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灵之扰(精神疾病小史)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灵之扰(精神疾病小史)》作者杜威·德拉艾斯马。

这是一本关于近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历史的书,出色地描写了13个精神及神经病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及以人物命名的疾病的故事,帕金森氏症、科萨科夫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艾斯伯格综合症等。这样一本“人物画廊”充满逸事趣闻,也提供了一种非同寻常的视角,其叙述富有感染力和悲剧感。每一个故事都独立成章,开卷不忍释手。

内容推荐

《心灵之扰(精神疾病小史)》作者杜威·德拉艾斯马。

《心灵之扰(精神疾病小史)》是一本关于近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历史的书,出色地描写了13个精神及神经病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及以人物命名的疾病的故事,帕金森氏症、科萨科夫综合征、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艾斯伯格综合症等。这样一本“人物画廊”充满逸事趣闻,也提供了一种非同寻常的视角,其叙述富有感染力和悲剧感。每一个故事都独立成章,开卷不忍释手。

目录

引言:不是德拉埃斯马综合征

第一章影像在朦胧中显现:邦纳综合征

第二章一轮磨人的颤抖:帕金森氏症

第三章菲尼亚斯·盖奇的死后徘徊:盖奇基质

第四章塞莱斯廷预言:布罗卡区

第五章莱顿瓶中的火花:杰克逊癫痫

第六章西伯利亚白兰地:科萨科夫综合征

第七章去死吧,白痴!图雷特综合征

第八章线团的迷宫:阿尔茨海默病

第九章神经科学的麦卡托:布罗德曼区

第十章疯癫的大本营:克莱拉鲍特综合征

第十一章给幽灵的一杯茶:卡普格拉综合征

第十二章小教授:艾斯伯格综合征

第十三章科学的卡丹式悬置

试读章节

1759年春,在日内瓦,退休地方治安官查尔斯.卢林(Charles Lulin)叫他的秘书进来,准备进行一长段口述。他年事已高(将近90岁了),视力逐渐丧失。他说道,在1。753年10月,他的左眼做过一场白内障手术;直到1756年9月,他都能够借助一副凸透镜来看,但是现在光明已经完全消失了。右眼也做了白内障手术,现在还剩下一点视力,可是不足以让他读写。那之后他就让一名仆人为他读报纸。卢林相信,他将要记录的这段奇特经历和他眼睛的问题有关。

1758年2月,一些陌生的东西开始漂进他的视野。起初,是一种好像一块蓝手帕的东西,手帕有一只手球那么大,每个角上都有一个黄色小圆圈。手帕会跟随他眼睛的转动而移动:不管他是在看着一堵墙、他的床,还是一块挂毯,手帕总是挡住他房间里所有那些平常的物件。卢林是完全清醒的,他从来没有相信过真有一块蓝手帕漂浮在周围。手帕不是他看到的唯一东西。8月的一天,两个孙女来看望他。卢林当时正坐在扶手椅里,椅子正对着壁炉台。访客们从右边过来。从左边出现了两个年轻男人。他们各自穿着华丽的红色和灰色斗篷,帽子上点缀着银饰。“你们带来的是多么英俊的绅士啊!怎么没告诉我他们来了呢?”但是年轻姑娘们发誓说谁也没看见。就像手帕一样,两个男人的影像没多久就消散了。接下来几个星期里,跟着又来了更多虚幻的访客,全都是女人。她们都带着美丽的头饰,有几个人头上顶着一个小盒子。一天,当他的仆人跑腿回来进入房间时,后面跟了两位女巨人,她们那么高,头都快碰到天花板了。

“你带来的这些女士是什么人啊?”

“抱歉先生,这儿没有人呀。”

“你瞎了吗,伙计?她们那么高,那么粗壮,你不可能没看见吧。”

女士们一言不发地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卢林正站在窗前的时候,看见有辆马车来了。马车停在邻居门前,他惊奇地看着马车越来越大,直到和房檐齐平,离地面有30英尺高,每件东西都完全是按比例变大的。另有一次,四个12岁左右的小姑娘走进房间,每个人手里都抱着一个大约3岁的孩子。她们都穿着阔气的衣裳,装饰着五彩的缎带,戴着珍珠项链和梨形的钻石耳环。她们看起来是在互相聊天。然后其中的一位转向他,给他一个非常富于魅力的微笑,露出完美的贝齿。随后她们也消失了。

卢林看到的影像使他大感惊奇:有一次是一群斑点突然变成了鸽子群,另一次是一堆飞舞的蝴蝶。空气中会漂浮着一只旋转的轮子,就像你在码头起重机上看见的那种。一次在街上散步的时候,他停下来赞叹一个巨大的脚手架,而当他回到家时,看到了同样的脚手架就立在起居室里,但那时就是微型的了,还不足一英寸高呢。一开始看起来是一小片云的东西会变成一扇窗户,他认得,那是沿街过去很远的一栋房子的阁楼窗户。他还看到过有框的风景画,就像油画,一座遥远的城市,一片林地的景色,一片森林,还有过一座喷泉,水花随风而飘。有一次,他决定做一个有关影像大小的实验。离房子一百步远的地方,有一座带喷泉的小广场。他注意到,如果他在喷泉旁边看见蓝手帕,它就有一张大桌布那么大。但是如果他在桌子的背景上看到它,就是他吃饭的桌子,手帕就还没有拇指指甲大了。其他影像的大小也都会根据它们离自己的距离而变化。

