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商业的心灵(中国商人访问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所描述的商人在内的商业精英,可能是过去二十年间中国最重要也最有活力的一群人。当其他群体都相对静默时,这个群体却崛起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新生力量。我们常常谈论的中国奇迹也和他们息息相关。公众带着复杂的情感看待他们,羡慕或嫉妒他们的富有,同时怀疑他们富有的原因,有时视他们为当代英雄,有时又攻击他们为有瑕疵的金钱收集者。而本书试图回到商业和商人本身,试图展现他们真实的思维方式,用一种公正但不失友善的态度来还原商业和商人。

内容推荐

本书是《经济观察报》知名高级财经记者、主笔、总编助理李翔的商业领袖访谈录。访谈的形式能使读者倾听商业领袖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商业王国,尤其是学习他们应对金融危机等复杂情势的不败之策。本书访问的主人公有地产大佬潘石屹、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几度沉浮的商界奇人史玉柱、吉利汽车总裁李书福、钢铁大亨沈文荣和吴栋材等。在本书一长串的商人名录中,有些已经是公众明星,有些则是隐秘的商业大亨。这个群体在很大程度上是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最受瞩目的人。

目录

沈文荣 这就是沈文荣!/001

李友 “保姆”在方正/019

韩三平 韩三平的商业与电影世界/031

史玉柱 新战/045

郭广昌 郭广昌的商业哲学/055

李书福 倔强的石头/077

蒋锡培 冬天里的蒋锡培/097

季琦 危机让我变得更有耐心/109

周晓光 翁荣弟两位义乌商人的突围/123

卓福民 纪源资本:漫长的亮相/145

朱新礼 朱新礼的关键时刻/161

陆兆禧 安静的执行官/167

邵晓锋 以互联网理念运作金融公司/177

吴栋材 市场运作就像战争/185

荣秀丽 天宇朗通的诞生与崛起/193

王明辉 再造云南白药/207

许志华 唤醒匹克/219

周少雄 狼群不分裂/237

吴华新 家族公司的GE梦想/245

邵忠邵 忠上市/253

刘积仁 房间内最聪明的人/263

俞敏洪 我是个精神力量很强大的人/283

潘石屹 潘石屹在天水/305

张跃 一个环保主义者的自白/317

后记/333

试读章节

他没有让自己的公司上市,关于这点可有许多有趣的说法。据说有一次沙钢已经做完了全部的上市准备工作,可这时政府却来说服他,让他把上市的机会让给另外一家更需要上市的国有公司,以帮助后者解决资金困难。沈文荣骄傲而伤心地说:“噢,原来上市是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公司的,那沙钢不困难,也不需要帮助。”至此之后,再也没有关于沙钢上市的消息。直到2007年,市场才传来高盛意欲成为沙钢战略投资者的消息,高盛以66亿元获得了10%的股份,这样做的下一步当然是沙钢的整体上市;2008年年底,沙钢介入重组深陷巨亏与假账丑闻的ST张铜,后者与沙钢同处张家港。

他没有让自己的董事会中坐满来自各个国家、各大公司或者各个知名投资机构的知名商人或投资者,他只是艰难地完成了公司的改制,同时让公司的领导层三十年没有发生变更。

他也没有率领自己的公司完成一桩蛇吞象似的惊人收购,类似于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他最著名的收购发生在2002年,沙钢购买了欧洲老牌钢铁公司蒂森克虏伯旗下位于多特蒙德的霍施钢厂。在收购发生之后,国内财经媒体上流行的言论是,沙钢可能购买了一堆破铜烂铁回来。当然,事实并非如此。这桩3380万欧元的收购让沙钢获益匪浅。沈文荣把整个工厂都拆卸、打包,然后运回张家港锦丰镇的沙钢总部,让沙钢的产能跃升到1000万吨。《金融时报》的记者金奇后来将这视为中国崛起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加以描述。

他的发型多年未变,脸庞倒是越发显得黝黑如铁。他可以是个好工人,也肯定能做个不错的农民,因为他的一个显著优点就是勤奋。现在即使他已经年过六十,也依然显得精力充沛,每天都在高速率地运转。他说着一口带有浓重苏南口音的普通话,每一次他在台上讲话,自己都挥舞着手兴高采烈,但如果听众是第一次听他演讲,他们多半会一头雾水。他也不是媒体上的明星企业家,他极少接受采访,几乎从不抛头露面,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他和他的公司。

