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是一种“现代才子气”的佳品。这种才子气主要表现在写景的笔调和抒情的恣肆上。郁达夫写景的才气得力于他对自然的感受,在景物中融注真情以及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他姿肆的抒情则展现了一种真诚与坦荡的现代人格精神。精致的景物描写与率直的抒情形成了强大的张力,构成了郁达夫游记散文的风格。
本书为其游记选集,收录了《杭江小历纪程》、《游白岳齐云之记》等文章。
图书 | 郁达夫游记选集/新华现当代文学佳作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是一种“现代才子气”的佳品。这种才子气主要表现在写景的笔调和抒情的恣肆上。郁达夫写景的才气得力于他对自然的感受,在景物中融注真情以及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他姿肆的抒情则展现了一种真诚与坦荡的现代人格精神。精致的景物描写与率直的抒情形成了强大的张力,构成了郁达夫游记散文的风格。 本书为其游记选集,收录了《杭江小历纪程》、《游白岳齐云之记》等文章。 内容推荐 郁达夫先生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除代表作《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外,还著有《茑萝集》、《迷羊》、《在寒风里》、《她是一个弱女广》、《屐痕处处》、《达夫游记》、《日记九种》、《闲书》等,有《郁达夫文集》十二卷行世。 本书为其游记选集,收录了《临平登山记》、《杭州》等文章。 目录 感伤的行旅 钓台的春昼 半日的游程 杭江小历纪程 浙东景物纪略 西游日录 杭州 临平登山记 出昱岭关记 游白岳齐云之记 屯溪夜泊记 桐君山的再到 南游日记 雁荡山的秋月 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 超山的梅花 花坞 皋亭山 龙门山路 城里的吴山 扬州旧梦寄语堂 饮食男女在福州 国道飞车记 送王余杞去黄山 过富春江 西溪的晴雨 玉皇山 闽游滴沥之一 闽游滴沥之二 闽游滴沥之三 闽游滴沥之四 闽游滴沥之五 闽游滴沥之六 从鹿囿传来的消息 里西湖的一角落 看闽剧 福州的西湖 槟城三宿记 覆车小记 马六甲记游 附录: 二十二年的旅行 自序《屐痕处处》 两浙漫游后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江南的风景,处处可爱,江南的人事,事事堪哀,你看,在这一个秋尽冬来的寒月里,四边的草木,岂不还是青葱红润的么?运河小港里,岂不依旧是白帆如织满在行驶的么?还有小小的水车亭子,疏疏的槐柳树林。平桥瓦屋,只在大空里吐和平之气,一堆一堆的干草堆儿,是老百姓在这过去的几个月中间力耕苦作之后的黄金成绩,而车磷磷,马萧萧,这十余年中间,军阀对他们的征收剥夺,虏掠好淫,从头细算起来,哪里还算得明白?江南原说是鱼米之乡,但可怜的老百姓们,也一并的作了那些武装同志们的鱼米了。逝者如斯,将来者且更不堪设想,你们且看看政府中什么局长什么局长的任命,一般物价的同潮也似的怒升,和印花税地税杂税等名目的增设等,就也可以知其大概了。啊啊,圣明天子的朝廷大事,你这贱民哪有左右容喙的权利,你这无智的牛马,你还是守着古圣昔贤的大训,明哲以保其身,且,细赏赏这车窗外面的迷人秋景吧!人家瓦上的浓霜去管它作甚? 车窗外的秋色,已经到了烂熟将残的时候了。而将这秋色秋风的颓废末级,最明显地表现出来的,要算浅水滩头的芦花丛薮,和沿流在摇映着的柳色的鹅黄。当然杞树、枫树、桕树的红叶,也一律的在透露残秋的消息,可是绿叶层中的红霞一抹,即在春天的二月,只教你向树林里去栽几株一丈红花,也就可以酿成此景的。至于西方莲的殷红,则不问是寒冬或是炎夏,只教你培养得宜,那就随时随地都可以将其他树叶的碧色去衬它的朱红,所以我说,表现这大江南岸的残秋的颜色,不是枫林的红艳和残叶的青葱,却是芦花的丰白与岸柳的髡黄。 秋的颜色,也管不得许多,我也不想来品评红白,裁答一重公案,总之对这些大自然的四时烟景,毫末也不曾留意的我们那火车机头,现在却早已冲过了长桥几架,抄过了洋澄湖岸的一角,一程一程的在逼近姑苏台下去了。 苏州本来是我依旧游之地,“一帆冷雨过娄门”的情趣,闲雅的古人,似乎都在称道。不过细雨骑驴,延着了七里山塘,缓缓的去奠拜真娘之墓的那种逸致,实在也尽值得我们的怀忆的。还有日斜的午后,或者上小吴轩去泡一碗清茶,凭栏细数数城里人家的烟灶,或者在冷红阁上,开开它朝西一带的明窗,静静儿的守着夕阳的腕晚西沉,也是尘俗都消的一种游法。我的此来,本来是无遮无碍的放浪的闲行,依理是应该在吴门下榻,离沪的第一晚是应该去听听寒山寺里的夜半清钟的,可是重阳过后,这近边又有了几次农工暴动的风声,军警们提心吊胆,日日在搜查旅客,骚扰居民,像这样的暴风雨将到未来的恐怖期间,我也不想再去多劳一次军警先生的驾了,所以车停的片刻时候,我只在车里跑上先跑落后的看了一回虎丘的山色,想看看这本来是不高不厚的地皮,究竟有没有被那些要人们刮尽。但是还好,那一堆小小的土山,依旧还在那里点缀苏州的景致。不过塔影萧条,似乎新来瘦了,它不会病酒,它不会悲秋,这影瘦的原因,大约总是因为日脚行到了天中的缘故吧。拿出表来一看,果然已经是十一点多钟,将近中午的时刻了。 火车离去苏州之后,路线的两边,耸出了几条绀碧的山峰来。在平淡的上海住惯的人,或者本来是从山水中间出来,但为生活所迫,就不得不在看不见山看不见水的上海久住的人们,大约到此总不免要生出异样的感觉来的吧。同车的有几位从上海来的旅客,一样的因看见了这西南一带的连山而在作点头的微笑。