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了凡四训研习报告/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的家训名篇;改造命运、心想事成的励志经典。

传统文化学者钟茂森教授详细解读改造命运经典名著。

明代创世之作,百年流传至今。儒释道三家思想融汇,展现中国传统智慧的东方历史宝典。

读者阅读《了凡四训》研习报告,可以更深刻体会了凡先生的人生经验,悟到立命安身、修道立德的根本原来在内不在外,当下心目豁然,信心勇气倍增,正如当代一位大德所说:求人不如求己。

内容推荐

《了凡四训》,不仅文辞工丽,而且内涵丰富,读来脍炙人口,启迪人生。自成文以来,即被各界人士广为传诵,四百年来历久不衰。

《<了凡四训>研习报告》,是钟茂森博士学成圣贤的心得报告,是圣贤心境的传递,更是他个人道德学问的真实呈现。博士十六个小时殷殷的讲解,让我们明白行善修德之真心,需要坚勇长远,尤其是最后对印祖序文四个小时的开解,让我们深刻体会几家圣教乃不二之实学,然终究要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勉力成就。

纵观当今之世,复兴传统文化,提倡因果教育,光大伦理道德,和谐社会人心,乃至成圣成贤,从《了凡四训》做起,从立命、改过、积善、圆满谦德做起,从我做起。

目录

《了凡四训》原文

《了凡四训》序文

第一部分 本书介绍

第二部分 立命之学

第三部分 改过之法

第四部分 积善之方

第五部分 谦德之效

成圣之道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部分 本书介绍

尊敬的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一部教导我们改造命运的善书。它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给他儿子的家训,总共有四篇,称为《了凡四训》。这四篇文章第一篇叫做“立命之学”,第二篇叫做“改过之法”,第三篇叫做“积善之方”,第四篇是“谦德之效”。它所教导我们的就是如何经营美满的人生。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够美满,还有很多的不如意,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请大家不要灰心,要知道幸福美满的人生是由我们自己来创造的。所以我们这次讲题就定为“重建美满人生”。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幸福美满了,但是要知道,虽然你比很多人更幸福,但是在生活当中也难免会出现很多的烦恼、挫折、困境,甚至会起很多的波浪。如何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圆满,《了凡四训》教导我们的就是这个。而且再进一步,教导我们如何转凡成圣,从凡夫俗子的地位迈入圣贤的地位,真正使我们的人生达到究竟圆满。对学佛人来讲,《了凡四训》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科目。它教导我们认识因果的道理,认识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而能够断恶修善,去营造积极的人生,迈人佛法的殿堂。我们这次的学习尽量简要详明,只是把文中的重点提出来学习探讨。大家生活在现代的社会里,时间也是非常地紧张,很少人有充裕的时间来听讲、学习。所以我们这次希望用6天的时间把《了凡四训》从头到尾学习一遍,每天2小时,总共12小时。学习完《了凡四训》以后,我们再来学习印光大师为《了凡四训》写的一篇序文。这篇序文写得非常好,从佛法的高度、从圣贤的高度为我们指出了学习《了凡四训》的必要性,我们把它放在最后来学习。等我们把整个《了凡四训》学习一遍以后,有了完整的概念,再来读印祖的序,那个味道就更浓了。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这一篇文章。

首先介绍作者,本文的作者是明朝的袁了凡先生。他出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35年;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608年去世的,享年74岁。他的籍贯是中国江苏省吴江市,本名叫做袁黄,字坤仪。古人有名也有字,名字是父母起的,也只有父母和老师才能叫一个人的名字;长大以后,朋友就不能称他的名了,这是对他的尊重,因此长大后都要称他的字。了凡先生,他原来有个号叫学海,意思就是很博学,学问、知识像海洋一样的广博。了凡先生15岁那年遇到了一位孔先生,这位孔先生是一位算命的高手,精于八字算命。他为了凡先生算命,把了凡一生的命运都算定了,后来发现算得还非常准确,连他每次考试考第几名,获得多少奉禄,得多少的米粮,能做到什么官都算得很准,还算出了凡先生命中无子,最后是五十三岁寿终,把了凡先生整个一生都算定了。确实,了凡先生也基本上是按照孔先生算定的命运去走,一点都没有差错。所以他自己也就心灰意冷,没有什么妄想了。因为什么?命运都给人算定了。真的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所以他自己什么想法、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因为想也没用,真正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他的心也很清净。

后来,有一次到南京的栖霞山,遇到了云谷禅师,这是一位开悟的大德。云谷禅师跟他在禅堂里对坐了三天三夜,就发现这个人不简单,打坐三天三夜竟然不起一个妄念,就问他什么原因。了凡先生就告诉云谷禅师,这是因为自己的命都已经被孔先生算定了。禅师听了后哈哈大笑说,我原来以为你是个英雄,是个豪杰,原来还是个凡夫。了凡先生听后很不解,很疑惑地请教云谷禅师,这话怎样理解?云谷禅师就告诉他:“你这么多年来竟然被孔先生把命算定了,都不能够转动一毫,你说你是不是凡夫?”了凡先生就问,难道命运是可以转变的吗?