走在大街上,无人会判断出他已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了。在《财富》杂志2009年公布的全球500家最大的公司名单中,他执掌的江苏沙钢集团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大陆民营企业,排名第444位。在2008年获得这一殊荣的是联想集团,当年排名499位,那也是中国大陆的民营企业第一次能够跻身于《财富》500强之列。不同于沙钢和沈文荣,联想和柳传志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际上也早已被视为是中国的标志性公司。“柳传志先生往那儿一坐,就是中国成功的一个符号。”田溯宁说。田是中国宽带产业基金会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联想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但是在这一次的《财富》500强公司评选中,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联想集团却未能入选,而这家身处江南小镇的钢铁公司,却在无声无息间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所有企业都有影响,沙钢也不例外,肯定有影响……我们控制得好一些,损失相对小一些。”沈文荣说。

这个低调而神秘的中国商人能够激发起多少人的好奇心和猜测!当他第一次被列入《福布斯》杂志的中国富豪排行榜时,他愤怒地宣称自己上了“资本家的黑名单”;可是在2009年,一本中国大陆的商业杂志《新财富》将他推上了中国大陆首富的位置,根据估计,他的身价可以达到200亿元人民币。而且,毫无疑问,如果沙钢在未来能成功地整体上市,沈文荣的身价还会更高。要知道,这可是一家总资产达1100亿元的公司,即使2008年钢铁业形势如此不济,它仍然有1452亿元的销售收入。只是沈文荣在此时已经没有那么愤怒。他看着我的眼睛开始大笑:“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他决定忽略此事,不把自己的任何精力和注意力投射在上面。“有人说我们都应该请他(做排行榜的人)吃饭,我说凭什么?我不会做工作让你不要把我放在排行榜上,我当然更不会做工作让你把我放在上面。我不会把任何精力放在这上面”。他不会开车,随身也不带钱。1990年代末的一天,沈文荣出差回来,没让人接,打了个出租车,上车之后却发现自己身上没带钱,幸亏司机认出了坐在他车上的是沈文荣才免去了尴尬。但是沈文荣有时却也乐于开一些关于财富的玩笑,他会对自己身边的人感慨地说:“我算什么富豪啊?都是些固定资产。那些跟沙钢做贸易的商人才是真正的富人,说拿出10个亿马上就能拿出来,全是现金。”

他庞大的钢铁帝国位于长江之畔,即使仅仅开车走马观花地绕一圈,也需要两个小时。纵横在钢铁厂空中的繁复的管道中流淌着水、煤气和水蒸气。在其中,钢铁的魅力无人能够抵抗。仅仅是看到高大而空旷的车间里火苗色泽的钢铁在一道道流水线上快速地移动,就让人陶醉。人在其间是渺小的,穿着暗红色工作服、头戴红色安全帽的工人们站在一排排的机器之间操作,就像祭司站在威风凛凛的天神祭坛前祭司一样。曾经试图走重型工业化之路的民营企业,大多数都在过去十年内饱经风雨,甚至无奈折戟。其中最著名者,当属距离张家港一个半小时车程内的常州的钢铁公司铁本。戴国芳的命运直到今天还会牵动着大多数中国人的神经。可是沙钢和沈文荣却没有因为重型工业化而陷入困境。这个企业本身就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之一,它先是成为苏南地区企业的旗舰,随后是整个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的龙头,现在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也是全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之一。它已经是一头巨兽,它要考虑更多的已经不再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沈文荣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同处苏南的钢铁大亨是如何看待他的不慎折戟的后辈戴国芳的命运的?

他的商业智慧源于何处?他为何能够取得如此成功?我曾经拿这两个问题询问过我所碰到的数名张家港市政界人士,他们都将沈文荣的成功之道归结于沈的长袖善舞。他有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天分。所有描述他的文章几乎都会提到他的红顶生涯,他曾经官至张家港市政协主席和市委副书记。但是沈文荣却当面反驳了这一点。在沙钢总部的会议室内,他说自己从未从政,一直在公司工作;他从未拥有过自己在政府办公室的钥匙,也从未踏足过他在政府的办公室。他仅仅是享有红顶之名。当然,他对自己处理关系的能力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认为这也是沙钢能够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他是此中高手,一切游刃有余。

P1-3

序言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中,同中国商人的交谈构成了我工作的最主要的内容。尽管我一直铭记着我的朋友(某种程度上也是导师)许知远对我说的话:“李翔,你可千万不要变成一个商业记者啊!”

