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那时英雄(正说三国名将)
内容
编辑推荐

沈忱编著的《那时英雄》内容介绍: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群决战沙场的英豪,小说中看不到时的事件真相,演义中参不透的人物玄机。略通三国看热闹,熟读三国看门道,颠覆戏说三国,还原历史人物。记得还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父亲的书架上有一本《三国演义》,出于好奇就随手拿下来翻了起来,这本《三国演义》是繁体的,里面有很多字不认识,因此我只能一边翻着字典一边看。没想到这一次简单的翻阅,竟然变成了后来30多年对三国不懈研究的开始。

内容推荐

沈忱编著的《那时英雄》内容介绍:随着对三国认识的不断加深,初三开始我便尝试着写一些有关三国的短文章,同时还开始向各大报刊投稿。或许是我的运气不错,《南昌晚报》的副刊编辑罗贤良先生看中了我的一篇名为“诸葛亮的三次锦囊妙计”的稿子,并将其刊登在1983年4月22日的《南昌晚报》上。记得当时看到自己的处女作发表了,我满街去买当天的晚报。现在想想还真觉得有些可笑。一起来翻阅《那时英雄》吧!

目录

蜀汉篇

 关羽:真假参半的战神武圣

 张飞:能写善画的一代猛将

 马超:志大德薄的悲情英雄

 黄忠:一战成名的沙场宿将

 赵云:文武兼备的完美战将

 魏延:晚节不保的悲剧人物

 姜维:眼高手低的亡国之将

曹魏篇

 夏侯犉:军地两用的嫡系大将

 夏侯渊:独当一面的曹魏将星

 曹仁:临危不惧的守城将军

 张辽:攻守兼备的曹魏良将

 张郐:骁勇善战的一代虎臣

 徐晃:治军有方的再世亚夫

 邓艾:兔死狗烹的草根名将

东吴篇

 孙策:勇冠三军的一代英豪

 周瑜:风流倜傥的天纵之才

 吕蒙:审时度势的江东虎臣

 陆逊:才比诸葛的书生大将

 甘宁:浪子回头的性情英雄

 贺齐:固土封疆的一代良将

后记

试读章节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派出大将颜良向曹操派往白马地区驻守的东郡太守刘延发动进攻,并很快将刘延所部围困。曹操任命关羽为先锋,与之前在徐州招降的张辽前往白马外围迎敌。关羽率部赶到白马之后,远远看见颜良的帅旗,便立即挥军冲人敌阵,在万军当中杀掉了颜良并将其部击溃。这次胜利无疑是关羽早年最为辉煌的经历,也因此树立了自己一代名将的地位(这里还是要附带说一句:关羽斩颜良是真,诛文丑则是虚构的)。曹操目睹了关羽斩杀颜良的英勇事迹之后大为高兴,立即加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并给予了丰厚的赏赐。也就在这个时候,关羽得知了旧主刘备身在袁绍阵中的消息,毅然将所有的赏赐一并退还,并留下了一封书信给曹操,然后赶往袁绍军营去投奔刘备。当得到关羽离开的消息之后,曹操手下不少人建议立即对他进行追捕,而曹操却大度地说:他这是各为其主,不必追了。这个事件就是被后人反复传颂的“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了。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挂印封金是历史的真实,而过关斩将则完全是虚构的。至于关羽是在何处与刘备重逢,史料中也没有记载。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在之后不久刘备斩杀曹操手下大将蔡阳的叶县地区,不过这也只能说是一种猜测了。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在官渡之战开始后不久便借故离开了袁绍军营,在汝南地区发展自己的势力。同年九月,刚刚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曹操亲征刘备。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刘备一触即溃、仓皇而逃,来到了刘表统治的荆州地区寄寓,并在荆州一待就是八年的时间。在这八年时间里,刘备集团的实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不但军队的人数有了很大的增加,同时还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关羽是其中的亲历者之一,不过对诸葛亮这个毛头小伙子,关羽并没有像刘备那样表现出多大的兴趣,对于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关系的日趋密切,关羽也是不以为然,甚至有点不太高兴,不过在刘备的规劝下,这个事件很快就平息了。

