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为人处世的著作。其价值不仅在于能够教给人们处世之道,还在于其中的思想能够帮助人们修炼心性,提升自身修养,从而使人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图解菜根谭》共分为九个章节,选取了《菜根谭》原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精华文字,并对其加以解释和分析,不仅保持了原著中的思想精髓,更以全新、易懂的图文方式对其中的思想以及历史典故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将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尽可能地将书中的思想诠释出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更为贴切地感受到《菜根谭》中的处世思想,更为轻松地领略先哲们的智慧精华,即为本书的宗旨所在。本书由刘秋炎编著。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著作,与明代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和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并称“处世三大奇书”,是一部人生智慧宝典。
《图解菜根谭》通过巧妙的图文解析和恰当的典故例证,对《菜根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将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令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更加明了其中的内涵,从而为自己如何为人处世提供借鉴和帮助。
《图解菜根谭》共分为九个章节,选取了《菜根谭》原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精华文字,并对其加以解释和分析,不仅保持了原著中的思想精髓,更以全新、易懂的图文方式对其中的思想以及历史典故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本书由刘秋炎编著。
【原典】
心地干净①。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济私②。闻一善言,假以覆短③,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④矣。
【注释】
①心地干净:心性洁白无瑕疵。心地,犹言心田。
②窃以济私: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窃,不尽其分而据之。
③假以覆短:拿来掩饰自己的过失。
④赍盗粮:比喻被敌人所利用。《史记·范雎传》:“齐所以大破者,以其所以伐楚而肥韩魏也,此所谓借贼兵、赍盗粮者也。”赍,付与。
【译文】
只有心性纯洁无瑕的人,才能够研习诗书,学习圣贤的美德。否则,一看见善行好事,就偷偷地模仿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一听到名言佳句,就利用它来掩饰自己的短处和过失。这种行为就等于是在向侵略者提供武器、向小偷赠送粮食。
【解析】
清代顺治年间有一学者曾言:“文章者,人之枝叶也;道德者,人之根本也;必根本立而枝叶繁焉。中鲜道德,外饰文章,虽有枝叶,其本立主亡。”这段话正是对“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最好的注释。
道德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如果个人的品行败坏,心术不正,那么有了学术不但不会去施德行善,反而会做出更多更大的坏事来。因为这些人会以自己的学问作为武器,在社会上无恶不作。就像是目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黑客事件、各种高科技的犯罪等;还有的人以君子的姿态好话说尽,背地里却坏事做绝;有的甚至会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祸国殃民的勾当。所以做学问不能单凭一个“勤”字,还必须立身以正。否则,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做坏事,还不如没有学问的好。
若学问能够用于正途,则个人及社会都会从中受益;一旦用于歪门邪道,就会以学问损人利己,危害社会,最后自己也必将身败名裂。所以说,有学问的人未必就是利于社会、有益于大众的人。要看学问在什么人的手里,还要看其品德如何。如果一个人缺德,其才越高,则祸害越大。古人所说的立身修性在今天仍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做学问的同时,还必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行。
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今,德才兼备才算得上是人才。学问只有掌握在有德之人的手中才能发挥出良好的作用,也才能对人类和社会有益。因此,人在启蒙受教的时候,一定要有纯正的观念,文化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思想道德的教育更加不可忽视。为人父母、师长者对此应该特别注意,一旦青年学子的观念出现偏差,务必导其向善,以免将来成为社会的害虫而追悔莫及。
【典故阐幽】
善于伪装的王莽
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有个侄子,名叫王莽。他勤奋好学,克己守礼,对母亲恪尽孝道,对于寡嫂、孤侄尽心照料,在长辈面前礼貌有加,因而声名远播,几乎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但事实上,他是个很会利用这些表面文章来伪装自己的人。
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即位,对王莽予以重用。汉成帝死后,侄子汉哀帝即位,其祖母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王莽只得卸职隐居,闭门不出,安分谨慎。
汉哀帝死后,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以太后身份监国,任命王莽为大司马。王莽利用外戚的身份开始把持朝政,拥立年仅八岁的汉平帝即位。他对上迷惑太后,对下向平民百姓掩盖自己的野心,又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增加官僚俸禄,优待故臣,招揽天下名士。百姓受灾,他献田出钱救济灾民,自己则节衣缩食,不动荤腥。他还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去接济穷人,因而在民间深受爱戴。天下各色人等异口同声地为他歌功颂德。谁料,等到时机成熟,王莽就一把撕下自己的伪装,正式篡位,当了新朝的皇帝。但是由于他十分残暴,又推行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新制度,内外离心,结果皇帝没做多久,便被推翻诛杀了。
小结:如果为了贪求名利权势而布施学善,心地本就污浊,又如何会得善果呢?心术不正的人有了善言善行,不正是在伪装掩饰,害人害己吗?王莽也有谦恭下士的时候,可是谁又能想到他后来篡位夺权,身死家亡呢?所以说,正身先正心,欲行善事,先须发善心善念,否则反而会招来灾祸。P12-15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为人处世的著作。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书名《菜根谭》是作者取自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能坚强地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有所成就。明代于孔兼在为《菜根谭》写的题词中,进一步阐述道:“‘谭’以‘根谭’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他又引用洪应明的话说:“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扼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于孔兼的解释,又为其增加了另一层含意,即一个人即使是面对厄运,也要坚定自己的操守,奋发努力,辛勤培植与浇灌自己的理想。
《菜根谭》是儒、道、释三教真理的结晶,其中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兼采雅俗、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
《菜根谭》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虽说在历史上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并未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甚至在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四库全书》中,连“存目”都未收入。但是,这并不能够埋没它自身的价值。如今,《菜根谭》已经被人们与《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书一起,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菜根谭》的价值不仅在于能够教给人们处世之道,还在于其中的思想能够帮助人们修炼心性,提升自身修养,从而使人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菜根谭》以达观的心态、率真的方式还原了人生的本来面目,充满了“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的处世哲学。
本书共分为九个章节,选取了《菜根谭》原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精华文字,并对其加以解释和分析,不仅保持了原著中的思想精髓,更以全新、易懂的图文方式对其中的思想以及历史典故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将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尽可能地将书中的思想诠释出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更为贴切地感受到《菜根谭》中的处世思想,更为轻松地领略先哲们的智慧精华,即为本书的宗旨所在。
编著者
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