正是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个纯粹的商业记者,我尝试着涉足其他领域。我到深圳龙岗同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工人们交谈,试图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也涉足偏远的县城和乡村,在泥泞的土路上跋涉。后来在访问韩三平时,我发现我到过他的家乡,一个四川小县城。有些时候,我甚至还觉得自己是个不错的历史散文作家,我对赛珍珠、白修德等都兴致盎然,热衷于沿着他们的足迹旅行,我去过胡适的故乡、梁启超的故乡、周恩来的故乡等等。另外一些奇思妙想的瞬间,我又觉得自己可能会是个不错的文学评论家。我是个勤奋的小说读者,我热爱马尔克斯、菲茨杰拉德、奥威尔、毛姆、格雷厄姆·格林、塞林格等作家。

而且,我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是个勤奋的写作者。我撰写社会新闻的报道,我总是把新闻挂在嘴边;我喜欢跟学者与智者交谈,观念世界始终对我有强烈的吸引力;我写作旅行和历史散文,V.S.奈保尔和PeterHessler是我在这方面的榜样;我也写书评和作家小传。

不过,让我沮丧的是,当我碰到一个新的读者时,他们总会跟我提及他们看过的我对某位商人的访问,并且非常欣赏。在大多数人眼中,我被无可挽回地定义为一名商业记者,而且是专门同商人交谈,然后撰写他们访问的商业记者。他们会同我争论我对某位商人的看法,会争议我提出的某个问题的优劣,然后表达自己对商业和商人的见解,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有些时候,他们还会强烈地建议我去见某位商人,因为他们想看到我会如何描写他。

必须承认,同这些商人的交谈曾经带给我莫大的满足感。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正是这个时代的出类拔萃之辈。而同那些最杰出的头脑交流,一直是一个记者和作家梦寐以求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见你想见的人,并且写你想写的文章,这正是对记者生涯的最高嘉奖。在中国,既然大多数记者都不能像他们的西方同行那样同政治家交谈,自然而然,商人和明星就成为了其次的选择。同那些不太情愿接受媒体访问的商人交谈,尤其能够满足一个记者的虚荣心。我至今记忆犹新,当一位低调的商人终于坐到我面前并认真地同我交谈时,我的那种欣喜若狂的感觉。

但是,这种欣喜和成就感同时又带给我一种不祥的感觉:被人指责。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面临着一种或隐或现的责问:为何你同这些商人走得这么近?你是不是在帮他们做宣传?大多数情况下我对这些疑问都不会回答。有时候我会问他们对《财富》杂志和《商业周刊》的看法:你会认为它们都是在帮这些商人做公关吗?只有少数时候我会耐心地向他们描述商业的功用,以及商人们为什么值得我去描述。也就是说,在面对为什么应当为商人辩护这个问题时,首先是我需要为自己访问他们、描写他们辩护,为他们辩护变成了为我自己辩护。

接下来我可能会推荐那些质疑者去读几本书,其中包括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在《自由秩序原理》中,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解释了为什么商人有利于社会进步。大多数商人都是创造财富的人,在许多方面,他们同你我并无二致。那些认为他们都是混蛋的人,一定很难于回答以下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人只要变成混蛋,钱就会排着队跑进他的银行账户?他们也并不是童话中的花衣魔笛手,只要吹起某种音乐,财富就会滚滚而来。他们首先得把自己变成创造者,让别人心甘情愿地花钱来购买他们的创造物。洛克菲勒变成了富豪,但是他得提供给人们可用的石油。最初主要用来照明的石油取代了昂贵的鲸油,让更多人可以在夜间照明,而且照明效果还更好。爱迪生也获取了财富,但他可是个不知疲倦的发明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电。亨利·福特也是个有名的有钱人,但若是没有他,我们开始使用私人汽车可得推迟不少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然后换取财富。他们的致富建立在你我获取了便利的基础之上。大多数伟大的商人都是历史的重要推动者。

