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章节 从这轮次贷点燃危机导火索,到标普此次调降美国评级,我们已经见到美债主宰世界将终结。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标普调降评级嗤之以鼻,称“不论某个评级机构说什么,美国一直而且将始终是3A级国家。”他还表示,“我们不需要一个评级机构来告诉我们,过去几个月在华盛顿的僵局是没有建设性的。” 美国国会也加人到批评行列。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蒂姆·约翰逊表示,“我对标普决定参与政治游戏感到非常失望。”他将评级下调称作是一次“不负责任的行为”,这可能造成广泛冲击,包括让美国民众形同增税,因为房贷、信用卡及车贷利率将因此升高。 部分州政府及地方市府的融资成本也将因此增高。据该委员会一名助理透露,参议院方面正在搜集标普降级行动相关信息,但尚未决定是否召开听证会。保守派共和党众议院多数党团领袖肯特也发表声明抨击标普,他指出,标普对美国财政情况的分析“焦点过度放在解决债务危机,但这恐怕会令就业危机严重恶化”。 更明确地说,美国一统全球经济天空的日子,到此打住。今后新的经济体春天即将到来!但在新旧过渡期,可能会出现“谁怕谁”?如果到这一步,则天下大乱,金融大战,财富贬值,百姓遭殃,国将不国! 当下诚信仍是经济生活的基石,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尤其是在金融领域、虚拟经济领域,信用话语权有着决定性作用。 几乎一夜之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的顶峰跌落,全球股市顿时暴跌,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向罩上“迷雾”。而其幕后的“推手”,正是位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标普公布的一份报告。在报告中,标普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为“AA+”。另两家主要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则对美国仍维持“AAA”评级。 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全球经济的强势“话语权”从何而来? 因为信用评级是一种“公信力产品”,信用评级机构被视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枢纽之一,掌控着全球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权。 信用的特殊功能催生了信用服务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和衍生品越来越丰富,信用评级的“看门人”作用逐步提升。 曾记否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酝酿之时,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无一发出预警,等危机爆发后又慌张应对,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之前,三大评级机构一直将其列为投资级,而在安然即将爆发危机前的第4天,却将其投资评级连降三级,安然的信用评级迅速跌至投机级,进而引发安然的破产。 在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次债危机迅速席卷全球的同时,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也受到了市场的强烈质疑。2002—2007年,三大机构曾将大约3.2万亿美元的房贷抵押债券中的绝大部分评定为最高级别AAA;当危机来临时,又迅速降低这些金融创新产品的级别,放大了危机效应,被国际舆论指责为“帮凶”。 标普法国主管卡萝尔·西鲁说,这次市场太过看重评级机构。“我们不警告风险时挨骂,现在人们又说我们警告得过了头。” 先来看下拥有纯正“美国血统”的标普履历:1860年,亨利·普尔出版了一本《美国铁路及运河历史》,旨在解释美国铁路公司复杂的财务状况。不久后,亨利·普尔与其子一起创立了H.V&H.W.Poor公司。上世纪70年代,美国证监会认可标普作为“全国指定评级组织”。该机构还拥有大名鼎鼎的标普500指数。 穆迪同样来自美国。其创始人约翰·穆迪曾于1909年首创用字母对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到了1924年,穆迪评级已覆盖接近100%的美国债券市场。惠誉则是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中唯一的欧资国际评级商。其总部设在纽约和伦敦,1913年由约翰·惠誉创办。该公司97%的股权由法国FIMALAC公司控制。 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公司垄断了国际评级行业。前两者所占市场份额各为40%左右,惠誉市场份额约14%。 据《纽约时报》报道,决定下调美国评级的主要有三个人,分别是标普主权评级总负责人:David Beers,他的副手:John Chambers,以及美国、加拿大和百慕大地区评级分析师Nikola Swann。 当地时间上周五,他们和美国财政部官员商议降低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事宜。财政部官员称,不能与分析师达成一致。几小时后,美国就被降级了。 中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真正进行大规模债券评级尚不足5年。