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荣维木所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史话》以丰富的史实,生动的语言、清晰的线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及发展的过程,全书包括人民军队的诞生、十年风雨中的工农红军、抗日烽火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部分,使读者较为清晰的了解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该书既可以作为现代社会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读物来看待,也可以作为近代史的课外辅导读物来看。

内容推荐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

荣维木所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史话》为《中国史话》系列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史话》包括人民军队的诞生、十年风雨中的工农红军、抗日烽火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部分,使读者较为清晰的了解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

目录

一 人民军队的诞生

 1 南昌起义的枪声

 2 湘赣边界舞红旗

 3 广州起义失败

 4 三湾改编井冈会师

二 十年风雨中的工农红军

 1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 破敌“围剿”四奏凯歌

 3 红军不怕远征难

 4 三军会师旗鼓重整

三 抗日烽火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1 改编出师初战告捷

 2 艰苦卓绝的敌后游击战争

 3 战胜困难坚持抗战

 4 打败日本侵略者

四 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1 争取和平准备自卫

 2 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3 伟大的战略决战

 4 风雨下钟山解放全中国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南昌起义的枪声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在上海向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7月15日,汪精卫步蒋介石后尘,在武汉树起反共旗帜,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使一人漏网”的口号。蒋、汪发动的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共两党以打倒北洋军阀为目标的第一次合作彻底破裂。帝国主义扶植的国民党新军阀,利用手中掌握的军队,逐步取代了气数已尽的北洋军阀,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建立起新的反动统治秩序。

国民党新军阀登台后,到处收编反动武装,扩充实力,抢占地盘,对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实行最疯狂最野蛮的血腥屠杀。据不完全统计,仅1927年,就有10万名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惨死在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共产党员由6万人骤减到1万人,中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曾经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遭到严重摧残。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由高潮转入了低潮,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正当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毅然肩负起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重担。大革命失败的严重教训,使得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必然,“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于是,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创建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活动。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首先在南昌发动起义,委派周恩来为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领导这次起义。当时,在国民革命军中,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主要有:叶挺指挥的第二方面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驻扎九江地区;贺龙指挥的第二方面军第二十军,驻扎九江地区;朱德指挥的第五方面军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和南昌公安局的两个保安队,驻扎南昌市;以原叶挺独立团为骨干扩编的第二方面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驻扎南浔马回岭地区。此外,卢德铭指挥的国民政府警卫团和陈毅领导的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学员,正由武汉向南昌集中。合到一起约有2万人。与共产党相比,国民党在南昌地区的力量薄弱,驻守南昌的朱培德部队,大部分兵力在吉安、进贤一带,南昌城内只有6个团的兵力,加上留守机关,也只有1万余人。在南昌出现了有利于起义的条件。

正当南昌起义的准备工作秘密进行的时候,汪精卫似乎嗅出了空气中的火药味,他于7月24日匆忙跑到庐山,与孙科、朱培德、张发奎等人密谋策划,企图诱骗贺龙、叶挺上庐山参加军事会议,趁机解除他们的兵权。这一阴谋,被担任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秘密共产党员叶剑英得知,他立即赶到九江,与贺龙、叶挺在星子县鄱阳湖的一只小船上商讨对策。最后决定,不理睬张发奎要部队集结德安的命令,立即由贺、叶分头率部迅速开赴南昌,随时准备发动起义。  7月27日,贺龙、叶挺率领的队伍乘火车向南昌挺进。南昌群众张灯结彩,燃放鞭炮,热烈欢迎革命军队的到来。同一天,周恩来在陈赓的陪伴下,从汉口到达南昌,住在花园角2号(现花园角4号)朱德在南昌的住宅。此时先后到达南昌的中共领导人还有刘伯承、彭湃、聂荣臻、恽代英、吴玉章、林伯渠、廖乾吾、徐特立等人。周恩来到达南昌的当天,立即成立了以他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起义前敌委员会,并在江西大旅社(原址现改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主持了前敌委员会会议。会议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情况,缜密地筹划了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最后决定成立武装起义总指挥部,预定于7月30日发动起义。

7月28日,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在江西大旅社成立,委任贺龙为起义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长。

7月29日,南昌起义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这时汪精卫等人悍然下令在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实行“清共”,并严令贺龙、叶挺部限期从南昌撤回九江。在这形势骤然紧迫,革命与反革命即将展开生死搏斗的紧急关头,张国焘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从九江向南昌前敌委员会接连发出两封密电,称“暴动宜慎重,无论如何候我到再决定”,妄图阻挠起义。

7月30日,张国焘从九江赶到了南昌。当天,前敌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张国焘提出:起义需征得张发奎的同意,否则不能进行。张国焘的发言,立即引起了激烈争论。前敌委员纷纷表示:起义不能推迟,更不能停止;张发奎已经受到汪精卫的影响,绝木会同意我们的起义计划;起义必须由我党领导,绝不能依赖军阀。张国焘见大家都反对自己的意见,便抬出“国际代表”的招牌来吓人。这时,周恩来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愤怒,拍着桌子说道:“国际代表和中央给我的任务是叫我来主持这个运动,现在给你的命令又是如此,我不能负责了,我即刻回汉口去吧!”由于张国焘是中央代表,会议不能以表决的方式否定他的意见,只好暂时休会,原来准备30日起义的计划,也随之不能执行了。张国焘对起义的干涉,引起了人们的普遍不满,有人提议将他绑起来,但这个提议被周恩来制止了。第二天早晨继续开会,又争论了几个小时,最后张国焘终于屈服,于是前委会决定:8月1日凌晨4时发动起义。

7月31日下午,起义总指挥部以贺龙的名义下达了起义命令。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分别到起义军各部队,召集团以上干部开会,做起义前的最后动员,明确战斗任务和行动方案。

P1-4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荣维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32502
开本 32开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1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1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7.5
丛书名 近代政治史系列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3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3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