并且,这些商人的消费行为也有益于社会。正是他们看上去惹人恨的奢侈行为在推动着奢侈品变成非奢侈品,直到大多数人都能够消费得起为止。比如说汽车和飞机,它们开始时由狂热的发明家创造,最初不被人所接受,后来成为有钱人的交通工具,而且只有那些有钱人才能够享受到这种速度带来的便捷与快感。因为它们的制造成本是如此昂贵。但是,这些有钱人对它们的需求推动着汽车生产商不断做出扩大生产的努力,其中的研发成本、雇用昂贵的发明家和工程师的成本,都由那些奢侈的汽车和飞机的富豪消费者们承担。生产不断扩大,成本不断降低,直到最后,低到连那些制造这些奢侈品的工人们也能够享受到这些奢侈品,此时它们也就不成为奢侈品了,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因此也就被改变了。计算机的历史也是如此。最初只有毫不担心价格、花钱如流水的军方才能够承担得起计算机的昂贵价格。接下来,是那些有钱的研究机构和学校,在这些有钱的研究机构和学校中,也包括了比尔·盖茨所读的中学。有钱人支付研发价格费用,研究人员和企业家在利润的驱使下降低成本扩大生产,直到最后我也能够买一台电脑来写眼前的这篇文章。其中,微软的比尔·盖茨、IBM的托马斯·沃森和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都通过自己的创造精神和创富精神推动了这一点。富人们通过自己的奢侈消费来支付奢侈品不再奢侈的成本。

商人们还推动着现代政治体系的建立。在驯服国家和君权的力量中,最重要的就包括新兴的资产阶级。只有那些有钱人才会在乎对产权的保护。毕竟在政治权力反复无常的受害者中,那些借钱给皇室的银行家和最有钱的商人们受损最大。因为他们意欲保护自己的财富,所以才会有各种制约权力的方式出现,比如法律。

现在,让我们回到中国的现实。那些愤愤不平的人会说,中国可没有像洛克菲勒、亨利·福特和史蒂夫·乔布斯那样的富有创造力的商人,我们有的是权钱交易,有的是权贵资本主义,有的是贪婪的地产商和丧尽天良的煤矿主,还有生产毒牛奶和毒奶粉的黑心商人。然后,我们也没有看到他们有推动这个国家前行的欲望和动力,反而津津乐道于向权力献媚。他们不仅没有通过自己的消费让奢侈品变成非奢侈品,相反的是,他们通过投资行为炒高了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城市的房价。

是的,商业有其恶的一面。马克思说,资本的每个毛孔里都是血和肮脏的东西;巴尔扎克说,每一笔巨大的财富背后都有同样巨大的罪恶。这些谴责早已让商人们刻骨铭心。我和那些愤愤不平的人一样反对商业中的恶的因素。但不同的是,我更相信终会有一个干净明亮的商业世界出现和存在。转轨中的社会,过渡期的时代,确实会滋生强盗资本家和罪恶的大亨。但是即使在此时期,商业的积极功效也从没停止过。在中国,尤其是那些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家们,他们创造着就业,提供给我们服务和产品,而且让这些服务和产品越来越廉价,那些制造业的企业家更是中国的竞争力所在。与此同时,他们却要担心国家政策的变化、外部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有社会仇富心理的人和媒体的攻击。只有商人们和政治家们才认为这个时代商人不是最好的职业;商人们身受其苦却又百口莫辩,政治家们则超然于各阶层之上。

我还要推荐的书是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这部冗长的书讲述的是当这个世界上最具创造性的人都开始罢工时,世界会是怎样的。这些最具创造性的人在安·兰德的描述中,以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商人为主。当然,如果你没能读下去,这不是你的错,因为我也没有读完。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结局,当他们罢工时,世界会很糟糕。你不相信?那就翻开我们刚刚过去的历史看看吧!从1953年我国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起,我们就经历了很长一段没有商人的历史,它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结果是不再有富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特权者),同时还有物质产品的匮乏和短缺。

重新回到这本书。这本书中的篇章几乎都是截稿日前匆忙的产物。但是同有些商人交谈时的快感甚至能够一直延续到我写这篇序言时。我为这些商人辩护,但与此同时我也并不认为他们就是尽善尽美的人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或许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而且,对于这个时代的商人而言,有时候他们身上混杂着让人憎恶的自大和隐晦。似乎他们认为隐晦和低调就能让自己躲避掉来自外部的攻击;而自大则源自于他们以为自己既然拥有了创造财富的能力,那大概也就拥有了对其他事情指手画脚发表评论的才华。这本书中也存在着询问这些商人们如何看待自身所在群体的问题。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同样有趣。

