弈的《三十六计》博弈解读

 偷梁换柱(第二十五计):在合作中如何获取最大的收益

 反客为主(第三十计):一点一点地提出要求 

第十章 枪手博弈——后发制人的博弈策略

 预备知识:认识枪手博弈

 枪手博弈的《三十六计》解读

 隔岸观火(第九计):坐收渔人之利的智慧 

 混水摸鱼(第二十计):想要混水摸鱼,最关键的是如何把水搞浑

附录 《三十六计》索引

试读章节

上屋抽梯:原意为送人上了楼之后却把梯子给搬走,这样就使人无法再下来,比喻诱使他人上前而断其退路,使人处于困境,即怂恿人上当受骗的意思。在军事上泛指引诱敌人前来取利、并待其深人,便用迂回包围等方法断其退路,以迫使其就范的计谋。

本计计名出自一个典故。《三国演义》中,割据荆州的刘表非常偏爱自己的少子刘琮,而不喜欢长子刘琦;这样,刘琮的母亲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到儿子刘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当时,刘琦感到自己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中,他多次请教身在荆州的诸葛亮,但不知为什么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

有一天,刘琦主动约请了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等二人正坐下饮酒正酣之时,刘琦竟暗中派人把楼梯给拆走了。诸葛亮刚反应过来,于是刘琦便对他说道:“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出君之口,人琦之耳:可以赐教矣!”意思就是让诸葛亮尽管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吧,不要再有什么顾虑了。诸葛亮见状,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然后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在春秋时期,当时的晋献公的宠妃骊姬想谋害晋献公的两个儿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骊姬居心险恶,只得逃亡国外;而申生却为人厚道,一心要为父王尽孝,侍奉左右。一日,申生派人给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东西,歹毒的骊姬乘机把东西掉了包,然后她又当着晋献公的面命人去品尝,结果那人刚刚尝了一点儿就被毒死了。于是晋献公大怒,大骂申生不孝,还阴谋杀父夺位,扬言要杀死申生;而可怜的申生百口莫辩,只得以自尽表明自己的清白。而重耳就是后来的晋文公。为此,诸葛亮便为刘琦总结说:“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刘琦马上就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老爹请求被派往江夏(令湖北武昌西),这样他才避开了后母,终于免遭陷害。

本来,刘琦引诱诸葛亮“上屋”,是为了求他指点,“抽梯”,是断其后路,也就是打消诸葛亮的顾虑,这样诸葛亮也就肯与之合作了。此计用在军事上,是指先利用小利以达到引诱敌人的目的,然后截断敌人援兵,以便将敌围歼的谋略。这种诱敌之计,自有其高明之处:敌人一般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所以,你应该先给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给以方便,等敌人“上楼了”,也就是进入你已布好的“口袋”之后即可拆掉“梯子”,伺机围歼敌人。

上屋抽梯既可用之于敌,也可用之于我。《孙子兵法·九地》中就说:“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意思是:主帅给士卒布置任务,要像登高后抽掉梯子一样,使他们只能向前,不能后退。主师率众深人诸侯国境,要像射出的箭矢一样,使他们只能一往直前,不可返回。而诱敌“上屋”,正是实施此计的关键。

P6-7

序言

提到“心理博弈”,很多读者会觉得一头雾水,可能首先会想到博弈学那宛如天书的公式与图表,心理学那晦涩难懂的概念和术语。一个个复杂的理论模型,一种种与生活毫不沾边的理性假定,一个个把你绕到云里雾里的实验……再加上满目“之乎者也”的《三十六计》,足以让你对这本书望而生畏、兴味索然了。

如果你的看法果真如此,那么我可负责任地告诉你:你错了!实际上,博弈论告诉我们如何在复杂的对局中采取最佳的策略而成为胜者,而心理学告诉我们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如何掌控他人的心理,从而为自己获得最大的收益。而当博弈学、心理学遇到被誉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三十六计》时,它们则更是相映成趣。

