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华尔街狂人日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华尔街狂人日记》这本令人震撼的个人回忆录中,米尼安小城(Minyanville)媒体公司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克莱默伯科维茨对冲基金公司前总裁托德·哈里森讲述了他惊心动魄的华尔街操盘生涯,这里有天堂,有地狱,也有救赎。这本传记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兴趣,奥利·弗斯通电影《华尔街》的20周年纪念纪录片因此邀请传主出镜,并对本书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内容推荐

《华尔街狂人日记》讲述的是一位华尔街狂人的人生经历——惊心动魄的华尔街操盘生涯,男性荷尔蒙驱动的生活方式,天堂般的快乐,地狱般的绝望……烟消云散后的人生蜕变。

你将零距离观察1990~2010年间华尔街20年大动荡的真实历程,这里有无限的幸福与亢奋,更有泰坦尼克沉没般的悲剧。

你将了解与著名基金经理人克莱默共事所必需经历的那种过山车般的情绪波动,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

这是一种无法虚构的故事,非亲历者无法想象的故事……

《华尔街狂人日记》由托德·哈里森编写。

目录

赞誉

前言

1 纯真年代

2 面包男孩

3 “动物之家”

4 游戏开始

5 硝烟弥漫

6 白领绅士

7 帆船集团

8 新的开始

9 战线战歌

10 苦涩现实

11 时代征兆

12 宫殿倒塌

13 反目成仇

14 梦想诞生

15 求变求生

16 万丈深渊

17 涅槃重生

18 人生旅程

致谢

作者介绍

试读章节

人生很少有长舒一口气、放松身心、享受滚滚财运的时刻,但2000年年底就是这样一个难忘的瞬间。这一年,我们的公司战果辉煌,我任职总裁的克莱默一伯克维茨对冲基金已经赢得了眼光精准、值得信赖的名声。我的银行存款肯定了我这一年的苦战与成功。我当时还为TheStreet.com撰写交易日志,生活无比忙碌,却又游刃有余。我一面操作着4亿美元的基金,一面和世人实时分享我的市场心得。

但我还承受着其他方面的生活压力。外祖父卢比的病情l3渐加重,很多时间只能躺在重症监护室里。那段时期,全家上下焦虑万分,各自一点点劝说自己做好心理准备,准备着和一家之主永别。在我那段得意洋洋风光无限的时期中,只有卢比的病况时不时让我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中。卢比是我人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是我人生的指路灯,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在我两岁时,父亲抛弃了我们,于是外祖父便承担起父亲的责任。虽然母亲含辛茹苦、无微不至地养育我们,但在男孩子的成长中,父亲的形象不可或缺,我们需要一个“父亲”来为我们的人生定调,引导我们走上正道。随着年龄增长,我开始懂得一切事出有因。父母离异对年

幼的我来说难以承受,但正因如此,我才得以和外祖父建立更亲密的情谊。卢比的存在赋予我力量,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他引导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1991年大学毕业后,我在摩根士丹利获得了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但是我穷得住不起纽约市的公寓。在雪城(Syracuse)大学读书时,我以自信出名,但这种自信在我初入职场时突然完全蒸发,我变得那么软弱和无助。我的精神世界需要一个灯塔。幸运的是,在我的身边就有这么一座灯塔。

在我初人摩根士丹利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那段时间里,我寄居在曼哈顿区东部边缘的外祖父母家里。复杂的金融市场让我几乎陷于绝望,但我有我的精神支柱:只要我一转身,每当我需要鼓励的时候,卢比总是出现在那里,他坚毅的大手、他会心的目光让我变得淡定。

几年以后,外祖母多萝西告诉我说,在我上班的时候,外祖父常常坐在我的房间里,看着我的鞋子。她笑着说道:“他是那么爱你,他就想紧紧地挨着你。”

我的事业在华尔街上起步之时,我是那么天真,我并不真正明白这道为我而开的“金门”所蕴含的意义,也不明白它将让我付出的种种代价。但外祖父的引导弥补了我人生经验的缺失,我暗下决心:我一定不能让我人生中最最重要的这个人对我失望。

我大学一毕业就在摩根士丹利的证券衍生品交易席位艰难学艺。我对这个行业知之甚少,但多亏了外祖父,我在为人处世方面游刃有余。我不记得有多少个小时,我坐在他身旁,听他传授那些跨越时代、跨越领域的智慧:

“你唯一真正拥有的就是你的名和言。”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时间是最贵重的商品。”

“积极处事。”

虽然我当时并不完全理解它们的意义,但他的这些话拨动了我的心弦,照亮了我的前路。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每迈出一步,都会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也使我之前取得的成就相形见绌。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但每次外祖父都会上前扶我重新站起,为我指明方向。

2001年,外祖父病倒住进了戴尔雷医疗中心。此后的很多个周末,我都会赶赴佛罗里达,紧抓着他的手,陪着他同病魔斗争。我专栏的很多读者写邮件调侃地问我是不是在汉普顿酒店里逍遥偷懒,我于是在专栏中讲述了我外祖父的故事。我写到外祖父对我的重要意义,写他现在的处境,写我有多么爱他。

非常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开始收到全球各地的读者写来的邮件,讲述类似的故事,关于爷爷奶奶,关于父母孩子,关于倒下的好友。从十来封到上百封,再到成千上万封。有好几个月,我和外祖父会在重症监护室一封接一封地读这些向外祖父致意的信件。

