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论二十五种(刘再复作品)
内容
编辑推荐

为这深切的爱,为那些纯净的灵魂;鞭辟入里,写尽人性之荒谬与病态;掷笔三叹,叹尽身心的破碎与荒疏。

本书的作者以坦荡的心怀、冷峻的文孚,描绘了二十五种中国人,写尽人性的荒谬和病态,笔触所及,透辟入里,忍俊不禁之余,令人掷笔三叹。国乏信仰、人乏信念的悲哀,却又激唤起作者反抗荒谬、反抗绝望的不解追求,发人深省。

内容推荐

在本书中,作者以坦荡的心怀、冷峻的文孚,描绘了二十五种中国人,写尽人性的荒谬和病态,笔触所及,透辟入里,忍俊不禁之余,令人掷笔三叹。国乏信仰、人乏信念的悲哀,却又激唤起作者反抗荒谬、反抗绝望的不解追求,发人深省。作者在文中着墨之处主要不是人性之恶,而是人性之丑。作者在深切的爱中把自己审丑的结果,奉献给那些干净的孩子们和尚未被社会污染的纯洁心灵,愿他们与种种病态人格保持批判性距离,让自己的人生具有别一种境界。

目录

前言

国无人(自序)

论傀儡人

论套中人

论犬儒人

论点头人

论媚俗人

肉人论

猛人论

末人论

轻人论

酸人论

阉人论

忍人论

伥人论

妄人论

阴人论

巧人论

屠人论

畜人论

谗人论

俭人论

痴人论

怪人论

逸人论

论分裂人

论隙缝人

后记

直面自身(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梁启超所说的“必自傀儡,然后人傀儡之”,是很有道理的。清代所以会形成那样一种自上而下的大傀儡场,实在是每个国民都为这个傀儡场提供了一个细胞,一种条件,一块基石。所以要摆脱傀儡地位,最要紧的乃是要以每一个人的自省为起点,不再做傀儡人,这样,傀儡的赞导者就不能随意摆布,为所欲为。梁启超这种精神,正是我国这代人的一种非常宝贵的忧国忏悔精神。

这种自审自救的精神,近现代的思想家们,如陈独秀、鲁迅等,都以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表达过,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了。而有一本直接以忏悔充当傀儡人为主旨的《忏悔录》,则鲜为人知。这就是出版于1920年的黄远生先生所作的《远生遗著》。这本书中特别收入他的一篇《忏悔录》。他忏悔的正是自己成了傀儡人,他感慨自己“既不能为真小人,亦不能为真君子”。黄先生是一个很正直的知识分子,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称他为“报界之奇才”。他21岁时就中了光绪甲辰进士,之后又东渡日本留学,辛亥革命后便投身新闻界,并很快地成为著名报人。但是,当时中国正风云变幻,各种势力都想利用他的名声。他虽有独立之人格,但在强大的压力下也常常难以支撑住。特别使他痛心的是他在袁世凯称帝时,也不得不受命做了一篇似是而非的赞扬帝制的文章。但他很快地进行自救,决然逃离北京,隐居于上海,声明“此后当三思做人,以求忏悔居京数年堕落之罪”(《致甲寅杂志记者》),并写作《忏悔录》。他的《忏悔录》一开始就是对充当傀儡的自责,他说“似乎一身,分为二截,其一为傀儡,即吾本身,另自有人撮弄,做诸动作。其一乃他人之眼光,偶然瞥见此种种撮弄,时为作呕”。他为自己受他人之“撮弄”而做诸动作感到羞耻,对自己曾经充当“非我”的傀儡形象,真诚而深刻地自恨自谴,竟“恨不能宰割之,棒逐之”。这种精神,比那些身居高位而甘心被他人所撮弄的权势者们,不知道要高贵多少倍。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也感受到“人而傀儡”的不幸以及人与傀儡不能相容。要做人,就不能当傀儡。所以他们在提倡人的尊严而批判“非人”观念时,就特别喜欢易卜生的戏剧和思想,喜欢逃离“玩偶之家”的娜拉。“五四”运动的改革者们大约不会想到,在他们“革命”之后,中国仍然产生出无数的玩偶,而且是穿着革命服装的玩偶。这种玩偶虽然服装不同,但仍然具备“不能自语”这一根本特点,即只会重复“最高指示”的话,使人感到政场、文场、会场的话都出自说话人背后的同一张嘴巴。大约因为如此,偶尔听到某个知识者或领导者说了一句自己的话,言语中透露出一点幽默感或情趣,就会感到非常惊喜,觉得这是非傀儡人的气息。今天,想到自己前几年提出“主体性”和“忏悔意识”的命题,可能也是因为对傀儡现象及自己也曾是一个傀儡分子的反感,企图阻止傀儡的繁殖,用心实存良苦,但这不过是“螳臂当车”,几篇文章怎么能敌过傀儡潮流呢?

P6-8

序言

我的著作多数太“重”,太严肃,《人论二十五种》此书则很“轻”,至少可以说是“以轻驭重”,以嬉笑取代歌哭。因为自己觉得“别具一格”,就想让国内的朋友也看看笑笑。此书写于出国后的第三年和第四年,即1991年和1992年。那时我已结束了内心的“窒息感”,从苦闷中跳出。很奇怪,身心一放松,“幽默”也随之产生,《人论二十五种》正好补充了我论著中“轻”(幽默)的阙如。此书初版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制作和推出,这一出版社一向只出英文著作,《人论二十五种》算是它的第一部中文书籍,这要感谢林道群兄的“破格选拔”。书出版后颇受欢迎,半年后就出第二版。李泽厚兄读后(1993年)评价说:“这是你最有特色的一本书。”有朋友肯定,我就更自珍自惜了。但是此书毕竟写于出国初期,当时虽然已调节了一些心理“倾斜”,但还没有完全放下激愤情绪,“轻”中还是带“刺”,这与我近年来的“从容”笔触有所不同,现在此书在国内出版,我担心会无意中伤及他人。倘若有读者感觉不对,请多鉴谅。好在我的各论都是“对事不对人”,没有具体指涉对象,换句话说,这是“精神现象”批评,不是“人身抨击”之书。幽默的特点本就没有攻击性与侵略性,只是为了让自己解脱也让读者轻松一些而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论二十五种(刘再复作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再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24792
开本 32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55.2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