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朝闻道(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100位名士珍闻录)
内容
编辑推荐

玉槐堂编著的《朝闻道(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100位名士珍闻录)》辑录了近代一百位知识分子的老掌故,按一切生命体的四个成长阶段,分春种、夏忙、秋收、冬藏四个部分。书中的名士构成了那个时代最好的风景。

内容推荐

玉槐堂编著的《朝闻道(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100位名士珍闻录)》辑录了近代一百位知识分子的老掌故,按一切生命体的四个成长阶段,分春种、夏忙、秋收、冬藏四个部分。“春种”是指俞曲园领衔的老国学大师,“花落春仍在”,他们上继乾嘉学派,下启新学一代;“夏忙”是创造的一代,有陈寅恪等文化托命之人;“秋收”为专业知识分子一代,如“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们,“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冬藏”则是继承的一代,在被扭曲的政治形势下,大龙潜隐,他们暂且冬藏了起来,以待来年春种。

《朝闻道(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100位名士珍闻录)》中的名士构成了那个时代最好的风景。

目录

壹 春种

贰 夏忙

叁 秋收

肆 冬藏

试读章节

◎俞樾会试考试,试卷中有一句诗“花落春仍在”,被曾国藩赏识,得以中试。此后,俞樾就将他的书斋命名为“春在堂”。

“花落”,意为西学传来,国学不盛;“春仍在”,意为中学为体,道术未裂。

昔日王静安闻炮火将到北京,以为花落而春亦亡,不忍见,故自沉于水,一瞑不视;陈寅恪见炮火已至北京,也认为花落而春亦亡,不忍见,故突然出走,长往不回。

不忍即仁,王静安与陈寅恪之仁,可作千古一叹。但是中国文化,其实是看不尽的春柳春花满画楼。

◎俞樾的弟子中,比较有名的是章太炎、吴昌硕。

◎俞樾与李鸿章同为曾国藩的门生。两人所走的道路却大相径庭。李鸿章一心从政,官至宰相,位极人臣。俞樾埋头文字,“学究天人际,名垂宇宙间”。曾国藩评价他的两位高足,曾坦率地说,他不喜欢像李鸿章那样醉心于爬官,也不愿意像俞曲园那样专攻学术。但俞樾倒是自得其乐,他的著名自挽联云: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布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浩浩荡荡,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欤!

◎在杭州西湖灵隐冷泉亭,悬有一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一日,俞樾与夫人游灵隐,小坐亭上,共读此联。夫人道:“此联问得有趣,请作答语。”俞樾应声而答:“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夫人道:“不如改为: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言毕,夫妻相与大笑。数日后,次女来,俞樾要她试为冷泉亭旧联作答。女儿沉思良久,笑道:“可答为:一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樾惊问:“‘项’字何指?”女儿道:“不是项羽将此山拔起,安得飞来?”

P2-3

序言

1

只需要轻轻勾勒几笔,人物形象就会跃然于纸上,活灵活现。比如“有许多人,你见了一百次也没有印象。而吴宓,你见了一次就会记住。吴宓的脑袋像一颗炸弹,使人觉得随时随地都会爆炸一样”(温源宁语)。

刘文典“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在月光下给学生讲《月赋》。校园里摆下一圈座位,刘文典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生动形象,见解精辟,让听者沉醉其中,不知往返。

林语堂在东吴大学讲英文课,开学第一天,先生带来一个皮包。皮包里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课堂变成了茶馆。林先生开始讲课,操一口简洁流畅的英语,大讲其吃花生之道。然后,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生。”学生们哄堂大笑。

俞平伯在清华讲诗词,选出一些诗词,自己摇头晃脑朗诵。有时候他闭上了眼睛,仿佛完全沉浸在诗词的境界之中,遗世而独立。蓦地,他睁大了眼睛,连声说:“好!好!好!就是好!”学生正巴巴地等他解释好在何处,他却已朗诵起第二首诗词来。

