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杂牌军
内容
试读章节

黎星源从皖南前线、莲花镇前沿,率部逐次撤回吴尚大本营,闭门称病,足足休息了一个礼拜,谢绝了省府以及汪伪方面派来的说客。第八天,他正式露面,召开了苏鲁皖游击部队全军高级军官会议。麾下七个纵队司令全部到场,聆听训示。会议地址选择在晓光寺戒台殿,里里外外人头军帽黑压压一片。

黎星斗一改平日闲散打扮,穿起了金光闪闪的中将军服,脚蹬雪亮的马靴,脚跟处铁掌铮然,挺胸昂首,凛然生威。而黎星源却以寻常衣衫见人,戴了副老花眼镜,吸着烟,儒雅从容。

俩人并肩在殿前案几上分左右坐定。黎星斗率先起身,带头向黎星源行军礼,齐声问候。黎星源挥手示意众人坐下,谦逊地表示自己不过是去安徽山区地带看了趟风景而已,谈不上辛苦。不过,还是山区好啊,有险可据,要是吴尚这边也有一两处地势险要的关隘,那就好了,大家伙儿夜里也能睡得更加踏实了,不至于被一声枪响闹得失眠了。

众人一阵子哄笑。

黎星斗除下军帽,摸着光溜溜的后脑勺说:“总指挥的感慨是有道理的。这吴尚四面都是平原,无险可守,敌人不论从哪一方打过来,都够呛。倒是省府老韩那边,还仗着水网洼地做文章,不惧日本人,不怕新四军,关起门来做他的清秋大梦呢!”

黎星源点头说:“无险可守,是明摆着的现实,但我这次出去走了走,看了看,倒想学学咱们的邻居新四军了。大家都知道,他们如今在一马平川的地面上,自己制造有利因素,挖交通壕。说起来也够气魄的,几百里地面上沟壑纵横,平时小股部队在沟里活动,无迹可寻。打大仗时,大部队利用沟壕秘密集结,更能出敌不意。交火时,交通壕成了战壕,可守可走,灵活自如。咱们斟酌斟酌,也学学人家的法子,选择几个紧要地区开挖起来。”

下面的人纷纷议论,有亲身领略过这方法好处的人,竖大拇指赞同。也有人担心这壕沟应付一般的战事可以,但如果日本人倾主力来犯,那就没什么大用处了。

黎星源起身在态势图上做了比划,眼下这局面,日本人全力开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方面,日方大本营有发动重要战役的企图,吴尚这块地方,不是他们觊觎的目标。据情报分析,南部旅团主力有南下参战的可能,无力对吴尚用武。所以一年之内但凭这些壕沟,便足以拒敌于门外。黎星斗也觉得这方案可行,去地图前研究了一气,决定在前沿莲花镇一线,先行开挖,并结合己方的优势,在壕沟网中间建造工事碉堡,增配火力点。

军事将领们谈笑风生,列席会议的清客参议们不免也受了感染,要卖弄几手。会议临近尾声时,尹天民将随身带来的一幅画呈送上去,是两只吊睛猛虎啸傲山林的景象,点题清楚。

黎星斗连声喊好,让人把画当场悬挂起来,并在画前和黎星源合影,以作纪念。黎星源受黎星斗兴奋劲头的感染,特地换上戎装,佩上短剑,以全副武装的架势留影。与会众将校又去殿外戒台上合影。今天阳光明媚,和风习习,正是露天拍照的大好时机。将级以上军官在前排坐定,低级军官分高矮在四级台阶上密密地排列,于公元1941年春天某日的上午,留下了一张全体将校的合影照。事后,军官们都收到了照片。

次日,二黎的照片刊登在本地《苏北日报》头条。这是他们二人携手合作的真实写照,也是苏鲁皖游击总指挥部顺风顺水,走到巅峰的一个标志。

这期号外,在吴尚地区印发量极大,散布范围也极广。不仅近在咫尺的省府看到了,数百公里外南京城里的汪精卫也看到了,甚至连远在重庆的蒋委员长也得悉了。他原本只熟悉黎星源,对于黎星斗,根本没有印象。但现在,这合影作为前线情报万里迢迢送达他的手中,自然是要仔细端详几眼的。

吴尚处于三战区沿江关键地带,各方势力纠缠难分,尤以新四军为心腹大患。去年黄桥一役,该部东进势力击败国军合围,一路势如破竹,直抵盐阜,和南下的八路军会师,将两块各不相连的战略区域沟通。这样一来,从延安到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共党已如一条长龙,席卷半个中国,彼此呼应,气候已成。不久前,皖南设伏,全歼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虽获全胜,但现在看来已经晚了一大步。该部主力早已遍布数省,骁勇战将在外割据一方,国府方面的军事打击,仅能伤其皮毛,无法动其筋骨了。

