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哥伦布传(我犯过的错误绝非出于恶意)/了如指掌
内容
试读章节

哥伦布并没有放弃他的海上事业。他向几内亚海岸及其他方向开始了航行。

据说航行到葡萄牙海域时,哥伦布指挥科隆·莫扎的一艘船与从佛兰德斯(Flanders,位于欧洲西北部.包括今法国北部、比利时西部及北海沿岸荷兰西南部一些地区)返回的四艘威尼斯军舰发生了冲突。接下来是一场血战。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指挥的战船与一艘威尼斯军舰交战开火,船有爆炸的危险,他发现后翻身跃人海中,抓住一支浮桨游上了岸。那个地方正好在里斯本附近。后来的很多年,哥伦布都以里斯本为家。(一些评论家对这些日期表示质疑.但它们似乎构建了很流畅的故事结构)

显然,在到达里斯本后的20多年里,哥伦布致力于引发人们对他探索西方“伟大计划”的兴趣。他说:“我时常和文化人士们通信,有传教士、外行人士、拉丁人、希腊人、犹太人,还有摩尔人。”天文学家托斯卡内利(Toscanelli)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一定不要认为地球圆形说是哥伦布发明的。尽管关于地球的形态还有其他理论,但很多有识之士都明白地球是个球体,即使以往都是自欧洲向东航行到达印度地区,但从欧洲西边也一定可以。在曼德维尔(Mandeville)游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旅行者几乎徒步穿越了所有亚洲国家,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挪威。在考察遥远东方的过程中,他听到一些人用奇怪的叫声呼唤牛群,那声音他从未听过。回到家后,他花了一天时间到西边寻找丢了的牛。在寻找途中,他又听到了在遥远东方听过的呼唤牛的声音。于是他恍然大悟,自己是徒步绕地球向东走再按原路返回的,但如果从家向西出发,只要一天的路程就能到达。哥伦布很熟悉类似的故事,他的天文学知识也告诉他地球是圆的,“并且像球一样在大气中旋转”。问题是如何向其他人证明,由于地球是圆的,所以向西航行到达亚洲是可能的。

后来,所有著名的地理学家都认为亚洲与欧洲之间实际上并不像之前认为的那么远。因此.在当时颇具标杆性意义的托勒密(Ptolemy)地理学著作中,印度地区最东部与加那利群岛之间为135度,略大于地球周长的1/3。但事实上,我们现在都知道其距离为180度,相当于地球周长的1/2。如果哥伦布当时知道实际距离有那么远,他一定不会实施航行。

那时,人们对印度地区的全部知识几乎都来自马可·波罗(Marco Polo)的探险记。马可·波罗是13世纪的一名威尼斯探险家,他的书长期拥有欧洲的读者。这本书现今依然很受欢迎,很适合推荐给喜欢探险故事的年轻人。马可·波罗参观过忽必烈大汗(Great Khan of Tartary)在北京的皇宫,忽必烈是奠定当今中国版图的重要君主。马可·波罗还描述过日本或西潘古(Cipamgo,日本国,即现在的日本),但他并未亲自到过那里。哥伦布因此认为自印度地区一直向东便是西潘古岛,于是着手进行研究,他猜想那里是距离欧洲最近的地方,事实上的确是。但当他最终到达古巴时,下文将会提到,他以为到了日本。

哥伦布的岳父在葡萄牙圣港岛(Porto santo,也译作“圣波尔图”)当过长官,并建立了殖民地,因此他对西方探险很感兴趣。哥伦布大概就是从他那里了解了西方水运的相关情况,例如那些运载工具总被巨大的海浪冲到岛上,显然这些信息对他颇有价值。

历史学家们热衷于集合所有关于比亚洲更远的陆地的信息,来源都是一些希腊及拉丁的文献著作,或是晚期作家的一些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大概出自塞内加(seneca):“将来有一天海水会下沉,新的大陆会从海面下升起……而图勒将不再是世界的终端。”P5-6