在结束时,卢林还讲述了他注意到的其他一些现象。当他在床上的时候,从来没有见到过影像,不管醒着还是睡着。它们在全然的静默中滑行而过,即便人物的影像在进行交谈动作时也是静默的。自从那次陪着孙女来的两位绅士之后,就再也没有男性出现在房间里了。相反,在大街上他没见过女性。所有的人物都出现在左侧,也会在消失前从他后面绕到左侧。但是他发现这些与他的左眼无关:当他每次闭上一只眼睛的时候,甚至用手帕蒙上双眼的时候,影像也会消失。

但是首先,卢林被那些人物本身震住了。有天早晨,当他在窗前静静地吸烟斗的时候,他看见自己左边有个男人,随意地斜靠在窗框上。除了比自己高一头以外,这个男人看起来着实像自己:他也吸着一只烟斗,戴着同样的帽子,穿着同样的晨衣。P1-P3

序言

有时,记忆在多年后才让人们知道它们意义何在。还是大学生时,利用周末,我在一家“老人之家”帮忙。我的职责之一是快到傍晚时推着一辆面包推车,在各个房间巡视,和一位学老年病学的助手一起发放日间冷餐。如果某人有明显的残疾或者行走困难,我们也帮着摆桌子。一个下午,当我们正帮一名住客在碗橱里翻找她的瓷器和刀又时,那位女士忽然说外面花园里有一个小男人。小男人?我们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花园里没有任何异常。但她坚持说:“那儿有一个小男人。”我看过去,想知道是不是有什么她可能误认为是个男人的东西。我看见树丛里有个灯柱,大约l米高,有个看起来有点像帽子的保护盖。“你是说那边的那个灯吗?”“当然不是!我看得见它是个灯!”我们向她保证,我们谁也没看见外面有人。当助手把她坐的椅子推到离桌更近的地方时,她转动眼睛,用一根手指轻轻敲着前额。那时,对我来说,这好像是一个满意的解释。我们大声而开心地说“祝你吃得开心”,便继续我们的巡视。

大约20年后,我读到一种罕见的综合征,主要影响的人群是视力衰退的老年人。他们开始看到一些东西——通常是人像,经常是微缩的。它们通常在暮色降临、四周开始变得寂静时出现。这个完全无害的现象被称为邦纳综合征(]Bonnel syndrome),以查理·邦纳((;halles.Bonnet)命名,他是一位瑞士博物学家兼哲学家,在1’760年第一次描述这个现象。邦纳本人没有看到这些影像,而是他的外祖父讲给他听的,他外祖父在接近90岁的时候看到人物影像,之前有过几次失败的白内障手术。

我遇到过一些有邦纳综合征的人,没有注意到任何异常。然后,我意识到,要发现一些什么,并不容易。就算我发现了,那也只是“重新发现”而已。

为什么邦纳“看见”了而我没有?一个明显、但不是唯一的差异是,他认真对待他的外祖父。本来这决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老人坚持说他不仅看到了人,还有喷泉、大约30英尺高的马车、飘在空中的旋转的轮子。邦纳并不因此认为他外祖父心智有障碍,而是接受了影像的真实性,并考虑可能的解释。他继续在他的一本书里描述一种神经障碍,这种障碍可能引起一些视觉感受,但它并不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力。在后一章里,我们会看到,在1936年,这种障碍是怎么形成邦纳综合征,一代又一代的精神病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是如何尝试解释这些影像的。

但如果从来没有过这么一位邦纳,而我对待那位看到“花园里的小男人”的妇女就像邦纳对他外祖父那么认真,那会怎么样呢?现在会不会有一种“德拉埃斯马综合征”呢?回答是毫不含糊的“不会”。如果说我从这12个命名者在脑科学领域的活动中学到了一件事的话,那就是,发现之后发生的事,比发现本身更重要。

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随之而来的一个因素上:发现一定要得到记载才行。在这方面,每个时代有它自己的惯例。邦纳在一本书里描述他的发现,而今日的神经科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则通过专业期刊交流,对研究和提交发现都有特定的准则。今天,对一个病例的简单描述无关紧要。一个有志于此的命名者必须收集相当多的类似病例(100个比50个强),提供每个病例的详情,如年龄、性别、视力、用药和教育水平。他必须对现象形成作出解释,最好是通过实验产生的解释,实验足够说明哪些因素影响了影像的出现。然后,在科学团体中必须达成一致意见,所涉及的现象是否是一个不能归于任何已有的精神病学和神经科综合征的类别。之后,必须有一位权威的同行(或者一个委员会)提议将作者的名字和这种障碍症相连。只有当科学团体真正开始使用这个名字了,我们才能说,一种新的“发现”被加进了脑科学的年鉴中。很明显,所有这些都远超过一名做兼职的大学生可能做的事。事实上就算邦纳在今天都不会有机会。“你是说你外祖父?他到底看见了什么?”  从语言学上说,“邦纳综合征”是一个命名:一个专有名词变成了普通名词。“命名者”总是被去掉了名、只留下姓,在有些最熟悉的命名中——如阿尔茨海默(A|zheimer)、帕金森(Parkinsorl)、科萨科夫(Korsakoff)和艾斯伯格(Asperger’)——甚至连“病”或者“综合征”的称呼都多余了。不仅他们的名不见了,而且其余部分过一阵之后也会淡去,包括关于他们生活的往事,和围绕着他们的发现所发生的各种状况。对这12个命名者,我竭力充当一个“复活者”——不是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时代的那种阴森的含义,而是像个历史学家一样,努力让他们的思想和雄心、他们的奋斗和希望复活,简言之,把名字重新还原成人。能让每个命名者获得他们应得的关注,让每一个人成为一章的主题,这是一种荣幸。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灵之扰(精神疾病小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荷兰)杜威·德拉埃斯马
译者 张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4808
开本 32开
页数 3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49-09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4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3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