蒋介石盯住这两个稍嫌模糊的面孔研究了一番。黎星斗的履历,他刚刚看过,虽然过去位居下僚,但有过辉煌的剿共经历。他对共产党毫不留情这一点,值得欣赏。假如去年围攻黄桥时,苏鲁皖部队的主心骨是他,绝不会坐看新四军在十几里地外围歼独立六旅而无动于衷。黎星源,通共嫌疑决难洗脱。韩德勤在黄桥兵败后,接连向重庆发了十几封电报,控诉二黎暗通新四军,否则,黄桥之战决不可能落败。

他深深叹息,用红笔在黎星斗粗犷的面容上画了个圈,口授如下电令:嘉奖苏鲁皖游击战总指挥部麾下各部,并升任黎星斗为江苏省保安司令。随后,他又密电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令其拉拢黎星斗,希望以他为突破口,消除黎星源在军中的影响,确保这支三万之众的杂牌部队,不倒向共产党;

电令发出后三天,南京伪政府业已通过情报机构得悉了详情。汪精卫在官邸里正召开秘密会议,周佛海、陈公博、许霆震等人在座。眼见他从侍从手里接过电文来研读片刻,顺手丢在茶几上,苦笑说:“蒋某人的手脚够快,跟咱们抢时间呢。委任黎星斗为江苏省保安司令,这职务可不小,有权有势,比苏鲁皖游击副总指挥可是正规多了。韩德勤属下二十几个保安旅,都归他节制,人马加起来,怕是比苏鲁皖游击部队还要多。”

周佛海摇头说:“汪先生不要为这个担忧。据我看,这个保安司令也是个空头司令。你想啊,这二十多个保安旅,韩德勤本人也未必指派得动,大家伙儿都是在乱世中拉队伍起家,有枪有地盘,个个是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凭什么要听黎某人的号令?这是糖稀抹在鼻尖上,看得到吃不着。我代表您开出的筹码,第一集团军总司令、中常委、江浙清剿总司令,哪一样不是货真价实?”

汪精卫竖起食指来,强调说:“你安置在吴尚的内线要抓紧时间活动。日本人对于吴尚也是急不可耐了。占领吴尚,就可以打通沿江地区的联系,三位一体,联成绞杀对手的绳索。松本大将前天离宁赴武汉督战之前,再三表示,如果我们秘密活动不力,他就要武力进攻了。这支三万人的非蒋嫡系部队,我可是眼馋得很,必须想方设法促使它归顺南京政府。我们手里有了像样的武装,才不会被人家嘲笑说是空架子。”

周佛海胸有成竹地说:“我在吴尚下了两手棋,一招是明,一招暗。明棋是吸引外界的注意力,暗棋才是关键所在呢。大家拭目以待吧。”P30-33

后记

这部长篇小说写的是抗战中一支杂牌军队由鼎盛走向覆亡的过程。这支军队的原型是抗战时期占据江苏泰州地区的苏鲁皖游击部队,首领李明扬、李长江时称“泰州二李”,亦即小说里所讲的“吴尚二黎”。

杂牌,顾名思义,即非嫡系。但这支军队之杂,远超过一般意义。它非但没有蒋氏嫡系部队的印记,甚至连西北军、东北军、川军、滇军等军阀部队都不如。说穿了,它就是因国民党抗战正面战场溃退留下的特殊产物。但就是这么一支杂芜不堪,更多靠江湖义气维系的武装,却在抗战中期,参与并制造了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深刻影响了抗战以及抗战后的历史进程。

前者,是黄桥战役;后者,是臭名昭著的“曲线救国”策略的产生。

先谈一谈黄桥战役。1940年初,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执行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渡江北上,先头部队进入苏鲁皖游击部队防区,首度摩擦,“二李”所部败退,但新四军方面却胜而不追,趁势表明要借道东进。“二李”为切身利益计,纵放新四军从防区通过。尔后,新四军与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辖势力几度交锋。韩德勤聚集重兵向新四军驻地黄桥发动进攻。三路进攻部队中,“二李”为其中一路。新四军分别采取拒、打、拉的战术,以抵抗韩部七十九军、独立六旅和“二李”。“二李”果然深谙默契,在此战中按兵不动,结果,新四军大胜,乘势东进,与南下的八路军会师,实现了贯通南北的战略意图。国民党就此在苏中、苏北失去了主导权。

