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懂德鲁克/读懂管理学大师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宋克勤编写的这本《读懂德鲁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学家德鲁克的丰富管理思想进行梳理和概括介绍给读者,有利于读者了解德鲁克的主要管理思想和观点,用于自己当前和今后的管理工作中,提高所服务组织的有效性。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宋克勤编写的财经类普及读物《读懂德鲁克》。《读懂德鲁克》告诉我们:

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学习的方式就是通过实践养成习惯。有效的管理者记录和诊断自己的时间并腾出整块时间处理重大事情。有效的管理者注重贡献和责任,不是权力和利益。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人所短。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和反对意见,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决策。让平凡的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目录

引言 德鲁克——管理大师中的大师

一、丰富多彩的人生轨迹/2

二、与众不同的管理学家/3

三、奠定地位的主要贡献/5

四、深远影响的一代宗师/6

第一章 管理的目标——有效

一、有效就是把正确的事情做好/10

二、战略正确细节才能决定成败/22

三、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37

第二章 有效的决策——确保做正确的事

一、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48

二、业务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57

三、决策有五个要素和五个步骤/64

四、如何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71

第三章 有效的组织——让工作富有效率

一、组织中要各负其责/76

二、工作设计要合理/82

三、有效地管理时间/95

四、先做重要的事情/102

五、专注于做出贡献/107

六、不做独裁的企业CEO/111

第四章 有效的领导——使员工有所成就

一、雇佣人的大脑而不只是双手/122

二、责任感比满意度更重要/128

三、利用每个人的长处/133

四、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142

五、领导的基础是下属的信任/157

六、注重培养管理者/161

第五章 有效的控制——实现自我管理

一、用目标管理取代监督控制/168

二、组织中各个目标之间要相互协调/177

三、通过绩效评估进行自我控制/181

第六章 有效的创新——让企业基业常青

一、企业不创新就灭亡/186

二、创新的七个来源/188

三、有效的创新需要培养创业管理能力/191

后记/201

试读章节

四、如何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

管理者要做出有效的决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个人见解与决策的关系。决策是一种判断,是从若干项方案中进行选择。选择通常不是“是”与“非”之间的选择,最多只是“大概是对的”与“也许是错的”之间的选择。而绝大多数的选择,都是任何一项方案均不一定优于其他方案时的选择。

有效的管理者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以相关的衡量标准用事实加以证实。有效的决策,常自多种不同而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好的决策,常自多种旗鼓相当、各有优劣的方案中产生。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各种不同意见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求先有若干种不同的方案,再从其中选取最适当的一种。

二是必须有反对的声音。管理者所做的决策,如果是大家鼓掌或点头一致通过的,通常不是好的决策。只有经过各种互相冲突的意见的交锋,对各种不同观点的争论,对各种不同判断的抉择,才有可能做出好的决策。因此,决策的一个原则是,在没有不同意见之前,不要做出决策。有效的管理者征求各种不同意见,以保证不至于被表面看起来正确而实际是虚假片面的意见所迷惑,从而使其有各种方案可供选择并做出决策。不同的意见往往使似乎有理的看法转化为正确的看法,最后转化为良好的决策。

“反对是金”是一些企业管理者决策时遵守的原则。希望集团的总裁刘永好在做重大投资决策时,会请有关的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如果投资方案最后被否定了,那么对提出反对意见的专家给予支持的专家双倍的报酬,鼓励专家提出反面意见,找出方案的不足和缺点,提前考虑到决策方案的缺陷,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当然,反对意见也未必都对,提出反对意见的人也不一定都是聪明的人和掌握所有事实,也不一定没有私心全是为了组织的利益。但是,不设法激发反对意见,就不能得到聪明人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基于组织利益考虑而提出的正确意见。正确的意见是混在错误的意见之中的,需要决策者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