这世界竟然有这么多人肯花时间写信鼓励一个素未谋面、只在文字中读到的人,我深受触动。我发誓我会坚持不懈地与世人分享我的观点,帮助人们在跌宕起伏的金融市场中避险求胜。这种努力催生了一个忠诚的网络社群,而且这个社群维持如初,不断壮大。由此我也领悟到了互联网的力量,领悟了写作的心灵净化功能,领悟了回馈世界的意义。

P1-3

序言

我从没想过自己竟然属于“那种家伙”。虽然我的职业生涯中的大部分经历都在追逐钱财,但我一直相信自己是个好人,有高尚的原则,践行着纯洁的理想。外祖父曾教导我:你的名和言就是你所真正拥有的一切;诚实、信用和尊重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尽管我一直遵从着这些教导,最终我却在贪婪的追求中沦为一个拜金者。

本书讲述的是我个人的人生经历,但我的所谓“成就”与传统意义上的功成名就可谓南辕北辙。书中的许多细节甚至让我羞愧,但所有这一切都是我的真实人生,并塑造成了今天的我。

我曾经将个人净资产和自我价值混为一谈。

我曾分不清快乐和幸福的区别。

我曾以银行账户存款作为自我实现的标志。在我的存款额达到我梦想的数字之后,我渴望赚到更多,我也开始“需要”更多。

回过头来看,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将美国带入节衣缩食的时代之后,不难看出那些错误。但与世人不同的是,我在十年前就已幡然悔悟,当时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它们唤醒了我,或者说唤醒了我的自我救赎意识。

当年我一直自认为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和由此产生的种种后果,但我却难以体会这些选择如何影响了他人。我一直没有意识到这种盲点的存在,直到2010年夏天。当时我有几天与哥哥亚当在一起,恰逢他在沙滩上举办一年一度的“朋友周末派对”,但我的主要兴趣是撰写本书。回头想想,灵感总是那样地不期而遇。

以科学家身份参与当时的白宫班子的彼得·艾曼纽是亚当在马里兰大学的兄弟会朋友。在晚饭和泳池嬉闹过后,他和我并排坐在户外的排椅上。彼得和我相识已经二十多年,但我们从来不曾真正“认识”过。

那晚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他突然转身看着我说:“你不知道,我一直不怎么喜欢你,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你让我感到自卑,你让我感到羞辱。”他回忆了1997年万圣节他和亚当去纽约看我,我们去一家高档俱乐部的往事。

“你穿着昂贵的衬衫,一进门,俱乐部一名保安立刻过来招呼你,引领着我们上楼,路过另外一名保安,进入一个包间。你为大家点了10美元一杯的马蒂尼,一群美女簇拥在你身边。作为一名研究癌症治疗的科学家,10美元是我晚餐的全部预算。更过分的是,你似乎乐在其中,享受着地位和光环,看得你圈子外的人头晕目眩。你无从知道这些,但那晚的记忆激励着我加倍努力地工作,因为我再也不想感觉自己那么微不足道了。”

彼得和我还聊了我们人生中经历的那场大灾难——“9·11事件”。对我来说,这次事件引发我在个人、事业和精神上的改弦更张,从此开始了一次积极的人生蜕变。而对他来说,“9·11事件”成为他的踏脚石,让他进入了充满意义的人生新通道。那天晚上我们相互打开了心扉,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心灵相通,这段交流也为我自己打开了一条闭塞多年的精神通道。

我从不知道我曾给彼得留下那样糟糕的感受,我之前也从未从他的角度审视过自己。我相信他不是第一个那样看我的人。在我自以为享受生活、及时行乐时,别人眼里的我却是自以为是、贪得无厌的一个人,不懂得感谢生活的厚赐的一个小人。

我从未想到我是“那种家伙”。

书评(媒体评论)

托德以华尔街内部人士的身份,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揭示了他身上的柔软之处。我强烈向朋友们推荐本书,你们会像我一样,一打开便爱不释手。

——约翰·莫尔丁

四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的作者

千禧波投资公司总裁

它充溢着爱怜的人世证言,告诉我们,要真正赢得世界,我们首先必须寻找自己的灵魂。

——阿比·派克

西北大学莫迪尔新闻学院商务沟通系主任

托德·哈里森拉开了华尔街的帷幕,坦诚率真地展现他的人生。

——马丁·多恩

《纽约每日新闻》总编

有昂贵的波尔多,也有诚实、忏悔和高洁。这里讲述交易室的权力斗争,也讲述穷孩子的理想与奋斗。

——皮姆·福克斯

彭博社《股市》节目金融记者及主播

语言曼妙,发自肺腑,这是我读过的关于人生和金钱的最优秀文字。它细腻、深刻,能触动你身心中许许多多的情与理。

——塔赫拉 K. 赫拉博士

纽约泛欧交易所理财顾问委员会主席、教授

今天他终于敞开了心扉!华尔街最后一位诚实人的内心独白。

——巴里·里萨兹

《拯救国家》作者

哈里森是一名睿智的交易员,同时有着一颗诗人的心。

——迪恩·葛利根

雅虎金融编辑主任

阅读他的人生历程,能让我们心存谦卑,立志高远。

——彼得·阿瓦特

财经观察有限公司总裁

美国第一银行(Bank ONE)前司库

哈里森帮助读者寻找北极星、寻找路标,并在它们的引导下走向幸福与意义。

——沃伦·摩西

儿童援助协会前首席执行官

托德的职业历程和你读过的任何华尔街故事都不相同。

——杰米·哈蒙德

美国在线和华盛顿邮报网站前商业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华尔街狂人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托德·哈里森
译者 梁超群//陈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382300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7.12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1-5516
版权提供者 Pearson Education,Inc.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