禅师就给他开示,命运确实是可以转变的,正所谓“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命运是由自己掌控的,福报也是由我们自己求得的。用什么方法求?一定要按照因果的道理、原则去求。禅师给他开示以后,就教导他如何改造命运。了凡先生也听明白了,后来就把自己的号改了,他原来叫学海,现在改成了凡。“了凡”,我们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到,“了”就是完全明了,不再想做凡夫了,真正想要成圣成贤了。这是了凡先生所立定的志向,他想要转凡成圣。转凡成圣第一步是要断恶修善,所以他这一生就是实践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确实,几十年来他做到了,也真正把自己的命运改造过来了。原来他命中没有功名,只能考取秀才,没有举人和进士,结果后来他获得了进士,这是古人最高的学位。而且做的官也比原来要大,而且原来命中无子,但后来他生了两个儿子;本来寿命应该到五十三岁的,结果他活到了七十四岁。你看,命运全改造过来了。所以在他晚年写了这篇《了凡四训》,把这一生所修所学的跟世人分享。他确实是断恶修善、改造命运、重建美满人生的好榜样,在历史上堪称是一个楷模。

P23-25

序言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黄,字坤仪;江苏省吴江县人,是明神宗万历十四(公元1586)年进士,曾做过宝坻知县,对星象律、水利、理数、兵备、政治、勘探等都有一定造诣。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在六十九岁时所作的戒子家训。

因此,这篇家训作为立命、修身、治世的教育经典,是了凡先生一生道德学问的涵养和凝聚,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如何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了凡先生家居生活非常俭朴,可是却和夫人一起,在家境允许的范围内,力行布施;他个人修身是每天反省改过,诵经持咒,参禅打坐,不管公私事务再忙,早晚定课从不间断;在清心寡欲、无虑无求中祈天立命。就在这种修德养性的过程中,了凡先生为了教育儿子,积淀自己的人生,写下了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戒子文》《训子文》。后来有识之士为了启迪世人,遂改为《了凡四训》,这就是后来广行于世的《了凡四训》的由来。

了凡先生作此《训子文》,旨在训导儿子,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谨慎种种的效验。

所以这篇家训一共分为四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由《立命之学》篇,我们知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安身立命,无非看自己存心何处而已,所谓“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也如《诗经》所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由《改过之法》篇,我们明白改过者,要发三心——耻心、畏心、勇心。而人之过,有从事上、有从理上、有从心上改者,因功夫不同,效验亦异;告诫我们,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不要枝枝而伐,叶叶而摘,要直断其根,从心上彻法底源地改过。

由《积善之方》篇,我们清楚了善有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所以为善要明理,否则不仅无益,还可能造业;《易经》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虽然善行无穷,不能尽述,从本篇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这行善的十方中,我们不仅找到了为善的下手处,如果真能够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以具备矣。

由《谦德之效》篇,我们懂得了唯谦受福,恭口敬j惯承,小心谦畏,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天地鬼神,犹将佑之,无有不发者,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经》曰:满招损,谦受益。也如《易经》所云: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了凡先生劝人要气虚意下,聚敛谦光,因为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所谓“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还以道者之口云: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篇末再次谆谆教诲谦德之效验: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这四个部分,其实都在讲修心而已。安身立命、改过修善很重要,而保持这种善根福德更重要,正如祖师大德说过“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一切恭敬”,才能长久保持善根福德,所以从真实心中存有一份谦德尤为重要。

古来制定家训或家规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了凡四训》中立身、处世、为学、修德、立业的经验总结,越来越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目前不仅被家庭接受,更被国内外许多企业乃至社会多个层面列为典范教材,了凡先生一生不是显官,没有做到高位,而日享盛名,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清朝时期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读后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曾国藩还将此书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近代著名的学者胡适先生则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四百年来,这篇家训不仅流传于中国各地,为书香门第奉为“传家之宝”,也对日本政经界发挥了深远的影响力。