有效的管理者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反对意见,为什么一定要有反对意见呢?因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只有反对意见,才能使决策者可以不偏听某方面的意见,不被“似是而非”的看法所征服,不使得做出的决策只有利于某个集团的利益,在掌握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和事实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不偏不倚的判断。第二,反对意见本身,正是决策所需的“另一方案”。如果有多种方案,则使决策者有多种选择与思考的余地。只有一种方案,只有一种意见,往往不是最好的决策,失败的风险很大。有了反对意见,决策者可以充分思考而得到备选方案和应变性的替代方案。当情况有变,原先选择的方案行不通时,可以启用在决策过程中经过深思熟虑的、认真研究过的、已得到充分理解的备选方案和替代方案进行补救,不至于迷惘和束手无策,以至惨败。第三,反对意见可以激发自己和同事的想象力。决策面对很多不确定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地进行决策,就需要有想象力。不同意见,特别是那些经过缜密推断和反复思考的、论据充分的不同意见,便是激发想象力的最有效因素。想象力需要激发,否则处于潜伏状态。不同的看法、观点的碰撞,特别是被迫进行论述、推理、认真思考和提出证据,是激发想象力的有效方式。如采用“头脑风暴法”,可以有效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没有反对意见,不一定是方案本身有多么好,可能是参与决策的成员不去思考,没有责任心和主动性,也不会激发出想象力。没有反对意见,也有可能是方案的提出者是最终拍板的决策者本人,他的权威和专制使得人们不敢和不愿提出反对意见。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反对意见不仅无用,还可能给自己惹来麻烦甚至伤害,在此隋况下,更不可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有效的管理者绝不认为某一行动方向为“是”,其他行动方向均为“非”。他也决不坚持己见,以自己为“是”,以他人为“非”。有效的管理者首先研究为什么各人有不同的意见,然后才研究谁是谁非。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假定人们都是出于公利,在掌握不同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不同意见,然后再判断这些不同意见是否正确合理。管理者如果要做出有效的决策,无论觉得自己多么聪明和正确,都必须把别人的反对意见看成是自己仔细考虑各种备选方案的手段,把不同看法之间的冲突当做一个工具,可以确保对一个决策所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三是有时不做任何新决策,可能是最好的决策。管理者需要重视的是,不采取行动即不做决策也是一种决策方案,而且有时甚至是最好的方案。任何新的决策都不免影响既有的制度和习惯,都会打破现状,因此要冒一定的风险。不到非做决策的时候,也不宜轻易做决策。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做决策?如果继续保持现状,情况就会恶化,那就必须做出新的决策;如有新的机会来临,并且至关重要,稍纵即逝,则必须立刻做出新的决策。很多管理者不知道这一点,总是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总是在鸡毛蒜皮的问题上斤斤计较,做一些没有多大必要而且引起许多麻烦的决策。

有时候不做任何改变,也不会出问题,事情会正常发展下去,那就不必去改变。即使问题很烦人,但并不严重,也不致有什么严重后果,那就没有改变的必要。我们通常所做的决策,大部分介于必须做决策与可以不做决策之间:问题不会自动消除,但也不会严重恶化;机会会对我们有所改进,影响很大,但不是重大变革和创新;我们不采取行动,也会生存下去,如若采取行动,会有所改善,但有一定风险。我们的问题,通常多是如何改进,而不是如何做真正的变革和创新。

有效的管理者会比较:做新决策,可能有什么收获和风险;不做又可能有什么损失。权衡所要遵循的两项原则是: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行动,或不行动,切忌模棱两可,只做一半或折中,即不能只采取一半的行动。这如同扁桃体和阑尾手术,要么不动手术,要么彻底切除,绝不能只切除一半,有害无益。

四是决策需要勇气和决心。当一切条件具备,该做什么决策和采取什么行动都已经很清楚的时候,许多管理者到这一步反而犹豫起来,因为他突然发现,原来决策那么不受欢迎,那么难受,那么不容易。到了这一步,不但需要判断,更需要勇气和决心,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导致失败。有效的决策往往是不受人欢迎的,任何决策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可能会要某些人付出代价和牺牲。到了这一步,有效管理者绝不会说:“让我们再研究研究。”否则,只能证明该管理者缺乏胆识和决心。如果再研究研究不能得到新的方案,或者得到的新方案不比现在这个方案好,那么有效的管理者就不会让自己的优柔寡断再去浪费别人的时间。当然,如果他的确没有了解清楚,也不会贸然决策。但如果坚信是正确决策,就不会因为执行困难、可怕和麻烦而退缩,谨慎地犹豫一下是难免的,但不会等待太久,不会动摇他决策的勇气和坚决执行的决心。

当然,任何决策都要在各种互相冲突的目标、看法、优先次序之间进行权衡,都会面临各种压力,要求妥协以获取人们的支持,安慰那些反对决策方案的有影响力的人物。但是,在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是正确的”,而不是“谁是正确的和什么是可以接受的”,妥协也是以基本满足客观需要为出发点,否则就是错误的妥协。

值得注意的是,电脑只是辅助人们进行决策的工具,本身不能替代人脑进行决策,因此,是否可以做出有效的决策,依靠的是人,而不是电脑。

P71-74

序言

读懂管理学界的大师们

管理,伴随人类群居和分工协作的开始而出现,继而指导人类生产活动不断向前发展。在此过程中,管理学从无到有、从古代到现在,逐步形成了一套既富于变化又有章可循的思想与原则,也相继诞生了彼得·德鲁克、赫伯特·西蒙、哈罗德·孔茨、野中郁次郎和迈克尔·波特等管理学大师,以及松下幸之助、张瑞敏等具有实践体验并获得成功的管理大师。他们的思想皆为管理学知识及实践体验的精髓,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管理学的进步,对提高生产效率、创造人类财富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我们就非常有必要了解这些大师的经典思想及其对管理实践的重要影响。