啊啊,人类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细胞,只教天性不灭,决没有一个会对了这自然的和平清景而不想赞美的,所以那些卑污贪暴的军阀委员要人们,大约总已经把人性灭尽了的缘故吧,他们只知道要打仗,他们只知道要杀人,他们只知道如何的去敛钱争势夺权利用,他们只知道如何的来破坏农工大众的这一个自然给与我们的伊甸园。啊呀,不对,本来是在说看山的,多嘴的小子,却又破口牵涉起大人先生们的狼心狗计来了,不说吧,还是不说吧。将近十二点了,我还是去炒盘芥莉鸡丁弄瓶“苦配”啤酒来浇浇砚磊的好。 正吞完最后的一杯苦酒的时候,火车过了一个小站,听说是无锡就在眼前了。 天下第二泉水的甘味,倒也没有什么可以使人留恋的地方。但震泽湖边的芦花秋草,当这一个肃杀的年时,在理想上当然是可以引人人胜的,因为七十二山峰的峰下,处处应该有低浅的水滩,三万六千顷的周匝,少算算也应该有千余顷的浅渚,以这一个统计来计算太湖湖上的芦花,那起码要比扬子江河身的沙渚上的芦田多些。我是曾在太平府以上九江以下的扬子江头看过伟大的芦花秋景的,所以这一回很想上太湖去试试运气看,看我这一次的臆测究竟有没有和事实相合的地方。这样的决定在无锡下车之后,倒觉得前面相去只几里地的路程特别的长了起来,特别快车的速力也似乎特别慢起来了。P5-7 后记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创作的小说、散文、诗词作品,是除鲁迅的著作之外,最值得阅读、咀嚼和研究的文本。 郁达夫先生作为一名作家甫一出现,就在中国文艺界取得巨大的影响,当然首先是凭藉其独具个性的一系列小说;但是,今天看来,在他众多的作品当中,最具不朽魅力的还当推他的散文。他的散文作品不仅量多,而且质量上佳,几乎每一篇都神完气足、蕴藉深厚,既直接又婉曲地深刻表达了作者的情怀、思想与趣味。说“直接”,是指他的散文就是为了抒情达意;而“婉曲”是说他表达方式的含蓄与回环往复。二者看似矛盾,而又做到了完美的统一。加上因为他具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当然又有西洋文学的熏陶),文字功夫的老到和知识的丰富,使得他的散文读起来如饮醇酒,意味隽永。 在郁达夫先生的散文作品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游记。自一九二八年他写《感伤的行旅》开始,一直到他三十年代辗转南北、四十年代漂泊南洋,不同时期,他都有游记文字问世。给我们的感觉是,郁达夫一生都在各处行走,都在漂泊,都带着一颗感伤的心在欣赏和观察着自然山水、风土人情与社会诸象,都在叩问山川地理、城郭聚落的变迁和祖国的现实与前途,都在追寻人生的真谛。因此,他的这些游记文字是来自他心灵深处的最真切的文字,是他所有创作中的精华,也是他散文中的奇葩。特别是他上世纪三十年代精力最旺盛时期所写的一系列游记,情感丰富,思力集中,文字纯熟,将山水风光与心灵情感很好地结为一体,可谓达到珠圆玉润、炉火纯青的地步,确实能“撄人心”,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些文字,中国的现代山水第一次以独特的内涵神韵与清晰的面貌在世人面前呈现出来,而郁达夫也就以“风景的发现者”这一身份镌刻在文学史的丰碑上。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编辑出版了这部《郁达夫游记选集》。 其实,郁达夫先生生前也很重视自己的游记创作,早在一九三四年他就在上海现代书局出版了他的游记专集《屐痕处处》,一九三六年三月,又由上海文学创造社出版了《达夫游记》(此书于达夫先生遇难三年后的一九四八年改题为《郁达夫游记》,由上海杂志公司重印出版)。此外,他还在旅行福建期间写出了系列游记《闽游滴沥》,漂泊南洋又写了《马六甲记游》等篇。这次,我们是将郁达夫文集中几乎所有的记游方面的文字却收集在一起,使读者更方便地窥得郁达夫游记的全貌,领略其高超地写景状物、刻画山水与表达内心感受的技巧,也就是学习他如何以生花之笔传达山水之貌、之神的。 所谓山水、风景,说到底都是人(观者、创作者)眼中、心中的风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画山水画的独得之秘,也是写出好的游记散文的不二法门,在这方面,郁达夫是我们的先驱与楷模。达夫游记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风景的人文化风景与人文密不可分,这一点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当最有体会,在此就不作赘述。本书编选方面一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不足,恳请读者多予指正! 编者 2010.10.鲁谷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郁达夫游记选集/新华现当代文学佳作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郁达夫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19430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10-11-01 |
首版时间 | 2010-11-01 |
印刷时间 | 2010-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6.4 |
丛书名 | |
印张 | 1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1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