日本著名汉学家、阳明学大师安冈正笃先生,对本书推崇备至,他建议日本天皇及历任道相将此书视为“治国宝典”,应当熟读、细读、精读;凡有志执政者,应详加研究。

安冈正笃先生盛赞此书为“人生能动的伟大学问”,这篇中国家训不仅对当时明治时期的日本青少年,产生了巨大影响,迄今为止仍然深深教化着日本政经界的高层人士。所以,《了凡四训》对一百年来的日本社会,具有深厚的影响力,值得各界有为有识的精英再三研读。

和安冈正笃先生一样,日本著名的企业家,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缔造者、唯一健在的“日本经营四圣”之一(另三位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的稻盛和夫先生也对本书倍加赞誉。稻盛和夫在他长达42年的经营生涯中一手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却在退休时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献给了员工,自己皈依佛门,转而去追求至高财富。他认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过程。

稻盛和夫早年有幸读到《了凡四训》并将其作为人生指导。他后来在其著作中说道:我邂逅了袁了凡所写的《了凡四训》,顿时得到了顿悟的感觉,原来人生是这样的,在《了凡四训》当中写道:每一个人的人生其实事先都已经被上天所注定,大家都有各自的人生,每个人都会按照命运去度过自己的人生。但是人生当中肯定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经历,在遭遇到每次经历的时候,每个人心中怎么样去想,怎么样描绘自己的愿望。这种想法、信念,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中国会把它称之为“因果报应”,也就是说如果你心中想的是好的事情,你做的事情是善事的话,肯定会得到好报。相反,一个人如果居心叵测,做一些恶事,肯定会得到恶报。每个人要有关怀他人的慈爱之心,这样的话,你的命运肯定会转变,这本书中也写到人的命运虽然是天生就定的,但是并不是无法改变的宿命,而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得到了启示,从此以后,我就认为:必须要美化、净化自己的心情。

一位智者说: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孝,不染恶习,宜于子女同诵此书,则一室祥和,传家久远;为人师长者,欲学生品德纯正、学有所成,宜诵读此书,则师道尊严、教育落实;为官者,读诵此书,自能积功累德、为民造福;为商者,熟读此书,则取财有道、累富如法、大吉大利;受刑人熟读此书,则浪子回头,当下转念。斯言诚哉!

近代佛门高僧,印光大师,一生中极力提倡读诵本书,并不断地鼓励大家认真研究、实行、讲说,以培福修慧、净化人心。他的弘化社,印送本书约有百万册以上,足见它的重要性。

在十几个小时的研习报告中,钟博士尤其把善恶果报讲解得透辟入理,不仅详解了凡先生的经验经历,也运用了大量翔实的古今案例,理事圆融地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的圣贤之道。语言平实而去尽虚华,义理深奥而晓畅通达。

有鉴于对祖师大德、对后世子孙的一片殷重期许,钟茂森博士在讲解完《了凡四训》之后,又特意把印光大师为《了凡四训》所作的序文,做了四个小时的开解,尽力帮助我们把所学的圣贤良箴,融会到自己的生活中,变成我们言行心念的指南。

《了凡四训》篇幅虽然短小,然而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

所以,钟博士在研习将要结束时,以《了凡四训》为契机,顺带提醒大家,要重视到儒释道三家经典的根本,要落实《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佛说十善业道经》,三根是善福的根本,再加上《了凡四训》,诸位学人才有了真正改过修善的教材。

为了我们切实学以致用,钟博士非常智慧而机智地效法了凡先生,还为我们诸位学人准备了生活中践行《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的功过格,让我们在伦常日用中得力受持圣贤教诲,这一份慈悲之怀,便是了凡之心,这一份殷重利益大众的真心,又何尝不是圣贤之心?

相信大家读了钟博士《了凡四训》研习报告,可以更深刻体会了凡先生的人生经验,悟到立命安身、修道立德的根本原来在内不在外,当下心目豁然,信心勇气倍增,正如当代一位大德所说:求人不如求己。明白了,当下去做,从《了凡四训》入手,效法了凡先生,转无福为有福,转病天为长寿,真正受持此书,改造自己的命运,自利利他,以身劝化,成圣成贤。

后记

《了凡四训》,不仅文辞工丽,而且内涵丰富,读来脍炙人口,启迪人生。自成文以来,即被各界人士广为传诵,四百年来历久不衰。

立身处世劝化人心

本文虽然篇幅短小,却是字字珠玑。细细研读,几乎句句都在检点我们的毛病习气,实在是我辈学人待人处世,立命修身,乃至了结凡心,成就圣贤之道的绝佳教材。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

了凡先生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人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难得的是,他在下半生,又验证了人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在他智慧的人生经验中,不仅仅是知命安命,更可贵的是教诫我们自强不息,通过修身积德,改造命运,给后世子孙留下积极有益的“立命之学”。

总之,《了凡四训》确确实实是人生在世之至理名言,同时也是匡治目前社会风气败坏之最佳良法。凡欲改变命运,化凶为吉者,不可不读此书:凡欲求功名富贵,寿命增长者,不可不读此书;凡欲转病为健,转夭为寿,转穷为达,转罪为福,转凡为圣者,皆不可不读此书。

但愿一得此书,即当悉心持诵,若能坚立大愿,由解起行,则自己的命运可改,家庭的命运可改,甚至国家社会的命运亦可随之改善,愿有志者共勉之!