不过,由于管理科学时刻处于快速革新之中,各种流派错综林立,现实中的管理问题也纷繁复杂,很多管理思想由于“理论性”太强或与现实偏差太大而难以操作,让读者对一些管理学著作敬而远之。

因此,如何从大量的管理学著作中挑选出经典之作,如何从简单效仿转变为灵活运用,就需要对大师们较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追本溯源,把握那些潜藏于多变表象之下的管理规律,从而更好地与管理实际相结合。我们出版的工作之一,就是要通过“读懂管理学大师”书系对管理学大师以及管理大师思想精髓的阐述,揭开管理学的朦胧面纱,让这门科学与艺术帮助管理者形成有益于实践的管理思维模式,对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了解管理知识的一个很好途径。

在管理类普及图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1998年芙丽特《管理学的先知》中译本的面世,到作为开启管理之门钥匙的《至尊管理法则》《推开微观之窗》,再到近年来的《德鲁克教你当领导》,一批管普读物在读者中产生了良好反响。它们将源自国际的众多管理思想成功本土化,形成合乎实际并行之有效的管理方略,长期占居了各大图书卖场的畅销榜。

这不是一套封闭的书系,我们将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完善。我们希望这是一套永不落幕的书系,一旦思想的火花能转化为切实的选题,我们都会将其纳入到这套丛书之中。

经济日报出版社财经编辑部

后记

自从与经济日报出版社签订撰写《读懂德鲁克》的出版合同以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直压在心头,深感自己才疏学浅,能力有限。把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学家德鲁克的丰富管理思想读懂读透,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达,奉献给广大读者,包括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的管理者,对管理有兴趣的非管理者,立志要成为管理者的被管理者,特别是对管理学有很深造诣和对德鲁克有深刻研究的管理学者,不是我这个非管理学专业科班出身,又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研究不多的普通大学老师所能承担的重任。

早在1993—199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企业管理专业博士期间,就读过几本德鲁克的名著,深受启发。博士毕业后,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从事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多年,心中一直有个系统学习和研究德鲁克管理著作的愿望,但一直没有实现。因此,当经济日报出版社编辑部的王含主任找到我谈要出“读懂管理学大师系列”,第一本《读懂德鲁克》想找我撰写时,立刻感到这是个系统学习和研究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机会,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由于感到通过撰写本书,可以将德鲁克的丰富管理思想进行梳理和概括介绍给读者,有利于读者了解德鲁克的主要管理思想和观点,用于自己当前和今后的管理工作中,提高所服务组织的有效性,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因此,虽然感到任务繁重和压力很大,思虑再三,还是接受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在接受这个任务后,就开始着手系统学习和研读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包括《有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实践》《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读完之后,深为德鲁克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精辟的独到见解所折服,同时也被如何安排本书的结构和内容所困惑。经过与经济日报出版社殷强总编辑和编辑部王含主任进行多次沟通,最后确定以管理目标和四大管理职能为主线,以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为结尾来安排本书的体系,使得本书更加有逻辑性和系统性。

在完成本书写作之际,我要感谢我就读硕士时的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邓荣霖教授,邓老师在企业管理领域的杰出研究成就对我启发很大,他对我的指导和教诲让我受益终身。我还要感谢就读博士时的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杨文士教授,杨老师是把我引入管理学领域的领路人,让我对管理学产生了兴趣,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永远活在他的学生们的心中。

我还要感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郑海航教授和黄津孚教授,他们在我进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作之后,多年来一直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正是在他们的引导和帮助下,才获得了个人的成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还要感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领导和同事们,他们在我进行的各项工作中都给予了各种支持和帮助。特别是要感谢徐炜、肖霞、崔佳颖、张晗、杜昱,他们积极参与了本书的大纲设计、资料收集和书稿撰写的讨论,倾注了一臂之力,我为在这个集体中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

最后,我还要感谢经济日报出版社的王含主任,从本书的选题到框架的确定,从一些细节的修订到全书的完成,都凝聚着她的心血。正是在她的不断鼓励和支持下,才使得我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完成了本书的写作。我还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编辑们,他们出版的德鲁克系列丛书让我从中获益,让我学习和借鉴到不少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华。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没有如释重负的放松,而有诚惶诚恐的紧张,不知道能否达到写作本书的初衷,能否得到管理学前辈和同仁的认同,能否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有限,本书肯定存在不足和缺陷,还希望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宋克勤

2011年11月26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懂德鲁克/读懂管理学大师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克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73857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712.3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3: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