相比老牌的评级机构,目前中国评级机构的国际影响力不够,中国作为债权国,应该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支持本土评级机构发展,参考本土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进行投资决策,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统一的信用评级从业机构认证制度。 2009年12月,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三巨头”相继宣布调低希腊主权信用等级,揭开了希腊债务危机乃至欧洲债务危机的大幕。此后一年多,“三巨头”更是在欧洲呼风唤雨。德国领导人纷纷呼吁建立欧洲自己的评级机构。德国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眼下正与黑森州联邦政府、德国证交所等接触,打算建立一个欧洲评级机构。 在这里,标普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意味着美债已经不再拥有低廉的融资成本。这很可能是全球金融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 美元本位制早已演变为美债本位制:美国用印刷的美元购买全球,全球又围着美国转,这样全球经济完全地纳入到美国的债务循环之中。债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瓦解美国在世界的信用和领导力,美债主宰世界的时代开始终结。 标普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全球金融市场上演灾难性大片。全球为何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下降反应如此过度?一直以来,美国依靠着全球最高的信用评级,大肆举债,扰乱了全球的信用创造、信用总量和财富的分配机制。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实际上是做了一个非常公正的评价。 美国国债有史以来首次失去3A评级,意味着美债已经不再拥有低廉的融资成本,由于美债一向以无风险资产身份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扮演要求回报率的基准,这也就意味着全球风险资产绝对估值的要求回报率上升,新兴经济体的资产泡沫有可能被刺破,并引发全球性金融动荡,但从长远看,这很可能是全球金融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P003-005 后记 我们向何处去 “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无奈,让所有打瞌睡人惊醒! 在这个人间,我们能向何处? 带着这个冲动,我写作了这本《金融战国时代》,想给人们一束阳光,找到前行方向! 当我匆匆审读完书稿清样,已是凌晨,东方露出的第一缕曙光,让我想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震撼世界的经典发问—— 记得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就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改革开放初,我踏入社会,那时20多岁风华正茂,跑到一家几千人的省属国营企业。在人们还刚刚接触企业管理这个概念时,我从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手中接过《企业经理、厂(矿)长国家统考合格证书》。 当我被任命厂长,年纪轻轻享受县(处)级待遇时,对权力根本来不及准备;当我与省财政签订经济责任书,奖金不得超过职工工资三倍时,对利益也是没有半点奢望。仅有一腔青春热血:以20岁身体,40岁思想,60岁成熟,透支那份“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生命,换得企业荣耀! 在别人“三十而富”,我是“三十而立”。 那段日子,虽没有多少真金白银,但我走出了精神孤岛,萌生“中国向何处去”思想! 当走完21世纪头十年,中国正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几千年国人梦想化为现实。此时,我走进中国底层,从老百姓心中得到弦音,把我们的呐喊汇成一句话:“中国该向何处去?”算是对当下中国的发问一一 这时我刚三年援臧归来,面对宽裕生活,无忧衣食,物质上的富裕本该带来精神满足,但金融财富增加并未带来同步幸福。相反2011年央视财经频道披露,西藏是最幸福地区: 在那“风刮石头跑,满山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四季穿棉袄”的世界屋脊,憨厚纯朴的藏民,多像辽阔的草原,多像洁白的雪山,即便“三步一拜”,也不畏艰辛,长头朝着布达拉宫! 什么是幸福?美国达林·麦马虹的总结是: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智慧和德行;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西藏归来我到投资口工作,在寻找幸福中,我率先全国提出民间投资问题。记得1999年12月初,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曾培炎来调究,我很直率:“曾主住,你来迟了!”“为什么?”“全国经济会议也开了,现在再好的事,也难推进了!” 曾主任明白原委,接过话茬语重心长道:“小张,我看不准呵?!” 领导的话多么诚恳,没有半点掩饰。