目录

哥伦布的早期生活

探险计划

伟大的航行

探险与发现

古巴见闻

发现海地及返航

凯旋

第二次探险之旅

建立新殖民地

第三次航行

1500-1501年

第四次航行

最后两年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序言

本书记录了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tabus)一生的经历,希望借此引发各位读者的兴趣。

哥伦布的事迹经常为世人撰写,且不乏经典之作。我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Washing Irving)的著作对此艰难课题作了深入解析,堪称华丽的典范。我想任何在他之后探究哥伦布一生的人都会对这位作者心怀尊敬与感激。

按照自那时延续的传记惯例,他的作品涵盖了自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West India Islands)直至去世期间有关该群岛的全部历史。同时,他认为传记还应当把西班牙及其宫廷的相关记载全部写进去。我个人并不认为在传记作品中大篇幅讨论当时的历史对作品本身有什么帮助。不管怎样,本书并未涵括这些内容。我更愿意令故事的主线紧随哥伦布命运的起伏,至于主线外的历史,我仅对认为必要的部分加以说明。

本书以哥伦布本人的记述为素材。至于空缺的郭分,我则借鉴了同一时期的权威资料,同时参考了之后两个时代作家们的作品。但在对哥伦布深入研究之后,我悲哀地发现,在他的伟大发现为人所知后,仰慕者与崇拜者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夸大,使其脱离了真实的历史,也就是现代批评所谓的虚构。因此,如果读者发现这段记载与之前熟悉的历史有偏差,一定不要认为这是偶然的疏漏.而是本书作者在对权威资料进行选择之后作出的判断与取舍。

l882年我到西班牙做短期拜访,当地官员对我的研究工作给予了极大配合。哈里斯先生(Mr.Hamssc)那时出版了关于哥伦布生平的珍贵记录,他几乎搜集了所有关于那段历史的现存文献。在本书中,我充分利用了这座史料宝库。

美洲问题研究大会(The Congress of Americanistas)每年都会提交许多有关新大陆历史的研究成果.但这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哥伦布的个人生活并没有太大帮助。

此次伟大发现不仅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美国人民对此成就的不胜赞誉更加证明这位奉上帝旨意的伟大探险者用其一生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本书作者及出版者希望借此表达崇高的敬意,同时为相关研究领域尽绵薄之力,尤其希望年轻学子们能够从中获益。

爱德华·E.霍尔 洛克斯贝里

1891年6月1日

马萨诸塞州

内容推荐

众所周知,哥伦布是航海冒险家,他向往东方,想找一条不同于当时葡萄牙人控制的主流航线.却意外地发现了美洲。

事实上,美洲无须任何人去发现。人类早在冰河时期就已经从当时的亚洲大陆到达美洲。千百年来,居住于美洲大陆上的印第安人和原始部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哥伦布所谓的发现,是主观的、欧洲人视野里的“发现”。

哥伦布并无恶意,航海冒险只是为了寻找一条更为便捷的通往东方的海上贸易之路。

欧洲人往美洲移民带给美洲原住民的是毁灭性的灾难,但给人类带来的却是西方文明的曙光。《哥伦布传(我犯过的错误绝非出于恶意)》作者爱德华·埃弗雷特·霍尔根据大量史实,纪实性地为我们描述了哥伦布的航海计划与航行过程。《哥伦布传(我犯过的错误绝非出于恶意)》是关于哥伦布及其时代不可或缺的读物。

编辑推荐

《哥伦布传(我犯过的错误绝非出于恶意)/了如指掌》作者爱德华·埃弗雷特·霍尔根据大量史实,纪实性地为我们描述了哥伦布的航海计划与航行过程。主要内容包括:哥伦布的早期生活、探险计划、伟大的航行、古巴见闻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哥伦布传(我犯过的错误绝非出于恶意)/了如指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爱德华·埃弗雷特·霍尔
译者 张铮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264110
开本 16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465.89=331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