不信吗?先让我们来看一则历史故事。

安史之乱中,唐朝叛将令狐潮围攻雍丘城,雍丘城守将张巡命士兵扎1000个草人,披上黑色衣服,夜里用绳子缒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争先恐后地朝草人射箭,张巡一夜之间得到几十万支箭。以后,张巡夜里再把人缒下城去,令狐潮的士兵看看好笑,以为又是草人,并不防备。于是,张巡选派500名敢死队员,连夜缒下城去,攻击令狐潮的军营,烧毁营帐,把令狐潮的部队追杀到十多里之外去了。

故事来自《三十六计》中的第七计“无中生有”,这一计的精髓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扰乱对方,使之判断失误,做出错误的决策。而在博弈论中,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著名的“警察与小偷博弈”。这个博弈模型说的是某个小镇上只有一名警察,也只有一个小偷。警察负责整个镇子的治安,而小偷则专在这个镇子里盗窃。小镇的一头有一家酒店,另一头有一家银行。因为分身乏术,警察一次只能在一个地方巡逻;而小偷也只能去一个地方。若警察选择了小偷偷盗的地方巡逻,就能把小偷抓住;而如果小偷选择了没有警察巡逻的地方偷盗,就能够偷窃成功。警察怎么巡逻才能使效果最好呢?

我们考察这个例子,会发现它与三十六计里面无中生有这一计所举的张巡智斗令狐潮的例子有异曲同工之处。令狐潮无法判断哪次张巡从城上缒下去的是真人,哪次缒下去的是草人,张巡同样无法判断他每次缒下人去令狐潮是否会确定地选择放箭;这正如同警察无法判断小偷会是去银行偷盗还是会对酒店偷盗,而小偷也无法判断警察会去哪个地方巡逻。

张巡、令狐潮,或者警察与小偷各自在博奔中所能选择的策略,在博弈论中被称为“混合策略”。在混合策略下,各方在做出决策时,不用刻意去想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因为你不会知道对手会出其中的哪一个,无论你怎么想,都不会得到一个绝对的最优策略。也就是说,无论令狐潮是否会放箭,张巡最好的选择都是要不断地往城下缒人,如果缒的是真人而令狐潮恰好没有放箭,则可以乘机偷袭,如果令狐潮放箭了,则己方会损失一部分士兵;如果缒的是草人而令狐潮没有放箭,则双方都无损失,如果缒的是草人而令狐潮放箭了,则令狐潮会损失一些箭,而张巡则占到了便宜。而对于张巡而言,无论令狐潮是否放箭,他要赢得博弈,最好的选择是要不断地往城下缒人,至于哪次缒真人,哪次缒草人,没有一定之规,只能看运气。而对于令狐潮而言,无论张巡缒的是真人还是草人,他最好是选择放箭,因为这样虽然可能会损失一些箭,却可确保不被偷袭,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以上是从博弈学的角度来分析在博弈中双方各自所能采取的最佳策略。故事中的令狐潮之所以上当,则是心理学的原理起到了作用——对于常见的现象,人们不再怀疑。令狐潮发现张巡每次缒下来的都是草人,以为这次缒下来的一定还是草人,这就是定势思维在起作用,也就是说,对某一种特定的活动状态,它会使人以一种已有的固定的看法为根据去认识一个新的事物。说白了就是人们会受到经验的误导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有意思吧?看到这里你还觉得博弈学、心理学、三十六计是那么高深莫测吗?其实,当博弈学遇到心理学,你不难发现它是如此的妙趣横生;而用《三十六计》中的策略来解读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博弈,你更会发现简直妙不可言。因为《三十六计》不仅是一部兵书,更是一部美妙绝伦的心理博弈教材。

现在,就请读者朋友与我们共同领略三十六计心理博弈术的绝佳风景吧,相信你流连忘返。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十六计心理博弈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上渔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03516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6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892.2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3: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