再说曲线救国。黄桥战役之后,日伪对仍在国民党势力控制下的苏北垂涎三尺。尤其是汪伪政权,自成立以来一直是空架子,缺乏基本的武装力量。汪精卫对“二李”的部队心存觊觎,一心想将它收归已有。于是,与日伪协同,针对“二李”采取了利诱、暗杀和武力威逼等诸种手段,强迫其易帜归降。时值1941年,抗战处于最为艰难的阶段。以“二李”为代表的处于沦陷区的国民党部队,生存愈加艰难。重庆国民政府无法顾及他们,任其自生自灭。在这样的形势下,“二李”行使所谓“妙计”:分兵两支:一支打原来的旗号,离开泰州下乡坚持;一支投降日伪,企图以泰州城为依靠,互为倚仗,暗通款曲,形分神不分。

但是,由于这支杂牌部队首开大建制投降日伪的先河,随即,国民党部队附应投敌者不计其数,大量杂牌军打着“曲线救国”的旗号,沦为伪军。“曲线救国”也就此成了中国军队抗战史上难以洗刷的耻辱印记。而书中写到的所谓“妙计”,最后也因中下层军官被汪伪分化瓦解而破产。“二李”最后的结局,一为日本人下毒致残,一被日军俘获。这支杂牌部队就此为历史尘埃所湮没,不复为人所知。

小说的内核重点部分,是“吴尚二黎”,象征性不言而喻。“二黎”的困境是战、降两难;“二黎”的策略是战、降并行;“二黎”的选择则正是所谓“正面战场”和“曲线救国”平行的方式。“二黎”如同一张牌的正反面,蒋汪岂非如此?当时,蒋介石和汪精卫一个抗日图存,一个变节投降。蒋汪二人不同的选择,或许恰恰是国民党统治集团在民族困境中的两条道路的选择。最终,历史是仲裁者,它给出了另外的答案。但无论迫于什么样的形势,在民族的生死存亡面前,投降卖国的选择是永久的耻辱。

在创作这部作品时,笔者有意避免全景式的描述,将历史事实和文学加工巧妙结合,将日、伪、国、共、杂五方势力矛盾的集中点,落实在一个小女子的身上,大处着眼,小处人手,展现非常时期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从某种程度上说,女主人公贾慧个人的爱恨情仇纠结,也是这支军队身陷各种势力而进退维谷的写照。

这部作品起笔于“皖南事变”之后,收笔于“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阶段,中国抗战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时期。一部分人看不到希望,动摇了抗日的信心。但更多的人在这看似渺无生机的绝境中,坚持了下来。历史往往是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和矛盾节点上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的后效,往往是多年之后才能显现。这是历史的魅力,也是小说的魅力……

内容推荐

《杂牌军》讲述:民国30年,三百年未遇兵戈的吴尚城遭到日本人空袭,身负命案、隐姓埋名的女教师贾慧命悬一线,驻守吴尚的杂牌军——苏鲁皖游击部队危机四伏,一时间兵戈沸腾、悬念迭起。为抗日,他们和新四军暗通款曲;为保存实力,他们和蒋介石暧昧不清;为站稳脚跟,他们竟不拒汪精卫的利诱协助……靠蒋?附汪?通共?两个杂牌军总司令,一文一武,左右周旋,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国难至此,悲剧已然注定……

杂牌军,即非蒋嫡系。但是义与军阀部队不同,历史上这是一支因国民党抗战正面战场溃退而产生的特殊武装。部队组成杂芜,靠江湖义气维系,但却参与并制造了抗战历史上著名的“黄桥战役”,并与臭名昭著的“曲线救国”息息相关。

《杂牌军》讲述一段历史曾因一支杂牌军而改变……本书由陈建波著。

编辑推荐

一个大家闺秀,枪击恋人,被亲爹爹追杀,牵出一串惊天谜案;

一支杂牌军,两个总司令,一文一武,靠蒋附汪,几方周旋!

皖南事变后,珍珠港事件前,抗战正难,局势正乱,国难危急……

《杂牌军》讲述一个貌似寻常实不寻常年轻女性,在今昔交缠难分的爱恨情仇中,游离于国共日伪之间,几番沉沦坎坷最终,在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林峰协助下,亲手将罪魁祸首汪伪特务柳云毙杀,参与并见证了一支杂牌军队的覆灭全景。本书由陈建波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杂牌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建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1911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2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