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岭南文化书系》由《广府文化丛书》、《潮汕文化丛书》及《客家文化丛书》三大丛书共30种读本组成,历史胜迹、民居建筑、地方先贤、方言词曲、工艺美术、饮食风尚无所不有,试图从地域分类的角度完整展现岭南文化的风貌和精髓。
这本《西关大屋与骑楼》(作者杨宏烈、胡文中、潘广庆)是该系列中的一册,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 | 西关大屋与骑楼/广府文化丛书/岭南文化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套《岭南文化书系》由《广府文化丛书》、《潮汕文化丛书》及《客家文化丛书》三大丛书共30种读本组成,历史胜迹、民居建筑、地方先贤、方言词曲、工艺美术、饮食风尚无所不有,试图从地域分类的角度完整展现岭南文化的风貌和精髓。 这本《西关大屋与骑楼》(作者杨宏烈、胡文中、潘广庆)是该系列中的一册,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岭南文化书系·前言 探寻保护历史建筑的新政(代序) 一、生态和谐——广府民居的营造理念 (一)广府民居发展的基本状况 (二)广府民居选址的亲水原则 (三)广府民居文化的地域特征 (四)朴实开放大众的骑楼哲学 二、商都良宅——近代广州的西关大屋 (一)广州西关独特的地理区位 (二)海上贸易造就西关的繁华 (三)广州西关大屋的分布特征 (四)西关大屋成岭南城镇时尚 三、精工意匠——西关大屋的构造特色 (一)利于通风采光的平面设计 (二)重视防水防潮的建材选择 (三)追求雅致大方的立面装饰 (四)充满文化生机的建筑陈设 (五)花园、花局、花碟怡神之美 (六)厨、厕、青云巷的功能布置 四、经典览胜——已成珍宝的西关大屋 (一)变身博物馆群的逢源北街西关大屋 (二)保留完整的西关大屋群落耀华大街 (三)十三行时期南华西街的行商大住宅 (四)从农村聚落转到城镇聚落的聚龙村 (五)国家文保单位佛山西关大屋东华里 五、多元融合——西关大屋的衍化变迁 (一)特殊材质建造的“西关大屋” (二)集聚地方元素的“西关洋楼” (三)城市近代化带来“新生基因” (四)从西关大屋、竹筒屋到骑楼 六、源远流长——骑楼建筑的时空艺术 (一)骑楼建筑美的历程 (二)广州骑楼建设热潮 (三)骑楼构造组合形态 (四)骑楼建筑造型艺术 (五)骑楼街道绿化雕塑 七、奇葩荟萃——广府骑楼的百年精华 (一)平民化的居住建筑骑楼 (二)近现代的高层建筑骑楼 (三)综合性的大型商业骑楼 (四)艺术性的文体建筑骑楼 (五)生产性的工业建筑骑楼 (六)现代化的交通建筑骑楼 (七)居住小区的微型骑楼街 (八)双层骑楼街与空中骑楼 八、大写辉煌——骑楼文化的传承创新 (一)骑楼建筑的人文价值 (二)骑楼建筑的保护规划 (三)骑楼建筑的规范措施 (四)骑楼建筑的复兴发展 图片来源说明 附:西关大屋辞解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西关大屋与骑楼/广府文化丛书/岭南文化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宏烈//胡文中//潘广庆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135990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2-03-01 |
首版时间 | 2012-03-01 |
印刷时间 | 2012-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241.5 |
丛书名 | 广府文化丛书 |
印张 | 13.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51 |
宽 | 172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