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内容丰富,涉及广泛,而且对会议主题所包含的社会流动、社会控制、文化传播三个领域都有程度不同的体现。其中有关社会流动的论述,体现了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社会流动和不同地域间的空间流动。在社会流动方面,论及了社会地位上下变动的垂直流动和从业领域变动的平行流动。有关社会控制的论述,在盗匪、宗教、帮会等问题的研究中,体现了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两个方面、控制的制度和控制的运作两个层次。在控制者方面和控制的制度层面,显示了三种控制系统,一是国家通过权力、法制而实行的制度性控制状况;二是各类社会组织通过自己的体系、规制而存在的自治性控制状况;三是各种公众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通过名誉、信仰而发生的自律性控制状态,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被控制者方面和控制的运作层面,反映了制度实施状况、反控制状况、失控状况和缺控状况及其原因所在。有关文化传播的论述,既涉及了传播的内容和载体,也涉及了传播的形式、途径和效果;论述的对象包括图画、电影、戏曲和小说,虽新老话题都有,但均不无新意。
本书收录了2009年8月在贵阳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的部分论文,以“近代中国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为主题,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流动、社会阶层与团体、慈善救济、社会控制、城市治理、农村与农业、工商经济等方面的论文,作者分别为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学者。透过本书描述的近代中国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的多面状况,我们可以了解学术界关于这一领域的一些新的研究动向。
序一
序二
社会流动
河北省新河县的社会流动与户口变化动向
清末湖南社会流动与湖南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近代同乡资源的流动与制度运作
日本全面侵华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挫折
会阶层与团体
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
近代埠际贸易体系中的上海闽商
青岛社会与青岛华商
1920年代上海“中小商人”团体的构成与性质
国民革命时期长沙商民协会与苏广业店员联合会的冲突
慈善救济
力禁“花田”重农桑
从“教养兼施”到“劳动教养”:中国劳动教养制度起源新探
中国红十字会创始诸人之地位考辨
全面抗战前中国红十字会战地救护工作述论
谁为国捐躯?
社会控制
三十年来国内关于民国社会控制问题研究述评
清代内河水运中的河盗、湖盗、江盗
民间组织与民众运动
民国初年的民间教门述论
城市治理
从天津脚行制度看近代搬运业的变化
近代北京城市治安管理述论
上海华界的垃圾治理及对社会的促进(1927~1937)
马路上的对抗
农村与农业
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问题及其他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官营农业移民政策初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农村妇女劳动及其影响
统购统销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变迁
工商经济
20世纪上半叶的江西公路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
美国白银政策与中国银本位制度的终结
20世纪30年代东亭镇的工商业及其发展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