后来我随他到吉利集团调究,他劝李书福老总别造汽车,因为汽车要讲究规模经济,李书福答道:“曾主任,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 这也算是当时中国底层民间投资的祈求!2001年1月8日,曾培炎在记者招待会上,代表中央政府正式提出要引导鼓励民间投资,他是当时中国高层发话第一人。不久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我临时抽调到北京,参与起草全国引导鼓励民间投资政策…… 这次让我彻底弄明白: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幸不幸福,怎么才幸福,只有老百姓自己说了才算! 中国不能复制西方工业经济形态的现代化,因为他们是20%的世界人口,消耗了80%的世界资源。特别随着21世纪初的全球金融风暴,即便已完成现代工业化的西方,也在劫难逃。此刻每位不愿做金融奴隶的人们,逼迫引吭高唱《国际歌》,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宏大诘问:“世界向何处去”—— 于是,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第一时间,我接受了美国加州理工大学邀请,边进修边对金融进行深化研究。 很快我发现:中国的GDP迅猛增长,靠的是制造业还是低端加工业,而真正大国经济是离不开现代金融,因为金融能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当今美国面临严峻危机,政府负债累累,国债利率比中国还低,可为什么他们仍旧吸引世界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呢? 没记错的话,直至2007年8月28日,在中央政治局第43次学习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肯定邓小平“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观点。其实此时世界65%的外汇储备,已经形成以美元资产为中心。 加之,美国又拥有极为发达的金融市场,投资人能在那里购买到品种丰富、流动性强的金融产品。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工作必须眺出中国,应从全球角度来配置资源。下面我将这月工作,拉一份清单,人们一看就明了: 10月6日国庆假期,参加国家委托中国汽车产业天津院主持的,青年集团与庞大贸易两家企业控股瑞典沙博汽车股份项目的专家评估会。 10月8日,参加央企中远集团与普泰(香港)集团投资国际物流项目的奠基,为徐志摩故乡打造一个出海口。 10月13-14日,在浙江义乌筹办并完成全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大会的召开。 10月17日接待华友钴业集团董事长,这一全国最大钴业企业,在刚果(精)拥有全球最大钴矿资源,拟回中国建立新的钴业生产基地。 10月23-28日,负责组织部分央企,参加以“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为主题的首届世界浙商大会。 10月29日,接待上市公司巨化集团董事长,这一亚洲氟化工巨头,商讨企业供应链整合方案。 11月2日,会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任,对一外商企业投资汽车制造基地现场踏勘。 11月4日,参与国家对青年集团与庞大贸易控股瑞典沙博汽车,升级为100%收购项目进行协调。 11月6日,接待台湾同学孙鸿玉博士,到金庸故里投资“武侠文化”创意产业。 11月7-8日,赴京参加中外投资合作论坛,与部分国家与地区进行了交流。 11月11日,赴京参加中外合资担保公司投资签约,成立迄今中国最大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公司。 如此等等,可见建设金融中心,计划经济不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也非万能。在金融危机面前,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过错,而是错过,千万别错过走符合中国特色之路,这是我写作《金融战国时代》的企图与原意!这是我对当下时代的严肃思考,这是我对这样一个朝气蓬勃、豪情万丈的时代精神的重构。我将殚精竭虑地为这个时代探寻什么是“中国梦”,融情感于笔锋,去讲述、去描绘普通百姓的“中国梦”。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亚洲院士陆德先生,他在百忙之中审读了全部书稿;感谢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先生、著名时政评论家邓聿文先生,强力推荐本书;衷心感谢中国经济出版社人文中心吴航斌主任,几年前的约稿,甚至还为我编了写作大纲,没有他的支持与鞭笞,一定没有这本经济散文。感谢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美国城市大学、美国美联大学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并利用了北京安邦咨询公司提供的金融资料、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提供的外资PE资料、与潘毅刚高级经济师合作的美国服务业内容。感谢《金融管理与研究》杂志社及执行主编薛谷香老师的关心支持,本书部分章节曾在该杂志发表,先睹为快;感谢中信银行张艺帮助收集整理有关金融方面资料并参与了部分章节的写作讨论。还要感谢陈州、吴连青、戚飚、傅小波、王美君、洪旭辉、陈素平、徐峰等同仁为我提供写作帮助,感谢倪树高、张玉英、李松萍、王拥军、张建军、陆鹏、胡丽亚、何为民、曹爱桃、何双双、胡柯柯、傅玲芝、谢琴、吴芳和陆雨倩等朋友,在资料收集、文稿校对方面为我提供了写作的支持! 