梁启超讲课让人叫绝。他给清华大学学生上课,走上讲台,打开讲义,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简短的开场白:“启超是没有什么学问——”接着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点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既谦逊又自负。

蒙文通的考试颇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由学生出题问先生,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学生的学识程度。如果学生的题目出得好,蒙先生总是大笑不已,然后点燃叶子烟猛吸一口,开始详加评论。考场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学生按指定分组去品茗应试,由蒙先生掏钱招待吃茶。

那个时代的老师,真真让人向往。

2

知识是累积来的,一代人站在另一代人的肩膀上。

张爱玲的祖父是清末著名清流张佩纶;陈寅恪的祖父是陈宝箴,父亲是陈三立;叶嘉莹的老师是顾随,顾随的祖父、父亲,都是想要功名而不得,三代苦苦做学问。

这种累积机制,就是学术传承。

叶嘉莹学成出师,南下的时候,顾随对她说:“不佞之望于足下者,在于不佞法外,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而不愿足下成为孔门之曾参也。”这重托让叶嘉莹一生都忘不了,她说:

我之所以在半生流离辗转的生活中,一直把我当年听先生

讲课时的笔记始终随身携带,唯恐或失的缘故,就因为我深知先

生所传述的精华妙义,是我在其他书本中所绝然无法获得的一

种无价之宝。古人有言“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先生所予人的乃

是心灵的启迪与人格的提升。(《顾随全集·序言》)

叶嘉莹一生的工作就是传老师的“道”,成果斐然。无数学子听过叶老师讲诗词,如痴如醉,终生难忘。

文化都是累积来的,文化从源头到流变,就是一个个托命之人传接而来。他们都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形成一种深深的注定的使命感。他们要传承要托命的是什么呢?

刘师培祖孙三代治学《左氏春秋》,他们传承的就是这门绝技;顾随传承的是词论;周作人传给废名,废名传给沈从文,沈从文传给汪曾祺的,就是一种冷清的、冲淡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行文方式;而王国维、陈寅恪极目远眺,他们要托命的,是中国文化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3

老师最重要的作用,是启迪智慧,抹去蒙蔽。往往是一件小事、一句话、推荐一本书或一个动作,影响一生,让学生突然超越蒙蔽,醍醐灌顶,豁然大悟。

俞樾会试考试,试卷中有一句诗“花落春仍在”,被曾国藩赏识,从此学问精进;杨度二十一岁时的一个冬夜,王阁运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廖平若不是小时钓鱼得鱼的偶然事件,就不会成就那么大的学问。

这些点悟人的心灵的人,让我肃然起敬。相比治国平天下,教育更重要。因为相比物质的贫穷,精神的蒙蔽更严重。

4

把这些老师的故事串起来,就是一部近代文化史。通过这些有魅力的段子,可以一览近代思想资源。

近代思想资源,一为学西方的自由主义,一为学西方的社会主义,一为学西方的保守主义。这其中,有几座高峰。搠于罗素的金岳霖,传于殷海光,再由殷发扬光大;搠于杜威的胡适,此门为自由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前有上继乾嘉学派的俞曲园、孙诒让等,“花落春仍在”,后有王国维、陈寅恪、吴宓一枝,有章太言及黄侃、刘师培一枝,有熊十力、梁漱溟一枝。

书中辑录了100位老师的老掌故,按一切生命体的四个成长阶段,分春种、夏忙、秋收、冬藏四个部分。“春种”主要是俞曲园领衔的老国学大师,“花落春仍在”,他们为过渡的一代,播种的一代,开启的一代,上继乾嘉学派,下启新学一代;“夏忙”是创造的一代,有陈寅恪等文化托命之人;“秋收”则为专业知识分子一代,前代知识在这代得到收获,如“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们,“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冬藏”则是继承的一代,被政治扭曲,大龙潜隐,他们暂且藏了起来。

《诗经》上说:

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有传授渊源在,文化薪火就不灭,如南山之寿,如日月之永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朝闻道(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100位名士珍闻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玉槐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6189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2
出版地 天津
230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1: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