刘备寄寓荆州期间,关羽作为刘备手下的头号大将,先是与刘备、张飞一起在博望地区打败了曹军大将夏侯悖、李典、于禁,暂时阻止了曹操势力向荆州渗透,之后又与刘备等人一起来到了樊城。在此期间,诸葛亮利用与刘表的长子刘琦建立的良好关系,让关羽有机会前往江夏地区组建了一支有万人之众的水军部队,这支部队后来在刘备集团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向荆州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荆州牧刘表因病去世,其子刘琮率众投降曹操。刘备闻讯后,一面组织樊城军民向江陵方向撤退,一面立即命令关羽率领近万各水军从樊城出发,沿水路赶往江陵。在撤退途中,刘备遭到曹军精锐虎豹骑的追击,并在当阳地区被虎豹骑打败,不得已只能改变方向由小路向汉津方向撤退。这时候关羽的水军赶到,搭救了处于极度危险之中的刘备、诸葛亮等人。经过与孙权派来的谋士鲁肃共同商议之后,刘备、关羽等率众渡过沔水,与江夏太守刘琦会合并退守夏口。

曹操发动的进攻荆州的战役,使得刘备与诸葛亮策划的谋取荆州的战略企图遭受惨重失败,兵力大损,处境岌岌可危。这时候只有关羽所率领的万余水军完好无损,不但为刘备集团保留了一支生力军,同时也成为了之后孙刘建立战略同盟、共同对付曹操的唯一砝码。

诸葛亮南渡江东与孙权达成一致,建立孙刘联盟对付曹操,并在乌林地区与曹操展开战略决战,这次战役被后人成为“赤壁之战”,最终以孙刘联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在这次战役中,周瑜所率领的江东军队承担了进攻的主力,而刘备集团则主要是负责策应任务。当周瑜在乌林火烧曹军之后,曹操狼狈逃窜,经华容道向江陵撤退。刘备则率兵前去拦截。不过大家所熟知的“华容道义释曹操”并不是一件真实的历史故事。历史的真相是:当刘备的军队赶到华容道时,曹操早已从华容道逃走多时了。为此曹操还嘲笑刘备说:刘备这人尽管有那么两下子,但就是反应比较迟钝。如果他早点赶到华容道并在此放火的话,那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赤壁之战是奠定汉末三足鼎立雏形的一场关键战役,不过由于当时刘备集团力量的弱小,除了诸葛亮出使江东与孙权达成战略同盟的协议之外,其余众人在这场战役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唱主角的其实是江东军队的统帅周瑜。P6-8

后记

记得还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父亲的书架上有一本《三国演义》,出于好奇就随手拿下来翻了起来,这本《三国演义》是繁体的,里面有很多字不认识,因此我只能一边翻着字典一边看。没想到这一次简单的翻阅,竟然变成了后来30多年对三国不懈研究的开始。为了增强自己对三国历史的了解程度,从初中开始我就不停地在书店中寻找与三国有关的各种书籍,像《三国志》、《三国志集解》、《后汉书》都是在这个时期购买的。为了买到这些书,我甚至省下了父母给我的早餐钱和零花钱。

随着对三国认识的不断加深,初三开始我便尝试着写一些有关三国的短文章,同时还开始向各大报刊投稿。或许是我的运气不错,《南昌晚报》的副刊编辑罗贤良先生看中了我的一篇名为“诸葛亮的三次锦囊妙计”的稿子,并将其刊登在1983年4月22日的《南昌晚报》上。记得当时看到自己的处女作发表了,我满街去买当天的晚报。现在想想还真觉得有些可笑。

自从这篇“豆腐块”出来之后,我的写作热情更高了,一向在学习上严格要求我的父亲也终于默许了我在完成作业之后去看书、写文章。那时候我心里真的是兴奋极了,写作的热情也越发高涨。记得在初三暑假的一个晚上我居然连续写四篇短文章,当时高兴地把父亲拉起来,让他点评一番。直到步人社会之前,我已经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了三国方面的文章近百篇,还开设过几次三国方面的专栏。为了让我能够更多地了解国内三国研究的状况,父亲还多次把我一起带上去参加一些三国、水浒等相关学术会议。尽管当时的我因为过于胆怯不敢去向与会的专家、学者请教三国方面的疑难问题,但是当亲眼见到刘世德、沈伯俊、霍松林、陈沂这些大名鼎鼎的学者之后,心中也是汹涌澎湃,难以言表。

就这样,三国研究一直陪伴了我30多年的时光,无论工作有多么的繁忙,境遇有多么的不顺心,只要拿起有关三国的书籍,写起这方面的文章,我的心中就会变得非常的平静。因为在我的心中,三国研究才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心愿,除此之外一切的苦难、挫折都不过是浮云而已。

感谢丁桂郁女士、张郁珑女士、黄鑫先生、晏成文先生、沈放先生多年来对我无私的帮助和鼓励。感谢聂双武先生、胡斌先生在三国研究方面对我的指导。

承蒙中国物资出版社垂青,将拙著结集出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水平,本书论述难免有错,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沈忱

2011年10月21日于江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那时英雄(正说三国名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740816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7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