掩卷回首,执笔本书有如怀揣美国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凤凰涅槃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张国云 2011年12月1日 目录 第01章 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美债主宰世界将终结 阴影至少笼罩十年 中国在同一片天空下 驴象之争的启示 眼下是解决对美元依赖的时候了 第02章 中国利用外资︱向左走向右走 代工模式的末日来临 全球FDI的投向 拿什么拯救外资 引智引制比钱更重要 走出去背后的社会难题 让中国内外搞活 第03章 地方融资的魔王︱小曲好唱口难开 “四不像”融资平台 银行业首当其冲 政府性债务谜团 防范化解潜在风险 第04章 转型升级——从“芯”开始 故事背后的故事 天下之势合久必分 离岸外包问题 走出通胀陷阱 启动绿色引擎 公子王孙把扇摇 第05章 ECFA时代——在这湾浅浅海峡 ECFA时代已经到来 富士康跳楼事件影响 坚冰已经打破 静静基隆河在流淌 “两岸很容易” 第06章 乔布斯管理---相信天相信灵魂相信人性 点亮人性的光辉 回归生命的价值 共创繁荣和幸福 第07章 百鸟朝凤—消费中的经济学。 一腔热血韩美林 雕像的期待 资本角力下农产品 市场,让生活更美好 第08章 亚洲金融阴影——出口导向的偏差 所罗门宝瓶的魔鬼 危机留下的灾难 又一次危机在孕育 别人风险一夜转给你 扩大内需的梦魇 第9章︱都是房地产惹的祸——绑架政府绑架经济 山雨欲来风满楼 房地产不只是一个故事 从“蜗居”到“蚁族” 难被推下神坛的房地产 第10章 通货膨胀——出山的老虎 中国消费者为何去海外抢购 谁对全球通胀买单 寻求外贸逃身通道 警惕热钱涌入国内 输入性通胀风生水起 拯救世界先拯救自己 第11章 帝国疯狂——美国带给我们的启示 步步惊心 与嬉皮士运动一样 对中国借鉴与启示 第12章 金融与实体经济——一个硬币的两面 不会感动你也能雷到你 金融想不好都不行 金融活满盘皆活 第13章 国际金融中心——冒险家天使的乐园 金融中心是个什么东东 离岸人民币下一步是什么 金融的弯道超车 第14章 理性花洋钱——谁为迷情的中小企业买单 一个世界性难题 猖狂的地下钱庄 国外小企业怎么贷款 第15章 时也命也运也——中国金融波澜回想谈钱色变的年代 遍地开花的银行多过商场 遭遇三次金融风暴 “占领华尔街”给我们的启示 第16章 外资PE——拉开中国市场大幕 资本洼地效应 人民币基金崛起 在中国落地 PE在中国问题 成也PE败也PE 后记 我们向何处去 序言 何时缚住金融这匹野马 我正等待时机成为上帝;我想自己将做得好,最纯粹也最惊人。 ——惠特曼诗话 小到幸福人家,大到国家繁荣,金融越来越成为人们喜怒哀乐的晴雨表。 在这里金融的融资能力,配置资源“把钱花到刀刃上”的能力如何,决定着人们对幸福感的评判。但当下金融倒像一匹野马?不知为何“金融一思考,天堂就疯狂”? 金融仿佛是一位脚踩几只船的情圣,让那些思想过于单纯专业的人们总是失望与受伤: 这个世纪仿佛充斥噩梦 每个人都是那么孤苦伶仃 本来奥巴马想伸出橄榄枝 没想到引发占领华尔街 占领伦敦,占领首尔…… 在这个谈“金”色变季节 连国家这棵大树都在呻吟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啦 我们如何才能寻找 逃出地狱通往天堂的窄门 我不知道如何描绘?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时代,也是最坏时代。我说这是一个问题丛生、挑战无限、激情高昂时代,也是一个梦想成真时代! 记得十年前到美国,当地一个著名高等学府教授告诉我:“这个世纪,世界金融中心属于中国!”我将信将疑之时:当年美国发生9·11,世贸中心轰然倒塌。没几天11·10,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同样是“世贸”呀,为什么两个世贸两重天? 当时间推到五年前到美国,又一个著名高等学府教授告诉我:“美国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将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我半信半疑之时:当年美国房产次贷危机加剧,而当年中国房产仍热火朝天。 同样是“房产”呀,为什么两个房产两样世界? 在这个金融有人喜欢有人忱的日子,过去我与大家一样,说到金融,头摇得像拨弄鼓。那些枯燥数字,抽样符号让人头痛不已。 现在不管你爱还是不爱,我们都在一条船上行走在金融危机的水深火热之中;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金融始终如一根绳索套在我们脖子之上! 前几天,有人网上给我发来一条微博:经济学家说,钱是印刷厂印出来的;房产商说,钱是房价涨出来的;银行说,钱是低息揽储揽出来的;税务局说,钱是拔毛拔出来的;统计局说,钱是算出来的;学校说,钱是卖教辅卖出来的;医院说,钱是检查出来的;石油公司说,钱是“亏损”亏出来的;基层政府说,钱是土地换出来的;媒体说,钱是吹出来的…… 一种冷幽默说法,是对是错,这里我们不争论,至少说明金融已渗透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 前段时间,北师大有位教授告诫学生:“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在这里以财富作为成功人生的标准,自然不是这位教授的发明。现在媒体每年要排富豪榜,电视上的一些访谈节目往往以拥有豪宅、名车与美女描摹“成功人士”。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以金融多少区分成败,流露出象牙塔精神净土竟也被财富“污染”的郁闷。 是呵,越是在一个躁动混乱的时代,越需要一个沉寂倔强的灵魂! 