有识之士备加推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英国一位大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汤恩比教授所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后,集孔孟仁民爱物与佛门立德修善于一身的《了凡四训》,越来越得到海内外各界有识之士的推重,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讯息,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回溯源头的必然。

这篇中国家训曾经对明治时期的日本青少年,产生过巨大影响。当时著名汉学家、阳明学大师安冈正笃先生,对《了凡四训》,推崇备至,甚至视为“治国宝典”,他不仅建议日本天皇熟读、细读、精读,还呼吁凡有志执政者,应详加研究。迄今为止,一百多年了,仍然深深教化着日本政经界的高层精英人士。

《了凡四训》从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改过积善到成圣成贤,融汇了儒佛道三家的学问,所以本书虽然以儒家读本的形式出现,但是深受一些佛门大德的尊崇。

民国初年的印光大师,一生对这本书极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印送这本书约在百万册以上,不仅如此,而且还教我们研究、实行、讲说、力行,可见,印祖对这部书的重视,他还专门为《了凡四训》写了一篇序文,加深了这篇家训的义理内涵,把原文从儒学的高度,提升到佛法的高度,以圣贤的水准,为我辈学人,高屋建瓴地指出学习《了凡四训》,重要的是“闲邪”、“存诚”,即止恶,守善。

当代一位举世公认的佛学大德说:想兴建高楼大厦,找到了土地才有可能。《了凡四训》就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土地,他甚至强调《了凡四训》是佛法修学的一些纲领,明确提出这本书虽然不是佛经,但是要把它当作佛经一样尊重。

最近,又有儒家经典推广者,王财贵博士推崇本书为经典教材。他说:若能教导儿童熟读,直到背诵,则终身将有受用不尽之功。……儿童读经,若于经典之外加读此书,不仅背诵更为容易,且与其他经典相辅相成融会贯通之效,又不言而可喻矣。

所以,《了凡四训》这本书,是儒家讲的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经过祖师的证明提倡的佛学基础。因为佛门有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我们目前可以看到《了凡四训》古文读诵本、白话解释等各类书籍;电影、电视版;讲解视频网络版;还有专门的弘法会以及专修网站……各种学习了凡的方式层出不穷。相信了凡先生有知,也会感到欣慰。

现在钟博士《<了凡四训>研习报告》也马上正版发行,以飨海内外各界的朋友们。

可见,本书实在是一本立身处世,积功累行,劝化世道人心,和谐世界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深信因果了凡成圣

了凡,顾名思义,“了”是明白,也是完结的意思;“凡”,就是普通、平常的意思。“了凡”,即是所谓“此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了凡四训》微言大义,讲述了主人公转夭为寿、转穷为达、转凡为圣的经历。我们静心体会,通篇字字句句,讲的全是实实在在的因缘果报。

《了凡四训》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改过、修善的实例占了很大篇幅。

通过这些改过迁善的实例,我们可以深刻体悟因果的道理。袁了凡先生之所以能够了凡、成就圣贤之道的结果,是因为他真心改过,即真正放下、了结了自己以往的习气、过恶之后,坚持不懈地积德行善,最终成就了义理再生之身,成就了圣贤之道。

尤其了凡先生讲到几个史料可考的案例,让我们对因果更是毋庸置疑。

当年孔老夫子外公将要嫁女的时候,考证夫子的家族祖宗积德已久,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又用大舜的至孝例子,众所周知舜帝的果报是“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所谓“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也如《易经》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实在是因果之至论。

一谈到因果,有人就认为是佛家的思想,那是因为不明“因果”而产生的误会。“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其实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讲的都是因果,不管我们承认与否,我们每天生活在因果轮回当中,每一个言语、动作、心念都在为下一个结果种因。

印光大师说,世出世间的理,不出心性两个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外乎因果两字,理是心性,事是因果。大师当年在世,也是一生不遗余力提倡因果教育。

