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从1931年进入武汉大学,执教18年,与凌叔华、袁昌英一起被称为“珞珈三女杰”。1949年到台湾后,她在成功大学中文系也执教18年。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与成功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2010年海峡两岸苏雪林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1日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这次研讨会吸引了海峡两岸苏雪林研究专家七十余人,收到论文近四十篇,三十余人在研讨会上发言。这本论文集《苏雪林面面观——2010年海峡两岸苏雪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就是在提交这次研讨会的论文基础上选编的。本书由陈国恩主编。
图书 | 苏雪林面面观--2010年海峡两岸苏雪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苏雪林,从1931年进入武汉大学,执教18年,与凌叔华、袁昌英一起被称为“珞珈三女杰”。1949年到台湾后,她在成功大学中文系也执教18年。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与成功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2010年海峡两岸苏雪林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1日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这次研讨会吸引了海峡两岸苏雪林研究专家七十余人,收到论文近四十篇,三十余人在研讨会上发言。这本论文集《苏雪林面面观——2010年海峡两岸苏雪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就是在提交这次研讨会的论文基础上选编的。本书由陈国恩主编。 目录 谈苏雪林的《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 苏雪林治学述论 传统的潜伏——苏雪林的文笔论和道德观 五四人、无党派、爱国者——苏雪林的政治身份 救渡的契机:苏雪林皈依天主教的心灵轨迹 苏雪林小说中的主体性书写 作为“镜子”的苏雪林:两岸知识分子思维结构的面相 苏雪林文学批评的史识与文心 苏雪林的现代散文批评 生态美学视野下的苏雪林散文 苏雪林散文中童话色彩的构建 苏雪林前期创作在中国内地的接受 1929—2009年《棘心》的传播与接受 《棘心》的版(文)本考释 皈依·守成·超越——论苏雪林的小说《棘心》 苏雪林《棘心》的伤感主义 《益世报·女子周刊》与作为五四女作家的苏雪林 《楚辞》研究的新视野——苏雪林《屈赋新探》评议 以《唐诗概论》谈苏雪林古典诗学观念 苏雪林与文学史的百年书写 评苏雪林的《中国文学史略》 略说苏雪林楚辞研究的比较意识 从《鸠那罗的眼睛》看苏雪林对唯美一颓废思潮的接受 人生如梦未必如歌——苏雪林与凌叔华 苏雪林1930年代的反鲁——以苏雪林致蔡元培、胡适信为例 两种背道而驰的极端自虐与外向性攻击:苏雪林与鲁迅比较论 苏雪林的封建性及其孤寂人生 “新中华第一女奇人”苏雪林 苏雪林东吴大学故居的一个报告 苏雪林与武汉大学 成功大学苏雪林文物及作品整理与研究计划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苏雪林面面观--2010年海峡两岸苏雪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国恩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709256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首版时间 | 2011-12-01 |
印刷时间 | 201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黑龙江 |
长 | 235 |
宽 | 174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