在这个金融愈来愈像魔鬼的时代,能否有一条路让我们绕过这个门神——你看这个世纪头十年,中国先后赶超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直到2010年全面超过日本,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当国人沉浸在GDP快速增长的兴奋中时,各种累积的问题发酵成经济和社会危机,如何在当下这个十年适时调整发展战略,避免重蹈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陷阱”和90年代的“日本陷阱”,令所有国人深思。 “拉美陷阱”要义是这些国家高速发展中,无法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从而激发社会反抗,政治动荡。中国如何避免贫富悬殊,寻找到金融的天堂? 经历金融危机,我们政府的确比过去拿出更多钱来解决民生,我们在形式上越来越市场化,看起来与西方相似,股票、债券、资本、收益曲线或市场这些字眼,在中国出现得越来越多,甚至比国外更频繁。 而在一些国外人士看来,这些看似一样的字眼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环境下却有着与国外很不相同的意味。卡尔·沃尔特和弗雷泽·豪伊在《红色资本主义:中国非凡崛起之下的脆弱金融基础》一书中说,一个金钱频繁倒手的复杂金融体系符合强大利益集团的需要。种种产品、监管机构、市场和规则都掩盖了中国巨额现金流的源头和目的地,在这种商业环境下,利益集团掠夺巨大的国内市场并积累巨额利润。 事实上中国存在两种经济:一种由外企和民营企业主导,主要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创造惊人增长。这两个地区运行的自由市场与英国19世纪的自由市场差别不大,吸引了进入中国70%的外资,贡献了超过70%的出口。另一种是由国企主导,它们面临着从“国家队”变成“国际队”的巨大困难。看来“若要望远,势必登高”! 为此,我在《金融战国时代》书中已说了许多,这里再强调一点:中国需要金融财富,中国现在比过去更需要金融财富。因为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我们中国似乎确实已经成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但我们的幸福指数反倒降低了,患精神忧郁的人愈来愈多…… 在我们周围,还有的人以为金融离我们远着呢,富了再说;有的人宁可拼着命加班加点,对金融爱理不理;有的人眼看自己血汗钱付之东流,不知配置资源;甚至还有人惧怕金融危机,以不懂为托辞。 有句行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过去20年,中国年均cPI涨幅是4.83%,负利率让我们财富不断缩水;记得20年前,“万元户”是一个时代象征,人们羡慕的对象,如今“万元户”倒成了贫困户,这是负利率对财富的浸淫! 民间借贷体系“崩塌”,人们对民营经济质疑。2011年9月温州企业噩耗不断,先是“眼镜大王”胡福林因资金链断裂负债出走美国;隔日,又有9名知名企业主不约而同选择了“跑路”;一周后,某知名企业老板被曝跳楼身亡…… 今年国庆,温家宝总理一头扎入浙江几个民营经济集中地:要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尤其提出要从差异化金融监管、信贷倾斜、财税支持及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对小微企业予以支持。温总理的调研和表态是中央政府对之前温州民间信贷“崩塌”的正面回应! 兄弟呵,财富是无限的,欲望也是无限的,可生命是有限的,人类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喜欢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财富和欲望。结果往往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才发现财富远远没全部到手,欲望也有很多没法实现,可是晚了,人没了。 不错,今天的中国,污染的环境、飙升的房价、过大的失业、复杂的矛盾以及各种波谲诡异的国际冲突,这一切充斥于我们生活之中,常常能听到关于这个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人心不古的叹息,仿佛我们所置身的这个 张国云 2011年11月20日 内容推荐 美国的金融危机,预示着金融战国时代的来临,通过金融手段来争夺全球资金与资源将愈演愈烈。这本《金融战国时代》由张国云著,本书据此作为观察切入点,就国内金融发展的若干重要现象予以别类剖析。本书指出,金融危机的走势将取决于多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博弈,世界将会围绕若干核心货币行程展开错综复杂的角逐,在全球竞争进入金融化的新战国时代,中国应当如何认识、如何应对?《金融战国时代》主要论述了对于经济危机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解读各国应对危机所采取措施的效果,从而为中国当下的金融改革和监管制度提供政策建言。 编辑推荐 放眼全球,国际关系将进入金融化的新战国时代。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动盘的时代,我们当如何研判、预防和应对?这本《金融战国时代》由张国云著,详述了金融危机过后,各国通过金融手段争夺全球资金与资源的无形战争。本书在这一基本预设之下分门别类,从种种重要经济现象入手,以文学说经济,晓畅通俗;运哲思于金融,回味至三。通读本书,金融战国时代的来临,让我们困惑于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这个时代,对于逐步走向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而言,是一个尤其需要警惕和防范的多事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