清初著名居士周安士说: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人唯有深信因果,深明因果,才有所畏惧,而不敢作恶,因果教育,关系到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安危,是宇清、国安、家和、人乐的关键,这是历代祖师大德强调因果教育的一片慈悲之心。

精心安排应病与药

钟茂森博士为了大家深受法益,特别把印祖的序文放到研习报告的最后讲解。

大家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学习,对《了凡四训》有了完整的概念后,再来学习印祖的序文,味道就更浓,对其中的义理领悟的也会更加深刻,印祖所讲重在两点:闲邪,存诚。

闲是防止,防止什么?邪思邪念。是我们的意念里面有不利于学业、事业、家业、乃至于道业的那些邪思邪知邪见、七情六欲,我们都要格物致知,把它去掉,不要让它生起;闲邪之后自然就存诚,这个诚就是意念真诚,就是不生妄念,得到了清净心。闲邪必然存诚,存诚必然闲邪。所以闲邪和存诚这个功夫是一体的两面,这就是印祖为我们所开示的成圣成贤之道。

钟博士自己就是一个闲邪存诚的光辉典范。当年在美国留学,因为要以优秀的成绩,供养父母,而且向母亲发了誓,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钟博士为了赶紧完成学业来报答父母,他自己给自己规定一个戒律,叫做“七不”。第一,不看电影;第二,不逛商场;第三,不留长头发;第四,不穿奇装异服;第五,不乱花线;第六,不乱交朋友玩乐;第七,不谈恋爱。所以用心专精,每日安住在清净的学习生活里面,自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四年就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的学业,被美国导师誉为几十年来最优秀的学生。 因为当年所发的愿心真切,钟博士不仅学业顺利,事业有成,成就了现代优秀学子的风范,几年来在弘扬传统的文化的大道中,更是享誉海内外,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钟博士如今仍然坚守着“七不”,继续为我们上演着“闲邪存诚”、成圣成贤的人生大戏。

钟博士还针对当今单亲家庭较多,应病与药,特别讲到了凡先生童年父亲就过世了,属于单亲子女,虽然家庭不幸,了凡先生照样做了君子做了圣贤。又列举到孔老夫子、孟夫子、范仲淹幼年丧父,释迦牟尼佛一出生母亲就过世了,他们都真心切愿、精进不懈,最后成为了泽被后世的圣贤人物。这不仅是讲法如如,更体现出博士念念的慈悲之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要真正认真学习和实践圣贤的教诲,即使环境不好,也同样可以成圣成贤。

其实,钟博士本身,何尝不是自强不息的硕果,他本身的成长就是最好的证明。

由于孝亲尊师、持戒有定、精进不止,一路走来,从普通儿童,到学业、事业有成,到如今放下名利、修道立德、自利利他,几年来在录影棚讲解超过1200多个小时的经典,博士圆融儒释道三家之学,以普利群生之宏愿,正在逐渐了凡、走向圣贤之域。

学问涵养谦德之光

儒家礼乐道德和佛门戒律仪规其实是一不是二。孔夫子为什么多礼?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多礼?这是教我们一切恭敬。

我们为什么要一切恭敬?了凡先生谆谆告诫我们,改过积善之后,心存礼敬,自有谦德效验,这样才会保持所积功行。所谓谦者受教有地,结果必然取善无穷。

《了凡四训》有理论,有方法,有了凡先生的信解行证,是一部改造命运、昭示因果的教科书。最后鉴于一般初学行善的人难免会犯有“众人独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之志得意满与藐视一切的骄傲作风。所以了凡先生在末篇特别提出“谦德之效”,叮咛“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人若能谦虚为怀,则行善惟恐不足,如此方能使积善落实,以致达到改善命运的目的。

所以,立命、改过、积善所修功行,惟有谦德能保持。在谦敬当中,周围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智慧光明,圣贤风范。

结语

了凡先生,这位躬行有德的善人君子,把他人生了悟到的因果经验,真诚恳切地和盘托给儿孙,我们后世子孙何忍辜负?

《<了凡四训>研习报告》,是钟茂森博士学成圣贤的心得报告,是圣贤心境的传递,更是他个人道德学问的真实呈现。博士十六个小时殷殷的讲解,让我们明白行善修德之真心,需要坚勇长远,尤其是最后对印祖序文四个小时的开解,让我们深刻体会几家圣教乃不二之实学,然终究要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勉力成就。

纵观当今之世,复兴传统文化,提倡因果教育,光大伦理道德,和谐社会人心,乃至成圣成贤,从《了凡四训》做起,从立命、改过、积善、圆满谦德做起,从我做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了凡四训研习报告/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茂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00317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3.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