我努力通过和商人们交谈向广大读者展示商人们的肖像、他们的性格和他们的内心。我希望读者们能够从中有所收获;如果没有,那原因只能是我做得不够好。不过我相信他们足够丰富,足以让人有所得。

李翔

2010年4月于北京

后记

这本书中收录的商人访问,大都在2009年。这是我的第四本书和第二本商人访问录。按照惯例,我要在这里列出一个冗长的感谢名单。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那些朋友们。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跟人说过,我有如此多的缺点,以至于我只能跟我的朋友合作。因为只有朋友才能容忍我如此多的缺点,并且始终充满信任。其次,我要感谢那些接受我访问的商人们。他们中有些曾经被我激怒过,也有些曾经激怒过我。无论如何,我在此真心感谢他们慷慨地给予时间和智慧。接下来,我要感谢我在《经济观察报》的同事们,比如郭为中、新望、张琪等人的帮助。尤其要感谢我的总编辑刘坚,他始终如一的宽容态度。还必须感谢魏独独,恐怕她不多的耐心都用在对待我上面了。

然后是一系列的作家们,他们教我如何写作。其中,如果没有以下这三位中文作家,我敢担保我一定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做什么。他们是许知远、吴晓波和凌志军。抱歉的是我是按照我对他们的熟悉程度来排序的。许知远是我长久以来的同事和好友,每一次在我备感彷徨和无所适从的时候,他总会主动来安慰我,试图向我指出我可能的方向。对于比他还要年轻和忧伤的年轻人,他从来不吝啬自己的赞赏之词。他对理想主义的坚持也是我相信自_己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因。吴晓波是典型的江南才子,我相信不仅仅是我,他还是很多记者羡慕和学习的对象。他的才华,和他在对付世界和文字时的游刃有余都让人嫉妒。在他那一代的写作者中,吴晓波是对世俗事物参悟得最透彻、自己的目标最清晰,同时也找到了抵达此目的最明了途经的一位。至于凌志军,我读了他出版的每一本书,他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最好的记录者,也是中国记者型作家中最优秀的一位。对,不是“之一”,他是最好的。他让我相信,文字是没有疆界的,正好像他作为一位政论作家可以涉足商业史写作一样,同样可以杰出。在凌志军开始关注联想和中关村之前,全中国不知道有多少商业记者依靠报道联想和中关村的新闻立足,但是只有凌志军写出了《联想风云》和《中国的新革命》。他还是《变化》和《交锋》的作者,但涉足商业史写作之后,他仍然是最优秀的。这让我想起戴维·哈伯斯塔姆,他写过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写过胡志明的传记,也描述过日本汽车产业的兴起和美国汽车产业的衰落,他还写过一本迈克尔·乔丹的传记。他们鼓励我永远不要丧失对世界的好奇心,也不要为既有的成规束缚。

最后,我要说启发我做如此访问的是《花花公子》杂志的访问合集The Playboy Interview中的商人卷,感谢这本不太严肃的杂志中的严肃访问。

李 翔

2010年6月26日

书评(媒体评论)

首先他(史蒂夫·乔布斯)是一个天才,但是他不是真的认为自己是个天才。然后他做事能够一直抓到很细的细节。宏观的地方他能抓得非常准,而一个项目可能有几百个细节,重要的细节他也很清楚。我回顾我自己过去的事情,我觉得我做成功的事情有些像他,抓住大的重要的事,然后抓住大的重要的事的细节。

——史玉柱

2G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世界变小,你足不出户就能干很多事情。3G和4G时代,不是足不出户,而是地球跟着你转,只要你想,打开手机,你就是地球的中心。

——荣秀丽

不要跟我说企业家。企业家是什么概念?怎么都变成企业家了?只要企业存在你就是企业家了?变成企业领导就是企业家?中国有这么多企业家?千千万万企业家?

——沈文荣

我做不到,我这方面能力不行,我像一块石头一样,宁愿让人家踩也不愿意把自己锻炼成很好的公关能手。人跟人的情况不一样。

我不能游刃有余,不能自由,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比较苦,很苦,真的很苦。

——李书福

在我脑海里面,如果我还期待什么奇迹的话,那就是我能够帮助以亿为单位的人。如果说奇迹,就只有这一个奇迹。我从来没有任何其他方面的想法。

——张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商业的心灵(中国商人访问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59785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3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4
18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9: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